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济南将加快打造具有省会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9-21 点击:

  9月20日下午,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一场发布会,围绕“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介绍有关情况。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宏志介绍,去年召开的济南第十二次党代会,锚定“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进一步明确了济南新的发展方位:即在新发展格局中,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打造链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节点、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大局中,打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龙头、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龙头。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聚焦四方面发力。
 
  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打造具有省会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提升产业能级。努力打造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产业规模达1.4万亿元;集成电路、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透明质酸、生物质材料、空天信息等六大产业共同体加速壮大;新增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4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个、省特色产业集群2个。今年1-8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9.3、6.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9.4、33.3个百分点。聚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以济钢为代表的东部老工业区累计搬迁改造企业80余家;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顺利通线,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整车下线,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车项目竣工投产,临工重机超大型挖掘机项目开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58%,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到60%以上。“四新”经济占比达到39%,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7%,跃居2022全国数字经济城市排名第6位。“十四五”以来,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19.7%、居全省前列。聚力强化项目支撑。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战略机遇,坚持以“项目突破年”为主要抓手,印发实施《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动态谋划了1830个经济社会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2.8万亿元,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进一步增强。
 
  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创新策源功能,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狠抓原始创新,1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家省实验室作用更加凸显,植物基因编辑、碳化硅材料、高功率芯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领跑国内、打破国际垄断,大科学装置实现“从0到1”的突破。狠抓主体培育,组建山东高研院、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等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71家,打造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1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超过5700家、7600家;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占全省(756家)11.24%;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18家,占全省19.84%。狠抓要素集聚,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破题起势,山东产研院、超算中心、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山东大学等联动创新格局加速形成。作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济南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省首位,在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居第13位,跃居2022全球科研城市100强第36位。
 
  全力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始终把起步区建设作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关键抓手,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三步走”发展目标,加快打造新时代现代化新城区。坚持高起点设计。聘请国内外一流规划团队,学习借鉴雄安新区先进经验做法,加快编制“1+4+16+N”规划体系,目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起步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基本确立,“多规合一、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更趋成熟。坚持高效能推进。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启用运营。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口,积极引入产业龙头比亚迪项目,去年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今年以来项目产值突破160亿元,成为济南先进制造业又一重要支柱。目前,起步区累计入驻世界500强企业45个,签约优质项目162个、总投资近4000亿元。坚持高标准配套。全力加快跨河交通建设,除已建成投用的16座跨河设施外,在建7座,列入远期规划的跨河设施10座,未来将达到平均5.5公里河道一座跨河通道,为两岸拥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加快山大二院北院区、黄河体育中心场馆、省实验鹊华分校等一批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一座“未来希望之城”正在黄河之畔拔地而起。
 
  全力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沿海经济大省省会的优势作用,加快提升济南国际国内影响力、区域经济带动力、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力、开放门户枢纽辐射力。加快构建“大通道”。围绕《黄河规划纲要》“一字型”东西向大通道建设要求,加快推进济郑高铁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实现通车,届时济郑两地通行时间将缩短至2小时以内,以济南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将完全成形;开工建设总投资近500亿元的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建成后将拥有4条跑道、8000万人次吞吐量;中欧班列联通20多个国家的47个城市,年开行量突破800列;小清河全线通航,让济南实现通江达海,具备了重要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功能。全力用好“大平台”。以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全力推动高水平开放,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累计新设企业4.7万余家,“链上自贸”等20多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8月,实现进出口1421.2亿元,增长2.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7、1.2个百分点。积极推动“大合作”。持续扩大经济、贸易、人文和资源辐射半径,加快编制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搭建“京沪会客厅”,主动加强与郑州、西安等沿黄城市对接合作,引导创新链、产业链、要素链跨区域联动,畅通黄河流域经济循环。
 
  王宏志表示,今天的济南,正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在推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展现了济南担当。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扎实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勇担使命、实干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济南篇章。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济南将加快打造具有省会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09-21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9月20日下午,济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纵深推进黄河重大国家战略落地落实”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一场发布会,围绕“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中心城市”介绍有关情况。济南市委常委、副市长王宏志介绍,去年召开的济南第十二次党代会,锚定“勇当排头兵、建设强省会”,进一步明确了济南新的发展方位:即在新发展格局中,打造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枢纽;在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布局中,打造链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核心节点、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增长极;在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大局中,打造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龙头、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的龙头。围绕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聚焦四方面发力。
 
  全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加快打造具有省会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聚力提升产业能级。努力打造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精品钢与先进材料、生物医药与大健康四大主导产业,产业规模达1.4万亿元;集成电路、工程机械、新能源汽车、透明质酸、生物质材料、空天信息等六大产业共同体加速壮大;新增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4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个、省特色产业集群2个。今年1-8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9.3、6.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3.9%,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9.4、33.3个百分点。聚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以济钢为代表的东部老工业区累计搬迁改造企业80余家;比亚迪动力电池项目顺利通线,新能源乘用车项目整车下线,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车项目竣工投产,临工重机超大型挖掘机项目开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达到58%,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比重达到60%以上。“四新”经济占比达到39%,数字经济占比达到47%,跃居2022全国数字经济城市排名第6位。“十四五”以来,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19.7%、居全省前列。聚力强化项目支撑。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战略机遇,坚持以“项目突破年”为主要抓手,印发实施《济南市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动态谋划了1830个经济社会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额达2.8万亿元,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进一步增强。
 
  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聚焦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创新策源功能,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持续增强。狠抓原始创新,1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3家省实验室作用更加凸显,植物基因编辑、碳化硅材料、高功率芯片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领跑国内、打破国际垄断,大科学装置实现“从0到1”的突破。狠抓主体培育,组建山东高研院、山东未来网络研究院等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71家,打造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11家。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超过5700家、7600家;累计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5家,占全省(756家)11.24%;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18家,占全省19.84%。狠抓要素集聚,全国首个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破题起势,山东产研院、超算中心、中科院济南科创城、山东大学等联动创新格局加速形成。作为“科创中国”首批试点城市,济南综合科技创新指数连续四年位居全省首位,在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居第13位,跃居2022全球科研城市100强第36位。
 
  全力加快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始终把起步区建设作为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关键抓手,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势、十五年成城“三步走”发展目标,加快打造新时代现代化新城区。坚持高起点设计。聘请国内外一流规划团队,学习借鉴雄安新区先进经验做法,加快编制“1+4+16+N”规划体系,目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发展规划》正式印发,起步区建设的顶层设计基本确立,“多规合一、互为支撑”的规划体系更趋成熟。坚持高效能推进。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数字经济产业园、国际标准地招商产业园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启用运营。抢抓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风口,积极引入产业龙头比亚迪项目,去年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今年以来项目产值突破160亿元,成为济南先进制造业又一重要支柱。目前,起步区累计入驻世界500强企业45个,签约优质项目162个、总投资近4000亿元。坚持高标准配套。全力加快跨河交通建设,除已建成投用的16座跨河设施外,在建7座,列入远期规划的跨河设施10座,未来将达到平均5.5公里河道一座跨河通道,为两岸拥河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加快山大二院北院区、黄河体育中心场馆、省实验鹊华分校等一批优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综合承载力持续提升,一座“未来希望之城”正在黄河之畔拔地而起。
 
  全力引领带动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沿海经济大省省会的优势作用,加快提升济南国际国内影响力、区域经济带动力、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力、开放门户枢纽辐射力。加快构建“大通道”。围绕《黄河规划纲要》“一字型”东西向大通道建设要求,加快推进济郑高铁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实现通车,届时济郑两地通行时间将缩短至2小时以内,以济南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将完全成形;开工建设总投资近500亿元的济南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建成后将拥有4条跑道、8000万人次吞吐量;中欧班列联通20多个国家的47个城市,年开行量突破800列;小清河全线通航,让济南实现通江达海,具备了重要区域性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功能。全力用好“大平台”。以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综合保税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为重要抓手,全力推动高水平开放,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累计新设企业4.7万余家,“链上自贸”等20多项创新成果在全国复制推广。1-8月,实现进出口1421.2亿元,增长2.6%,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7、1.2个百分点。积极推动“大合作”。持续扩大经济、贸易、人文和资源辐射半径,加快编制济南都市圈发展规划,推进省会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搭建“京沪会客厅”,主动加强与郑州、西安等沿黄城市对接合作,引导创新链、产业链、要素链跨区域联动,畅通黄河流域经济循环。
 
  王宏志表示,今天的济南,正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在推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中展现了济南担当。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优化国土空间保护利用新格局,扎实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勇担使命、实干争先,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济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