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全国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及布局分析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2-10 点击: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是落实国家区域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有力举措。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与发改委联合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状况调查,对现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全面“体检”和“画像”。

 

在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概念之前,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九大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等。

2.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等。

3. 新材料产业: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

4. 生物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生物农业及相关产业、生物质能产业、其他生物业等。

5.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装置、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相关服务等。

6. 新能源产业:核电产业、风能产业、生物质能、智能电网产业等。

7. 节能环保产业: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

8. 航空航天产业: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等。

9. 海洋装备产业:海洋装备制造、深海石油钻探设备制造、海洋环境检测与探测装备制造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与特定战略性新兴技术或产业相关的企业、科研机构和服务机构等通过有效集聚、分工合作、协调创新,形成的具有竞争优势和带动作用的产业组织形态。我国目前共有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分布在中国23个省级区域。

 

领域分布

从领域分布来看,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12个领域,其中生物医药领域上榜的集群最多,达到17个,其次是新型功能材料领域,上榜的集群为9个,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并排第三,上榜的集群都为7个。

 

区域分布

从区域分布来看,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23个省市,其中,山东(7个)、广东(6个)等地数量领先全国,安徽省、北京市、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上海市上榜的集群数量都为4个,并排第三名。

 

环渤海地区充分利用丰富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资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以及节能环保等产业在此迅速崛起。该地区已成为全国战新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孕育出多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珠三角地区以广东为引领,正经历着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以及数字创意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区域经济注入了创新活力。

 

长三角地区以其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孕育了众多实力雄厚的领军企业,推动了当地产业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繁荣提供了坚实支撑。

 

长江中上游地区以武汉光谷为信息产业的核心集聚区,长株潭地区为轨道交通产业的代表。成渝双城经济圈正逐渐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增长极,这些区域的发展不仅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全国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及布局分析

2024-12-10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是落实国家区域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工程,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有力举措。

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消息与发改委联合开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状况调查,对现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行全面“体检”和“画像”。

 

在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概念之前,先介绍一下什么是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前沿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2023)》,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海洋装备九大产业。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下一代信息网络产业、电子核心产业、新兴软件和新型信息技术服务、互联网与云计算、大数据服务、人工智能、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等。

2.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等。

3. 新材料产业:先进钢铁材料、先进有色金属材料、先进石化化工新材料、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

4. 生物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生物农业及相关产业、生物质能产业、其他生物业等。

5. 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新能源汽车装置、配件制造、新能源汽车相关服务等。

6. 新能源产业:核电产业、风能产业、生物质能、智能电网产业等。

7. 节能环保产业: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

8. 航空航天产业: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等。

9. 海洋装备产业:海洋装备制造、深海石油钻探设备制造、海洋环境检测与探测装备制造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是指一定地理范围内,与特定战略性新兴技术或产业相关的企业、科研机构和服务机构等通过有效集聚、分工合作、协调创新,形成的具有竞争优势和带动作用的产业组织形态。我国目前共有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分布在中国23个省级区域。

 

领域分布

从领域分布来看,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12个领域,其中生物医药领域上榜的集群最多,达到17个,其次是新型功能材料领域,上榜的集群为9个,智能制造和信息技术服务领域并排第三,上榜的集群都为7个。

 

区域分布

从区域分布来看,66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要分布在23个省市,其中,山东(7个)、广东(6个)等地数量领先全国,安徽省、北京市、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上海市上榜的集群数量都为4个,并排第三名。

 

环渤海地区充分利用丰富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资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航空航天以及节能环保等产业在此迅速崛起。该地区已成为全国战新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孕育出多个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

 

珠三角地区以广东为引领,正经历着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汽车、生物技术以及数字创意等产业的蓬勃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区域经济注入了创新活力。

 

长三角地区以其完备的产业体系和雄厚的产业基础,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孕育了众多实力雄厚的领军企业,推动了当地产业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繁荣提供了坚实支撑。

 

长江中上游地区以武汉光谷为信息产业的核心集聚区,长株潭地区为轨道交通产业的代表。成渝双城经济圈正逐渐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增长极,这些区域的发展不仅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