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解读 > 十三五政策及新闻 >

“十三五”规划张家界旅游产业如何发展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1-22 点击:

  “十三五”(2016-2020年)是张家界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向旅游经济强市加速迈进的攻坚时期。“十三五”期间,张家界市旅游业将以中央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为指导,围绕“转型升级”主题,遵照张家界市委六届五次会议以来所形成的“一战略七行动”的总体部署,重点打造“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力争早日实现“旅游胜地梦”。

  “十三五”规划张家界旅游产业如何发展
 
  一、“十三五”旅游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三届、四届全会精神和建设湖南旅游强省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遵照张家界市委六届五次会议以来所形成的“一战略七行动”的总体部署,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城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和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城市建设为重点,以落实重大工作和实施重点项目为突破口,继续实施旅游带动战略, 着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提质升级,调整优化旅游经济结构,加快推进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旅游品牌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变、旅游服务向人性化标准化信息化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旅游转型突破性发展,把张家界市打造成为我国的旅游经济强市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二、“十三五”旅游转型发展战略
  
  (一)产品支撑战略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旅游业要实现旅游转型发展,必须采取产品支撑战略。在自然旅游产品、人文旅游产品方面,继续完善绝版的“张家界地貌”、《天门狐仙》和《魅力湘西》等产品;在节庆旅游产品方面,在完善国际乡村音乐周外,还考虑推出其他节庆旅游产品,如武陵山片区元宵节、国际油桐花节。此外,应继续完善一些旅游辅助产品,共同支撑张家界市整体旅游产品市场。
  
  (二)企业主体战略
  
  旅游企业是旅游市场中最活跃的主体。“十三五”期间,张家界旅游业的发展必需进一步重视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地位,采取企业主体战略,引进世界知名、中国百强企业落户张家界,同时加快培育与壮大本土旅游企业。
  
  (三)产业融合战略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旅游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采取产业融合战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赢,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体系,推进旅游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四)目的地品牌战略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需采取目的地品牌战略,即围绕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这个目标而进行系列品牌打造。从旅游景区品牌、旅游公共服务品牌、旅游交通、旅行社服务、旅游住宿、旅游娱乐、旅游餐饮、旅游购物等方面着手,建设成为游客满意的旅游目的地,真正打造成“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品牌”。
  
  (五)互联互通战略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在发展旅游时还应采取互联互通战略。“互联互通,旅游先通”。张家界在采取互联互通战略时,要优先考虑武陵山区域的互联互通,加强与武陵山区其他地市州的联通。在省内采取与湘西州、怀化的互联互通,在联通中,张家界要打造旅游城市品牌;在省际间加强与重庆市、湖北省的联通,共同打造武陵山生态旅游文化牌,在互联互通中把张家界打造成武陵山区最发达的旅游交通枢纽中心,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
  
  (六)人才强旅战略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根据《张家界中长期旅游人才发展规划》(2013-2020年),到2020年,张家界市要实现“百千万”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即重点培养100名旅行社经理、100名景区(点)经理、100名旅游宾馆饭店经理、5000名导游,旅游人才总量达到2万左右。为此要张家界市要采取人才强旅战略,全面实施旅游人力资源保障计划,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结合起来,提高旅游从业者整体素质。
  
  三、“十三五”旅游转型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十三五”旅游转型发展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加强政府主导,协调多方利益,推进区域合作,促进张家界建设跨区域性旅游中心。到十三五期末,将张家界市建设成湘鄂黔渝桂边区的核心旅游区,张家界城市成为中西部地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形成以“张家界地貌”为核心吸引物,周边文化与自然吸引物共同配套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张家界的旅游产品成为世界级旅游精品。在张家界市域内,传统旅游服务业与现代旅游服务协调发展,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旅游业成为加快张家界现代化进程、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张家界成为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二)主要任务
  
  1、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布局
  

  根据张家界市委六届五次会议和六届八次会议精神,即“1656”行动计划和“一战略七行动”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布局,在市中心城区按照“两带两区”进行建设,即打造市中心城区“澧水两岸景观风貌带”和“旅游产业带”,以及建设且住岗片区城市旅游服务中心区和沙堤片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及城市产业新区。在两区两县旅游发展格局中,按照“一城一区、错位发展”、“三星拱月、全域旅游”进行打造,即把中心城区打造成旅游综合服务区、休闲度假城市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把武陵源区打造为核心景区自然观光区和国际休闲度假区,永定区打造为环天门山观光休闲度假区和茅岩河休闲体验区,慈利县为温泉疗养度假区和工业园高档服务配套区,桑植县为文化产业区、原生态旅游度假区和红色旅游资源示范区。
  
  2、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十三五”期间,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31号文件精神,张家界在继续发展与完善观光产品,重点发展休闲度假产品、文化旅游产品、观光休闲度假复合产品外,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体育旅游、养生旅游、科考旅游、森林旅游、风情村寨旅游和户外体验等旅游产品,利用“张家界地貌”开发探索、探险、探秘、游乐、新奇等探索性的旅游新产品,开发与完善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商务旅游产品,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相对集中布局旅游要素产业项目,形成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业、旅游文化、旅游金融、旅游地产等旅游产业集群,以丰富与完善张家界旅游产品体系。

  3、优化旅游产业体系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市要继续深入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两区两县根据资源禀赋情况,加快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包括与新型工业、文化产业、生态农业以及服务业的融合,完善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实现旅游产业体系优化的目的,推进旅游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4、夯实交通设施基础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市应按照建设区域性旅游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定位,加快构建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进一步凸现区位优势。在交通建设方面按照“升级航空口岸、畅通高铁城铁、完善公路路网、优化客运站场”的思路,积极推进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实现对外交通和区域交通的互联互通。
  
  5、建设文明旅游与绿色旅游工程

  
  “十三五”期间,为响应国家旅游局开展文明旅游、绿色旅游的号召,张家界要广泛开展文明旅游与绿色旅游宣传,建设文明旅游与绿色旅游工程。可考虑成立“文明旅游与绿色旅游工程”联席会议工作小组,指导协调文明旅游与绿色旅游建设。
  
  6、建设与完善智慧旅游工程
  
  “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数字张家界”建设规划(2012-2020)》,张家界市要大力建设与完善智慧旅游工程,主要建设与完善智慧旅游商务、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营销平台。
  
  四、旅游产品发展重点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要围绕“转型发展”主题,完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遵循《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精神,依据“根本不能丢,升级是手段;突破靠创新,完善兼优化”理念进行。
  
  (一)升级旅游观光产品
  
  绝版的“张家界地貌”是旅游观光产品,是张家界旅游业发展的根本。为了实现旅游胜地梦,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必须对武陵源景区相关旅游基础设施、辅助设施进行提质升级,确保游客旅游安全,提高游客满意度。
  
  (二)创新推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十三五”期间,根据现代旅游需求特点,张家界要重点创新开发城市度假型休闲旅游产品和山地休闲产品,如温泉度假型旅游产品、产业型休闲旅游产品、民俗型休闲旅游产品、山地休闲型旅游产品以及购物、美食与娱乐休闲旅游产品。
  
  (三)创新推出节庆旅游产品

  
  张家界代表性的传统节庆旅游产品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一个是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十三五”期间,张家界除重点举办好国际乡村旅游周产品外,可基于张家界的节庆资源与经济资源优势,创新推出新的节庆旅游产品,如打造武陵山国际元宵节。
  
  (四)创新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市应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意见》,根据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推出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各类文化旅游产品并形成产品体系。
  
  (五)完善养生旅游产品
  
  利用良好生态、纯净的空气、洁净水源和丰富的温泉资源优势,有效发展养生旅游产品。拟建三个温泉小镇和一个城市温泉功能度假区。此外,还可继续开发完善森林养生、膳食养生、医疗养生等系列产品。
  
  (六)开发户外旅游产品
  
  利用张家界独特山地资源,在“十三五”期间,张家界在现有推出的户外旅游线路的基础上,可创新推出新的户外旅游线路产品,引导发展山地自行车、徒步、攀岩、越野车、帐篷旅馆、探险、跳伞、滑翔等户外体验项目,努力把张家界打造成“户外天堂”。
  
  (七)建设旅游风情小镇产品
  
  “十三五”期间,根据2014年国务院31号文件精神,要重视地产业与旅游小镇建设结合,打造旅游风情小镇产品。如永定区主要建设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9个建制镇为支撑的特色城镇群;武陵源区将城区建设成为土家名城和国际风情小镇;慈利县将江垭镇建设成为温泉旅游休闲度假镇,将三官寺乡和溪口镇建设成旅游服务接待镇,阳和乡打造成国际旅游商贸区。桑植县将洪家关乡建设成为红色旅游小镇,八大公山乡打造成为山地户外休闲小镇,五道水镇建设成为旅游“水”镇,芭茅溪乡打造成为旅游“集”镇。
  
  五、转型发展的保障措施
  
  张家界“十三五”旅游转型发展是一项艰巨、系统的工程,要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发展,需要统筹协调、政策扶持、体制机制改革、人才、投融资以及环境保护等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即强化旅工委的综合统筹协调职能。建立定期议事协调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督办问责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推进战略合作。成立旅游战略合作委员会,重点推进与外部战略投资者及重点区域的合作。一是对接国家“一路一带”、“长江旅游经济带”和“武陵山旅游经济圈”的战略布局和规划;二是强化综合改革试点的战略定位,促进产业和区域间的战略合作;三是强化与海内外旅游大型企业集团合作,提升张家界市旅游产品开发和企业经营水平;四是强化与主要旅游客源地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强化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强化与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强化与各类社会团体、俱乐部、协会等合作,强化与主流媒体合作。
  
  第三,优化考核体系。坚持并优化旅游产业发展年度考核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地方的责任和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相应的奖惩措施。
  
  (二)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
  
  第一,积极探索创建旅游产业经济园区,享受同类开发区政策。建好“天门山文化产业经济园”、“阳和国际旅游经济区”等旅游产业发展园区。
  
  第二,积极探索产业开放政策、产业优先发展政策、产业优惠政策、产业促进政策以及产业补偿政策。
  
  (三)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
  
  第一,深化产业发展改革。利用旅游综合改革机遇,大胆探索产业集聚、融合发展、优化升级的新路子和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提升综合实力的新途径,积极构建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新模式和新常态。
  
  第二,推进旅游企业改革。按照市场要求,以资产和要素重组为突破口,深化国有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推动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鼓励旅游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战略投资者、旅游运营商,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或托管等形式,参与我市旅游深度开发。
  
  第三,创新行业管理机制。按照综合化、市场化、社会化管理的要求,创新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依法管理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顺应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新技术平台,建立起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法制化、规范化、综合型的行业管理体制。
  
  第四,探索片区协作机制。积极探索以张家界为龙头核心的武陵山片区生态旅游协作机制,及时沟通协调旅游发展规划、市场开发计划、旅游优惠政策等旅游发展重大决策。建立统一的旅游标识、咨询、救助等服务系统。建立整合区域行业发展资源和营销资源的工作机制,共同营销、共建品牌、共享市场。
  
  (四)人才保障
  
  第一,稳定旅游人才队伍。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的薪酬机制和激励机制,稳定旅游人才队伍。
  
  第二,建设旅游人才市场。建立旅游人才交流中心、洽谈会、招聘会,实施跨区域人才交流;开辟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导游人才信息库和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加快培养和引进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优化旅游行业人才结构。
  
  第三,加强教育培训管理。整合各种旅游教育资源,鼓励校企联合办学,积极探索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增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和旅游企业发展的科学性,力争实现旅游教育与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无缝对接。
  
  (五)进一步拓展投融资渠道
  
  第一是加强政府旅游投资引导,多方筹措旅游发展基金,大力引导社会、民营和境外资本投向旅游产业领域。
  
  第二是探索开展旅游产权交易。鼓励国内外旅游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通过兼并、参股、收购、债券、特许经营、租赁承包、BOT、TOT等多种方式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针对旅游企业的综合授信及其它金融服务。通过企业上市、项目融资、联合投资、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增加旅游投资。
  
  (六)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
  
  第一,强化资源环境保障。在确保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按照“规划先行、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以达到保护旅游环境目的。
  
  第二,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市区(县)各级政府要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要采取“加法”原则,多美化、绿化;在人文社会环境方面,治理的重点是旅游投资环境、旅游市场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优化。


主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解读 > 十三五政策及新闻 >

“十三五”规划张家界旅游产业如何发展

2015-11-22 来源:未知 点击:

  “十三五”(2016-2020年)是张家界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是加快建设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向旅游经济强市加速迈进的攻坚时期。“十三五”期间,张家界市旅游业将以中央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提质张家界、打造升级版战略为指导,围绕“转型升级”主题,遵照张家界市委六届五次会议以来所形成的“一战略七行动”的总体部署,重点打造“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力争早日实现“旅游胜地梦”。

  “十三五”规划张家界旅游产业如何发展
 
  一、“十三五”旅游转型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三届、四届全会精神和建设湖南旅游强省战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遵照张家界市委六届五次会议以来所形成的“一战略七行动”的总体部署,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城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和进一步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推进旅游产业发展和旅游城市建设为重点,以落实重大工作和实施重点项目为突破口,继续实施旅游带动战略, 着力推进旅游产业转型提质升级,调整优化旅游经济结构,加快推进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复合型转变、旅游产业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旅游品牌向国际旅游目的地转变、旅游服务向人性化标准化信息化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和经济效益,努力实现旅游转型突破性发展,把张家界市打造成为我国的旅游经济强市和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
  
  二、“十三五”旅游转型发展战略
  
  (一)产品支撑战略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旅游业要实现旅游转型发展,必须采取产品支撑战略。在自然旅游产品、人文旅游产品方面,继续完善绝版的“张家界地貌”、《天门狐仙》和《魅力湘西》等产品;在节庆旅游产品方面,在完善国际乡村音乐周外,还考虑推出其他节庆旅游产品,如武陵山片区元宵节、国际油桐花节。此外,应继续完善一些旅游辅助产品,共同支撑张家界市整体旅游产品市场。
  
  (二)企业主体战略
  
  旅游企业是旅游市场中最活跃的主体。“十三五”期间,张家界旅游业的发展必需进一步重视发挥旅游企业的主体地位,采取企业主体战略,引进世界知名、中国百强企业落户张家界,同时加快培育与壮大本土旅游企业。
  
  (三)产业融合战略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旅游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采取产业融合战略,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互促共赢,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产业体系,推进旅游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四)目的地品牌战略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需采取目的地品牌战略,即围绕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这个目标而进行系列品牌打造。从旅游景区品牌、旅游公共服务品牌、旅游交通、旅行社服务、旅游住宿、旅游娱乐、旅游餐饮、旅游购物等方面着手,建设成为游客满意的旅游目的地,真正打造成“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品牌”。
  
  (五)互联互通战略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在发展旅游时还应采取互联互通战略。“互联互通,旅游先通”。张家界在采取互联互通战略时,要优先考虑武陵山区域的互联互通,加强与武陵山区其他地市州的联通。在省内采取与湘西州、怀化的互联互通,在联通中,张家界要打造旅游城市品牌;在省际间加强与重庆市、湖北省的联通,共同打造武陵山生态旅游文化牌,在互联互通中把张家界打造成武陵山区最发达的旅游交通枢纽中心,最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中心。
  
  (六)人才强旅战略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要根据《张家界中长期旅游人才发展规划》(2013-2020年),到2020年,张家界市要实现“百千万”旅游人才培养目标,即重点培养100名旅行社经理、100名景区(点)经理、100名旅游宾馆饭店经理、5000名导游,旅游人才总量达到2万左右。为此要张家界市要采取人才强旅战略,全面实施旅游人力资源保障计划,把引进高层次人才与加强从业人员教育培训结合起来,提高旅游从业者整体素质。
  
  三、“十三五”旅游转型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十三五”旅游转型发展的目标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旅游发展的总体目标为: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加强政府主导,协调多方利益,推进区域合作,促进张家界建设跨区域性旅游中心。到十三五期末,将张家界市建设成湘鄂黔渝桂边区的核心旅游区,张家界城市成为中西部地区的旅游集散中心,形成以“张家界地貌”为核心吸引物,周边文化与自然吸引物共同配套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张家界的旅游产品成为世界级旅游精品。在张家界市域内,传统旅游服务业与现代旅游服务协调发展,自然资源与文化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旅游业成为加快张家界现代化进程、带动其他产业发展、促进全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张家界成为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二)主要任务
  
  1、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布局
  

  根据张家界市委六届五次会议和六届八次会议精神,即“1656”行动计划和“一战略七行动”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布局,在市中心城区按照“两带两区”进行建设,即打造市中心城区“澧水两岸景观风貌带”和“旅游产业带”,以及建设且住岗片区城市旅游服务中心区和沙堤片区城市综合交通枢纽及城市产业新区。在两区两县旅游发展格局中,按照“一城一区、错位发展”、“三星拱月、全域旅游”进行打造,即把中心城区打造成旅游综合服务区、休闲度假城市和区域旅游集散中心,把武陵源区打造为核心景区自然观光区和国际休闲度假区,永定区打造为环天门山观光休闲度假区和茅岩河休闲体验区,慈利县为温泉疗养度假区和工业园高档服务配套区,桑植县为文化产业区、原生态旅游度假区和红色旅游资源示范区。
  
  2、完善旅游产品体系
  
  “十三五”期间,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31号文件精神,张家界在继续发展与完善观光产品,重点发展休闲度假产品、文化旅游产品、观光休闲度假复合产品外,大力发展健身休闲体育旅游、养生旅游、科考旅游、森林旅游、风情村寨旅游和户外体验等旅游产品,利用“张家界地貌”开发探索、探险、探秘、游乐、新奇等探索性的旅游新产品,开发与完善商务旅游、会议会展、奖励旅游等商务旅游产品,以中心城市为重点,相对集中布局旅游要素产业项目,形成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业、旅游文化、旅游金融、旅游地产等旅游产业集群,以丰富与完善张家界旅游产品体系。

  3、优化旅游产业体系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市要继续深入实施旅游带动战略,两区两县根据资源禀赋情况,加快发展旅游相关产业,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包括与新型工业、文化产业、生态农业以及服务业的融合,完善旅游产业内部结构,实现旅游产业体系优化的目的,推进旅游产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4、夯实交通设施基础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市应按照建设区域性旅游交通枢纽城市的目标定位,加快构建航空、铁路、公路“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体系,进一步凸现区位优势。在交通建设方面按照“升级航空口岸、畅通高铁城铁、完善公路路网、优化客运站场”的思路,积极推进航空、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实现对外交通和区域交通的互联互通。
  
  5、建设文明旅游与绿色旅游工程

  
  “十三五”期间,为响应国家旅游局开展文明旅游、绿色旅游的号召,张家界要广泛开展文明旅游与绿色旅游宣传,建设文明旅游与绿色旅游工程。可考虑成立“文明旅游与绿色旅游工程”联席会议工作小组,指导协调文明旅游与绿色旅游建设。
  
  6、建设与完善智慧旅游工程
  
  “十三五”期间,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智慧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以及《“数字张家界”建设规划(2012-2020)》,张家界市要大力建设与完善智慧旅游工程,主要建设与完善智慧旅游商务、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营销平台。
  
  四、旅游产品发展重点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要围绕“转型发展”主题,完善旅游产品结构体系,遵循《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精神,依据“根本不能丢,升级是手段;突破靠创新,完善兼优化”理念进行。
  
  (一)升级旅游观光产品
  
  绝版的“张家界地貌”是旅游观光产品,是张家界旅游业发展的根本。为了实现旅游胜地梦,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必须对武陵源景区相关旅游基础设施、辅助设施进行提质升级,确保游客旅游安全,提高游客满意度。
  
  (二)创新推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
  
  “十三五”期间,根据现代旅游需求特点,张家界要重点创新开发城市度假型休闲旅游产品和山地休闲产品,如温泉度假型旅游产品、产业型休闲旅游产品、民俗型休闲旅游产品、山地休闲型旅游产品以及购物、美食与娱乐休闲旅游产品。
  
  (三)创新推出节庆旅游产品

  
  张家界代表性的传统节庆旅游产品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一个是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十三五”期间,张家界除重点举办好国际乡村旅游周产品外,可基于张家界的节庆资源与经济资源优势,创新推出新的节庆旅游产品,如打造武陵山国际元宵节。
  
  (四)创新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十三五”期间,张家界市应积极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意见》,根据张家界市历史文化研究成果,创新文化旅游产品,推出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点的各类文化旅游产品并形成产品体系。
  
  (五)完善养生旅游产品
  
  利用良好生态、纯净的空气、洁净水源和丰富的温泉资源优势,有效发展养生旅游产品。拟建三个温泉小镇和一个城市温泉功能度假区。此外,还可继续开发完善森林养生、膳食养生、医疗养生等系列产品。
  
  (六)开发户外旅游产品
  
  利用张家界独特山地资源,在“十三五”期间,张家界在现有推出的户外旅游线路的基础上,可创新推出新的户外旅游线路产品,引导发展山地自行车、徒步、攀岩、越野车、帐篷旅馆、探险、跳伞、滑翔等户外体验项目,努力把张家界打造成“户外天堂”。
  
  (七)建设旅游风情小镇产品
  
  “十三五”期间,根据2014年国务院31号文件精神,要重视地产业与旅游小镇建设结合,打造旅游风情小镇产品。如永定区主要建设以中心城区为主体、以9个建制镇为支撑的特色城镇群;武陵源区将城区建设成为土家名城和国际风情小镇;慈利县将江垭镇建设成为温泉旅游休闲度假镇,将三官寺乡和溪口镇建设成旅游服务接待镇,阳和乡打造成国际旅游商贸区。桑植县将洪家关乡建设成为红色旅游小镇,八大公山乡打造成为山地户外休闲小镇,五道水镇建设成为旅游“水”镇,芭茅溪乡打造成为旅游“集”镇。
  
  五、转型发展的保障措施
  
  张家界“十三五”旅游转型发展是一项艰巨、系统的工程,要实现旅游业的转型发展,需要统筹协调、政策扶持、体制机制改革、人才、投融资以及环境保护等保障。
  
  (一)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即强化旅工委的综合统筹协调职能。建立定期议事协调制度、目标管理制度、绩效考核制度、督办问责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第二,推进战略合作。成立旅游战略合作委员会,重点推进与外部战略投资者及重点区域的合作。一是对接国家“一路一带”、“长江旅游经济带”和“武陵山旅游经济圈”的战略布局和规划;二是强化综合改革试点的战略定位,促进产业和区域间的战略合作;三是强化与海内外旅游大型企业集团合作,提升张家界市旅游产品开发和企业经营水平;四是强化与主要旅游客源地的沟通、协调与合作,强化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校合作,强化与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合作,强化与各类社会团体、俱乐部、协会等合作,强化与主流媒体合作。
  
  第三,优化考核体系。坚持并优化旅游产业发展年度考核机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地方的责任和考核标准、考核办法和相应的奖惩措施。
  
  (二)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
  
  第一,积极探索创建旅游产业经济园区,享受同类开发区政策。建好“天门山文化产业经济园”、“阳和国际旅游经济区”等旅游产业发展园区。
  
  第二,积极探索产业开放政策、产业优先发展政策、产业优惠政策、产业促进政策以及产业补偿政策。
  
  (三)进一步优化体制机制
  
  第一,深化产业发展改革。利用旅游综合改革机遇,大胆探索产业集聚、融合发展、优化升级的新路子和扩大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竞争、提升综合实力的新途径,积极构建适应市场发展要求的新模式和新常态。
  
  第二,推进旅游企业改革。按照市场要求,以资产和要素重组为突破口,深化国有旅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推动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鼓励旅游企业引进国内外知名战略投资者、旅游运营商,采取独资、合资、合作或托管等形式,参与我市旅游深度开发。
  
  第三,创新行业管理机制。按照综合化、市场化、社会化管理的要求,创新行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依法管理的发展思路,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要求、顺应现代旅游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充分利用信息化等新技术平台,建立起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法制化、规范化、综合型的行业管理体制。
  
  第四,探索片区协作机制。积极探索以张家界为龙头核心的武陵山片区生态旅游协作机制,及时沟通协调旅游发展规划、市场开发计划、旅游优惠政策等旅游发展重大决策。建立统一的旅游标识、咨询、救助等服务系统。建立整合区域行业发展资源和营销资源的工作机制,共同营销、共建品牌、共享市场。
  
  (四)人才保障
  
  第一,稳定旅游人才队伍。完善旅游从业人员的薪酬机制和激励机制,稳定旅游人才队伍。
  
  第二,建设旅游人才市场。建立旅游人才交流中心、洽谈会、招聘会,实施跨区域人才交流;开辟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导游人才信息库和旅游职业经理人市场;加快培养和引进中高级旅游管理人才和实用技能型人才,优化旅游行业人才结构。
  
  第三,加强教育培训管理。整合各种旅游教育资源,鼓励校企联合办学,积极探索校企人才双向交流机制,增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和旅游企业发展的科学性,力争实现旅游教育与产业发展所需人才的无缝对接。
  
  (五)进一步拓展投融资渠道
  
  第一是加强政府旅游投资引导,多方筹措旅游发展基金,大力引导社会、民营和境外资本投向旅游产业领域。
  
  第二是探索开展旅游产权交易。鼓励国内外旅游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通过兼并、参股、收购、债券、特许经营、租赁承包、BOT、TOT等多种方式参与旅游开发和经营。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鼓励金融机构推出针对旅游企业的综合授信及其它金融服务。通过企业上市、项目融资、联合投资、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增加旅游投资。
  
  (六)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
  
  第一,强化资源环境保障。在确保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按照“规划先行、保护第一、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合理利用旅游资源,以达到保护旅游环境目的。
  
  第二,优化旅游发展环境。市区(县)各级政府要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在自然生态环境方面,要采取“加法”原则,多美化、绿化;在人文社会环境方面,治理的重点是旅游投资环境、旅游市场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的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