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我国将围绕六大方向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7-08 点击:

昨天,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呈现持续回升向好态势。特别是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比2023年加快了1.6个百分点。5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0%。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指出,我国工业发展已经形成“全、多、大”的独特优势。其中,“全”就是体系全,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多”就是品种多,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大”就是规模大,2023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占GDP比重31.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6.2%,占全球比重约30%。

 

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对这些传统产业,要推动其转型升级,绝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传统产业的增加值、营收、利润、用工人数等主要指标都占全部制造业的80%左右,生产的产品也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今后一段时间,将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让这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之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从具体举措来看,将实施先进设备和软件一体化更新提升行动,淘汰一批低效老旧设备;鼓励面向传统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工艺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等智能装备,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供应链和数字园区等。

 

加大对专精特新培育力度

 

据悉,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下一步,将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专精特新。还将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力争到2027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金壮龙介绍,我国已培育200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今年将再培育认定100家左右。同时,支持各地聚焦县域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培育省级集群。

 

对未来产业进行前瞻性部署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不断涌现,金壮龙表示,我国鼓励支持企业率先布局、持续投入,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成长空间和潜力巨大。对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氢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要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力强的领军企业,形成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支柱产业。

 

今年1月,我国印发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对未来产业发展作出前瞻性部署。下一步,我国将围绕六大方向,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深海空天开发等领域,实施一批科研攻关项目,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我国将围绕六大方向超前布局未来产业

2024-07-0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昨天,国新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以来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实现良好开局,呈现持续回升向好态势。特别是1-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增速比2023年加快了1.6个百分点。5月份,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7.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0%。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指出,我国工业发展已经形成“全、多、大”的独特优势。其中,“全”就是体系全,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多”就是品种多,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220多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大”就是规模大,2023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39.9万亿元,占GDP比重31.7%,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6.2%,占全球比重约30%。

 

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基本盘。对这些传统产业,要推动其转型升级,绝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传统产业的增加值、营收、利润、用工人数等主要指标都占全部制造业的80%左右,生产的产品也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今后一段时间,将实施制造业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和大规模设备更新工程,让这些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使之成为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从具体举措来看,将实施先进设备和软件一体化更新提升行动,淘汰一批低效老旧设备;鼓励面向传统产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工艺研究和产业化应用示范,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深入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等智能装备,支持建设一批智能工厂、数字化供应链和数字园区等。

 

加大对专精特新培育力度

 

据悉,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万家。下一步,将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支持力度,发挥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专精特新。还将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力争到2027年,实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

 

金壮龙介绍,我国已培育200家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今年将再培育认定100家左右。同时,支持各地聚焦县域经济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培育省级集群。

 

对未来产业进行前瞻性部署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新赛道不断涌现,金壮龙表示,我国鼓励支持企业率先布局、持续投入,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成长空间和潜力巨大。对新材料、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氢能、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要培育一批生态主导力强的领军企业,形成更多能够引领产业升级的新兴支柱产业。

 

今年1月,我国印发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聚焦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方向,对未来产业发展作出前瞻性部署。下一步,我国将围绕六大方向,聚焦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深海空天开发等领域,实施一批科研攻关项目,形成一批标志性产品,建设一批企业孵化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