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具体步骤和核心要点!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4-18 点击:

地方国有企业编制“十五五”规划如果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难”“转”“实”。

 

难:地方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面临国际环境变数大、国内经济形势复杂、转型升级时间紧、深化改革任务重等多重考验,无论是宏观环境分析、业务布局调整,还是国企深化改革、风险预防机制,都将对规划提出更高要求。

 

转: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调整、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供需结构面临深刻变化,国有企业必须摒弃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发展的路径依赖,下决心转变观念认识、转变发展模式、转变产业布局、转变市场策略、转变体制机制,在变局中寻找先机、实现突破。

 

实:“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一方面要面临国外经济技术打压封锁、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国企改革任务紧迫等多重压力,一方面要承担突破技术封锁、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经济增长、完成改革任务、实现碳达峰等系列任务,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十五五”规划必须正确判断形势、科学战略布局、明确重点任务、清晰落实责任,把规划做实、用实。

 

我们认为,编制地方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需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地方发展需求和国企改革方向,注重系统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核心要点:

 

一、前期基础研究

 

1. 总结“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

 

- 对照“十四五”目标,梳理完成进度(如经济指标、改革任务、重大项目)。  

 

- 分析未达标原因(政策变化、市场波动、内部管理问题等),形成经验教训。  

 

2. 内外部环境分析  

 

- 宏观环境:  

 

- 国家政策(如“双循环”战略、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化转型)。  

 

- 地方规划(省级/市级“十五五”方向,如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升级)。  

 

- 行业趋势:  

 

- 产业链重构、技术创新(如人工智能、新能源)、市场竞争格局。  

 

- 企业现状:  

 

- 资产结构、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风险点(债务、环保、合规)。  

 

3. 对标分析  

 

- 选择同行业标杆企业(央企、优秀地方国企),对比差距(管理效率、技术投入、市场份额)。  

 

二、明确核心目标与战略定位

 

1. 总体目标  

 

- 经济目标:营收、利润、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等量化指标。  

 

- 改革目标: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机制完善(如职业经理人制度)。  

 

- 社会责任:绿色转型、就业带动、乡村振兴等。  

 

2. 战略定位  

 

- 主业聚焦:明确核心业务(如能源、基建、文旅),剥离非优势领域。  

 

- 差异化竞争: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如区位、产业基础),打造特色优势。  

 

- 功能角色:在地方经济中承担“压舱石”“孵化器”或“创新引擎”作用。  

 

三、规划核心内容框架

 

1. 产业布局优化

 

- 传统产业升级:  

 

- 技术改造(智能化、绿色化)、淘汰落后产能。  

 

- 新兴产业培育:  

 

- 布局数字经济、新能源、高端装备等赛道,与地方产业集群协同。  

 

- 资本运作:  

 

- 推动优质资产上市,探索并购重组、产业基金等模式。  

 

2. 深化改革任务  

 

- 公司治理:  

 

- 完善董事会职权,落实党组织前置研究程序。  

 

- 市场化机制:  

 

- 推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优化薪酬考核体系(如“一企一策”)。  

 

- 混改突破:  

 

- 引入战略投资者,探索员工持股试点。  

 

3. 创新驱动发展  

 

- 研发投入:明确研发占比目标(如每年增长10%)。  

 

- 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或中试基地。  

 

- 数字化转型:  

 

- 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生产、管理全流程数字化。  

 

4. 风险防控体系  

 

- 债务风险:严控负债率,优化融资结构(如发行绿色债券)。  

 

- 合规管理:建立合规审查机制,防范法律与廉洁风险。  

 

- 安全环保: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ESG(环境、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四、编制方法与实施保障

 

1. 分阶段编制流程  

 

- 调研阶段(3个月):收集数据、访谈管理层、召开专家研讨会。  

 

- 草案形成(2个月):拟定目标与任务,内部征求意见。  

 

- 论证报批(1个月):提交地方国资委审批,衔接地方“十五五”规划。  

 

2. 资源保障机制  

 

- 政策支持:争取地方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 资金保障:统筹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政府专项债等。  

 

- 人才支撑:引进专业团队(如战略咨询机构),加强内部培训。  

 

3. 动态监测与考核  

 

- 年度分解:将五年目标分解为年度计划,明确责任部门。  

 

- 跟踪评估:每半年召开推进会,利用信息化平台监测进度。  

 

- 调整机制:针对重大政策变化(如行业调控),灵活修订规划内容。  

 

五、典型案例参考

 

- 山东某能源国企:  

 

在“十四五”中通过整合省内煤炭资源、布局光伏储能,实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  

 

- 浙江某商贸集团:  

 

以数字化供应链平台为核心,打造“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融入“双循环”战略。  

 

六、地方国企编制“十五五”规划的注意事项

 

1. 避免“两张皮”:规划需与企业年度预算、考核指标深度绑定。  

 

2. 突出地方特色:避免照搬央企或外省模板,体现本地化差异(如西部国企侧重生态保护,东部国企侧重创新)。  

 

3. 强化党建引领: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明确重大事项决策流程。  

 

通过以上步骤,地方国有企业可形成一份兼具战略高度和落地能力的“十五五”规划,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地方经济振兴的双重目标。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具体步骤和核心要点!

2025-04-1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地方国有企业编制“十五五”规划如果用三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难”“转”“实”。

 

难:地方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面临国际环境变数大、国内经济形势复杂、转型升级时间紧、深化改革任务重等多重考验,无论是宏观环境分析、业务布局调整,还是国企深化改革、风险预防机制,都将对规划提出更高要求。

 

转: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经济增长模式面临调整、产业面临转型升级、供需结构面临深刻变化,国有企业必须摒弃过去十年甚至二十年发展的路径依赖,下决心转变观念认识、转变发展模式、转变产业布局、转变市场策略、转变体制机制,在变局中寻找先机、实现突破。

 

实:“十五五”时期,国有企业一方面要面临国外经济技术打压封锁、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国企改革任务紧迫等多重压力,一方面要承担突破技术封锁、发展新质生产力、保障经济增长、完成改革任务、实现碳达峰等系列任务,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因此,“十五五”规划必须正确判断形势、科学战略布局、明确重点任务、清晰落实责任,把规划做实、用实。

 

我们认为,编制地方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2026-2030年)需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地方发展需求和国企改革方向,注重系统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以下是具体步骤和核心要点:

 

一、前期基础研究

 

1. 总结“十四五”规划完成情况

 

- 对照“十四五”目标,梳理完成进度(如经济指标、改革任务、重大项目)。  

 

- 分析未达标原因(政策变化、市场波动、内部管理问题等),形成经验教训。  

 

2. 内外部环境分析  

 

- 宏观环境:  

 

- 国家政策(如“双循环”战略、碳达峰碳中和、数字化转型)。  

 

- 地方规划(省级/市级“十五五”方向,如区域经济一体化、产业升级)。  

 

- 行业趋势:  

 

- 产业链重构、技术创新(如人工智能、新能源)、市场竞争格局。  

 

- 企业现状:  

 

- 资产结构、盈利能力、核心竞争力、风险点(债务、环保、合规)。  

 

3. 对标分析  

 

- 选择同行业标杆企业(央企、优秀地方国企),对比差距(管理效率、技术投入、市场份额)。  

 

二、明确核心目标与战略定位

 

1. 总体目标  

 

- 经济目标:营收、利润、资产规模、资产负债率等量化指标。  

 

- 改革目标:混合所有制改革、市场化机制完善(如职业经理人制度)。  

 

- 社会责任:绿色转型、就业带动、乡村振兴等。  

 

2. 战略定位  

 

- 主业聚焦:明确核心业务(如能源、基建、文旅),剥离非优势领域。  

 

- 差异化竞争: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如区位、产业基础),打造特色优势。  

 

- 功能角色:在地方经济中承担“压舱石”“孵化器”或“创新引擎”作用。  

 

三、规划核心内容框架

 

1. 产业布局优化

 

- 传统产业升级:  

 

- 技术改造(智能化、绿色化)、淘汰落后产能。  

 

- 新兴产业培育:  

 

- 布局数字经济、新能源、高端装备等赛道,与地方产业集群协同。  

 

- 资本运作:  

 

- 推动优质资产上市,探索并购重组、产业基金等模式。  

 

2. 深化改革任务  

 

- 公司治理:  

 

- 完善董事会职权,落实党组织前置研究程序。  

 

- 市场化机制:  

 

- 推行任期制契约化管理,优化薪酬考核体系(如“一企一策”)。  

 

- 混改突破:  

 

- 引入战略投资者,探索员工持股试点。  

 

3. 创新驱动发展  

 

- 研发投入:明确研发占比目标(如每年增长10%)。  

 

- 产学研合作: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实验室或中试基地。  

 

- 数字化转型:  

 

- 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生产、管理全流程数字化。  

 

4. 风险防控体系  

 

- 债务风险:严控负债率,优化融资结构(如发行绿色债券)。  

 

- 合规管理:建立合规审查机制,防范法律与廉洁风险。  

 

- 安全环保: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ESG(环境、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四、编制方法与实施保障

 

1. 分阶段编制流程  

 

- 调研阶段(3个月):收集数据、访谈管理层、召开专家研讨会。  

 

- 草案形成(2个月):拟定目标与任务,内部征求意见。  

 

- 论证报批(1个月):提交地方国资委审批,衔接地方“十五五”规划。  

 

2. 资源保障机制  

 

- 政策支持:争取地方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项目审批绿色通道。  

 

- 资金保障:统筹自有资金、银行贷款、政府专项债等。  

 

- 人才支撑:引进专业团队(如战略咨询机构),加强内部培训。  

 

3. 动态监测与考核  

 

- 年度分解:将五年目标分解为年度计划,明确责任部门。  

 

- 跟踪评估:每半年召开推进会,利用信息化平台监测进度。  

 

- 调整机制:针对重大政策变化(如行业调控),灵活修订规划内容。  

 

五、典型案例参考

 

- 山东某能源国企:  

 

在“十四五”中通过整合省内煤炭资源、布局光伏储能,实现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协同发展。  

 

- 浙江某商贸集团:  

 

以数字化供应链平台为核心,打造“跨境电商+海外仓”模式,融入“双循环”战略。  

 

六、地方国企编制“十五五”规划的注意事项

 

1. 避免“两张皮”:规划需与企业年度预算、考核指标深度绑定。  

 

2. 突出地方特色:避免照搬央企或外省模板,体现本地化差异(如西部国企侧重生态保护,东部国企侧重创新)。  

 

3. 强化党建引领: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明确重大事项决策流程。  

 

通过以上步骤,地方国有企业可形成一份兼具战略高度和落地能力的“十五五”规划,实现高质量发展与地方经济振兴的双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