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研究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 动态 >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推动通江由农业资源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跨越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2-16 点击: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近年来,通江县紧紧围绕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市“1+3”主导产业布局,以“2+2”优势大品种,聚焦通江银耳、高山富硒茶、生态养殖、优质粮油、生物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梯次培育现代农业园区,推进通江农业资源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跨越。
 
  职业技能培训课堂现场
 
  产业定位明确
 
  这两天,在通江县裕德源润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工人师傅正忙着操作工具将已经处理好的银耳加工成精美的银耳面膜;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运输车从这里驶向四面八方,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我们开发了以裕德源通江银耳为主要原料的润耳护肤系列产品,投放省内外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通江县裕德源润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了通江银耳精深加工大的突破,延伸了通江银耳产业链条,提升了银耳产品附加值,推进通江银耳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通江素有‘中国银耳之乡’的美誉,种植银耳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19世纪中叶率先探索‘银耳古法人工栽培’,1965年开始新法菌种生产,被誉为中国银耳发祥地,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欧盟有机认证’等荣誉。”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侯华介绍,根据种植银耳的历史及经验,决定大力发展银耳(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2021年通江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2年通江银耳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
 
  “今年以来,通江县坚持走产业园区化发展之路,坚定‘打造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实施段木银耳强品牌、木屑银耳精加工‘两轮’驱动,持续强化园区带动,着力形成‘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吹响了通江银耳再次创业的进军号角。”侯华表示,他们始终坚持高位推动、高标建设、高效带动,持续强化创建合力,夯实创建基础,彰显创建效益,坚定不移朝着通江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迈进,以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通江银耳(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只是通江县现代农业园区中的一个。据了解,近年来,通江县根据自身特色产业禀赋条件和发展基础,初步培育创建了13个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梯次培育的现代农业园区。其中,培育创建通江银耳(食用菌)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培育创建青峪猪、茶旅融合、春在优质粮油、铁佛优质粮油、道地药材(杜仲)等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培育创建蓝莓、空山牛、富硒兔、蚕桑、山地梅花鸡、青花椒、道地药材(枳壳)等县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
 
  集中输送劳动力赴兰溪就业
 
  基础持续改善
 
  这两天,在铁佛镇观山坪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十几台挖掘机正抢抓冬闲空档期穿梭在田间进行田型调整、渠系开挖、道路拓宽夯实等作业。不远处的工人们正在修筑农田机耕路和排水渠,现场秩序有条不紊。在机械和人力不断工作中,小田改大田、弯陡变平直的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格局已见雏形。
 
  “通江县‘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里,铁佛镇观山坪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占地1300亩,现已实施1200亩,新增土地面积370亩,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力滔表示,园区建成后,将带动大量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发展粮油种植、加工、物流、休闲旅游,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近20亿元。
 
  通江县青峪黑猪养殖场
 
  据了解,通江县“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园区位于通江县南部,涉及广纳、铁佛和三溪3个乡镇15个村,规划总面积约10万亩,核心区域面积1.8万亩。园区以发展优质粮油和青峪猪为重点,以绿色种养循环为支撑,统筹规划基地生产、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科技研发、产业示范、综合服务、乡村旅游等功能板块,构建“一带一核三片三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天府粮仓·通江答卷”核心IP和多业态多要素集聚的“优质粮油+青峪猪”种养循环产业集群,探索现代高效山地生态粮仓“通江路径”。
 
  “我们通过交通大会战、脱贫攻坚战、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实施,园区内水、电、路、讯等设施配套完善,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等,能有效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通江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江介绍,目前,银耳(食用菌)园区建有中国通江银耳交易展示中心、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清洗、分拣、切割、包装、烘干、冷藏等设施设备,冷藏保鲜或干品冷藏贮存率98%,冷链运输率65%。青峪猪园区配备了自动化养殖设备,建立了可视监控系统和远程传输系统,开展了数字化、信息化场景应用,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茶旅融合园区建有独立的仓储库房和初加工厂房,产品仓储运输设施设备化率94%,机械化耕作水平达到了95%以上,茶叶机(采)水平达到50%以上。
 
  就业帮扶基地吸纳就业
 
  联农机制日益健全
 
  这两天,在沙溪镇红云崖村的道地药材(杜仲)现代农业园区里,满山遍野的田坎上,村民正在劳作,在冬日难得的暖阳下,整个现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截至目前,我们共种植杜仲400多亩,后续根据实际情况,还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红云崖村党支部书记罗仕珍介绍。
 
  对于红云崖村的村民来说,村上发展产业不仅仅给他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让他们的腰包变得越来越鼓。“我平时都去村里的杜仲产业园区做工,每天的工钱120-150元不等。”村民闫仕忠告诉记者,以前村上没有发展杜仲产业的时候,他和乡亲们都是靠种传统庄稼养家糊口,根本剩不了什么钱。“现在好了,除了打工,我们还可以把土地流转出去,400元一亩,平时趁着空余时间还能养点鸡鸭,收入比以前多得多了。”说起现在的收入,闫仕忠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们采用‘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村民们共同致富。”四川金万博杜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综合财务部部长李萍介绍,他们除了给村民支付劳动报酬和土地流转费用以外,每年还有专门的东西部协作资金分给产业园区的村民。“我们和一些种植杜仲的农民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不管当年市场价格如何,都按照签订价格收购,确保群众利益。”
 
  据了解,通江县道地药材(杜仲)现代农业园区为市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覆盖至诚镇、洪口镇、沙溪镇、龙凤场镇、永安镇等地,集中连片种植杜仲3500亩,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带动500余户脱贫户增收。园区按照“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以“多机制、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标准开展园区创建工作。通过近两年的大力培育和提升,目前各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我们通过‘公司+农户’‘公司+村集体+农户’等合作模式,带动小农户参与园区建设、享受增值收益。”李江表示,截至目前,通江县银耳(食用菌)园区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示范专合社4家,园区内53%农民加入了专业合作社,成立通江银耳产业协会1个、食用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
 
  巴山牧业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新三板上市企业,成立了通江县巴山土猪养殖协会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吸纳社员22人、家庭农场20多个,已累计帮扶带动2000多户养殖户7000多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巴山牧业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茶旅融合园区成功引进并培育罗村、翰林、巴蜀白茶等省市级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其中四川省十大茶叶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茶叶专合社18个、省级专合社2个、茶叶发展重点乡镇17个、专业村64个。
 
  通江县空山黄牛养殖基地
 
  稳步提升规模品牌
 
  2022年11月1日,第十一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此次茶博会上,罗村茶业生产的罗村牌绿茶在开幕式上获评“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
 
  “园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擦亮‘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字招牌。”李江介绍,目前银耳园区内26家食用菌生产企业入驻了质量追溯平台,并落实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取得有机认证企业2家、绿色认证企业3家。“青峪猪”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巴山牧业获得国内有机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欧盟有机产品认证。茶旅融合园区成功打造“罗村”“翰林”等品牌11个,开发系列产品62个,涵盖绿茶(白茶、黄茶)、红茶、花茶等。2022年,罗村牌绿茶获评“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馨金山茶获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创建绿色、有机“诺水”牌大米、“诺水”牌菜籽油、“巴山梯田”大米、“一府三乡”牌大米等品牌;举办通江县“农民丰收节”,邀请网红“五个大爷”直播带货。
 
  除了绿色品牌成效突出外,通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基地规模正在稳步提升。据统计,2022年,种植段木银耳约2亿标准袋,生产木耳、香菇、海鲜菇等其他食用菌3亿标准袋,银耳(食用菌)综合产值预计达20亿元;青峪猪能繁母猪3000余头,年繁育5万多头,现存栏3万多头,年出栏育肥猪4万头,产值达2亿元;春在粮油园区种植有机粮油2000亩,创建“优质粮油+青峪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0万亩;兴隆镇、烟溪镇、永安镇等茶叶发展重点乡镇,集中连片种植5万亩;规范化种植枳壳、杜仲1万余亩,连片发展蚕桑3000余亩,蚕茧年产量20余万公斤;发展1000万只肉兔,打造秦巴山区肉兔第一县;在14个乡镇累计种植蓝莓面积1.2万余亩。
 
  通江陈河银耳种植基地
 
  “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梯次培育创建现代农业园区,力争‘十四五’末,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4个省级、1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奋斗目标,以此推动我县由农业资源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跨越。”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国锋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围绕“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应基地”发展定位,把园区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抓手,做好园区招商工作,拓宽园区融资渠道,提升园区建管水平,以通江银耳(食用菌)、茶叶、青峪猪、空山牛“2+2”优势大品种为重点,优质粮油、富硒肉兔、山地梅花鸡和蓝莓、青花椒、道地药材(杜仲、枳壳)、蚕桑等为补充,培育创建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

 

主页 > 专题研究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 动态 >

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推动通江由农业资源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跨越

2023-02-16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农业要振兴,就要插上科技的翅膀,就要靠优秀的人才、先进的设备、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园区。近年来,通江县紧紧围绕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市“1+3”主导产业布局,以“2+2”优势大品种,聚焦通江银耳、高山富硒茶、生态养殖、优质粮油、生物医药等优势特色产业,梯次培育现代农业园区,推进通江农业资源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跨越。
 
  职业技能培训课堂现场
 
  产业定位明确
 
  这两天,在通江县裕德源润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工人师傅正忙着操作工具将已经处理好的银耳加工成精美的银耳面膜;一辆辆满载货物的运输车从这里驶向四面八方,现场一片忙碌景象。
 
  “我们开发了以裕德源通江银耳为主要原料的润耳护肤系列产品,投放省内外市场,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通江县裕德源润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实现了通江银耳精深加工大的突破,延伸了通江银耳产业链条,提升了银耳产品附加值,推进通江银耳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
 
  “通江素有‘中国银耳之乡’的美誉,种植银耳的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19世纪中叶率先探索‘银耳古法人工栽培’,1965年开始新法菌种生产,被誉为中国银耳发祥地,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欧盟有机认证’等荣誉。”巴中市通江银耳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侯华介绍,根据种植银耳的历史及经验,决定大力发展银耳(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2021年通江县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2022年通江银耳品牌价值突破50亿元。
 
  “今年以来,通江县坚持走产业园区化发展之路,坚定‘打造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目标,实施段木银耳强品牌、木屑银耳精加工‘两轮’驱动,持续强化园区带动,着力形成‘科研、生产、销售’一体化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吹响了通江银耳再次创业的进军号角。”侯华表示,他们始终坚持高位推动、高标建设、高效带动,持续强化创建合力,夯实创建基础,彰显创建效益,坚定不移朝着通江银耳百亿级产业集群迈进,以现代农业园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通江银耳(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只是通江县现代农业园区中的一个。据了解,近年来,通江县根据自身特色产业禀赋条件和发展基础,初步培育创建了13个特色鲜明、差异化发展、梯次培育的现代农业园区。其中,培育创建通江银耳(食用菌)为省三星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培育创建青峪猪、茶旅融合、春在优质粮油、铁佛优质粮油、道地药材(杜仲)等市级现代农业园区5个;培育创建蓝莓、空山牛、富硒兔、蚕桑、山地梅花鸡、青花椒、道地药材(枳壳)等县级现代农业园区7个。
 
  集中输送劳动力赴兰溪就业
 
  基础持续改善
 
  这两天,在铁佛镇观山坪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十几台挖掘机正抢抓冬闲空档期穿梭在田间进行田型调整、渠系开挖、道路拓宽夯实等作业。不远处的工人们正在修筑农田机耕路和排水渠,现场秩序有条不紊。在机械和人力不断工作中,小田改大田、弯陡变平直的高标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格局已见雏形。
 
  “通江县‘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里,铁佛镇观山坪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占地1300亩,现已实施1200亩,新增土地面积370亩,为现代农业园区的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力滔表示,园区建成后,将带动大量新型经营主体、农户发展粮油种植、加工、物流、休闲旅游,产生间接经济效益近20亿元。
 
  通江县青峪黑猪养殖场
 
  据了解,通江县“优质粮油+青峪猪”现代农业园区位于通江县南部,涉及广纳、铁佛和三溪3个乡镇15个村,规划总面积约10万亩,核心区域面积1.8万亩。园区以发展优质粮油和青峪猪为重点,以绿色种养循环为支撑,统筹规划基地生产、产品加工、冷链物流、科技研发、产业示范、综合服务、乡村旅游等功能板块,构建“一带一核三片三环”新发展格局,打造“天府粮仓·通江答卷”核心IP和多业态多要素集聚的“优质粮油+青峪猪”种养循环产业集群,探索现代高效山地生态粮仓“通江路径”。
 
  “我们通过交通大会战、脱贫攻坚战、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实施,园区内水、电、路、讯等设施配套完善,能排能灌、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等,能有效满足产业发展需求。”通江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主任李江介绍,目前,银耳(食用菌)园区建有中国通江银耳交易展示中心、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清洗、分拣、切割、包装、烘干、冷藏等设施设备,冷藏保鲜或干品冷藏贮存率98%,冷链运输率65%。青峪猪园区配备了自动化养殖设备,建立了可视监控系统和远程传输系统,开展了数字化、信息化场景应用,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100%。茶旅融合园区建有独立的仓储库房和初加工厂房,产品仓储运输设施设备化率94%,机械化耕作水平达到了95%以上,茶叶机(采)水平达到50%以上。
 
  就业帮扶基地吸纳就业
 
  联农机制日益健全
 
  这两天,在沙溪镇红云崖村的道地药材(杜仲)现代农业园区里,满山遍野的田坎上,村民正在劳作,在冬日难得的暖阳下,整个现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田园风景画。“截至目前,我们共种植杜仲400多亩,后续根据实际情况,还将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红云崖村党支部书记罗仕珍介绍。
 
  对于红云崖村的村民来说,村上发展产业不仅仅给他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让他们的腰包变得越来越鼓。“我平时都去村里的杜仲产业园区做工,每天的工钱120-150元不等。”村民闫仕忠告诉记者,以前村上没有发展杜仲产业的时候,他和乡亲们都是靠种传统庄稼养家糊口,根本剩不了什么钱。“现在好了,除了打工,我们还可以把土地流转出去,400元一亩,平时趁着空余时间还能养点鸡鸭,收入比以前多得多了。”说起现在的收入,闫仕忠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我们采用‘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带动村民们共同致富。”四川金万博杜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综合财务部部长李萍介绍,他们除了给村民支付劳动报酬和土地流转费用以外,每年还有专门的东西部协作资金分给产业园区的村民。“我们和一些种植杜仲的农民签订保底收购协议,不管当年市场价格如何,都按照签订价格收购,确保群众利益。”
 
  据了解,通江县道地药材(杜仲)现代农业园区为市三星级现代农业园区,覆盖至诚镇、洪口镇、沙溪镇、龙凤场镇、永安镇等地,集中连片种植杜仲3500亩,提供就业岗位300余个,带动500余户脱贫户增收。园区按照“公司+专合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以“多机制、高效率、高标准、高质量”标准开展园区创建工作。通过近两年的大力培育和提升,目前各项建设任务全面完成。
 
  “我们通过‘公司+农户’‘公司+村集体+农户’等合作模式,带动小农户参与园区建设、享受增值收益。”李江表示,截至目前,通江县银耳(食用菌)园区培育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示范专合社4家,园区内53%农民加入了专业合作社,成立通江银耳产业协会1个、食用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个。
 
  巴山牧业公司是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新三板上市企业,成立了通江县巴山土猪养殖协会等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吸纳社员22人、家庭农场20多个,已累计帮扶带动2000多户养殖户7000多脱贫人口增收致富,巴山牧业被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茶旅融合园区成功引进并培育罗村、翰林、巴蜀白茶等省市级茶叶生产经营企业,其中四川省十大茶叶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家、茶叶专合社18个、省级专合社2个、茶叶发展重点乡镇17个、专业村64个。
 
  通江县空山黄牛养殖基地
 
  稳步提升规模品牌
 
  2022年11月1日,第十一届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在成都世纪城国际会展中心开幕。此次茶博会上,罗村茶业生产的罗村牌绿茶在开幕式上获评“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
 
  “园区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擦亮‘全国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金字招牌。”李江介绍,目前银耳园区内26家食用菌生产企业入驻了质量追溯平台,并落实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取得有机认证企业2家、绿色认证企业3家。“青峪猪”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巴山牧业获得国内有机产品认证、绿色食品认证和欧盟有机产品认证。茶旅融合园区成功打造“罗村”“翰林”等品牌11个,开发系列产品62个,涵盖绿茶(白茶、黄茶)、红茶、花茶等。2022年,罗村牌绿茶获评“四川最具影响力茶叶单品”,馨金山茶获四川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银奖。创建绿色、有机“诺水”牌大米、“诺水”牌菜籽油、“巴山梯田”大米、“一府三乡”牌大米等品牌;举办通江县“农民丰收节”,邀请网红“五个大爷”直播带货。
 
  除了绿色品牌成效突出外,通江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基地规模正在稳步提升。据统计,2022年,种植段木银耳约2亿标准袋,生产木耳、香菇、海鲜菇等其他食用菌3亿标准袋,银耳(食用菌)综合产值预计达20亿元;青峪猪能繁母猪3000余头,年繁育5万多头,现存栏3万多头,年出栏育肥猪4万头,产值达2亿元;春在粮油园区种植有机粮油2000亩,创建“优质粮油+青峪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规划总面积10万亩;兴隆镇、烟溪镇、永安镇等茶叶发展重点乡镇,集中连片种植5万亩;规范化种植枳壳、杜仲1万余亩,连片发展蚕桑3000余亩,蚕茧年产量20余万公斤;发展1000万只肉兔,打造秦巴山区肉兔第一县;在14个乡镇累计种植蓝莓面积1.2万余亩。
 
  通江陈河银耳种植基地
 
  “县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提出,要梯次培育创建现代农业园区,力争‘十四五’末,成功创建1个国家级、4个省级、1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奋斗目标,以此推动我县由农业资源大县向特色农业强县跨越。”通江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国锋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围绕“成渝地区绿色产品供应基地”发展定位,把园区建设作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主抓手,做好园区招商工作,拓宽园区融资渠道,提升园区建管水平,以通江银耳(食用菌)、茶叶、青峪猪、空山牛“2+2”优势大品种为重点,优质粮油、富硒肉兔、山地梅花鸡和蓝莓、青花椒、道地药材(杜仲、枳壳)、蚕桑等为补充,培育创建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