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点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4-25 点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国家“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是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五年规划。去年以来,各部委和各省份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结合自身职能和情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前期研究课题。

 

一、各部委“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点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

    1.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规划统筹部门,重点研究宏观经济走势、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演变、地缘政治影响等宏观环境问题,同时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投资、消费以及社会发展方面都展开了不同的研究。

 

    (1)在投资领域,展开工程咨询标准化体系研究,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双碳”指标体系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研究。

 

    (2)在消费领域,展开增强消费内需动力、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区域消费中心和地方特色消费中心,以及新技术背景下的消费新模式和新增长点等研究。

 

    (3)在社会发展领域,展开“十五五”时期社会发展形势、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研究、“十五五”时期应对人口老龄化规划研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政策体系研究。

 

    2.工信部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核心,重点布局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绿色制造体系构建、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方向,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低碳化转型。

 

    3.商务部聚焦国际经贸合作与国内消费升级,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发展规划对接路径、中非合作提质升级机制,同时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优化出口结构并扩大内需。

 

    4.自然资源部强调国土空间规划与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如稀土、锂矿)、生态修复与荒漠化治理,以及“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优化策略。

 

    5.财政部侧重科研资金全过程管理及绩效评价改革。

 

    6.住建部则关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提出“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县域城乡协调发展等课题等。

 

   (二)突出系统性前瞻性问题导向

    1.各部委“十五五”规划的相关课题研究,体现了“系统性、前瞻性、问题导向”三大特点,旨在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

 

   (1)科技创新瓶颈,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升级面临“中低端锁定”风险;

 

   (2)内需与消费动力不足问题,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进一步释放,需改善收入分配、优化消费环境;

 

   (3)区域与城乡发展失衡,区域经济差距、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亟待破解;

 

  (4)绿色转型压力,如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技术与政策衔接尚需完善;

 

  (5)人口老龄化与生育难题,亟需构建“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应对劳动力供给结构性变化等。

 

    2.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重点。

 

    2024年3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办的“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上表示,在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时,充分考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特别是研究提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任务、基础性工程。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年度重点工作的有机结合,研究出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举措。

 

   (三)“十五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     聚焦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区域协调、民生福祉和开放合作等维度,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各部委“十五五”前期研究课题里,能看出一些关键着力点。

    1.从产业来看,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工信部将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强化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作为重点,将着眼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数字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升信息通信业治理水平。加快数字技术与居民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助力政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公平可及。在未来产业布局上,将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

    2.从绿色低碳全面转型方面看,碳中和路径将深化,生态环境部以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碳交易市场完善为抓手,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型;自然资源部强化生态修复与资源循环利用。

    3.从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来看,“十五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聚焦一个重要目标,那就是更好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进一步提升全国区域发展“一盘棋”意识,每个区域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将深化,同时推动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联动。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生产领域促进效率最大化,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大做优社会财富蛋糕;同时要注重分配领域的公平化,着力推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瞄准发展的短板下功夫,使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和不同区域。

    4.在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方面,推动“一老一小”服务,完善托育服务体系与养老保障,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推动医药卫生改革、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等。

  

二、部分省份“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点

 

   (一)聚焦难点、堵点、痛点

    对接国家规划,找准发展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创新,多个省份在推进“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中,不约而同地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置于聚光灯下。

    1.上海“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十五五”期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规划主题主线和总体目标研究》提出:

 

   (1)要梳理总结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历史经验,结合发展定位和关键指标的对标比较,多角度分析判断上海发展所处阶段、主要特征及其突出表现;

 

   (2)分析比较过往五年规划的主题主线,总结上海发展的规律、经验和逻辑,研究提出“十五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

 

   (3)研究提出“十五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思路举措。

 

    2.江苏“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要求主要围绕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深层次重大问题展开。这些课题,就是向全社会求解具体问题的答案:

 

   (1)“十五五”时期江苏面临的宏观形势和阶段性特征、

 

   (2)江苏人口发展预测及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影响、

 

   (3)江苏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统揽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思路、

 

   (4)促进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思路、

 

   (5)江苏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政策研究等。

 

    3.浙江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研究机构的重大前期研究课题共22项,主要聚焦关乎全省“十五五”时期及中长期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例如,(1)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短板问题研究,(2)提出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3)剖析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亟须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制约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弱项。

    4.山东征集公告要求,分析全省产业发展基础和薄弱短板,剖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和机遇挑战,梳理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及对山东影响。山东要求,分析全省面临的新形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条件变化,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开展“十五五”指标体系、目标定位、突破路径等发展思路研究等。

    5.湖南面向社会公开遴选研究机构时要求,围绕“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解决制约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等突出问题。湖南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共27个,包括:(1)面临的宏观形势和阶段性特征、(2)打造战略腹地和产业备份基地、(3)培育新质生产力、(4)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5)创新投融资机制等。

    6.江西“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专项课题共有14个。例如,《“十五五”时期江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提出,紧贴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研究提出“十五五”江西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举措。研究要点:(1)总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2)剖析制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弱项;(3)研究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评价体系。

 

   (二)布局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词。

 

    1.江苏遴选公告中涉及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课题至少有6项:

 

   (1)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科技变革趋势及培育江苏中长期发展动力研究、

 

   (2)江苏深化高质量发展机制创新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思路研究、

 

   (3)江苏一体推进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路径研究、

 

   (4)江苏打造数实融合强省思路举措研究、

 

   (5)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6)江苏优化重大产业项目布局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路研究等。

    2.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十五五”时期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研究》提出的研究要点为:

 

   (1)总结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基础,着重总结“十四五”时期发展举措与成效;

 

   (2)分析“十五五”时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环境、阶段特征、总体趋势,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发展思路;

 

   (3)构建“十五五”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标体系;

 

   (4)提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

    3.山东提出,研判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政策取向对山东发展的影响,分析山东在全国所处位置、阶段特征、比较优势和发展短板,系统梳理“十五五”发展面临的潜在机遇、风险挑战和瓶颈制约,研究提出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和对策建议。

 

    4.湖南 《“十五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研究》要求,分析湖南在中部地区、全国所处的位置、比较优势和劣势;系统梳理制约湖南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重点和工作建议。

    5.江西《“十五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要求,聚焦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能源、石化化工、建材、钢铁、航空、食品、纺织服装、医药、现代家具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系统梳理全省产业链供应链比较优势、突出短板,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研判全省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提出全面提升制造业能级和竞争力的思路举措。

   (三)抢抓产业变革新前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演进,“十五五”时期将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五年。在前期研究中,多个省份提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抢占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1.上海“十五五”规划是其面向2035年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蓄力而上的关键规划。为此,上海提出了多个研究课题,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举措研究、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举措研究、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对上海的影响及应对举措研究等。

    2.江苏提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科技变革趋势及培育江苏中长期发展动力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优化重大产业项目布局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路研究等。

    3.浙江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思路和举措研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举措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思路研究、能源发展思路与重大布局研究等。

    4.山东提出,梳理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及对全省的影响;结合山东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比较优势、支撑条件,研究提出“十五五”时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思路、目标指标、主攻方向和重大举措建议。

    5.江西提出,紧扣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因地制宜研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路举措;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研究提出全面提升制造业能级和竞争力的思路举措;围绕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研究提出思路举措等。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点

2025-04-25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国家“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是我国迈向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键五年规划。去年以来,各部委和各省份围绕国家战略需求,结合自身职能和情况,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前期研究课题。

 

一、各部委“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点

   (一)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

    1.国家发展改革委作为规划统筹部门,重点研究宏观经济走势、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演变、地缘政治影响等宏观环境问题,同时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在投资、消费以及社会发展方面都展开了不同的研究。

 

    (1)在投资领域,展开工程咨询标准化体系研究,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研究,“双碳”指标体系构建、新质生产力培育、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等研究。

 

    (2)在消费领域,展开增强消费内需动力、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区域消费中心和地方特色消费中心,以及新技术背景下的消费新模式和新增长点等研究。

 

    (3)在社会发展领域,展开“十五五”时期社会发展形势、基本思路和重点任务研究、“十五五”时期应对人口老龄化规划研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支持政策体系研究。

 

    2.工信部以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为核心,重点布局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绿色制造体系构建、工业互联网与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等方向,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低碳化转型。

 

    3.商务部聚焦国际经贸合作与国内消费升级,研究粤港澳大湾区与东盟发展规划对接路径、中非合作提质升级机制,同时推动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发展,优化出口结构并扩大内需。

 

    4.自然资源部强调国土空间规划与资源高效利用,研究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如稀土、锂矿)、生态修复与荒漠化治理,以及“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优化策略。

 

    5.财政部侧重科研资金全过程管理及绩效评价改革。

 

    6.住建部则关注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提出“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县域城乡协调发展等课题等。

 

   (二)突出系统性前瞻性问题导向

    1.各部委“十五五”规划的相关课题研究,体现了“系统性、前瞻性、问题导向”三大特点,旨在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瓶颈。

 

   (1)科技创新瓶颈,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产业升级面临“中低端锁定”风险;

 

   (2)内需与消费动力不足问题,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需进一步释放,需改善收入分配、优化消费环境;

 

   (3)区域与城乡发展失衡,区域经济差距、城乡公共服务不均等问题亟待破解;

 

  (4)绿色转型压力,如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的技术与政策衔接尚需完善;

 

  (5)人口老龄化与生育难题,亟需构建“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应对劳动力供给结构性变化等。

 

    2.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重点。

 

    2024年3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主办的“深学笃行阐释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上表示,在谋划“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重大工程项目时,充分考虑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要求,特别是研究提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任务、基础性工程。抓好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年度重点工作的有机结合,研究出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政策举措。

 

   (三)“十五五”期间,预计我国经济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     聚焦科技创新、绿色转型、区域协调、民生福祉和开放合作等维度,构建新发展格局。从各部委“十五五”前期研究课题里,能看出一些关键着力点。

    1.从产业来看,突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工信部将推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应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强化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作为重点,将着眼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数字生活的向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提升信息通信业治理水平。加快数字技术与居民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助力政务、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公平可及。在未来产业布局上,将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未来产业。

    2.从绿色低碳全面转型方面看,碳中和路径将深化,生态环境部以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碳交易市场完善为抓手,推动能源结构向清洁化转型;自然资源部强化生态修复与资源循环利用。

    3.从区域协调与城乡融合来看,“十五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聚焦一个重要目标,那就是更好服务和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要进一步提升全国区域发展“一盘棋”意识,每个区域都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将深化,同时推动县域经济与乡村振兴联动。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生产领域促进效率最大化,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做大做优社会财富蛋糕;同时要注重分配领域的公平化,着力推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瞄准发展的短板下功夫,使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和不同区域。

    4.在民生保障与社会治理方面,推动“一老一小”服务,完善托育服务体系与养老保障,应对人口结构变化。推动医药卫生改革、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对接,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等。

  

二、部分省份“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点

 

   (一)聚焦难点、堵点、痛点

    对接国家规划,找准发展定位,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守正创新,多个省份在推进“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中,不约而同地把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置于聚光灯下。

    1.上海“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课题《“十五五”期间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规划主题主线和总体目标研究》提出:

 

   (1)要梳理总结国际大都市发展的历史经验,结合发展定位和关键指标的对标比较,多角度分析判断上海发展所处阶段、主要特征及其突出表现;

 

   (2)分析比较过往五年规划的主题主线,总结上海发展的规律、经验和逻辑,研究提出“十五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主线;

 

   (3)研究提出“十五五”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思路举措。

 

    2.江苏“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要求主要围绕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深层次重大问题展开。这些课题,就是向全社会求解具体问题的答案:

 

   (1)“十五五”时期江苏面临的宏观形势和阶段性特征、

 

   (2)江苏人口发展预测及对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影响、

 

   (3)江苏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统揽引领高水平对外开放思路、

 

   (4)促进江苏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思路、

 

   (5)江苏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政策研究等。

 

    3.浙江面向社会公开选聘研究机构的重大前期研究课题共22项,主要聚焦关乎全省“十五五”时期及中长期发展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例如,(1)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短板问题研究,(2)提出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3)剖析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亟须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特别是制约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弱项。

    4.山东征集公告要求,分析全省产业发展基础和薄弱短板,剖析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和机遇挑战,梳理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及对山东影响。山东要求,分析全省面临的新形势、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和条件变化,立足中国式现代化山东实践,开展“十五五”指标体系、目标定位、突破路径等发展思路研究等。

    5.湖南面向社会公开遴选研究机构时要求,围绕“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聚焦解决制约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难点、堵点、痛点等突出问题。湖南前期研究重大课题共27个,包括:(1)面临的宏观形势和阶段性特征、(2)打造战略腹地和产业备份基地、(3)培育新质生产力、(4)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5)创新投融资机制等。

    6.江西“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专项课题共有14个。例如,《“十五五”时期江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提出,紧贴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研究提出“十五五”江西省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路举措。研究要点:(1)总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2)剖析制约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短板弱项;(3)研究县域经济发展分类评价体系。

 

   (二)布局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十五五”规划的关键词。

 

    1.江苏遴选公告中涉及高质量发展的研究课题至少有6项:

 

   (1)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科技变革趋势及培育江苏中长期发展动力研究、

 

   (2)江苏深化高质量发展机制创新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思路研究、

 

   (3)江苏一体推进新时代教育科技人才强省建设路径研究、

 

   (4)江苏打造数实融合强省思路举措研究、

 

   (5)江苏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

 

   (6)江苏优化重大产业项目布局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路研究等。

    2.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十五五”时期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路研究》提出的研究要点为:

 

   (1)总结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基础,着重总结“十四五”时期发展举措与成效;

 

   (2)分析“十五五”时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环境、阶段特征、总体趋势,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发展思路;

 

   (3)构建“十五五”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指标体系;

 

   (4)提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项目、重大平台、重大政策和重大改革。

    3.山东提出,研判国际国内发展趋势、政策取向对山东发展的影响,分析山东在全国所处位置、阶段特征、比较优势和发展短板,系统梳理“十五五”发展面临的潜在机遇、风险挑战和瓶颈制约,研究提出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指标、重点任务和对策建议。

 

    4.湖南 《“十五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总体思路研究》要求,分析湖南在中部地区、全国所处的位置、比较优势和劣势;系统梳理制约湖南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研究提出“十五五”期间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重点和工作建议。

    5.江西《“十五五”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要求,聚焦电子信息、有色金属、装备制造、新能源、石化化工、建材、钢铁、航空、食品、纺织服装、医药、现代家具12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系统梳理全省产业链供应链比较优势、突出短板,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研判全省制造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提出全面提升制造业能级和竞争力的思路举措。

   (三)抢抓产业变革新前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度演进,“十五五”时期将是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依靠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五年。在前期研究中,多个省份提出加快发展未来产业,抢占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1.上海“十五五”规划是其面向2035年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蓄力而上的关键规划。为此,上海提出了多个研究课题,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举措研究、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的目标思路和重点举措研究、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对上海的影响及应对举措研究等。

    2.江苏提出,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科技变革趋势及培育江苏中长期发展动力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思路研究、优化重大产业项目布局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思路研究等。

    3.浙江提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思路和举措研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举措研究、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思路研究、能源发展思路与重大布局研究等。

    4.山东提出,梳理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及对全省的影响;结合山东省新质生产力发展比较优势、支撑条件,研究提出“十五五”时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思路、目标指标、主攻方向和重大举措建议。

    5.江西提出,紧扣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因地制宜研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路举措;围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研究提出全面提升制造业能级和竞争力的思路举措;围绕数字经济做强做优做大,研究提出思路举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