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

低碳经济下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来源:未知 日期:2016-11-30 点击: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我国低碳经济转型目标的重要途径, 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引领带动作用。 河北省要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形成河北经济新的增长极。 从低碳经济视角分析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低碳经济作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创新, 包括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 普遍具有低碳特征, 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推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 可以有效发挥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和区域创新效应, 对集聚各方资源、 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扩散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以低碳理念为导向, 发挥集群优势, 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河北省传统主导产业对资源过度依赖, 环境污染严重, 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企业创新能力弱等深层次问题,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河北省建立符合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河北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为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有力支持。
  
  一、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政府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视程度日益增强, 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为河北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形式。 2014 年, 全省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实现 1 540.4 亿元, 同比增长13. 2% , 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8. 1 个百分点; 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13. 1% , 较上年同期提高 1. 3 个百分点。 其中, 高端装备、新材料、 生物产业规模较大, 增加值分别为 571. 9 亿元、 261. 4亿元和 239 亿元, 占全省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49% 、 17% 和 16% ; 航空航天、 电子信息、 节能环保领域增长较快, 增加值增速分别为 20. 9% 、 19. 4% 和 18. 8% 。2015 年河北重点发展项目中, 战略新兴产业占据了一半。
  
  得益于政府对新兴产业的重视和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目前在新能源、 生物、 电子信息、 新材料等领域, 形成了一批优势明显、 特色突出、 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集群。
  
  新能源产业方面, 保定能源装备产业示范基地, 当前已建立风力发电装备、 光伏发电装备、 输变电装备、 新型储能装备、 高效节能装备及电力自动化装备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 形成以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 邢台形成了以晶龙集团为龙头, 以光伏产业为核心, 以光伏设备及新型储能电池为配套, 以产业发展和示范应用紧密结合为特色, 涵盖光伏、 光热、 光热发电太阳能利用全领域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
  
  新医药和生物产业方面, 石家庄拥有石家庄制药集团、 华北制药集团等全国医药百强企业和华药、 石药、 科迪等成知名品牌, 在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等多所大专院校设立医药工业学科体系, 建立医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集聚优质资源和高端项目,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产业基地、 高水准的生物技术转化基地, 初步形成医药研发教育、 药品加工制造、 流通贸易服务、 药材种植生产四大体系, 在新技术研发、 新产品开发、 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模集聚等方面,都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 廊坊信息产业发展聚集区目前初步形成以华为、 富士康为龙头的通信及其配套产业群和以京东方为龙头的平板显示产业群, 建立了中科廊坊科技谷、 河北清华研究院等创新基地。润泽国际信息港在加快建设惠普、 IBM 等数据中心, 投入使用大型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亚洲最大的云储存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 唐山丰润区装备制造 (轨道交通装备 ) 产业示范基地, 凭借传统的装备制造产业优势, 逐步建立以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 以高速动车组为核心, 涵盖轨道交通装备研发、 制造、 检修等在内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唐山市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已形成以唐山松下、 开元、 开诚等为领军企业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主要技术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松下、 开元的焊接机器人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 30% , 年均增长速度在 50% 以上, 分别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一和工程机械行业第一。
  
  二、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 产业定位较低, 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投资重点, 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 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多, 产能和产量也在不断增长, 但整体规模较小,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 即使极少数大型企业在某些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但企业并不具有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 无法成为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主体, 产业集中度较低,高端领军企业数量较少, 目前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
  
  (二 ) 产业集群布局分散, 缺乏协调合作
  
  河北省现有的产业集群中, 企业集群和行业集群较多, 而区域集群和链条集群较少, 集群内的分工也多以水平分工为主, 缺乏垂直分工, 这种低水平的集群形式和分工特点极大地限制了产业集群间的协调发展和集群效应的充分发挥。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各地区纷纷结合本地区位优势加大发展力度, 但新兴产业的投资巨大且需要后期持续投入, 同时企业研发创新能力薄弱, 过分追求发展速度, 产品相互模仿严重, 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发展, 产业聚集度不够, 各个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合作不足, 地区之间缺乏全局配合, 使得新兴产业容易走上传统产业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老路, 难以实现企业协同合作和资源优势共享。
  
  (三 ) 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政府能够有效对行业和经济进行调控, 规范企业行为, 提高集群的运行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 从而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当前,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时间较短, 缺乏明确的政府政策、 法律法规和具体规定, 理论的发展还不足以服务于实践, 如果政府不进一步健全政策体制, 有关部门在政策引导和支持方面缺乏进一步的加强, 随着后期投入的持续增加, 市场需求增长放缓, 新兴产业就会面临产能过剩, 遭遇发展瓶颈。
  
  三、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 ) 推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
  

  一是要增强产业技术水平, 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增强对具有增长潜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技术研究。 获取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形成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 抢占新兴产业的价值链高端环节。 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 推进企业与高校、 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互动, 构建集群技术创新平台, 提升企业创新活力。
  
  二是要加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积极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与职业教育深度结合, 加大对高端领军人才队伍和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同时, 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 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创新基地建设, 制定和完善高端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措施, 吸引、 留住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在河北创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条件下, 促进京津冀三地人才培养均衡发展, 打通人才流动、 使用、 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
  
  (二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全面推进节能减排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结合本地产业布局和战略定位,避免重复建设, 而建立循环经济园区是实现低碳型产业集群的有效组织形式, 园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发展, 进行物质封闭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 集群内的企业相互依存, 进行区域化集中联片带状发展, 逐步形成整体协调发展的专业化产业网络, 实现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三 )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改善外部环境
  
  首先,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制度保障。地方政府应创造激励性的制度与政策环境, 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财政政策、 税收政策和人才政策, 如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企业转让科技成果、 扩散技术免征营业税等; 加大对教育与科研的持续投入, 引导集群内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促进产学研合作; 完善支撑性的公共基础设施, 例如,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拓展对外交通运输通道, 推进高速项目建设, 增强与北京、 天津两地的联系。 其次, 政府应为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通过资本注入、 融资信贷、 资产划转等优惠政策支持龙头企业, 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同时要给予环保中小型科技企业资金资助与激励机制上的有力支持。 再次, 建立完善集群创新服务体系, 打造技术公共服务、 技术成果转化、 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 建立相应的中介服务组织, 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从而提高产业集群的运行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



主页 > 新闻中心 >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 >

低碳经济下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

2016-11-30 来源:未知 点击: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流方向,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现我国低碳经济转型目标的重要途径, 对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引领带动作用。 河北省要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形成河北经济新的增长极。 从低碳经济视角分析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建议。
  
  低碳经济作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新型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得到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创新, 包括能源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和制度的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 普遍具有低碳特征, 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推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 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集群发展, 可以有效发挥规模经济、 范围经济和区域创新效应, 对集聚各方资源、 促进知识流动和技术扩散以及科技成果转化起着重要作用。 以低碳理念为导向, 发挥集群优势, 是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河北省传统主导产业对资源过度依赖, 环境污染严重, 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 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企业创新能力弱等深层次问题,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对河北省建立符合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 河北应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 为建设创新型省份提供有力支持。
  
  一、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现状

  
  近年来, 随着政府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视程度日益增强, 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 为河北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形式。 2014 年, 全省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实现 1 540.4 亿元, 同比增长13. 2% , 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 8. 1 个百分点; 占规模以上工业的 13. 1% , 较上年同期提高 1. 3 个百分点。 其中, 高端装备、新材料、 生物产业规模较大, 增加值分别为 571. 9 亿元、 261. 4亿元和 239 亿元, 占全省规模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49% 、 17% 和 16% ; 航空航天、 电子信息、 节能环保领域增长较快, 增加值增速分别为 20. 9% 、 19. 4% 和 18. 8% 。2015 年河北重点发展项目中, 战略新兴产业占据了一半。
  
  得益于政府对新兴产业的重视和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目前在新能源、 生物、 电子信息、 新材料等领域, 形成了一批优势明显、 特色突出、 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集群。
  
  新能源产业方面, 保定能源装备产业示范基地, 当前已建立风力发电装备、 光伏发电装备、 输变电装备、 新型储能装备、 高效节能装备及电力自动化装备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 形成以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 邢台形成了以晶龙集团为龙头, 以光伏产业为核心, 以光伏设备及新型储能电池为配套, 以产业发展和示范应用紧密结合为特色, 涵盖光伏、 光热、 光热发电太阳能利用全领域较为完备的产业链条。
  
  新医药和生物产业方面, 石家庄拥有石家庄制药集团、 华北制药集团等全国医药百强企业和华药、 石药、 科迪等成知名品牌, 在河北医科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等多所大专院校设立医药工业学科体系, 建立医药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集聚优质资源和高端项目, 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医药产业基地、 高水准的生物技术转化基地, 初步形成医药研发教育、 药品加工制造、 流通贸易服务、 药材种植生产四大体系, 在新技术研发、 新产品开发、 重大项目建设和产业规模集聚等方面,都处于全国先进行列。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 廊坊信息产业发展聚集区目前初步形成以华为、 富士康为龙头的通信及其配套产业群和以京东方为龙头的平板显示产业群, 建立了中科廊坊科技谷、 河北清华研究院等创新基地。润泽国际信息港在加快建设惠普、 IBM 等数据中心, 投入使用大型数据中心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亚洲最大的云储存基地。
  
  高端装备制造业方面, 唐山丰润区装备制造 (轨道交通装备 ) 产业示范基地, 凭借传统的装备制造产业优势, 逐步建立以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为龙头, 以高速动车组为核心, 涵盖轨道交通装备研发、 制造、 检修等在内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 唐山市高新区机器人产业已形成以唐山松下、 开元、 开诚等为领军企业的机器人产业集群。 主要技术指标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松下、 开元的焊接机器人系统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 30% , 年均增长速度在 50% 以上, 分别位居国内同行业第一和工程机械行业第一。
  
  二、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 ) 产业定位较低, 企业研发创新能力不足

  
  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的产业投资重点, 吸引了众多企业参与, 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多, 产能和产量也在不断增长, 但整体规模较小, 研发投入严重不足, 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 即使极少数大型企业在某些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 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但企业并不具有较强的持续创新能力, 无法成为真正有市场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主体, 产业集中度较低,高端领军企业数量较少, 目前仍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
  
  (二 ) 产业集群布局分散, 缺乏协调合作
  
  河北省现有的产业集群中, 企业集群和行业集群较多, 而区域集群和链条集群较少, 集群内的分工也多以水平分工为主, 缺乏垂直分工, 这种低水平的集群形式和分工特点极大地限制了产业集群间的协调发展和集群效应的充分发挥。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各地区纷纷结合本地区位优势加大发展力度, 但新兴产业的投资巨大且需要后期持续投入, 同时企业研发创新能力薄弱, 过分追求发展速度, 产品相互模仿严重, 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期发展, 产业聚集度不够, 各个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之间合作不足, 地区之间缺乏全局配合, 使得新兴产业容易走上传统产业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老路, 难以实现企业协同合作和资源优势共享。
  
  (三 ) 产业集群的发展环境有待改善
  
  政府能够有效对行业和经济进行调控, 规范企业行为, 提高集群的运行效率, 降低交易成本, 从而保障经济健康发展,当前,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时间较短, 缺乏明确的政府政策、 法律法规和具体规定, 理论的发展还不足以服务于实践, 如果政府不进一步健全政策体制, 有关部门在政策引导和支持方面缺乏进一步的加强, 随着后期投入的持续增加, 市场需求增长放缓, 新兴产业就会面临产能过剩, 遭遇发展瓶颈。
  
  三、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 ) 推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
  

  一是要增强产业技术水平, 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 增强对具有增长潜力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技术研究。 获取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形成引导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标准, 抢占新兴产业的价值链高端环节。 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支持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 推进企业与高校、 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互动, 构建集群技术创新平台, 提升企业创新活力。
  
  二是要加强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 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求积极发展相适应的学科专业, 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与职业教育深度结合, 加大对高端领军人才队伍和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同时, 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度, 依托重大科研项目和创新基地建设, 制定和完善高端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措施, 吸引、 留住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在河北创业。 京津冀协同发展条件下, 促进京津冀三地人才培养均衡发展, 打通人才流动、 使用、 发挥作用中的体制机制障碍。
  
  (二 )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全面推进节能减排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结合本地产业布局和战略定位,避免重复建设, 而建立循环经济园区是实现低碳型产业集群的有效组织形式, 园区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结合发展, 进行物质封闭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 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 集群内的企业相互依存, 进行区域化集中联片带状发展, 逐步形成整体协调发展的专业化产业网络, 实现资源能源的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
  
  (三 ) 加大制度创新力度, 改善外部环境
  
  首先,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发展离不开相应的制度保障。地方政府应创造激励性的制度与政策环境, 制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财政政策、 税收政策和人才政策, 如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企业转让科技成果、 扩散技术免征营业税等; 加大对教育与科研的持续投入, 引导集群内企业与科研机构进行合作, 通过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 促进产学研合作; 完善支撑性的公共基础设施, 例如, 推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拓展对外交通运输通道, 推进高速项目建设, 增强与北京、 天津两地的联系。 其次, 政府应为新兴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通过资本注入、 融资信贷、 资产划转等优惠政策支持龙头企业, 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同时要给予环保中小型科技企业资金资助与激励机制上的有力支持。 再次, 建立完善集群创新服务体系, 打造技术公共服务、 技术成果转化、 融资服务和社会化人才服务四大平台, 建立相应的中介服务组织, 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 从而提高产业集群的运行效率和降低交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