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哪些国家高新区GDP增速跑赢“全国线”?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21 点击:次
近期,国家高新区陆续发布经济“半年报”。上半年,国家高新区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在复杂环境中展现出较强韧性,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多个国家高新区增速超过“全国线”(5.3%),交出一份来之不易的“期中成绩单”。
珠海高新区
8.3%
上半年,珠海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47亿元,同比增长8.3%;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6.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0%,连续18个月保持20%以上较快增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3.87亿元,同比增长40.6%,增速领跑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25亿元,连续6个月保持20%以上较快增长。
上半年,珠海高新区规上企业增长迅速,新增四上企业93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4家,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工业前50强企业实现产值223.8亿元,同比增长27.0%。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分别实现经济规模63.35亿元、84.10亿元,同比增长38.43%、24.83%。
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半年,珠海高新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项目89个、项目计划总投资达222.73亿元,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外贸企业一直是珠海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今年以来,为稳外贸、促发展,珠海高新区发布三项措施、签署两项协议,特设“外贸企业服务专员”,促进外贸外资平稳健康发展。上半年,全区完成实际利用外资4657万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完成275.11亿元,同比增长11.7%。
济南高新区
8.1%
上半年,济南高新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63.6亿元,同比增长8.1%,分别领先全国、山东省2.8、2.5个百分点;贡献率23.2%,连续两个季度居济南市第一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亿元,同比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83亿元,同比增长14.2%;第三产业增加值579.1亿元,同比增长2.8%。
这是济南高新区建区30多年来首次在半年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也是济南高新区经济规模跻身大体量的又一表现。
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济南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3.5%,比去年全年加快10个百分点,分别领先全国、全省17.1、15.8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高速增长,同比增长23.8%,分别领先全国、全省16.8、14.8个百分点。
贸易业销售额稳中有进。济南高新区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长2.7%。限上汽车类增势稳健,销售额同比增长4.7%,其中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53.5%。
外贸支撑力强劲。济南高新区外贸进出口总值673.4亿元,同比增长40.3%,占全市进出口总值的54.3%,拉动济南市外贸增长19.6个百分点。
杭州高新区(滨江)
7.3%
杭州高新区(滨江)上半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59.9亿元,同比增长7.3%,总量与增速双双稳居杭州第二;规上工业增加值465.1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保持杭州首位,工业生产较快增长,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别增长16.1%、15.5%、13.3%。
上半年,杭州高新区(滨江)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工业投资、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20.7%、55.0%、62.2%;对外贸易量质并提,进出口总额达568.9亿元,增长11.9%,实际利用外资达8.64亿美元,规模居全市第一。
从创新成果看,杭州高新区(滨江)1-6月专利授权量8094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573件;PCT申请量391件,同比增长13.99%,居浙江省第一。截至6月底,杭州高新区(滨江)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9428件。
数据显示,上半年,杭州高新区(滨江)新设企业12227家,同比增长33.9%,数量居全市第二;新增经营主体14572家,同比增长27.9%。
镇江高新区
6.6%
上半年,镇江高新区经济发展跑出“加速度”、实现“双过半”,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6%,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态势。
上半年,镇江高新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18个,总投资91.43亿元,高端船舶海工及工程装备研发建造基地等一批高质量、成熟度高的大项目签约落地。1个江苏省重大项目、21个镇江市重点项目投资超序时,新建项目开工率100%,新入库列统投资增长150%。船舶海工机电配套产业园、澳芯海洋科技、汽车电动滑移门等5个项目主体竣工或投产,江苏省重大哈汽项目完成列统投资2.59亿元、占全年目标的72.5%。举办团山睿谷招商推介会,海关国家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签约武汉5.5产业园、数字产业、检验检测等企业7家,签约面积超过4万平方米。
镇江高新区全力打造船舶动力产业链集群,规划建设重型装备产业基地,成功举办船舶海工装备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大会,船舶海工产业链实现23%增长,中船动力、哈电集团南方出海口基地建设规模初现,哈汽重燃及核电装备生产制造基地项目主体封顶。船舶海工机电配套产业园建成运营,澳芯等一批配套企业入驻投产。
镇江高新区聚焦智能制造、算力服务、新能源、新材料等未来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49%,积极布局新型储能与商业核聚变发展新赛道,矽佳测试突破ATE设备核心芯片技术壁垒。深化“智改数转网联”赋能,技改投资增长10%,新增中船动力等9家先进级智能工厂。
惠州仲恺高新区
6.6%
上半年,惠州仲恺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4.29亿元,同比增长6.6%,增速高于惠州市平均水平。从产业数据来看,工业“压舱石”作用充分显现。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79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57.86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152.64亿元,增长0.3%。第二产业的高速增长,成为推动整体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电力数据印证经济发展活力。上半年,惠州仲恺高新区总用电量45.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4.4%,其中工业用电量36.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8%,总量占全区总用电量80.3%。工业用电量的快速增长,充分彰显了全区工业经济的蓬勃活力和发展后劲。
上半年,仲恺高新区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0%。其中,规上电子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4%,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6.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68.3%;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6.5%。
天津滨海高新区
6.5%
上半年,天津滨海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5%,规上服务业15个重点行业(1-5月)营收增长17.9%,社零额、一般公共预算等主要指标分别增长10.2%、8.8%,主要指标增速保持领先,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和北方一流科创城建设取得新成效,努力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
天开华苑科创园累计引入高成长科技型企业305家,其中24家入选天开科创专板培育层,全市占比近60%;成立天开华苑科创园概念验证小试中试联盟;三大海河实验室在研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130项,累计孵化引进企业70余家;细胞生态海河实验室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名单;28项企业成果入选2024年天津市科学技术奖,全市占比14%;麒麟软件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力神公司获全市唯一的技术发明奖特等奖;新增新智感知等7家市级外资研发中心;研究出台“先研后股”“先投后股”管理办法。
上半年,天津滨海高新区五大主导产业营收同比增长14%。新增落地招商项目793个,总投资额340亿元。央企二级总部—中汽新能正式落户;新获批“两重”“两新”中央预算资金支持金额超3亿元;在核心芯片、脑机交互、细胞与基因治疗3个领域获批天津市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济宁高新区
6.4%
上半年,济宁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15亿元、同比增长6.4%,领先济宁市0.4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领先全市2.6个百分点;净增“四上”企业89家,居全市第1位……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济宁高新区聚焦“一个万亿、五个倍增”目标,全力抓经济、上项目,勇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交出一份亮丽的答卷,在济宁17项重点监测的指标中有7项居全市前5位。
济宁高新区全力抓有效投资,实施领导包保、专班推进、挂图作战,上半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6个、新开工18个,新纳统项目52个,77个省市区三级重点实施类项目开工率100%,9个山东省重点项目和20个济宁市绿色低碳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75%、60%,均超时序进度。
上半年,济宁高新区实际使用外资总量居全市第1,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封关运营,全区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41.4亿元,占全市总量的21%。
重庆高新区
6.4%
上半年,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6.4%,高于全国、重庆市平均增速,这是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连续9个季度保持6%以上增速,展现出经济的韧性和活力。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上半年,嘉陵江实验室的挂牌投用,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26家,包括1家国家级研发平台,这些平台将汇聚大量创新资源,推动技术突破和成果转化。
在工业产业转型升级,智能网联汽车及核心器件拉动下,上半年,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高于全市1.1个百分点;工业投资增长25.6%,增速高于全市,拉动固投增长6.3个百分点。
上半年,西部科学城重庆高新区科技创新增效赋能和现代制造业培育壮大并重,促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及核心器件、集成电路、软件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有力夯实重庆现代制造业的坚实底座。
苏州工业园区
5.5%
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30.4亿元,同比增长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9.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353.9亿元,增长11.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7亿元,增长3.8%;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占苏州市超1/3;完成进出口总额3781亿元,增长15.2%,占全市近30%,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253.8%。
项目建设态势良好。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区新签约亿元以上社会投资项目117个,总投资494亿元,德国布鲁克纳亚太总部基地、罗氏诊断亚太试剂及仪器设备生产和研发基地、博世中国新数据中心等一批高质量项目签约落地、开工开业。8个江苏省重大项目和60个苏州市重点项目全部开工。
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上半年,苏州工业园区“一区两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创新型中小企业入库1100家、位居全市第一;上榜中国独角兽企业7家,占全市超30%;新增上市企业4家,占全市50%;新认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家,占全市20%;新增上市新药6款,占全国同期新增约20%;新增万人有效发明专利、发明专利授权、PCT申请均保持全市第一。新引进科技项目超600个,生物医药及大健康、纳米技术应用及新材料、人工智能及数字产业、新能源及绿色产业四大新兴产业占比83%。从投融资来看,带资落户项目数同比增长11%,其中超千万元级融资企业近50家,占带资落户项目约70%。
转载:珠海高新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