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政策及新闻
- 光伏产业政策
-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政策
- 自贸区政策
- 区域经济政策
- 一带一路政策
- 县域经济政策
- 智慧城市政策
- 创新基金政策
- 京津冀规划政策
- 国家高新区政策
- 火炬计划项目政策
- 高新技术企业政策
- 科技企业孵化器政策
- 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
海南省“十三五”规划关键领域之产业规划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2-07 点击:次
海南省委六届九次全会表决一致通过了《中共海南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作为引领海南未来5年发展的靓丽蓝图和行动指南,“十三五”规划建议在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诸多领域呈现出了值得关注的热点和看点。

加快传统农业向热带特色现代高效农业转型升级,是海南农业面临的重大任务。
“没有品牌,就无法形成王牌。”省农业厅厅长江华安说,将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打造成王牌产业,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擦亮海南品牌农业。
江华安说,推进品牌农业建设,首先要加快推进农产品的“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着力打造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其次,推进品牌农业建设,就要高水平建成国家冬季瓜菜基地、南繁育种基地、热带水果基地、热带作物基地、海洋渔业基地和无规定动物疫病区。
江华安透露,下一步,我省将以高亩产、高质量、高效益为目标,推动海南农业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从分散粗放型向集约与适度规模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生态循环型转变,从传统单一型农业向多产业融合转变,早日将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打造成王牌产业。
拓宽农业发展空间
电子商务已成为重要的现代流通方式和赢得全球资源配置优势的重要手段。江华安指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电子商务,与阿里巴巴合作打造海南农产品交易平台,成效渐显。海南本地农产品电商发展迅速,电商成为农产品流通的重要业态。
截至2014年底,海南农产品电商达1600家,年销售额突破60亿元。江华安说,今年8月,海南已率先启动互联网农业小镇建设,下一步,我省将继续着力把现代信息技术和金融资本引入海南农业,聚集新的发展动力。积极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利用信息技术降低流通成本、打破数字鸿沟、倒逼标准化生产。以产业深度融合为契机,做大做强“互联网+农业”“旅游+农业”“一带一路+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拓宽农业发展空间。
强化农房报建和民居风貌管控
长期以来,由于农村规划缺失、村镇建设管理机构和机制不健全,我省农村建设基本处于自发状态,加上农村建设技术相对落后,忽视营造乡村特色风貌,造成要么“有新房无新村”,村民只关注自家新建住房,缺乏管控约束,结果新房建得很漂亮,但布局混乱,更谈不上特色风貌;要么“有新村无新貌”,整个村庄所有农房“长得差不多”,没有体现各乡村自己的特色和传统。
省住建厅厅长丁式江指出,规划建议提出强化农房报建和民居风貌管控,就是要改变农村无序建设的状态,引导村庄建设按规划执行,形成安全、合理、宜居、美观的功能布局,塑造具有海南乡村特色和地域风格的风貌形态。
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海口海关关长吕伟红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开展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改革,是我国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遵循国际通行规则、降低企业费用、提高贸易便利化的重要举措。在“单一窗口”通关模式下,企业进出口货物将一改以往需要在海关、检验检疫、港口、税务等多个部门办理手续的局面,使企业享受“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单一窗口”便捷通关服务。
2014年,国际贸易“单一窗口”率先在上海自贸区试点,并作为自贸区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向全国各海运口岸进行推广。在海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目前我省已经研究洋浦口岸启动“单一窗口”试点,预计明年推广至全省各海运口岸,此举将大幅提升海南口岸贸易便利化水平,节省企业时间和经济成本,提升海南企业“走出去”的竞争力,吸引国内外高端企业加快“走进来”步伐。
实施六大外来消费提升工程
省商务厅有关负责人指出,省委、省政府把着力吸引岛外来客消费,实施休闲旅游、养生养老、健康医疗、候鸟民宿、绿色低碳、教育文化体育六大外来消费提升工程写入规划建议,切合海南发展实际,符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和健康岛的定位。
六大外来消费提升工程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十三五”时期,我省将以做大品质消费、保障基本消费、抓住高档消费为重点,引导消费向智能、绿色、健康、安全的方向转变。向智能转变,就是要发挥流通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促进便利消费、实惠消费、协同消费;向绿色转变,就是在流通领域推广循环经济,培育绿色市场,推广绿色采购,倒逼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培育绿色科学的消费模式,促进绿色消费、循环消费、低碳消费;向健康转变,着力推进养老、家政等服务产业发展,增强供给能力,完善药品流通体系,打造社区健康服务平台;向安全转变,重点是加强商务诚信体系建设,完善重要商品追溯体系,加大市场专项整治力度,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