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怀化市实施“三高四新”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3-08 点击:

  近年来,我市坚持大抓产业、狠抓产业、猛抓产业,加快推进“六大基地”建设,集中精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牢基础,夯实根基。2021年,顺利推进省“三高四新”战略产业项目实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年度目标任务,作为实施“三高四新”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的市被省政府予以表扬激励。
 
  坚持“项目为王”,加快产业兴市。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产业项目建设,调度重点项目进度,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的硬核举措。2021年先后三次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签约仪式,共集中开工263个项目,总投资7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5亿元。聚焦现代商贸物流、电子信息、生态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材料(精细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产业园区—主特产业—龙头企业”产业生态系统。
 
  优化招商引资模式,提升招商服务理念。市委领导带头抓营商环境、产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服务机制,构建企业开办、项目审批、开工建设、投产运营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围绕“加快建设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新定位,突出“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的理念,积极推进产业链“链长招商制”,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和八大优势产业链,研究制定产业发展现状图、路线图,针对产业链的缺失和薄弱环节,积极开展特色产业招商活动。
 
  坚持党管人才,出实招引智引才。我市紧紧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在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上下功夫。一方面,全职引进人才数量质量有所提升。实施4轮“双创计划”和6轮市直企事业单位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专项行动,全职引进852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其中2021年完成2轮全职引才工作,发布852个岗位,引进278名人才,其中正高职称3人,博士7人,引才数量和质量均较往年有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柔性引进人才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对“五溪智汇”柔性引进的166名人才(团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推动我市申报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示范基地,培育技术骨干83人,协助申报课题、项目98个,指导发表学术论文69篇,推动科研及科技成果转化334项,吸引投资13亿元,带动增收1.7亿元。
 
  深入推进企业帮扶,优化营商环境。市委、市政府在去年7月至8月开展了以“服务企业、破解难题、促进发展”为主题的“重点工业企业服务月”专题活动以及“市领导上门服务”“税务服务直通车”“科技帮扶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纳税方面问题10余个,48家重点工业企业享受减税降费“红包”1542万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716万元,组织市内5所高校、科研院所和部分省内高校的专家近100人次深入到重点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成果转化、政策宣传等,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培育重点引导,把握重点精准发力。我市坚持把握重点、精准服务、力求实效,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形成合力,全力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目前,我市有各类市场经济主体29.28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6家,99%属于中小企业,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小巨人”企业52家。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怀化市实施“三高四新”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明显

2022-03-0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近年来,我市坚持大抓产业、狠抓产业、猛抓产业,加快推进“六大基地”建设,集中精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打牢基础,夯实根基。2021年,顺利推进省“三高四新”战略产业项目实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年度目标任务,作为实施“三高四新”产业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的市被省政府予以表扬激励。
 
  坚持“项目为王”,加快产业兴市。市委、市政府多次研究产业项目建设,调度重点项目进度,出台了一系列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的硬核举措。2021年先后三次组织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暨签约仪式,共集中开工263个项目,总投资75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5亿元。聚焦现代商贸物流、电子信息、生态文化旅游、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材料(精细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构建“产业园区—主特产业—龙头企业”产业生态系统。
 
  优化招商引资模式,提升招商服务理念。市委领导带头抓营商环境、产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服务机制,构建企业开办、项目审批、开工建设、投产运营等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围绕“加快建设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门户城市”新定位,突出“以产业比实力、以项目论英雄”的理念,积极推进产业链“链长招商制”,围绕五大主导产业和八大优势产业链,研究制定产业发展现状图、路线图,针对产业链的缺失和薄弱环节,积极开展特色产业招商活动。
 
  坚持党管人才,出实招引智引才。我市紧紧围绕“三高四新”战略,在推动人才与产业深度融合上下功夫。一方面,全职引进人才数量质量有所提升。实施4轮“双创计划”和6轮市直企事业单位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引进专项行动,全职引进852名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其中2021年完成2轮全职引才工作,发布852个岗位,引进278名人才,其中正高职称3人,博士7人,引才数量和质量均较往年有大幅提升。另一方面,柔性引进人才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对“五溪智汇”柔性引进的166名人才(团队)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估,推动我市申报2个国家级研发中心、示范基地,培育技术骨干83人,协助申报课题、项目98个,指导发表学术论文69篇,推动科研及科技成果转化334项,吸引投资13亿元,带动增收1.7亿元。
 
  深入推进企业帮扶,优化营商环境。市委、市政府在去年7月至8月开展了以“服务企业、破解难题、促进发展”为主题的“重点工业企业服务月”专题活动以及“市领导上门服务”“税务服务直通车”“科技帮扶进企业”活动,帮助企业解决纳税方面问题10余个,48家重点工业企业享受减税降费“红包”1542万元,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1716万元,组织市内5所高校、科研院所和部分省内高校的专家近100人次深入到重点工业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成果转化、政策宣传等,促进企业新产品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
 
  企业培育重点引导,把握重点精准发力。我市坚持把握重点、精准服务、力求实效,加强领导、压实责任、形成合力,全力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目前,我市有各类市场经济主体29.28万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56家,99%属于中小企业,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小巨人”企业5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