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十五五促进新能源企业发展规划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14 点击:

中国“十五五”新能源发展规划核心战略与企业机遇

“十五五”期间(2026-203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将进入规模扩张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及地方层面规划明确了新型能源体系构建路径,为企业提供了多维度发展机遇。

一、国家规划核心方向与目标

  • 规模倍增计划
    目标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比超40%,风电、光伏累计装机突破12亿千瓦,重点推进第三批沙戈荒大型基地及海上风电深水区项目建设。预计十五五期间年均新增新能源装机超2亿千瓦,2030年风电、光伏装机将分别达8.1亿千瓦和9.3亿千瓦,占电源总装机的44%

  • 技术突破工程
    攻关钙钛矿光伏、固态电池、氢氨融合等前沿技术,建成首个GW级光热发电示范集群,实现电解槽单价下降30%。新能源汽车领域将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800V高压平台渗透率大幅提升,推动产业链向“技术+标准”双输出升级。

  • 绿氢与储能体系建设
    启动“西氢东送”管道示范,工业领域绿氢替代率提升至15%,打造3个国际级氢能城市群1。新型储能装机目标达80GW,推广V2G车网互动技术,构建“新能源+储能”一体化项目及多能互补微电网。

二、地方实践与区域布局案例

以甘肃省为例,其《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明确:

  • 装机与外送目标

    :2030年新能源装机达1.6亿千瓦,谋划2-3条外送通道,特高压直流输送能力提升至4800万千瓦。
  • 调峰与消纳能力

    :布局5000万千瓦调峰煤电、1000万千瓦抽蓄及1000万千瓦新型储能,培育零碳园区、虚拟电厂等就地消纳项目。
  • 产业集群发展

    :聚焦风电、光伏、光热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目标2030年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值超2000亿元。

三、业发展关键赛道与策略

  1. 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光伏企业可布局钙钛矿电池量产技术,光热企业聚焦GW级示范集群建设;
    • 新能源汽车企业加速固态电池、800V高压平台研发,推动供应链从“链式”向“网状融合生态”转型。
  2. 绿电与氢能产业链

    • 参与“西氢东送”管道及氢能城市群建设,探索绿氢在化工、冶金等工业领域替代应用;
    • 布局新型储能(如锂电池、液流电池)及V2G技术,抢占电网调峰市场。
  3. 区域市场与国际化布局

    • 东部企业依托技术优势发展高端装备,中西部企业可参与沙戈荒基地及特高压外送项目;
    • 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产能全球化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目标十五五期间全球市占率稳居70%以上。

四、政策保障与市场化机制

  • 消纳与交易机制

    :建立新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考核,完善绿电交易市场,试点碳关税机制;实施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通过“多退少补”差价结算稳定收益预期。
  • 基础设施支持

    :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有色金属、大数据等高耗能负荷,推动绿电就近消纳,同时加强跨区输电通道建设

五、总结:从规模领先到全球引领的转型路径

“十五五”规划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产业从“规模扩张”向“技术引领+全球标准输出”跨越。企业需聚焦前沿技术研发、绿氢-储能-电网协同、区域市场差异化布局三大核心,把握沙戈荒基地、氢能城市群、外送通道等国家级项目机遇,同时依托市场化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碳中和贡献中国方案。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十五五促进新能源企业发展规划

2025-08-14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中国“十五五”新能源发展规划核心战略与企业机遇

“十五五”期间(2026-2030年),中国新能源产业将进入规模扩张与技术突破双轮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国家及地方层面规划明确了新型能源体系构建路径,为企业提供了多维度发展机遇。

一、国家规划核心方向与目标

  • 规模倍增计划
    目标2025年新能源装机占比超40%,风电、光伏累计装机突破12亿千瓦,重点推进第三批沙戈荒大型基地及海上风电深水区项目建设。预计十五五期间年均新增新能源装机超2亿千瓦,2030年风电、光伏装机将分别达8.1亿千瓦和9.3亿千瓦,占电源总装机的44%

  • 技术突破工程
    攻关钙钛矿光伏、固态电池、氢氨融合等前沿技术,建成首个GW级光热发电示范集群,实现电解槽单价下降30%。新能源汽车领域将加速固态电池产业化,800V高压平台渗透率大幅提升,推动产业链向“技术+标准”双输出升级。

  • 绿氢与储能体系建设
    启动“西氢东送”管道示范,工业领域绿氢替代率提升至15%,打造3个国际级氢能城市群1。新型储能装机目标达80GW,推广V2G车网互动技术,构建“新能源+储能”一体化项目及多能互补微电网。

二、地方实践与区域布局案例

以甘肃省为例,其《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行动方案》明确:

  • 装机与外送目标

    :2030年新能源装机达1.6亿千瓦,谋划2-3条外送通道,特高压直流输送能力提升至4800万千瓦。
  • 调峰与消纳能力

    :布局5000万千瓦调峰煤电、1000万千瓦抽蓄及1000万千瓦新型储能,培育零碳园区、虚拟电厂等就地消纳项目。
  • 产业集群发展

    :聚焦风电、光伏、光热装备制造全产业链,目标2030年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值超2000亿元。

三、业发展关键赛道与策略

  1. 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 光伏企业可布局钙钛矿电池量产技术,光热企业聚焦GW级示范集群建设;
    • 新能源汽车企业加速固态电池、800V高压平台研发,推动供应链从“链式”向“网状融合生态”转型。
  2. 绿电与氢能产业链

    • 参与“西氢东送”管道及氢能城市群建设,探索绿氢在化工、冶金等工业领域替代应用;
    • 布局新型储能(如锂电池、液流电池)及V2G技术,抢占电网调峰市场。
  3. 区域市场与国际化布局

    • 东部企业依托技术优势发展高端装备,中西部企业可参与沙戈荒基地及特高压外送项目;
    • 新能源汽车企业通过产能全球化布局提升国际竞争力,目标十五五期间全球市占率稳居70%以上。

四、政策保障与市场化机制

  • 消纳与交易机制

    :建立新能源消纳责任权重考核,完善绿电交易市场,试点碳关税机制;实施新能源上网电价全面市场化,通过“多退少补”差价结算稳定收益预期。
  • 基础设施支持

    :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培育有色金属、大数据等高耗能负荷,推动绿电就近消纳,同时加强跨区输电通道建设

五、总结:从规模领先到全球引领的转型路径

“十五五”规划标志着中国新能源产业从“规模扩张”向“技术引领+全球标准输出”跨越。企业需聚焦前沿技术研发、绿氢-储能-电网协同、区域市场差异化布局三大核心,把握沙戈荒基地、氢能城市群、外送通道等国家级项目机遇,同时依托市场化机制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全球碳中和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