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四大未来产业受关注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3-28 点击:次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其中,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传统产业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三个方向。新兴产业方面,重点强调了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与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相同。未来产业方面,重点指出了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在202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的基础上新增了具身智能、6G两个新的具体方向,这两个产业与近期受关注的AI、机器人密切相关。
01具身智能和6G
3月5日,通信工程、通信设备、5G及电信服务等领域纷纷上扬,其中元道通信和本川智能实现20%涨停,武汉凡谷、纵横通信、三维通信等多股涨幅达10%,通信服务指数整体上涨3.77%。随着5G进入规模商用阶段,6G逐渐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焦点领域。前不久,中国IMT-2030(6G)推进组等联合主办的2024全球6G发展大会上,关于2030年及未来的6G应用需求、关键技术、试验验证、国际标准化等关键问题,得到了充分的讨论。运营商方面,去年11月,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南京)正式上线投产,该智算中心累计投资超200亿元,可承载1.8万个机架、30万台服务器,通算及智算算力总规模达4EFLOPS,算力服务覆盖江浙沪皖四省,是华东地区目前投产规模最大的智算中心。但与此同时,算力过剩的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热议。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CEO于英涛提到,多地针对算力基础设施赛道进行超前部署,在行业热度高涨的背景下,要保持“冷思考的定力”,客观测算算力需求,统筹安排智算中心布局,“小步快跑”,不断健全完善试错包容的机制,避免出现投资浪费。在此过程中,要防止出现过多采用‘私有化部署+项目制’的方式,避免市场的碎片化。要充分发挥大规模应用和快速迭代的优势,真正促进科技创新和市场应用的良性互动。3月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吹风会上,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成员、国务院研究室副主任陈昌盛指出。随着算力的发展,人形机器人也正从实验室和展示区真正走向复杂的真实场景进行作业。“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最佳载体,具身智能的终极形态,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前瞻领域。”优必选科技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兼CEO周剑表示。深圳市众擎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赵同阳分析,每一次工业革命,都离不开生产工具的革新。与传统专用型工具不同,人形智能机器人具有通用性,还有一定的思考能力,能够胜任多种任务。我们要把人形机器人的体能做到极致,使其未来不仅能承担更多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能执行需要高度专注或高精度的工作,甚至支持24小时不间断运作,助力制造业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02生物制造
目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据悉,北京已集聚80余家合成生物制造领域创新企业。《北京市加快合成生物制造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北京合成生物制造的创新资源集聚力、产业创新策源力、示范应用引领力、区域辐射带动力将全面提升,北京创新策源、津冀承接支撑、辐射带动全国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预计培育百家以上优秀初创硬科技企业,初步形成1到2个百亿级产业集聚区。去年11月15日,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促进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聚力建设纤维、膜、生物制造3大创新高地,培育壮大复合材料、催化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高温超导、石墨烯5个产业集群,打造深度赋能的材料智能引擎,“3+5+1”新材料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取得重要突破。在生物制造领域,提出要大力推进生物制造,支持合成生物材料、可生物降解材料等替代传统化工材料,布局5个以上新产品开发。2月10日,杭州市召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新闻发布会,提出在承接浙江省“8+4”经济政策的基础上,迭代更新市级“8+4”经济政策。杭州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楼建忠表示,“8+4”经济政策市级财政资金从去年的490亿元,增加到502亿元。其中,专门统筹15.72%的产业资金(约79亿元),集中投向优质新质生产力。杭州将集中布局风口潜力产业赛道,谋细谋深杭州未来产业发展路径,大力发展合成生物、通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等五大风口潜力产业。“生物制造实际上是三匹马拉车,有三个重要的核心内容。首先要有好的菌株,但是只有好的菌株是不够的,就像种庄稼,当然要有好的种子,但是也要有肥沃的土壤、好的种植环境和技术,对生物制造而言,好的菌株、好的原材料、高水准反应器缺一不可,这是形成好的生物工艺的基础,三者中任何一个方面的落后都会影响最终的落地效果。”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特聘研究员王勇认为,目前火爆的合成生物学为菌株改造提供了最新的手段,但这只是手段之一,并非唯一。另外,有了好的菌株只是基础,因为细胞内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很多细胞外的问题需要解决。这些问题随着规模的扩大,可能会更加复杂。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合成生物学的上游技术核心是针对前端菌株的设计与制备。在这个过程中,大模型依靠出色的性能和低成本优势,有助于推动下游应用需求的增长。华安证券化工团队由此分析,在基础化工领域,AI技术的赋能有望带来合成生物学和农药创新药两个方向的快速发展。
03量子科技
财联社创投通-执中数据统计,2023年至2025年3月5日,共有58家与量子科技相关的公司完成了80起融资事件,147家机构参与投资,国耀资本、合肥高投、中移资本等投资机构活跃,可统计到的融资金额为超1.41亿元。玻色量子创始人、CEO文凯博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意味着政策、资金、资源将形成系统性投入支持,覆盖基础研究、技术转化到产业化全链条。量子科技已经从“前瞻布局”转向“核心培育”。3月6日,在安徽代表团开放团组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郭国平表示,量子科技是世界前沿科技,是关系重大的“根”科技,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是国家确定的未来产业之一。“当前国内量子计算专业人才数量仅千人左右,人才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量子计算科技发展的瓶颈。”郭国平此前也分析过,我国量子计算人才培养要注意“刀叉”和“筷子”的选择,不能依赖国外量子教育体系和资源,要构建自主量子计算教育体系。据了解,在量子计算领域,国际上的科技巨头如谷歌和IBM以超导路线为核心,而微软则通过拓扑路径实现技术突破。谷歌的Willow量子芯片拥有105个量子比特,在量子纠错和随机电路采样两项基准测试中表现出最佳性能;IBM的Heron芯片则拥有156个物理量子比特。国内的发展主要是科研院所引领,目前有多条技术路径并行。超导路线方面,中科大的“祖冲之三号”超导芯片以105比特领先,与谷歌的Willow芯片相当;光量子路线方面,“九章三号”实现了255光子操控,刷新了光量子技术路线的世界纪录。>> “祖冲之三号”芯片示意图。新华社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供图)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建议,在生态建设方面,要推动国内企业敢于尝试使用先进的量子计算机解决领域内问题,提高生产力。“如果量子计算能够进入真实应用场景,遇到问题进行反馈,开发新的功能,整个产业能得到非常好的发展。”值得注意的是,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方面,报告再次强化了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性,而且与2024年报告相比,今年的政策将“优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表述置于“强化基础研究”之前。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公共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薛澜分析,一方面,外部压力使得我们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上面临更严峻的挑战,需要更充分地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集中力量突破瓶颈;另一方面,我们意识到基础研究“0到1”的突破不是短期内就能解决的,国家过去几年也已经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布局,所以2025年,相较基础研究,中央层面更强调让重大科技项目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华泰证券研究所分析,从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到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经济主题记者会,一系列改革举措的讨论,有助于进一步打通中长期资金入市堵点难点,引导更多资金流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形成中长期资金更好发挥引领作用、投融资两端发展更为平衡、资本市场功能更好发挥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