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杭州出台发展规划,目标“打造全国低空经济领军城市”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12-04 点击:

12月3日,浙江杭州市正式发布《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具体包括发展目标、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目标“打造全国低空经济领军城市”。

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杭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经济增长的新活力。如今,杭州已经站上了“后亚运、2万亿、超大城市”的历史新起点,雄厚的城市实力将为全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规划》明确,到2027年,全市低空经济规模能级、产品竞争力、创新能力、应用水平大幅提升,低空经济新基建体系基本形成,低空经济产业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到2035年,全市形成支撑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优生态,低空经济产业成为杭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

成为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成为最早进行无人机在城市物流场景应用探索的城市之一、全市现有近400家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近年来,杭州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厚植低空经济发展特色优势。

根据《规划》,在产业选择方面,杭州将聚力布局和发展低空智能物联产业、低空高端制造产业、低空运营服务产业、低空保障服务产业;在空间布局方面,杭州将坚持统筹联动、产城融合、集聚集约,重点打造“六区联动、多点支撑、全域应用”的空间布局。

“‘六区联动’是指杭州重点支持余杭区、建德市、钱塘区、萧山区、桐庐县、临平区等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聚焦低空物流、低空数据、低空视觉、低空制造等领域,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杭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杭州各区、县(市)也在有节奏有秩序、因地制宜地推进低空经济发展。余杭区已开通无人机航线100余条,建立起降场(点)50余个,启动建设“中国飞谷”;钱塘(新)区依托智能制造和航空航天产业优势,目前已聚集低空产业骨干企业6家,产业链上企业52家;桐庐县充分发挥“三通一达”快递资源优势,将智能物联、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基础优势整合转化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优势。

为进一步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在攻克关键技术、引育核心企业、集聚高端人才、拓展核心场景、推进双向融合、搭建服务平台等六个方面,杭州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

《规划》明确,杭州鼓励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等在杭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由杭实集团牵头,充分发挥引领规范和行业自律作用,有效整合各方产业资源,成立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

“杭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具备民营经济活跃、空域条件优越、创新资源富集、数字经济发达、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条件。”杭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规划》为引领,杭州将锚定一批适合区域特色的细分赛道,探索形成一批创新性引领性强的经验做法,争取在日益激烈的低空经济市场竞争中加快脱颖而出。

据了解,11月13日,杭州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举行。会议强调,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基础较好,要紧抓战略性机遇,不断优化顶层设计,系统梳理规则规制,研究完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航线航路、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夯实提升发展基础。要结合比较优势,聚焦空域资源、产业培育、场景应用等重点环节,推动低空经济与物流运输、城乡治理、应急救援、农业生产、文化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把低空经济产业链拉长做强。市级层面要围绕“低空智能物联产业、低空高价值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保障服务”等四个方向,打造具有杭州城市特色的产业链集群;相关区要锚定低空物流、低空数据、低空视觉、低空制造等领域,因地制宜抓好技术创新、企业培育、项目建设等工作,形成错位布局、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低空经济发展格局。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杭州出台发展规划,目标“打造全国低空经济领军城市”

2024-12-04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12月3日,浙江杭州市正式发布《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2024—2027年)》(以下简称《规划》),具体包括发展目标、产业选择和空间布局、主要任务、保障措施等方面,目标“打造全国低空经济领军城市”。

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杭州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经济增长的新活力。如今,杭州已经站上了“后亚运、2万亿、超大城市”的历史新起点,雄厚的城市实力将为全市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规划》明确,到2027年,全市低空经济规模能级、产品竞争力、创新能力、应用水平大幅提升,低空经济新基建体系基本形成,低空经济产业综合实力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到2035年,全市形成支撑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优生态,低空经济产业成为杭州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

成为全国首批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成为最早进行无人机在城市物流场景应用探索的城市之一、全市现有近400家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近年来,杭州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厚植低空经济发展特色优势。

根据《规划》,在产业选择方面,杭州将聚力布局和发展低空智能物联产业、低空高端制造产业、低空运营服务产业、低空保障服务产业;在空间布局方面,杭州将坚持统筹联动、产城融合、集聚集约,重点打造“六区联动、多点支撑、全域应用”的空间布局。

“‘六区联动’是指杭州重点支持余杭区、建德市、钱塘区、萧山区、桐庐县、临平区等打造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示范区,聚焦低空物流、低空数据、低空视觉、低空制造等领域,形成错位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杭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近年来,杭州各区、县(市)也在有节奏有秩序、因地制宜地推进低空经济发展。余杭区已开通无人机航线100余条,建立起降场(点)50余个,启动建设“中国飞谷”;钱塘(新)区依托智能制造和航空航天产业优势,目前已聚集低空产业骨干企业6家,产业链上企业52家;桐庐县充分发挥“三通一达”快递资源优势,将智能物联、装备制造、新材料等基础优势整合转化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优势。

为进一步抢抓低空经济发展战略机遇,在攻克关键技术、引育核心企业、集聚高端人才、拓展核心场景、推进双向融合、搭建服务平台等六个方面,杭州提出了20条具体措施。

《规划》明确,杭州鼓励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等在杭组建创新联合体,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由杭实集团牵头,充分发挥引领规范和行业自律作用,有效整合各方产业资源,成立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联合会。

“杭州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起步早、基础好,具备民营经济活跃、空域条件优越、创新资源富集、数字经济发达、应用场景丰富等优势条件。”杭州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以《规划》为引领,杭州将锚定一批适合区域特色的细分赛道,探索形成一批创新性引领性强的经验做法,争取在日益激烈的低空经济市场竞争中加快脱颖而出。

据了解,11月13日,杭州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举行。会议强调,杭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起步较早、基础较好,要紧抓战略性机遇,不断优化顶层设计,系统梳理规则规制,研究完善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航线航路、基础设施等专项规划,夯实提升发展基础。要结合比较优势,聚焦空域资源、产业培育、场景应用等重点环节,推动低空经济与物流运输、城乡治理、应急救援、农业生产、文化旅游等领域融合发展,把低空经济产业链拉长做强。市级层面要围绕“低空智能物联产业、低空高价值制造、低空运营服务、低空保障服务”等四个方向,打造具有杭州城市特色的产业链集群;相关区要锚定低空物流、低空数据、低空视觉、低空制造等领域,因地制宜抓好技术创新、企业培育、项目建设等工作,形成错位布局、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低空经济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