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国家高新区!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3-14 点击: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

 

建设国家高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我国目前已有178家国家高新区,在创新能力、企业实力、产业竞争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024年,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19.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6%,占全国比重为14.3%;其中工业增加值约9.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4.1%,同比名义增长5.8%。截至2024年底,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33%的高新技术企业、46%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67%的独角兽企业。
 
为了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依托66家国家高新区创立了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育、财税金融、管理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适应本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改革举措,持续创新体制机制,出台各类政策近1000项,其中30余项首创性突破性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新区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新区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

 

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作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体系。

 

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

继续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8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高技术产业化步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注重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7年政府工作报告

继续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6年政府工作报告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在一些重要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切实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5年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开发先进适用技术,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年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要全面实施科技进步法,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集中力量办好现有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使之在推动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1993年政府工作报告

高新技术研究,要跟踪世界科技革命进程,有重点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组织重大课题攻关,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切实办好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产业化步伐。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的要同老企业和老城市改造相结合,注重实效,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和滥占耕地。

 

1992年政府工作报告

为了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认真执行高新技术研究和发展计划,充分重视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重点企业的作用,努力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我国将这样支持国家高新区发展

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引领区

 

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大量高端创新资源,产出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在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为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建立国家高新区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深度对接机制,推动布局更多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培育一大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全国家高新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大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力度。鼓励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等服务机构,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国家高新区围绕特色优势进一步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打造一批新赛道策源地和集聚区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印发了《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方案》,明确了推进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的总体要求、重点方向、培育路径等。并根据方案明确的新赛道推荐条件与标准,面向所有国家高新区,组织省级主管部门按年度推荐符合条件的新赛道,搭建新赛道培育库,建立动态更新与监测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战略性、领先性、成长性、带动性等标准,建立重点新赛道评价体系。分领域分赛道优选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园区,形成重点新赛道园区榜单。同时,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培育新赛道的重要载体作用,重点围绕增强技术策源、完善孵化服务链条、培育壮大高成长企业、深化金融精准支持、打造标杆应用场景、完善治理机制、推广典型模式等方面采取针对性举措,促进新赛道加速成长。

 

推进建设高标准数字园区

 

2024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为系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抓好《行动方案》落实,以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为抓手,形成“一个指南、一套体系、一批经验”。一个指南,即研究编制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明确数字园区核心特征与重点建设内容。一套体系,即推动制定高标准数字园区评价体系,提出数字园区建设关键技术要求,引导不同类型园区探索数字化整体提升路径。一批经验,即开展高标准数字园区培育,探索形成特色鲜明的园区数字化转型模式,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政府工作报告再提国家高新区!

2025-03-14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国家高新区创新发展。

 

建设国家高新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加快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我国目前已有178家国家高新区,在创新能力、企业实力、产业竞争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2024年,国家高新区园区生产总值(GDP)19.3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7.6%,占全国比重为14.3%;其中工业增加值约9.8万亿元,占全国比重为24.1%,同比名义增长5.8%。截至2024年底,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全国33%的高新技术企业、46%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67%的独角兽企业。
 
为了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依托66家国家高新区创立了23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育、财税金融、管理制度等方面,积极探索适应本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求的改革举措,持续创新体制机制,出台各类政策近1000项,其中30余项首创性突破性政策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高新区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

支持国家级经开区、高新区、新区开展自贸试验区相关改革试点,增强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将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试点政策推广到全国,再建设一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新区。

 

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

 

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

充分发挥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集聚、引领和辐射作用。

 

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

充分发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作用,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化服务体系。

 

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

继续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8年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高技术产业化步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注重解决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7年政府工作报告

继续办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6年政府工作报告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在一些重要领域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应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切实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5年政府工作报告

大力开发先进适用技术,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4年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要全面实施科技进步法,加大对科技的投入,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集中力量办好现有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使之在推动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

 

1993年政府工作报告

高新技术研究,要跟踪世界科技革命进程,有重点地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组织重大课题攻关,搞好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切实办好高新技术开发区,加快产业化步伐。

 

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有的要同老企业和老城市改造相结合,注重实效,不要盲目追求数量和滥占耕地。

 

1992年政府工作报告

为了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认真执行高新技术研究和发展计划,充分重视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重点企业的作用,努力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我国将这样支持国家高新区发展

加快建设新质生产力引领区

 

国家高新区集聚了大量高端创新资源,产出了一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在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为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区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建立国家高新区与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深度对接机制,推动布局更多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培育一大批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健全国家高新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大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力度。鼓励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检验检测、技术转移等服务机构,引导更多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推动国家高新区围绕特色优势进一步做优做强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打造一批新赛道策源地和集聚区

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编制印发了《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方案》,明确了推进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的总体要求、重点方向、培育路径等。并根据方案明确的新赛道推荐条件与标准,面向所有国家高新区,组织省级主管部门按年度推荐符合条件的新赛道,搭建新赛道培育库,建立动态更新与监测机制。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按照战略性、领先性、成长性、带动性等标准,建立重点新赛道评价体系。分领域分赛道优选一批发展潜力较大、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园区,形成重点新赛道园区榜单。同时,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培育新赛道的重要载体作用,重点围绕增强技术策源、完善孵化服务链条、培育壮大高成长企业、深化金融精准支持、打造标杆应用场景、完善治理机制、推广典型模式等方面采取针对性举措,促进新赛道加速成长。

 

推进建设高标准数字园区

 

2024年5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为系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明确了工作目标和实施路径。
 
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抓好《行动方案》落实,以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为抓手,形成“一个指南、一套体系、一批经验”。一个指南,即研究编制高标准数字园区建设指南,明确数字园区核心特征与重点建设内容。一套体系,即推动制定高标准数字园区评价体系,提出数字园区建设关键技术要求,引导不同类型园区探索数字化整体提升路径。一批经验,即开展高标准数字园区培育,探索形成特色鲜明的园区数字化转型模式,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