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创建之路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3-30 点击:次
河北省安平县实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按照“一核、两带、三区、多园”的发展总体布局(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核,北纬38°生态农业隆起带、南部种养循环农旅融合发展带,农产品加工示范区、绿色生态种养示范区、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示范区和多个农业特色产业园),全面打造现代化农业示范强县场景。
安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是2023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第五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园以生猪为主导产业,总面积23万亩,以安平镇、两洼乡为核心,辐射东黄城镇、南王庄镇的等5镇3乡120个行政村、2.5万户、7.5万人。产业园发展定位为:“世界一流生猪技术创新集聚区,生猪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区,持续带动农民增收示范区”,形成了“一核引领、三区协调,两带联动、多点支撑”规划结构。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多方参与”的模式,有序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工作,以生猪养殖为抓手,打通上下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生猪产业健康发展,助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的特色之路。依托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京安集团以及50多家利益联结合作联盟组织体系,建立起核心区面积1.8万亩、覆盖两个乡镇15个村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明确了打造全国绿色循环农业发展领跑区、全国生猪产业联农带农机制创新样板区目标定位。生猪产业是国计民生的大行业,产业链上游为饲料加工行业,中游是生猪养殖行业,下游是屠宰分割以及肉制品加工行业。我县通过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信息平台,使生猪产业园不断完善生猪饲养、屠宰加工、销售流通环节的有效监管制度,全面推行生猪养殖档案制度,建立了生猪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和长效机制。现在安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有种植、饲料、养殖、屠宰、粪污沼气发电、生物质热电联产、有机肥、污水处理八大板块,形成了畜、沼、粮、热、电、水、肥的绿色生态循环体系,实现了种植、养殖、能源、环境的协同发展。
历经多年发展,安平县以生猪产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已初具规模,拥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带动力。
一是生猪产业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园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家,万头以上标准化养殖场15家,规模养殖场64家,年出栏生猪60万头,良种覆盖率100%,创建北京老字号商标1个、中国驰名商标1个,京安牌商品猪成为奥运会、全国两会的特供产品。
二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全国领先。以生猪养殖为基础,配套建设了饲料厂、屠宰厂、污水厂、沼气厂、无害化处理厂、有机肥厂、生物质热电厂等,形成了“畜、沼、粮、热、气、电、肥”循环农业体系,打造了“农业废弃物一律不剩、化肥使用量一律不增、煤炭能源一律不用”的“安平模式”。2017年,安平县在全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会上做了典型发言,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点评安平做法时说道:“河北安平县通过大型沼气工程这样的纽带推进畜禽粪污能源化肥料化利用,不仅大幅提高了全县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还培育出了电气热肥一体资源化利用产业,安平的做法不错”。
三是科技研发与应用水平全国领先。设立了陈焕春院士工作站、王汉中院士工作站,与瑞士合作设立了沼气研发实验室,创建了“裕丰京安”国家级创新平台,成立了河北省生猪产业技术研究院。拥有国家专利6项,有8项科研成果在全国推广,其中畜禽粪便处理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荣获农业部科技一等奖;低温制沼技术,解决了北方地区持续产生沼气的难题。
四是农业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紧紧围绕养殖污水、粪便、病死动物等废弃物,先后建设完成了日处理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年发电1500万千瓦的沼气发电厂、年处理10万头的无害化处理厂、年产25万吨的有机肥厂、年发电2.4亿千瓦的生物质热电厂等治污工程,逐步实现了中水回用、粪污制沼、秸秆回收、有机肥生产等全县域、全量化工业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
五是促农增收作用显著。带动园区内合作社230家、家庭农场43家,吸纳农民就业2.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23793元,比全县平均水平高38%,养殖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率达62%以上。2018年11月,全省乡村振兴现场会在安平召开。
六是扩大生猪养殖规模。重点推进了瘦肉型猪养殖基地项目、5000头母猪场改建项目原种猪场建设项目、健康养殖新建(改建、扩建)场项目等项目,在扩大生猪养殖规模、稳定能繁母猪和生猪存栏、提升生猪养殖装备技术上进行了重点投入建设,进一步提高产业园的生猪产能。
产业园发展举措
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创新支持方式,引导多元资金投入。引导金融机构、企业、社会团体和个人对产业园发展的投入,努力形成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农民投入为补充的产业投入新格局。加强财政项目资金整合,加大支持力度。最大程度地发挥各类支农资源要素的聚合效应,提高项目建设标准和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鼓励科技创新。建设协同创新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交流,引进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产业园内设立实验基地、现场教学基地、毕业生实训基地、新品种新技术实验基地。建立农技推广体系。注重引进和培养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人员,尤其是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努力增强发展后劲。
三是深入拓展招商力度。立足产业园的生猪产业基础和规划重点方向,重点围绕优质生猪,出台招商引资政策,采取多渠道招商引资措施。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和运行为推手,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安平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饲用玉米-饲料加工-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粪污发电-有机肥生产的全产业链条,是国内最健全、最具可持续性、最具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全产业链。
此外,安平大力探索“油菜+”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全县油菜面积3.8万亩,是河北省最大的油菜基地县和冬油菜北移种植最大生产基地。安平县与王汉中院士合作建立“天来农业院士工作站”,选育出耐旱抗寒型衡油6号、衡油8号,构建“油菜+谷子”旱作高效种植模式,辐射带动7个村庄,亩均增收可达1700-2300元,基本建成以杨屯为核心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连续举办六届油菜花文旅节,建成杨屯田园综合体,并先后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河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河北省美丽休闲乡村,安平县特色种植产业富民增收成效显著。
安平县以农业产业化为抓手,全力打造农业强县安平场景。推进国字号工程建设,发展绿色循环产业体系,以食品深加工产业园为平台积极建设农业项目,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充分发挥区位、交通、政策、品牌优势以及生猪、白山药等产业优势,对接京津雄中高端人群食品需求,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绿色安全的京津冀雄高端绿色食品深加工产业园区,大力发展中央厨房、预制菜等项目,打造冀中南地区高端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
安平县坚持以农业高质量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以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和特色高效农业为着力点,大力发展规模农业、科技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和质量农业,着力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和产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