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数智转型降本增效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 泰安工业半年报里的转型密码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20 点击:

八月骄阳似火,泰安工业战线热潮涌动。智能车间里数据屏实时跳动,微电网中绿电高效流转,工业园区内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走进在泰安各大工业园区、项目一线,工业经济“脉动”强劲有力。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既展现“稳”的态势,更蕴含“进”的动能。

“关键指标不仅勾勒出经济运行的昂扬曲线,更折射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层变革。”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蔡丽霞介绍,今年上半年,泰安重大项目开足马力、创新活力加速涌动,通过数智转型、绿色制造、集群发展等“组合拳”,内生动力不断激发,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与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同频共振,泰安工业经济正沿高质量发展轨道稳健前行。

 

数智转型重塑竞争新优势

走进山东龙辉起重机械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机床上安装的物联网盒子、切割机上的能源管控集采器如同“神经末梢”,将实时数据传向企业云端,监控大屏上跳动的数字记录着每台设备的“健康状态”。作为专业设计制造各类起重设备的企业,龙辉起重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曾面临成长的烦恼:人力成本攀升、生产效率不高、研发周期较长等问题日益凸显。企业果断开启数智化转型之路,组织技术团队自主研发智慧云端管理系统。

“就像一个‘智慧大脑’,让我们实现了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数智化管控。”龙辉起重信息部部长高林介绍,在研发环节,起重机设计全自动化使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在生产环节,设备联网、智能车间改造使生产效率提升30%,比同规格产品成本降低5%,这一系统也助力企业实现了年产值从1亿元到3.95亿元的跃升。

当前,上云转型、借数提速,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同选择。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9%,居全省第3位。这种增长势头的背后,是面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企业差异化转型需求的精准施策。

今年,我市深入实施数智化转型梯次推进、“人工智能+工业”、基础能力提升、数智生态优化“四大行动”,明确了A类领军示范13家、B类整体转型百家、C类场景突破企业千家、D类上云用数企业万家,建立“一企一档”数智化转型台账,构建数智化转型梯次培育企业梯队。

转型中,“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不容忽视。“我们以‘免费试用’引导企业先行先试,用‘揭榜挂帅’复制推广共性解决方案,切实降低企业转型试错成本,同时创新荣誉资质融资增信方式,破解企业‘转型缺方案、融资缺渠道’的痛点堵点。”蔡丽霞说。

截至7月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75.1%,高于全省3.77个百分点,先后培育国家“数字领航”企业3家、国家级数字化转型领域示范项目17个,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1690个。今年我市112个项目入选2025年度省级智能制造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二位,8个项目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

绿色发展的时代命题下,绿色化与数智化的协同转型正成为新的增长极。在山东泰开直流技术有限公司厂区,光储直柔智能微电网系统正将光伏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需要的地点,园区不仅实现绿电100%自用,每年还能为企业节省电费422万元。

这套工业园区微电网建设的“泰开模式”,也于今年4月份在我市举办的工业绿色微电网创新发展山东推进会上向全国展示推介。截至目前,山东泰开直流技术有限公司已对接泰安市内需求单位49家,并加强与外省市有需求意向企业的对接交流,将“泰开经验”复制到更多工业园区,助力打造泰安工业绿色发展品牌。

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以绿色化牵引数字化,我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跑出“加速度”。全市绿色制造企业点线面培育,今年新培育认定市级绿色工厂28家、绿色工业园区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家,我市5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工业领域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名单》。今年,肥城市基地成功入选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园区)废钢铁行业试点,实现了该项荣誉零的突破。

 

集群发展构建产业新生态

 

“以前研发新产品,光是协调上下游就得花1个月的时间,现在通过‘产业大脑’平台共享实验数据、协同攻关,研发周期缩短了30%。我们也不用盲目囤积原材料了,把省下的资金全部用于关键技术攻关。”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副总经理代文彬谈起企业的变化时说。这家位于肥城市的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企业借助集群的“产业大脑”,使生产研发效率显著提高。

肥城市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是泰安首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依托瑞福锂业等龙头企业,已集聚近200家关联企业。去年,肥城市着力打造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大脑”,通过产业链图谱、运行分析等场景建设,实现了原料和技术需求的智能匹配,市场响应速度提升了一倍多。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帮助企业高效处理研发数据,使锂电材料核心企业研发周期进一步缩短。

无独有偶,宁阳县投资1500万元建设钢球“产业大脑”,为钢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注入智能元素,推动“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进程,使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0%,物流成本下降8%。上线的“云联钢球”数字经济总部项目为钢球企业打造专属的“工业淘宝”,通过集采代采原材料、拓宽销售渠道,实现钢球“买全球、卖全球”,目前已入驻企业110家、金融机构12家,完成交易6000余万元,使企业采购成本降低5%。

这些变化离不开我市近年来采取的梯度培育、链式布局的集群发展策略。今年6月,2025年度山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公布,我市东平县数字港航经济、肥城市工程机械智造2个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覆盖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化工等多个领域,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首位,产业聚集优势日益凸显。

“集群发展不是企业简单扎堆,而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协同与资源的高效整合。”蔡丽霞介绍,我市通过“一群一策”的培育模式,为每个产业集群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实行共性场景复制推广“揭榜挂帅”机制,探索转型发展路径,批量赋能集群内企业,推动实现数据互通、业务互联。在岱岳精细化工、新泰起重机械等产业集聚区,当地优先从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带动集群企业协同转型。

创新协同与数字赋能双轮驱动,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我市积极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支持集群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同时,我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数字化技术帮扶、人才培训等方式,推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全面提速。这种“以大带小”的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集群企业从“要我转”向“我要转”转变,对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优化环境厚植发展新沃土

以环境优化为“基”,以服务升级为“翼”,让政策阳光直达根系,方能滋养工业经济拔节生长。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的关键一环,而中试平台恰似连接两端的桥梁。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的“山东省高端制剂及原料药中试平台”拥有1378台(套)中试设备,该平台不仅是高端制剂研发的试验场,也是缩短医药成果产业化周期的“加速器”。今年,该平台入选全省首批制造业中试平台名单,是我市构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生动注脚。

“平台支撑创新、创新驱动产业、产业反哺平台”,围绕这一良性循环,我市加快创新生态建设,统筹推进“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制造业中试平台创建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今年以来,我市成功认定35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有93个项目入选2025年第一批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覆盖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未来产业等领域。

如果说技术创新决定产业高度,那么技术改造则关乎转型深度。为夯实工业经济根基,我市建立从立项、建设到纳统的技改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机制,通过工信、发改、行政审批、统计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打通项目策划“最先一公里”,借助金融、财政等要素保障,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在岱岳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聚集41家服务商组建服务联盟,为81家规上工业企业免费提供转型诊断方案;肥城市打造“泰山智谷”智算中心,将单一数据存储底座升级为集全链条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底座,算力规模可满足目前整个泰安地区的算力需求。

企业的获得感是检验政策效能的“试金石”。针对以往企业反映的政策获取碎片化问题,市工信局今年全面梳理上级现行有效政策36条(资金类19条、荣誉类17条),通过市县一体企业服务平台推送给全市企业,并持续提供咨询、帮助争取支持等贴心服务。

精准服务需要长效机制来保障。我市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融链固链、“一起益企”等行动,畅通融资对接渠道,落实“企业宁静日”等制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举办市、县级活动5场,服务企业4700家次,服务理念正在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实际成效。

放眼今日泰安,创新浪潮澎湃涌动,产业升级蹄疾步稳;展望未来蓝图,发展动能持续积聚,“进”的势头更加强劲。在这片创新热土上,一场关于产业跃迁的“蝶变”正在上演,泰安将以久久为功的定力,阔步迈向新型工业化的广阔未来。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数智转型降本增效 产业集群协同创新 泰安工业半年报里的转型密码

2025-08-20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八月骄阳似火,泰安工业战线热潮涌动。智能车间里数据屏实时跳动,微电网中绿电高效流转,工业园区内塔吊林立、机器轰鸣……走进在泰安各大工业园区、项目一线,工业经济“脉动”强劲有力。今年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既展现“稳”的态势,更蕴含“进”的动能。

“关键指标不仅勾勒出经济运行的昂扬曲线,更折射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层变革。”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蔡丽霞介绍,今年上半年,泰安重大项目开足马力、创新活力加速涌动,通过数智转型、绿色制造、集群发展等“组合拳”,内生动力不断激发,产业生态持续优化,传统产业提质增效与新兴产业加速崛起同频共振,泰安工业经济正沿高质量发展轨道稳健前行。

 

数智转型重塑竞争新优势

走进山东龙辉起重机械有限公司的智能车间,机床上安装的物联网盒子、切割机上的能源管控集采器如同“神经末梢”,将实时数据传向企业云端,监控大屏上跳动的数字记录着每台设备的“健康状态”。作为专业设计制造各类起重设备的企业,龙辉起重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曾面临成长的烦恼:人力成本攀升、生产效率不高、研发周期较长等问题日益凸显。企业果断开启数智化转型之路,组织技术团队自主研发智慧云端管理系统。

“就像一个‘智慧大脑’,让我们实现了从研发到生产的全流程数智化管控。”龙辉起重信息部部长高林介绍,在研发环节,起重机设计全自动化使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在生产环节,设备联网、智能车间改造使生产效率提升30%,比同规格产品成本降低5%,这一系统也助力企业实现了年产值从1亿元到3.95亿元的跃升。

当前,上云转型、借数提速,正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共同选择。今年上半年,全市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6.9%,居全省第3位。这种增长势头的背后,是面对不同规模、不同行业企业差异化转型需求的精准施策。

今年,我市深入实施数智化转型梯次推进、“人工智能+工业”、基础能力提升、数智生态优化“四大行动”,明确了A类领军示范13家、B类整体转型百家、C类场景突破企业千家、D类上云用数企业万家,建立“一企一档”数智化转型台账,构建数智化转型梯次培育企业梯队。

转型中,“不会转”“不敢转”的问题不容忽视。“我们以‘免费试用’引导企业先行先试,用‘揭榜挂帅’复制推广共性解决方案,切实降低企业转型试错成本,同时创新荣誉资质融资增信方式,破解企业‘转型缺方案、融资缺渠道’的痛点堵点。”蔡丽霞说。

截至7月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关键业务环节全面数字化率达75.1%,高于全省3.77个百分点,先后培育国家“数字领航”企业3家、国家级数字化转型领域示范项目17个,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1690个。今年我市112个项目入选2025年度省级智能制造项目,数量居全省第二位,8个项目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入选数量居全省第一。

绿色发展的时代命题下,绿色化与数智化的协同转型正成为新的增长极。在山东泰开直流技术有限公司厂区,光储直柔智能微电网系统正将光伏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输送到需要的地点,园区不仅实现绿电100%自用,每年还能为企业节省电费422万元。

这套工业园区微电网建设的“泰开模式”,也于今年4月份在我市举办的工业绿色微电网创新发展山东推进会上向全国展示推介。截至目前,山东泰开直流技术有限公司已对接泰安市内需求单位49家,并加强与外省市有需求意向企业的对接交流,将“泰开经验”复制到更多工业园区,助力打造泰安工业绿色发展品牌。

以数字化赋能绿色化,以绿色化牵引数字化,我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跑出“加速度”。全市绿色制造企业点线面培育,今年新培育认定市级绿色工厂28家、绿色工业园区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8家,我市5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工业领域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名单》。今年,肥城市基地成功入选省级工业资源综合利用试点基地(园区)废钢铁行业试点,实现了该项荣誉零的突破。

 

集群发展构建产业新生态

 

“以前研发新产品,光是协调上下游就得花1个月的时间,现在通过‘产业大脑’平台共享实验数据、协同攻关,研发周期缩短了30%。我们也不用盲目囤积原材料了,把省下的资金全部用于关键技术攻关。”山东瑞福锂业有限公司技术研发副总经理代文彬谈起企业的变化时说。这家位于肥城市的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企业借助集群的“产业大脑”,使生产研发效率显著提高。

肥城市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集群是泰安首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依托瑞福锂业等龙头企业,已集聚近200家关联企业。去年,肥城市着力打造新型电池电极材料“产业大脑”,通过产业链图谱、运行分析等场景建设,实现了原料和技术需求的智能匹配,市场响应速度提升了一倍多。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能帮助企业高效处理研发数据,使锂电材料核心企业研发周期进一步缩短。

无独有偶,宁阳县投资1500万元建设钢球“产业大脑”,为钢球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注入智能元素,推动“生产换线”“机器换人”进程,使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高30%,物流成本下降8%。上线的“云联钢球”数字经济总部项目为钢球企业打造专属的“工业淘宝”,通过集采代采原材料、拓宽销售渠道,实现钢球“买全球、卖全球”,目前已入驻企业110家、金融机构12家,完成交易6000余万元,使企业采购成本降低5%。

这些变化离不开我市近年来采取的梯度培育、链式布局的集群发展策略。今年6月,2025年度山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公布,我市东平县数字港航经济、肥城市工程机械智造2个特色产业集群成功入选。目前,全市已建成1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覆盖智能装备、新材料、高端化工等多个领域,总量继续保持全省首位,产业聚集优势日益凸显。

“集群发展不是企业简单扎堆,而是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协同与资源的高效整合。”蔡丽霞介绍,我市通过“一群一策”的培育模式,为每个产业集群量身定制发展方案,实行共性场景复制推广“揭榜挂帅”机制,探索转型发展路径,批量赋能集群内企业,推动实现数据互通、业务互联。在岱岳精细化工、新泰起重机械等产业集聚区,当地优先从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入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带动集群企业协同转型。

创新协同与数字赋能双轮驱动,为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我市积极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支持集群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同时,我市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通过数字化技术帮扶、人才培训等方式,推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全面提速。这种“以大带小”的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集群企业从“要我转”向“我要转”转变,对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优化环境厚植发展新沃土

以环境优化为“基”,以服务升级为“翼”,让政策阳光直达根系,方能滋养工业经济拔节生长。

科技成果转化是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的关键一环,而中试平台恰似连接两端的桥梁。山东京卫制药有限公司的“山东省高端制剂及原料药中试平台”拥有1378台(套)中试设备,该平台不仅是高端制剂研发的试验场,也是缩短医药成果产业化周期的“加速器”。今年,该平台入选全省首批制造业中试平台名单,是我市构建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的生动注脚。

“平台支撑创新、创新驱动产业、产业反哺平台”,围绕这一良性循环,我市加快创新生态建设,统筹推进“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制造业中试平台创建工作,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今年以来,我市成功认定35家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有93个项目入选2025年第一批省技术创新项目计划,覆盖高端装备、新材料、现代医药、未来产业等领域。

如果说技术创新决定产业高度,那么技术改造则关乎转型深度。为夯实工业经济根基,我市建立从立项、建设到纳统的技改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机制,通过工信、发改、行政审批、统计等多部门协同联动,打通项目策划“最先一公里”,借助金融、财政等要素保障,破解企业发展难题。

在岱岳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聚集41家服务商组建服务联盟,为81家规上工业企业免费提供转型诊断方案;肥城市打造“泰山智谷”智算中心,将单一数据存储底座升级为集全链条服务于一体的智能底座,算力规模可满足目前整个泰安地区的算力需求。

企业的获得感是检验政策效能的“试金石”。针对以往企业反映的政策获取碎片化问题,市工信局今年全面梳理上级现行有效政策36条(资金类19条、荣誉类17条),通过市县一体企业服务平台推送给全市企业,并持续提供咨询、帮助争取支持等贴心服务。

精准服务需要长效机制来保障。我市出台《关于高质量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持续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的实施意见》,通过实施融链固链、“一起益企”等行动,畅通融资对接渠道,落实“企业宁静日”等制度,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举办市、县级活动5场,服务企业4700家次,服务理念正在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实际成效。

放眼今日泰安,创新浪潮澎湃涌动,产业升级蹄疾步稳;展望未来蓝图,发展动能持续积聚,“进”的势头更加强劲。在这片创新热土上,一场关于产业跃迁的“蝶变”正在上演,泰安将以久久为功的定力,阔步迈向新型工业化的广阔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