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工作启动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4-25 点击:次
今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发布通知,2025年院士增选工作启动,院士增选名额各不超过100名。
中国科学院
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各位院士: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规定,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于2025年4月25日启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根据《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确定的领域学科方向进行推荐。推荐工作要坚持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强化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并作出贡献的价值导向,注重领域学科间的平衡发展,着重推荐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人才“帽子”为依据。
二、每位院士推荐1名候选人。推荐过程实行回避制度,回避范围为直系亲属和主要旁系亲属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师生关系。担任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负责人以及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院士,任职期间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和选举。
三、候选人获得1名院士推荐且该院士所在专业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参评专业学部相同,或两者专业领域相近,方为有效。2025年1月1日前年满65周岁的候选人需要2名院士推荐,且须有1名院士所在专业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参评专业学部相同,或两者专业领域相近,方为有效。
四、以下人员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
1. 任职期间的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
2. 因品德失范、学术不端和违反科技伦理等问题受到处理的人员,以及因违纪违法等问题受到处理且尚在影响期内、或发生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人员;
3. 2019年、2021年、2023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的人员。
五、院士登录推荐系统(https://tj.casad.cas.cn)在线填写《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推荐材料》(以下简称推荐材料),包括推荐书,被推荐人基本信息、成就和贡献、代表性成果及有关证明材料等。用户名和密码通过学部CASAD平台(https://ys.casad.cas.cn)获取。
六、院士应根据《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推荐工作手册》中的各项要求,客观准确地描述被推荐人的主要成就和贡献、作风学风等,不得夸大,并对推荐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推荐材料中,不以被推荐人获得的项目名称或岗位称号等作为学术水平和成就的依据。
七、院士须于7月5日前完成系统填报,并将以下材料寄送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以寄出日期为准):
1. 已在线提交并亲笔签名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推荐材料》纸质件一份;
2.《关于推荐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纸质件一份(被推荐人单位出具,模板可在推荐系统中下载)。
报送的所有材料不得涉及国家秘密,纸质件须与电子文件一致。
2025年增选相关制度文件详见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专题网站(https://yszx.casad.cas.cn)。
中国科学院
2025年4月25日
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
院士制度是党和国家为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导向,凝聚优秀人才服务国家设立的一项重要制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
为做好2025年度院士增选工作,按照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精神和有关规定,制定《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
一、增选领域学科方向和名额分配方案
(一)数学物理学部
1. 数学5名,其中基础数学不少于2名,应用数学不少于2名。
2. 物理Ⅰ(包括凝聚态物理、声学、原子分子物理、光学与量子信息等)6名,其中水声学1名,原子分子物理1名,量子信息物理1名。
3. 物理Ⅱ(包括基础物理、原子核物理、粒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等)3名。
4. 力学1名。
5. 天文学1名。
(二)化学部
1. 无机分析4名,其中无机化学2名,分析化学、环境化学2名。
2. 有机高分子4名,其中有机化学2名,高分子2名。
3. 物化化工4名,其中物理化学2名,化工2名。
4. 稀土元素化学1名。
5. 谱学分析与成像1名。
6. 碳中和化学化工1名。
(三)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1. 基础生物学5名。
2. 医学6名,其中临床医学3名,医工交叉与智慧医学1名。
3. 农学、生态与进化6名,其中农业科学3名,生态保护与修复1名。
4. 生物制造1名。
5. 妇科学(临床)1名。
(四)地学部
1. 地质Ⅰ(包括沉积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学、前寒武纪地质学、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等)3名,其中地质与生命1名。
2. 地质Ⅱ(包括地球化学、第四纪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矿床学与矿相学、矿物学、数学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岩石学等)3名。
3. 地理学(包括人文地理学、生态与环境科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科学、自然地理学等)3名,其中人文地理学1名。
4. 大气海洋(包括大气化学、大气物理学、气候学、天气学、海洋地质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与生物海洋学、物理海洋学等)3名,其中深海科学与资源能源1名。
5. 地球物理(包括大地测量、固体地球物理、空间物理、月球与行星科学等)3名。
(五)信息技术科学部
1. 信息Ⅰ(包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仪表与传感等)5 名,其中集成电路芯片1名。
2. 信息Ⅱ(包括电子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等)5 名,其中空天光学系统1名。
3. 人工智能科学与技术的数理基础1名。
(六)技术科学部
1. 材料(包括金属材料与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特种材料、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技术等)5名,其中宽禁带半导体材料1名。
2. 工程Ⅰ(包括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航空科学与技术、航天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等)6名,其中绿色能源装备1名。
3. 工程Ⅱ(包括力学、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土木与水利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矿业与油气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等)5名,其中船舶与海洋工程1名。
(七)特别推荐领域
名额不超过8名,另行安排。
2025年院士增选名额不超过100名。
二、候选人资格条件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院士候选人应为满足以下基本条件的中国公民。
1. 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祖国、品行端正、学风正派。
2. 从事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工程科学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成就,并为中国科学技术事业或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推荐原则
推荐候选人要坚持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强化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并作出贡献的价值导向,注重领域学科间的平衡发展,着重推荐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人才“帽子”为依据。
中国科学院关于组织推荐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规定,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于2025年4月25日启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请根据《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指南》确定的领域学科方向,组织具有推荐资质的全国性学术团体推荐院士候选人,名额不超过160名,年龄不超过65周岁(1960年1月1 日<含>以后出生)。
推荐工作要坚持以重大贡献、学术水平、道德操守为准绳,强化满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需求并作出贡献的价值导向,注重领域学科间的平衡发展,着重推荐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的科研人员。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人才“帽子”为依据。
二、请制定严格规范的推荐程序和办法,按中国科学院专业学部设置组成推荐委员会,并商中国科学院同意。
各推荐委员会成员不少于11人,必须是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作的具有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人员。推荐委员会进行会议评审并无记名投票,在规定的名额内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数二分之一的为推荐人选。
三、以下人员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
1. 任职期间的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
2. 因品德失范、学术不端和违反科技伦理等问题受到处理的人员,以及因违纪违法等问题受到处理且尚在影响期内、或发生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人员;
3. 2019年、2021年、2023年连续3次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和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的人员。
四、本次院士增选将按规定公示有效候选人的个人基本信息、主要学术成就和贡献及推荐渠道。如所推荐候选人在学术、学风方面被投诉,请负责进行核查并按要求提供书面调查材料及意见。
五、须通过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推荐系统客户端填写《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推荐材料》(以下简称推荐材料),包括推荐书,被推荐人基本信息、成就和贡献、代表性成果及有关证明材料等。推荐系统客户端、用户名及密码随本通知寄送。
六、应根据《2025年度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推荐工作手册》中的各项要求,客观准确地描述被推荐人的主要成就和贡献、作风学风等,不得夸大,并对推荐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推荐材料中,不以被推荐人获得的项目名称或岗位称号等作为学术水平和成就的依据。
七、须于7月5日前完成系统填报,汇总的推荐人选名单正式行文报送中国科学院,并提供以下材料:
1. 已通过系统提交并签字盖章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推荐材料》纸质件一份;
2.《关于推荐材料真实性的确认函》纸质件一份(学术团体出具);
3.《关于推荐材料的保密审查证明》纸质件一份(被推荐人单位出具)。
报送的所有材料不得涉及国家秘密,纸质件须与电子文件一致。
2025年院士增选相关制度文件详见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专题网站(https://yszx.casad.cas.cn)。
中国科学院
2025年4月25日
中国科学院关于推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各位院士: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规定,2025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工作于2025年4月25日启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对促进中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非中国公民,可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候选人(以下简称外籍院士候选人)。
二、外籍院士候选人由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推荐,可单独推荐,也可联名推荐。每位院士可推荐1人,须有3位院士推荐同一人选方为有效。如单独推荐,推荐人应推荐本人所在专业学部学科领域内的外籍院士候选人;如联名推荐,1人为主推荐人,其他人为共同推荐人,主推荐人应推荐本人所在专业学部学科领域内的外籍院士候选人。
三、在推荐外籍院士候选人时,除考虑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对促进中外科技合作与交流作出贡献外,还应当注意国别、学科专业、年龄等因素,并重点关注发展中大国和科技实力较强的有特色的中小国家,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候选人。
四、院士应登录推荐系统(https://tj.casad.cas.cn)在线填写《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候选人推荐书》,推荐系统用户名和密码通过学部CASAD平台(https://ys.casad.cas.cn)获取。
五、院士须于7月5日前完成系统填报,并将亲笔签名的《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候选人推荐书》纸质件寄送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以寄出日期为准)。
2025年外籍院士选举相关制度文件详见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专题网站(https://yszx.casad.cas.cn)。
中国科学院
2025年4月25日
关于严肃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纪律的通知
各位院士:
2025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增选工作已经启动。为贯彻落实深化院士制度改革要求,维护院士称号的学术性、荣誉性、纯洁性,保障2025年院士增选工作有序进行,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特别重申和强调以下工作要求和纪律。
一、严守增选工作行为规范
1. 严格遵守《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试行)》中各项增选要求和纪律。
2. 推荐候选人时,要以科研诚信和纪法标准作为底线,坚持德才兼备,坚持院士标准,全面了解所推荐候选人的科技成就和科学道德等情况,独立判断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和贡献,负责任地推荐候选人、撰写推荐意见。
3. 评选过程中,认真阅读和研究候选人的材料,全面、科学、客观地判断和评价候选人的学术水平和贡献。
4. 超脱部门、单位和学科的利益,郑重负责地履行选举权利。关注国家重大急需领域、基础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的发展,注意学科平衡。
5. 推荐和选举中,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人才“帽子”为依据。
6. 按要求签署院士增选工作承诺书。
二、禁止增选中的各种不当行为
7. 禁止接受任何个人或单位委托推荐、无原则推荐;禁止以任何形式为候选人说情打招呼,不接受任何单位或个人任何形式的说情打招呼,对发现的说情打招呼应主动留存证据、报告或举报;禁止与候选人或其单位发生不当交往和利益交换;禁止接受各种名目的送礼等。
8. 禁止参加可能影响增选公正性的各类会议或活动,禁止“跑会”、为候选人“站台”、收取“出场费”、接受超规格接待等。
9. 禁止违反规定与候选人交流增选工作相关事宜。禁止泄露个人收到的与院士增选有关的微信、短信、邮件、信件等投诉信息或材料。
10. 禁止以任何方式向他人泄露增选过程中的候选人有关信息、投诉及调查处理意见、增选结果等。禁止擅自向社会公开增选过程的相关信息。
如发现候选人有不当行为的,请以书面形式并签名向本专业学部常委会主任反映;发现院士有不当行为的,请以书面形式并签名向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道德建设委员会主任反映。
请各位院士严格遵守院士增选工作纪律,若有违反,将按照《中国科学院学部纪律处分规定(试行)》严肃处理。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
2025年4月25日
中国工程院
中国工程院关于提名2025年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各位院士:
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工作于4月25日启动。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的规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2025年院士增选总名额为不超过100名。
二、请根据《中国工程院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确定的领域学科方向进行提名。每位院士可提名1位候选人。1945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院士,享有本次增选的提名权和选举权。
担任党政机关、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负责人(中国工程院除外)以及企业主要负责人的院士,任职期间暂停提名权和选举权。提名实行回避制度,回避范围为直系亲属、主要旁系亲属及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师生关系。
三、年龄不超过65周岁(1960年1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候选人,获得1位拟提名学部院士提名即为有效,且仅能接受1位院士的提名。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2位院士的提名方为有效,且仅能接受2位院士的提名,其中至少1位应是拟提名学部院士。
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机关(单位)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以及企业负责人任职期间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军队系统参照执行。
已连续3次(含2023年)被提名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和被推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有效候选人的,2025年停止1次被提名资格。
四、院士提名时,要牢牢把握院士的标准和条件,重视被提名人对国家发展和安全的贡献,对科学技术发展的贡献和原创性科技成果,以及其科学家精神和学术道德;坚决破除“四唯”,打破论资排辈,不以“帽子”评判人才;要特别关注科研和工程技术一线专家,国家急需的关键领域和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专家,承担国家重大工程、重大科研任务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并作出突出贡献的专家,关注优秀的民营企业专家,关注长期工作在西部边远地区的专家,关注中青年专家和女性专家。
五、要加强对被提名人学术成果真实性、科研诚信和作风学风等方面情况的把关,因品德失范、严重学术不端和违反科技伦理等问题受到处理的人员,以及因违纪违法等问题受到处理且尚在影响期内、或发生严重违纪违法行为的人员不得作为候选人。
六、要严格遵守《中国工程院关于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的“八不准”》《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防止说情打招呼办法》,自觉抵制各种干扰评选、搞公关、拉选票行为,并负有检举责任。对违反规定私下接触候选人,发生不当交往、利益交换的,视情节给予停止一定期限提名权和选举权直至撤销院士称号的处理。
七、请提名院士于2025年7月5日前,登录院士增选系统,在线填写提交《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提名书》(以下简称《提名书》),并将以下材料提交中国工程院:
1. 通过系统生成打印的《提名书》一式4份,由院士、被提名人签字及被提名人所在单位审核盖章,不需纸质附件。《提名书》原件与在线提交的电子版内容须一致,《提名书》及附件不得涉及国家秘密、工作秘密和敏感信息。
2. 被提名人自我介绍配音PPT(MP4格式,严格限制不超过15分钟)和不含配音PPT的电子版光盘1张,PPT打印稿一式2份,被提名人单位保密部门审核盖章的PPT不涉密证明。
3. 如果被提名人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中国籍专家,须提供香港特别行政区入境事务处或澳门特别行政区身份证明局的国籍证明。如果被提名人为台湾省的专家,须在《提名书》的“在工程科技方面的主要成就和贡献”中表述支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声明。
4. 被提名人签字的《中国工程院关于严肃院士增选纪律的“八不准”》《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防止说情打招呼办法》。
中国工程院
2025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