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三五政策及新闻
- 光伏产业政策
- 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政策
- 自贸区政策
- 区域经济政策
- 一带一路政策
- 县域经济政策
- 智慧城市政策
- 创新基金政策
- 京津冀规划政策
- 国家高新区政策
- 火炬计划项目政策
- 高新技术企业政策
- 科技企业孵化器政策
- 创新型产业集群政策
十三五规划十个目标公布 生态文明建设首入国家五年规划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1-30 点击:次
十三五规划十个目标

1 小康社会
到2020年,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陕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2020年前全省农村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旁白:这既是发展的目标,更是群众的期待。
2 “四个聚焦”
聚焦“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发展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追赶超越”和“五个扎实”新要求、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旁白:方向明确好发力。
3 保持中高速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旁白:质量与速度并重,对陕西经济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必需。
4 创新发展
把创新强省作为推动发展的新战略,加快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机制,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
旁白:创新推动人类进步,也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5 转型升级
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优化存量、做优增量,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产业支撑、基础保障体系。
旁白:动车跑得快,源于多动力装置协同发力。
6 区域协调
实施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城乡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
旁白:协调发展,既是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
7 生态文明
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途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旁白: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
……
时至寒冬,不断升腾的美好向往,却让人暖意融融。
11月13日,省委第十二届八次全会通过《关于制定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2020年的陕西描绘出一幅美好蓝图——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森林覆盖率超过45%……
新战略高瞻远瞩,新目标催人奋进。追赶超越的陕西,正加紧步伐踏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建成小康社会 构筑美好生活
追赶超越 人均生产总值超1万美元
今年前三季度,我省国内生产总值排全国第15位。
形势催人奋进。不唯GDP不是不要GDP,只有持续做大“蛋糕”,才能增加人均总量,才能坚定投资者、创业者的信心。
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到2020年,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质量效益基础上,年均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城镇化率超过60%,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专家指出,人均GDP超1万美元,按照人均1.1万美元计算,生产总值应该达到2.6万亿元左右,需要在现有基础上保持不低于8%的年均增速。由此可见,只有奋力追赶超越,才能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才能保持连续多年的“陕西本色”。
增进福祉 发展成果更多惠及百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建议》提出,到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全面实施13年免费教育,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法治政府基本建成等。
今年,经济下行压力增大,GDP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却逆势上扬:前三季度,陕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00元,同比名义增长10.1%,增速在全国31个省份中居第7位。同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67元,同比名义增长9.2%。
对比不难发现,我省居民人均收入与2020年目标还存有一定差距。因此,《建议》更加突出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强调从挖掘农业内部增长潜力,拓展农村二、三产业增收空间,拓宽农村财产性收入等渠道来增加农民收入。此外,我省还将通过扶持一批、转移一批、搬迁一批、兜底一批的过硬举措确保在2020年前实现贫困县全部摘帽。
拉长短板 让三秦山绿天蓝水清
3万余辆自行车、日均使用量22.5万人次……如今,骑公共自行车出行,已经成为西安市民的新风尚。为啥?为了空气好呗。
同时,我们还应看到,随着经济发展,空间布局、增长速度与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土地利用粗放、能源消耗偏高、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也依然存在。
为了拉长这一短板,我省提出到2020年,生态文明制度基本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成为主基调,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下降,森林覆盖率超过45%,治污降霾取得显著成效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陕西即将掀开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