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出台村庄规划编制指南,就全省村庄规划编制的工作程序、现状调查、成果表达和报备入库等提出具体要求,为提高全省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工作水平提供支撑。
该指南注重突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坚持多规合一,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要求各地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地制宜、因村制宜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统筹安排乡村地区各类空间和设施布局,做到“先规划后建设”。
二是坚持开门编规划,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要求乡镇政府引导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认真研究审议村庄规划,并动员组织村民积极参与。规划编制技术人员要驻村开展详细调查,充分吸纳村民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各地自然资源部门要加强与农业农村、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财政等有关部门的协调,群策群力共同做好规划编制。
三是坚持存量规划,提高农村土地使用效率。要求各地编制村庄规划要树立“存量规划”理念,在不改变上级规划约束性指标和强制性内容的前提下,根据村庄发展目标,按照“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的要求以及“农业空间规模高效、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建设空间宜居适度”的原则,优化乡村用地布局,盘活农村存量用地,切实提高土地使用效率。
四是坚持实用导向,强调因地制宜按需编制。在编制内容上,各地可以根据需要弹性选择;在编制时序上,可以分步分批滚动编制;在用途管控上,突出底线管控和适度弹性;在成果表达上,鼓励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五是注重政策统筹,加强乡村地区规划引导和要素保障。各地在编制村庄规划时,要运用全域整治的规划理念,优化村庄各类用地布局。可结合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工作需要,同步编制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方案,有序开展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治、生态保护修复以及公共空间治理等内容,将整治任务、指标和布局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块。同时,要合理保障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明确各类产业用地规划用途、开发强度等要求,鼓励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等用地的复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