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解读 > 十三五政策及新闻 >

山西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重点和机制研究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1-21 点击: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长期形成的以煤焦治电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已经与知识经济全面形成和发展的21世纪不相适应。一直以来,服务业是山西产业体系中的“短板”,是制约山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难点。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突破口,是适应开放新形势、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力的现实选择,“十三五”时期山西省必须牢牢把握机遇期,积极适应新常态,瞄准山西在发展服务业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集中精力加快发展服务业,努力把服务业打造成为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一、“十二五”以来山西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十二五”以来,我省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投资持续增长,从业人数稳步增加,吸纳就业能力继续提高,服务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一)“十二五”以来山西服务业发展的显著成效
  
  1.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以来,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较高。从名义值来看,2011-2013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由3960.87亿元增长到5148.30亿元,年均增长14.01%;同期全省GDP由11237.55亿元增至12602.24亿元,年均增长仅5.90%,服务业增速大大超过全省GDP的增速,也高于工业和农业的增长速度。在国内及山西经济增速下降的“换挡期”,服务业对稳定经济的作用逐步发挥,为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2.服务业投资持续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以来,我省服务业投资势头良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在绝对额上超过第一、二产业,增长速度上也领先与第一、二产业。2011-2013年,全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由3753.27亿元增至5828.31亿元,年均名义增长24.6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13年达到52.04%。
  
  3.服务业从业人数稳步增加,吸纳就业能力继续提高
  
  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全省城镇化提供了强大动力。目前,服务业万元增加值所需的从业人员是工业的两倍。“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就业容量继续扩大,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从全社会从业人员结构情况看,2013年山西全省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844.2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50.6万人,占比35.2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19.1万人,占比28.1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74.5万人,占比36.57%。
  
  (二)当前山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省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但应当看到,相对于发达地区和先进省份,我省服务业发展在规模、结构、竞争力、专业化程度、政策体系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相当多的制约因素。
  
  1.服务业总体发展规模仍然滞后
  
  服务业的比重大小决定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服务业的整体水平。目前,在世界GDP总量中,服务业产值已超过60%,其中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个别接近80%。世界经济实际上以服务商品的生产为主,已步入“服务经济”时代。而山西省服务业总量仍偏低,比重偏小,发展落后于整体经济。
  
  2.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从服务业内部的行业结构看,山西省服务业内部行业间发展也不平衡,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高,新兴行业及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档次,这些行业的相对滞后将直接制约工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瓶颈。
  
  3.区域间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从山西内部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突出,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大。由于资源条件、基础设施、工业化进程、政策环境、开放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全省各地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从各地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来看,省会太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余10个地级市所占比重均未超过9%。从服务业增加值占各地市GDP的比重来看,省内地区间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样巨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提升山西省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4.服务业专业化程度总体不高
  
  从目前山西省服务业就业结构看,2013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674.5万人,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最高,占比29.13%,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14.65%,其他各服务业行业就业人数占比均低于10%。总体看,服务业就业结构中,传统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人数依然占绝对优势。反映服务业专业化程度的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就业人数占比较低。此外,就业结构也反映出我省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结构上的差距。当前情况来看,省内精通法律、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型、开放型专业人才储备不足,这些都成为影响山西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和快速发展的阻碍因素。
  
  5.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的市场环境有待完善
  
  目前,山西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一些领域仍为福利型和国家垄断型,政府主导和公益性色彩比较浓厚,资本结构单一,扩张实力有限,缺少竞争意识和市场化经营管理方式,导致服务业有效竞争不足。具体表现:一是部分行业存在过度垄断的现象,国有投资占绝对主导地位。服务业中除居民服务业、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外,其他行业国有投资都占有很高比重,其中,广播、电视、电影、保险、邮电、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更高达90%以上。过度垄断导致服务行业的经营主体单一,使大量民间资金难以进入服务业市场,不仅抑制了服务的有效供给,也限制了消费需求的选择;二是部分领域缺少引领行业发展的支柱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行业竞争结构松散,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受到抑制;三是服务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不宽松,外资和省外资金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很小。
  
  二、 “十三五”时期山西服务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山西的经济结构既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又面临新的战略性调整机遇。而要增强山西的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加快服务业发展当作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与山西区域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这直接关系未来山西产业结构的高度、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及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促进山西转变传统发展模式、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在转型发展中实现新跨越具有战略意义。
  
  (一)政策因素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服务业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山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服务业的发展,2014年根据国务院要求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方案》。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明确今后国家将在财政、税收、土地、信贷政策等方面给服务业予以支持。如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在用地上给予倾斜;物流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研发、设计等实行财税优惠。这都给山西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
  
  (二)工业化因素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了满足中间需求,向农业、工业甚至服务业提供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工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主体。因此,工业发展状况对服务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山西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同时,必然带动相关联服务业的发展。随着现代制造技术不断进步和产品档次的提升,企业用于生产环节的物质消耗将越来越少,而用于产品检验、设计、策划、包装、宣传、运输、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会越来越多,产品的附加值将主要体现在这些环节上,生产分工进一步细化,对服务业的需求向更加专业化扩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三)城镇化因素
  
  城镇化进程加快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城镇化水平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环境条件。山西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5.2%上升到2010年的48.1%,十年提高了12.84个百分点。据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到2020年山西城镇化率将达到53%。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制约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政策因素逐渐弱化和消除,山西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将形成房地产、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卫生保健、通信商务、金融保险、社会保障等服务业旺盛的消费需求。城市的繁荣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提升,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将促进城市的繁荣。
  
  三、“十三五”时期山西服务业发展的思路目标
  
  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要立足山西省情,瞄准重点领域,努力发展具有山西特色的服务业,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引导资源要素向重点领域、领跑领域集聚,打造服务业发展的领头雁和排头兵,带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一)山西服务业的发展思路
  
  “十三五”时期山西服务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战略导向,以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与综改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积极推进服务创新,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房地产、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等,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与此同时,进一步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社区服务业、旅游文化、商贸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的后发优势和产业拉动力,以此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并协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二)山西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山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是,服务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加深,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能力提升;省内发展更趋均衡,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打造中部地区服务业中的山西板块,力争形成在全国有相当影响力的服务业领军企业,逐步缩小与服务业发达地区的差距,建成中部地区文化旅游强省,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
  
  (三)山西服务业的战略布局
  
  以我省“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体系为基本框架,依据区域比较优势,科学合理规划,形成充满活力、适应市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鼓励和引导资源要素向领跑行业和重点区域集聚,打造服务业发展高地和优势板块。
  
  太原市要充分利用人才、物流、信息、资金等相对集中的优势,加快服务业升级换代,努力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打造物流枢纽、金融高地、文化旅游中心,合理规划和布局商务、商贸、高技术等城市综合商务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物联网等行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支持太原率先建成智慧城市,形成服务业领军板块;
  
  加快完善太原都市圈内服务业分工和布局,形成与太原互动发展和有机融合的交通物流、商贸商务、旅游文化、金融科技组群,建设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全省服务业发展核心区;
  
  晋北加大佛教边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商贸流通、农业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依托能源等基础产品搭建欧亚贸易物流通道,形成北部服务业发展集聚区;
  
  晋东南重点规划和发展商贸流通、商务服务、会展业、太行文化旅游等行业,打造连接华东以及长三角的交通和物流通道,形成东南部服务业集聚区;
  
  晋南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服务、高技术服务、寻根祭祖文化旅游、家庭服务、健康服务等行业,打造连接华中华南以及珠三角的交通和物流通道,形成南部服务业集聚区。
  
  四、完善“十三五”时期促进山西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完善“十三五”时期促进山西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履行好政府职责,创新体制机制,健全财税制度和投融资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监管,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放宽准入,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积极引进竞争机制,提高透明度,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推进服务业的社会化。二是深化改革,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大对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仓储、商贸等行业的产业整合。有序规范建设一批服务业园区。在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同时,落实和完善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政策,做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三是引导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尽快减少以及消除非国有企业进入这些产业部门的体制障碍和人为限制,针对非国有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可以先发展股份制经济,一方面,引导民间资本的进入,吸引个人储蓄转化为投资;另一方面,促使现有的国有服务企业建立起新的企业治理结构。四是技术创新,提高各行业竞争力。加大现代服务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制定政策鼓励支持中小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服务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不同服务行业的标准体系,从制度上确保新技术、新标准的推广。五重视人才,为产业提供智力支撑。大力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的服务人员。加快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服务业人才。鼓励人才以智力资本参与分红,对引进服务业人才实行与引进科技人才相同的激励政策。加强对中小服务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六推进城镇化,拓宽市场需求。真正改善城乡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促进服务业发展。七扩大开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引进跨国服务机构、国内大型企业及其伴随而来的网络、人才、管理、制度等,积极发展信息系统服务等跨国服务外包产业,通过加快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八因地制宜,确立不同地区发展侧重点。各地应根据实际条件,确定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对经济社会条件比较好的中心城市及市县,要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引导、鼓励、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对经济比较落后、工业企业比较少的欠发达城镇,应以提升传统服务业为主,拓展服务领域。在广大农村重点发展传统服务业,要采取连锁经营的模式。九完善政策,创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在土地、融资、财税等政策方面适度向现代服务业倾斜,以有效吸引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集聚,积极营造适合现代服务产业集聚的软、硬环境。
 
山西省社科院
 

主页 > 新闻中心 > 政策解读 > 十三五政策及新闻 >

山西省“十三五”服务业发展重点和机制研究

2015-11-21 来源:未知 点击: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长期形成的以煤焦治电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已经与知识经济全面形成和发展的21世纪不相适应。一直以来,服务业是山西产业体系中的“短板”,是制约山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难点。加快发展服务业是推进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实现富民强省的重要突破口,是适应开放新形势、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扩大就业、增加地方财力的现实选择,“十三五”时期山西省必须牢牢把握机遇期,积极适应新常态,瞄准山西在发展服务业方面的特色和优势,集中精力加快发展服务业,努力把服务业打造成为山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一、“十二五”以来山西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十二五”以来,我省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总体规模不断扩大,服务业投资持续增长,从业人数稳步增加,吸纳就业能力继续提高,服务业发展环境逐步改善。
  
  (一)“十二五”以来山西服务业发展的显著成效
  
  1.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以来,我省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较高。从名义值来看,2011-2013年,我省服务业增加值由3960.87亿元增长到5148.30亿元,年均增长14.01%;同期全省GDP由11237.55亿元增至12602.24亿元,年均增长仅5.90%,服务业增速大大超过全省GDP的增速,也高于工业和农业的增长速度。在国内及山西经济增速下降的“换挡期”,服务业对稳定经济的作用逐步发挥,为稳增长、扩内需、调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2.服务业投资持续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
  
  “十二五”以来,我省服务业投资势头良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三产业投资在绝对额上超过第一、二产业,增长速度上也领先与第一、二产业。2011-2013年,全省第三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由3753.27亿元增至5828.31亿元,年均名义增长24.61%,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13年达到52.04%。
  
  3.服务业从业人数稳步增加,吸纳就业能力继续提高
  
  近年来,我省服务业吸纳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为全省城镇化提供了强大动力。目前,服务业万元增加值所需的从业人员是工业的两倍。“十二五”时期,服务业就业容量继续扩大,成为增加就业的重要渠道。从全社会从业人员结构情况看,2013年山西全省从业人员总数达到1844.20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650.6万人,占比35.28%;第二产业从业人员519.1万人,占比28.15%;第三产业从业人员674.5万人,占比36.57%。
  
  (二)当前山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我省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体制机制不断完善,但应当看到,相对于发达地区和先进省份,我省服务业发展在规模、结构、竞争力、专业化程度、政策体系建设等方面仍存在相当多的制约因素。
  
  1.服务业总体发展规模仍然滞后
  
  服务业的比重大小决定服务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服务业的整体水平。目前,在世界GDP总量中,服务业产值已超过60%,其中一些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0%,个别接近80%。世界经济实际上以服务商品的生产为主,已步入“服务经济”时代。而山西省服务业总量仍偏低,比重偏小,发展落后于整体经济。
  
  2.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从服务业内部的行业结构看,山西省服务业内部行业间发展也不平衡,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高,新兴行业及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行业的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反映着服务业发展的水平和档次,这些行业的相对滞后将直接制约工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瓶颈。
  
  3.区域间服务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
  
  从山西内部来看,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较为突出,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大。由于资源条件、基础设施、工业化进程、政策环境、开放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全省各地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距。从各地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来看,省会太原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余10个地级市所占比重均未超过9%。从服务业增加值占各地市GDP的比重来看,省内地区间服务业发展水平的差异同样巨大。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不利于提升山西省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4.服务业专业化程度总体不高
  
  从目前山西省服务业就业结构看,2013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674.5万人,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最高,占比29.13%,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比14.65%,其他各服务业行业就业人数占比均低于10%。总体看,服务业就业结构中,传统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人数依然占绝对优势。反映服务业专业化程度的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行业就业人数占比较低。此外,就业结构也反映出我省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结构上的差距。当前情况来看,省内精通法律、国际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型、开放型专业人才储备不足,这些都成为影响山西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和快速发展的阻碍因素。
  
  5.促进服务业繁荣发展的市场环境有待完善
  
  目前,山西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不高,一些领域仍为福利型和国家垄断型,政府主导和公益性色彩比较浓厚,资本结构单一,扩张实力有限,缺少竞争意识和市场化经营管理方式,导致服务业有效竞争不足。具体表现:一是部分行业存在过度垄断的现象,国有投资占绝对主导地位。服务业中除居民服务业、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市场化程度相对比较高外,其他行业国有投资都占有很高比重,其中,广播、电视、电影、保险、邮电、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行业更高达90%以上。过度垄断导致服务行业的经营主体单一,使大量民间资金难以进入服务业市场,不仅抑制了服务的有效供给,也限制了消费需求的选择;二是部分领域缺少引领行业发展的支柱企业和大型企业集团,行业竞争结构松散,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受到抑制;三是服务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不宽松,外资和省外资金在服务业中的比重很小。
  
  二、 “十三五”时期山西服务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山西的经济结构既面临十分严峻的挑战,又面临新的战略性调整机遇。而要增强山西的持续发展能力,必须把加快服务业发展当作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形成与山西区域经济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这直接关系未来山西产业结构的高度、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及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对促进山西转变传统发展模式、缓解资源环境约束、在转型发展中实现新跨越具有战略意义。
  
  (一)政策因素
  
  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服务业发展,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山西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服务业的发展,2014年根据国务院要求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方案》。各项政策措施的出台,明确今后国家将在财政、税收、土地、信贷政策等方面给服务业予以支持。如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在用地上给予倾斜;物流设施建设和物流企业、研发、设计等实行财税优惠。这都给山西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
  
  (二)工业化因素
  
  生产性服务业是为了满足中间需求,向农业、工业甚至服务业提供服务,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工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主体。因此,工业发展状况对服务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当前山西正处在工业化中期,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同时,必然带动相关联服务业的发展。随着现代制造技术不断进步和产品档次的提升,企业用于生产环节的物质消耗将越来越少,而用于产品检验、设计、策划、包装、宣传、运输、销售服务等方面的投入会越来越多,产品的附加值将主要体现在这些环节上,生产分工进一步细化,对服务业的需求向更加专业化扩张,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三)城镇化因素
  
  城镇化进程加快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城镇化水平是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环境条件。山西城镇化率从2000年的35.2%上升到2010年的48.1%,十年提高了12.84个百分点。据山西省城镇化发展纲要,到2020年山西城镇化率将达到53%。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制约城镇化进程的体制、政策因素逐渐弱化和消除,山西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将形成房地产、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卫生保健、通信商务、金融保险、社会保障等服务业旺盛的消费需求。城市的繁荣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的提升,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将促进城市的繁荣。
  
  三、“十三五”时期山西服务业发展的思路目标
  
  作为我国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大力发展服务业是我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突破口,是推进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要立足山西省情,瞄准重点领域,努力发展具有山西特色的服务业,要营造有利于服务业快速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引导资源要素向重点领域、领跑领域集聚,打造服务业发展的领头雁和排头兵,带动服务业跨越式发展。
  
  (一)山西服务业的发展思路
  
  “十三五”时期山西服务业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战略导向,以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与综改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服务业改革开放,积极推进服务创新,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金融保险、信息技术、房地产、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等,促进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的互动发展;与此同时,进一步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加快社区服务业、旅游文化、商贸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的后发优势和产业拉动力,以此推动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整体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形成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并协同带动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二)山西服务业的发展目标
  
  “十三五”时期山西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目标是,服务业内部结构更加优化,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融合加深,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居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能力提升;省内发展更趋均衡,对资源型经济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打造中部地区服务业中的山西板块,力争形成在全国有相当影响力的服务业领军企业,逐步缩小与服务业发达地区的差距,建成中部地区文化旅游强省,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
  
  (三)山西服务业的战略布局
  
  以我省“一核一圈三群”的城镇体系为基本框架,依据区域比较优势,科学合理规划,形成充满活力、适应市场、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服务业发展格局。鼓励和引导资源要素向领跑行业和重点区域集聚,打造服务业发展高地和优势板块。
  
  太原市要充分利用人才、物流、信息、资金等相对集中的优势,加快服务业升级换代,努力提高服务业的质量和水平,打造物流枢纽、金融高地、文化旅游中心,合理规划和布局商务、商贸、高技术等城市综合商务区,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物联网等行业,积极发展总部经济,支持太原率先建成智慧城市,形成服务业领军板块;
  
  加快完善太原都市圈内服务业分工和布局,形成与太原互动发展和有机融合的交通物流、商贸商务、旅游文化、金融科技组群,建设特色鲜明的服务业集聚区,形成全省服务业发展核心区;
  
  晋北加大佛教边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建设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商贸流通、农业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依托能源等基础产品搭建欧亚贸易物流通道,形成北部服务业发展集聚区;
  
  晋东南重点规划和发展商贸流通、商务服务、会展业、太行文化旅游等行业,打造连接华东以及长三角的交通和物流通道,形成东南部服务业集聚区;
  
  晋南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服务、高技术服务、寻根祭祖文化旅游、家庭服务、健康服务等行业,打造连接华中华南以及珠三角的交通和物流通道,形成南部服务业集聚区。
  
  四、完善“十三五”时期促进山西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要完善“十三五”时期促进山西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履行好政府职责,创新体制机制,健全财税制度和投融资机制,加强法律法规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强化市场监管,形成有利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
  
  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放宽准入,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积极引进竞争机制,提高透明度,推进服务业的市场化,推进服务业的社会化。二是深化改革,转变行业发展方式。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大对文化、旅游、现代物流、仓储、商贸等行业的产业整合。有序规范建设一批服务业园区。在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同时,落实和完善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政策,做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并重、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并举。三是引导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尽快减少以及消除非国有企业进入这些产业部门的体制障碍和人为限制,针对非国有企业资金短缺问题,可以先发展股份制经济,一方面,引导民间资本的进入,吸引个人储蓄转化为投资;另一方面,促使现有的国有服务企业建立起新的企业治理结构。四是技术创新,提高各行业竞争力。加大现代服务业研发经费的投入,制定政策鼓励支持中小企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参与服务业的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不同服务行业的标准体系,从制度上确保新技术、新标准的推广。五重视人才,为产业提供智力支撑。大力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的服务人员。加快引进高层次、高技能、通晓国际通行规则和熟悉现代管理的高级服务业人才。鼓励人才以智力资本参与分红,对引进服务业人才实行与引进科技人才相同的激励政策。加强对中小服务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六推进城镇化,拓宽市场需求。真正改善城乡结构,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创造更多的市场需求,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促进服务业发展。七扩大开放,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引进跨国服务机构、国内大型企业及其伴随而来的网络、人才、管理、制度等,积极发展信息系统服务等跨国服务外包产业,通过加快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八因地制宜,确立不同地区发展侧重点。各地应根据实际条件,确定服务业发展的方向和侧重点。对经济社会条件比较好的中心城市及市县,要在发展传统服务业的同时,大力引导、鼓励、支持发展现代服务业,对经济比较落后、工业企业比较少的欠发达城镇,应以提升传统服务业为主,拓展服务领域。在广大农村重点发展传统服务业,要采取连锁经营的模式。九完善政策,创造产业发展良好环境。在土地、融资、财税等政策方面适度向现代服务业倾斜,以有效吸引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的集聚,积极营造适合现代服务产业集聚的软、硬环境。
 
山西省社科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