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新兴产业大项目蓄势待发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5-09 点击:次
今年一季度,惠州的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1.1%,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6个百分点。
市科技局长邹平生认为,这首先与惠州的电子信息和石化两大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有关,同时意味着惠州的创新型企业正在发力,同时还有更多的企业积聚着更大的发展势能。 南方日报记者 刘光明宝1.一批创新型企业发力近日,记者走进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在上万平方米的车间内看不到太多工人。生产线始端的显示屏上闪烁着几行信息,包括机型、客户、产品号、工单、目标、产出、差额等。一台自动送料车沿着地面轨道自动运行着,并把物料送到生产线上。这里生产的是该公司主打的汽车电子产品,除了产品科技含量高,生产过程本身高度自动化和信息化。
除了德赛西威以外,德赛集团其他子公司的汽车电子、新能源电池、LED光电等领域的创新型产品也在发力。仲恺高新区科创局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德赛集团完成产值37.3亿元,增长4.4%。在市科技局局长邹平生看来,德赛集团能获得目前的发展态势,与前些年大动作砍掉一些不太有优势的业务,集中力量攻克新的汽车电子业务有很大关系。再加上部分公司加大工业技改,甚至直接推出工业4.0计划,这些举措正在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
以TCL、德赛、华阳三大集团为例,一季度完成产值165.6亿元,增长12.1%。
邹平生介绍,位于大亚湾区的中创化工在同行业价格下降的大环境下,3月份的产值达1亿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幅度较大。在石化行业中,它同样保持着较高的创新水平,由此获得市场竞争力。
他介绍,像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自身坚持走科技创新之路,通过研发新工艺和新产品,掌握核心技术来拓展市场。当然,同时也得到了政府适当的扶持和培育,最终成为经济增长的一支生力军。
2.大项目积聚更多势能除了像德赛、华阳、TCL、中创化工这样将科研行动和创新型产品转化为生产力,并直接表现为可观的产值的企业,还有一批即将投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项目蓄势待发。
近日,记者走进信利AMOLED一期项目所在地。在生产车间,技术人员正在智能化生产线上调试各种设备,工人们在做各种准备工作。预计近期生产线就可以投产。据了解,这是信利4.5代AMOLED生产线项目,总投资63亿元,投产后年均营业收入可达53亿元。
AMOLED即主动式有机发光显示器,是继CRT、LCD之后的第三代主流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柔性、轻薄、透明”等特点,被誉为“梦幻显示器”。目前实现AMOLED大规模量产的,只有韩国的三星和LG公司。该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第一阶段主要还是根据与三星的合作协议来生产运营,学习三星的较多,但在第二阶段会做一些创新。该项目一旦量产,将在广东省乃至国内占得先机,有利于在高端新型显示面板产业的布局和发展。
与此同时,仲恺区还计划推进信利二期项目的建设。按照规划,该项目占地面积约70万平方米,总投资188.28亿元人民币,将新建6代柔性AMOLED半导体显示器件生产线。这样一来,信利一期和二期项目将形成新的较大的经济增长点。
3月份,亿纬锂能启动了高性能锂离子动力电池项目。该项目以松下技术、品质为标杆,邀请松下的专家团队进行产品设计、产线建设指导,目标是生产世界最高水平的锂离子电池。
除此以外,旭硝子显示玻璃、利元亨、欣牧环保、万泽美浦森、大金中央空调……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或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由此将形成惠州下一波增长的亮点。
3.围绕支柱产业建新型研发机构目前,惠州经济的增长后劲,很大程度上仍然来自两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和石化产业。此前,惠州提出,“十三五”期间将推动汽车与装备制造、清洁能源业成为惠州新的支柱产业,构建“2+2+N”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此,惠州市围绕支柱产业和新支柱产业,正在打造一批新型研发机构,以更好地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动其成长壮大。
邹平生介绍,目前,惠州拥有公共平台性质的新型研发机构有3个。同时,TCL、德赛、亿纬、华阳、硕贝德等企业建设了6个新型研发机构。最近,惠州还和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洽谈,计划建设5个新型研发机构,专攻新型电池、智能制造、北斗导航等领域。这些研究力量既有国内单位的,也有海外的团队。他透露,这5个新型研发机构基本谈妥了,准备先在仲恺启动运作,最后全部放到潼湖生态智慧区。另外,还有几个机构在洽谈中。这样一来,将围绕支柱产业和新支柱产业,形成约20个新型研发机构组成的研发体系。
然而,新型研发机构最终还是要为企业服务,尤其是创新型的高新技术企业。在一季度的经济增长中,除少数企业以外,高新技术企业总体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根据惠州市科技局的统计,该市现有255家高新技术企业,另有一批企业正在准备申报高企。
邹平生认为,高企的数量和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创新水平和经济活跃程度,大力培育高企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今年起,新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开始实施,它对一些过时和不合理的条件做了调整,部分认定条件放宽,企业的申报机会更多了。按照惠州的计划,今年要新增约150家高企,总数达到400家,而明年的任务是550家。
“这一任务还是比较重的。”邹平生说,必须加速培育,引导企业更多地投入到创新行业中来,使它脱胎换骨,转型升级,做高新技术产品,向创新型企业转变。时间一长,产业结构就转型升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