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政策解读
来源:中国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2-10 点击:次
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要求,牢固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突出“生产+加工+科技”发展内涵,强化产业转型升级、现代要素集聚、体制机制创新、利益共享共赢,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现代农业先行示范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和经验,引领农业质量变革、动力变革、效率变革,带动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就地长年稳定增收就业,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助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基本原则
1、政府支持,市场运作。
2、统筹整合,突出重点。
3、以农为本,共建共享。
4、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主要目标
到2022年,积极争创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开放式创建一批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区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层面集中打造2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名单见附件),形成以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龙头、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骨干、区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基础的发展格局。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成为优势特色产业引领区、现代技术与装备集成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展示区、新型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现代农业示范核心区。
发展导向
1、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示范引领产业振兴。
2、产业链条要素集聚,示范引领优先发展。
3、拓展延伸农业功能,示范引领融合驱动。
NO
2建设标准
(一)规模适度。集中成片规模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面积原则上不低于5万亩,不超过20万亩,其中核心区不低于1万亩;区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面积原则上不低于3万亩,其中核心区不低于5000亩。
(二)产业突出。有明确清晰、相对集中、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1—2个,覆盖产业园面积达到50%以上,主导产业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的50%以上。围绕主导产业,有2家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产品初加工转化率达到70%以上,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5∶1(或二三产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3.5∶1)。
(三)要素集聚。有2家以上科研单位为技术支撑,新型职业农民占农业生产经营者比例达到2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5%以上。农业机械化率、信息化水平分别高于所在区县平均水平5%和10%以上。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高于产业园所在地区平均水平30%以上。水、电、路、网络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备。
(四)机制创新。“三权”分置改革等各项改革全面深化,水利基础设施等产权明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60%以上,农户参加合作社的比例达到70%以上,主导产业80%以上实行产业化经营。产业园管理方式创新,有适应产业园发展要求的管理机构和开发运营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建设管理方式。
(五)绿色发展。全面实施“一控二减三基本”,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农用薄膜全部回收处理,亩均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比所在区县平均水平低30%以上。产业园内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9%以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比例达到80%以上。产业园核心区和拓展区内农村人居环境全面整治,村容村貌得到明显改善。
(六)增收显著。创建形成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模式,村级集体经济年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产业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20%以上。
NO
3主要任务
(一)强化规划引领。
(二)强化基础配套。
(三)强化产业支撑。
(四)强化科技集成。
(五)强化改革创新。
(六)强化环境整治。
NO
4支持政策
(一)投入支持。市财政采取先建后补等方式,对20个重点现代农业产业园每年分别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连续支持3年。各区县(自治县,以下简称区县)也要加大对产业园建设的投入,整合发展改革、农业农村、林业、水利、规划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交通等各类涉农项目,支持产业园建设。国家和市级安排的有关试点示范项目,适合产业园承担的优先予以安排。改革投入方式,强化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对公益性工程和项目,采取购买服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方式,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管护和运营。
(二)融资支持。金融机构要认真落实农村产权抵押融资、小额信用贷款、普惠金融、农业林业担保等政策,支持创新适合产业园特点的信贷产品,支持采取授信等方式加大产业园建设的信贷资金投入,支持产业园内企业通过上市、挂牌“新三板”等渠道融资,支持对产业园新型经营主体给予担保费率优惠。
(三)用地支持。贯彻执行自然资源部印发的《产业用地政策实施工作指引(2019年版)》,强化产业园建设用地保障。对符合规划、产业政策和用地政策的建设项目所需用地计划指标应保尽保。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指标、乡村振兴试验示范专项用地指标向产业园倾斜。
(四)配套支持。用好支持“双创”、小微企业发展、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激活民间投资等财税扶持政策,大力推动创业创新。落实用水、用电、人才、科技等优惠政策,吸引多方力量参与产业园建设。
NO
5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加强工作指导。
(三)加强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