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衡阳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 (2021—2025)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4-08 点击:

  近日,【衡阳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25)】全文正式公布。
 
  对标"两个百年中国梦",确定"两个百年衡阳梦"。建议目标确定为:"十四五"末到2025年:巩固湘南中心城市地位,为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夯实基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城市化质量显著改善。到2025年衡阳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左右,实现约1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心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70万人左右。
 
  第一节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通在城镇稳定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群体的落户通道,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确保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应落尽落、便捷落户。加快推进劳动就业、义务教育、公共住房、社会保障、户籍等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稳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第二节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1、构建市域城镇化总体格局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提高城镇的要素聚集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优化城镇化空间结构,提高市域城镇吸引力,构筑"一核一圈一带多轴多节点"的市域城镇空间总体格局。
 
  2、构建完善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体系
 
  形成1个区域中心城市——2个区域副中心城市——5个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的五级城镇体系结构。
 
  3、促进大衡阳城镇圈一体化发展
 
  空间发展方向上凸出北控、东聚、南拓、西延、中优战略:
 
  北控——北向加强生态防护,维护生态格局和安全;对接衡山,控制增量,适当拓展休闲文化功能。
 
  南拓——整合枢纽+平台综合优势,对接云集,集聚产业承接战略平台。
 
  东聚——结合高铁站枢纽优势,集聚现代服务、商务会展等相关职能,补齐东部服务短板。
 
  西延——高新区结合衡阳西站的枢纽功能,发展好晓云新区和松山片区,协同产业创新服务功能。
 
  中优——推动老城存量更新,塑造一江两岸的活力中心。
 
  1)产业一体:
 
  中心城区充分发挥高端要素集聚优势,重点放在搭平台、搞研发、做孵化,逐步形成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他城镇按照与中心城市经济联系的强度以及经济基础和产业特色,形成错位发展的支柱产业。
 
  南岳——衡山县城定位为文旅中心。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康体保健、生态农业。
 
  云集——定位为临空经济与物流中心。重点发展航空物流、现代服务业、空港产业、电子信息制造。
 
  大浦——定位为精细化工与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建筑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机械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精细化工。
 
  西渡——定位为重要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电子信息、以数控机床、木工机械、橡胶橡塑机械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食品加工业。
 
  2)交通一体:
 
  "中心城区——云集"和"南岳区——衡山县"形成两个交通枢纽圈。
 
  "中心城区——衡南县"枢纽圈提升机场与市区及高铁站的通达性,建立空——铁——城联运体系,实现便捷换乘。
 
  "南岳区——衡山县"枢纽圈重点加强铁路枢纽、城区和景区的联系,提供便捷旅游交通。
 
  在两个枢纽圈之间建立高速铁路、旅游公交等多种交通联系,注重机场与衡山的直接联系。
 
  3)生态一体
 
  构筑城镇圈生态体系,保护好湘江、耒水、蒸水生态廊道,衡山、雨母山生态绿楔。
 
  在城镇开发的过程中,从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格局完整性、系统性的高度认识生态问题,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监管制度与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整合各类保护地,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第三节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
 
  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完善市域交通网络,推进衡岳交通一体化。建设成中南部地区重要的集铁路、公路、内河航运、航空多方式、一体化衔接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巩固好联系北京、广州、怀化、南宁、泉州、吉安-南昌六个方向的公路和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完善衡阳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湘江为主体建设内河航运网络。促进公路铁路、公路水路联运,巩固和提高衡阳在中南部地区的枢纽地位。
 
  进一步推进住房事业健康发展
 
  (1)持续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实行"房价不炒、租购并举"的举措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为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明确了方向。
 
  2)完善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管理机制
 
  强化城市主体责任,完善政策协调、调控能动、监测预警、舆情引导、市场监管等机制,适时根据国家和省房地产长效机制"政策工具箱",加快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管理机制。制定"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适时公开住房和用地供应规模、结构、时序、市场供求状况等信息,引导住房有序建设和有效供给,既要防控过快上涨,也要预防过快下行,稳定市场预期。到"十四五"期末,形成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符合衡阳市实际的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管理机制。
 
  3)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以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在租赁住房扩大增量、盘活存量、监督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的市场主体,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形成供求基本平衡、竞争有序、运营规范的住房租赁市场。
 
  4)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按照房地产市场经营主体"黑名单"管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开展房地产市场乱象整治行动,坚决打击违法行为,营造诚实守信、规范运行的房地产市场环境。加强房地产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全市房地产市场提示、警示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录入工作,对失信企业、机构和个人实行联合惩戒、联动查处。
 
  (2)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1)继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公共租赁住房配套政策体系,健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评价、补贴、运营管理等相关配套政策;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安居型商品房等保障房,结合实际研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措施。
 
  2)继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
 
  "十四五"期间,继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以配租型的公共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为主要保障方式,多渠道满足住房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需要,大力提升住房保障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大对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力度,实现应保尽保;稳步放宽住房保障准入条件,稳步解决更多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扩大对新市民的住房保障覆盖范围。"十四五"期间,力争衡阳市新筹集公共租赁住房5000套,公共租赁住房常住居民覆盖率达到4%。
 
  3)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应
 
  从土地、资金、税费等方面加强支持力度,确保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应。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合理制定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统筹各项资金用于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筹集、租赁补贴发放、维修养护。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筹集、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契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4)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加快动态新增4类重点对象的危房改造,确保应改尽改;探索建立脱贫攻坚后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的长效机制,对4类重点对象以外相对困难农户的危房实施改造。
 
  (3)进一步提升城乡居住品质
 
  1)大力提升住房品质和配套水平
 
  充分考虑交通、服务设施承载力及居住环境舒适性的要求,大力提升住房品质。加快城市新区商业服务设施、学校、医院、养老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相关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高新城新区生活便捷程度。全面提升旧城改造片区的住房品质,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既有住区提质更新,对存量住房及居住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分类采取维护修缮、整治改造、拆除更新等不同策略,全面提高既有住区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宜居性。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推广发展装配式建筑和星级绿色建筑。
 
  2)试点推广第四代住宅
 
  第四代住宅又称庭院房、立体园林生态住房、或城市森林花园建筑。第四代住宅是在总结了国内外现有住房建筑的全部优缺点,不断探索创新,所创立的完全区别于现有住房的又一种建筑形式。第四代住房集中了中国传统四合院、空中别墅、空中园林、智能停车、以及电梯房的全部优势于一身,使住房与绿化园林融合为一体,开创了一种新的符合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住房模式,使高层住房在居住效果上都如同一两层高的低层四合院,使居住都拥有"前庭后院",拥有室外活动空间、街坊四邻、绿色自然,适宜人类居住。衡阳住房开发应积极试点推广第四代住宅。
 
  3)进一步提升住宅物业管理水平
 
  以《湖南省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为契机,完善政策制度,规范物业管理,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物业管理新模式,加强物业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和服务水平。同时,应推进智慧物业试点,积极开展智慧物业标准化建设,构建全市物业智慧社区联盟大平台,探索建立物业服务管理大数据统筹管理、多方共享和处置反馈机制、物业服务及风险防控闭环工作机制,促进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4)大力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
 
  加强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全面落实《衡阳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积极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大力推广钢结构装配式等新型农房建设方式,不断探索支持农民建设宜居型农房、组织农房设计力量下乡服务、农村建筑工匠培养和管理等机制,不断提升农房建设设计和服务管理水平。到"十四五"期末,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升乡村风貌。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衡阳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 (2021—2025)

2022-04-0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近日,【衡阳市"十四五"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25)】全文正式公布。
 
  对标"两个百年中国梦",确定"两个百年衡阳梦"。建议目标确定为:"十四五"末到2025年:巩固湘南中心城市地位,为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省域副中心城市夯实基础。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城市化质量显著改善。到2025年衡阳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2%左右,实现约10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中心城市建成区常住人口规模达到170万人左右。
 
  第一节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打通在城镇稳定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等重点群体的落户通道,允许租赁房屋的常住人口在城市公共户口落户,确保有意愿、有能力、有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市应落尽落、便捷落户。加快推进劳动就业、义务教育、公共住房、社会保障、户籍等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稳步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
 
  第二节优化城镇空间布局
 
  1、构建市域城镇化总体格局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提高城镇的要素聚集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优化城镇化空间结构,提高市域城镇吸引力,构筑"一核一圈一带多轴多节点"的市域城镇空间总体格局。
 
  2、构建完善的市域城镇等级结构体系
 
  形成1个区域中心城市——2个区域副中心城市——5个县域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的五级城镇体系结构。
 
  3、促进大衡阳城镇圈一体化发展
 
  空间发展方向上凸出北控、东聚、南拓、西延、中优战略:
 
  北控——北向加强生态防护,维护生态格局和安全;对接衡山,控制增量,适当拓展休闲文化功能。
 
  南拓——整合枢纽+平台综合优势,对接云集,集聚产业承接战略平台。
 
  东聚——结合高铁站枢纽优势,集聚现代服务、商务会展等相关职能,补齐东部服务短板。
 
  西延——高新区结合衡阳西站的枢纽功能,发展好晓云新区和松山片区,协同产业创新服务功能。
 
  中优——推动老城存量更新,塑造一江两岸的活力中心。
 
  1)产业一体:
 
  中心城区充分发挥高端要素集聚优势,重点放在搭平台、搞研发、做孵化,逐步形成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他城镇按照与中心城市经济联系的强度以及经济基础和产业特色,形成错位发展的支柱产业。
 
  南岳——衡山县城定位为文旅中心。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康体保健、生态农业。
 
  云集——定位为临空经济与物流中心。重点发展航空物流、现代服务业、空港产业、电子信息制造。
 
  大浦——定位为精细化工与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建筑机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等机械装备制造业、汽车制造、精细化工。
 
  西渡——定位为重要制造业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电子信息、以数控机床、木工机械、橡胶橡塑机械等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食品加工业。
 
  2)交通一体:
 
  "中心城区——云集"和"南岳区——衡山县"形成两个交通枢纽圈。
 
  "中心城区——衡南县"枢纽圈提升机场与市区及高铁站的通达性,建立空——铁——城联运体系,实现便捷换乘。
 
  "南岳区——衡山县"枢纽圈重点加强铁路枢纽、城区和景区的联系,提供便捷旅游交通。
 
  在两个枢纽圈之间建立高速铁路、旅游公交等多种交通联系,注重机场与衡山的直接联系。
 
  3)生态一体
 
  构筑城镇圈生态体系,保护好湘江、耒水、蒸水生态廊道,衡山、雨母山生态绿楔。
 
  在城镇开发的过程中,从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格局完整性、系统性的高度认识生态问题,建立统一的自然资源监管制度与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整合各类保护地,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第三节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
 
  协调城乡空间布局,完善市域交通网络,推进衡岳交通一体化。建设成中南部地区重要的集铁路、公路、内河航运、航空多方式、一体化衔接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巩固好联系北京、广州、怀化、南宁、泉州、吉安-南昌六个方向的公路和铁路综合交通运输走廊,完善衡阳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以湘江为主体建设内河航运网络。促进公路铁路、公路水路联运,巩固和提高衡阳在中南部地区的枢纽地位。
 
  进一步推进住房事业健康发展
 
  (1)持续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1)实行"房价不炒、租购并举"的举措
 
  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租购并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完善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机制,探索支持利用集体建设用地按照规划建设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为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明确了方向。
 
  2)完善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管理机制
 
  强化城市主体责任,完善政策协调、调控能动、监测预警、舆情引导、市场监管等机制,适时根据国家和省房地产长效机制"政策工具箱",加快构建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管理机制。制定"十四五"住房发展规划,适时公开住房和用地供应规模、结构、时序、市场供求状况等信息,引导住房有序建设和有效供给,既要防控过快上涨,也要预防过快下行,稳定市场预期。到"十四五"期末,形成适应市场发展规律、符合衡阳市实际的房地产市场长效调控管理机制。
 
  3)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
 
  以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住房租赁市场。在租赁住房扩大增量、盘活存量、监督管理、资金使用等方面完善政策体系,进一步培育专业化、规模化的市场主体,鼓励发展以住房租赁为主营业务的专业化企业,加快建立和完善政府主导的住房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形成供求基本平衡、竞争有序、运营规范的住房租赁市场。
 
  4)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
 
  按照房地产市场经营主体"黑名单"管理办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全面开展房地产市场乱象整治行动,坚决打击违法行为,营造诚实守信、规范运行的房地产市场环境。加强房地产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全市房地产市场提示、警示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录入工作,对失信企业、机构和个人实行联合惩戒、联动查处。
 
  (2)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1)继续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体系
 
  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公共租赁住房配套政策体系,健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评价、补贴、运营管理等相关配套政策;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发展政策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安居型商品房等保障房,结合实际研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的政策措施。
 
  2)继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
 
  "十四五"期间,继续扩大住房保障覆盖面,以配租型的公共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房为主要保障方式,多渠道满足住房困难群众的基本住房需要,大力提升住房保障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大对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的保障力度,实现应保尽保;稳步放宽住房保障准入条件,稳步解决更多中等偏下及以下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扩大对新市民的住房保障覆盖范围。"十四五"期间,力争衡阳市新筹集公共租赁住房5000套,公共租赁住房常住居民覆盖率达到4%。
 
  3)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应
 
  从土地、资金、税费等方面加强支持力度,确保保障性住房的有效供应。科学编制土地供应计划,保障性住房用地应保尽保。合理制定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统筹各项资金用于公共租赁住房房源筹集、租赁补贴发放、维修养护。对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筹集、经营管理所涉及的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契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以及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制定落实相关优惠政策。
 
  4)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
 
  加快动态新增4类重点对象的危房改造,确保应改尽改;探索建立脱贫攻坚后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的长效机制,对4类重点对象以外相对困难农户的危房实施改造。
 
  (3)进一步提升城乡居住品质
 
  1)大力提升住房品质和配套水平
 
  充分考虑交通、服务设施承载力及居住环境舒适性的要求,大力提升住房品质。加快城市新区商业服务设施、学校、医院、养老设施、休闲娱乐设施等相关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提高新城新区生活便捷程度。全面提升旧城改造片区的住房品质,积极稳妥推进城市既有住区提质更新,对存量住房及居住环境质量进行评估,分类采取维护修缮、整治改造、拆除更新等不同策略,全面提高既有住区的安全性、舒适性和宜居性。全面实施绿色建筑标准,推广发展装配式建筑和星级绿色建筑。
 
  2)试点推广第四代住宅
 
  第四代住宅又称庭院房、立体园林生态住房、或城市森林花园建筑。第四代住宅是在总结了国内外现有住房建筑的全部优缺点,不断探索创新,所创立的完全区别于现有住房的又一种建筑形式。第四代住房集中了中国传统四合院、空中别墅、空中园林、智能停车、以及电梯房的全部优势于一身,使住房与绿化园林融合为一体,开创了一种新的符合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的住房模式,使高层住房在居住效果上都如同一两层高的低层四合院,使居住都拥有"前庭后院",拥有室外活动空间、街坊四邻、绿色自然,适宜人类居住。衡阳住房开发应积极试点推广第四代住宅。
 
  3)进一步提升住宅物业管理水平
 
  以《湖南省物业管理条例》实施为契机,完善政策制度,规范物业管理,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居民自治"的物业管理新模式,加强物业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和服务水平。同时,应推进智慧物业试点,积极开展智慧物业标准化建设,构建全市物业智慧社区联盟大平台,探索建立物业服务管理大数据统筹管理、多方共享和处置反馈机制、物业服务及风险防控闭环工作机制,促进物业管理向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4)大力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
 
  加强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全面落实《衡阳市农村村民住房建设管理条例》。积极开展农村住房建设试点工作,大力推广钢结构装配式等新型农房建设方式,不断探索支持农民建设宜居型农房、组织农房设计力量下乡服务、农村建筑工匠培养和管理等机制,不断提升农房建设设计和服务管理水平。到"十四五"期末,建设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改善农民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提升乡村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