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研究 >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 > 振兴动态 >

沧州150个现代农业园区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未知 日期:2019-04-08 点击:

  从2015年起,河间市流转4.3万亩土地,建起兴丰农场、京南牡丹生态园、意馨生态观光园3家合作社,通过试种繁育和引进优良品种,上千种花卉在这里生根开花,吸引了大批游客,带火了当地的乡村旅游,每年慕名而来的京津游客多达10万人次。仅京南牡丹生态园,就有花卉数十万株,每年春季郁金香、樱花、牡丹、芍药次第开放,花期可持续至6月。“家里的土地流转到农场,每亩每年至少收入600元。再加上在餐厅当服务员,月收入至少2000元,比以前单纯种地收入提高了好多。”河间市石灰屯村村民韩树莲说,最近随着赏花季的到来,餐厅里每天挤得满满当当。
  
  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只是沧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沧州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科技、绿色、品牌、质量农业,不仅引领着沧州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更成为全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有效带动了区域增产、农民增收。截至2018年底,沧州市共建设各级现代农业园区150个,其中省级园区16个,市级园区83个,规划面积在万亩以上的园区68个。2018年园区总产值达230亿元,同比增长35%。
  
  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沧州市大力推广新型技术,引导产业绿色发展,进行品牌化经营,提升产品质量安全,走出了一条绿色、开放、共赢的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路子。
  
  突出产业兴旺,推进“科技农业”。各园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瞄准新品种选育推广、新技术开发应用,引导经营主体提高产业科技含量,促使产业提档升级。任丘京南生态谷园区、孟村大成肉鸡园区分别与中国农科院、北京中农博后农业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泊头亚丰现代农业园区等也分别建立产学研基地、大学生教学实习基地及高校工作站。
  
  突出生态环保,推进“绿色农业”。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各园区纷纷瞄准循环农业绿色发展。中捷园区大力发展现代乳业,逐步形成“畜—乳—饲—肥—田”五位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海兴园区以农场内“万亩森林公园”为基础,构建起集种植、养殖、加工于一体的循环农业模式。不仅如此,各园区还纷纷发展休闲农业,将农村“卖产品”与“卖风景”并重。泊头亚丰等园区将农作体验与休闲观光相结合,每年举办梨花节、牡丹节等游览活动。吴桥大运河园区借助杂技大世界的资源,开发了“上午看杂技,下午摘鲜果,晚上赏星星”的旅游模式。去年,省、市两级园区共吸引游客586万人,休闲旅游收入5.3亿元。为改善田野环境,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各园区还开展针对秸秆、农膜、畜禽污粪、农资包装废弃物及其他农业垃圾的“五大清理”行动。
  
  突出提质增效,推进“品牌农业”。广泛开展农产品认证,培育和创建农产品品牌,在此基础上,开拓优质产品销售渠道,助力特色产品出口创汇。目前,园区内有无公害认证41个,注册商标170多个,黄骅梭子蟹等6个产品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3个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青县园区内种植的蔬菜60%供应北京,东光县荣业现代农业园区加工的辣根粉等产品出口日本、韩国,黄骅古河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生产的酱菜销往韩国、新加坡等地。与此同时,各园区还开展标准化种养设施建设,现已建成标准化农田94万亩,基本实现“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的农业生产格局。
  
  突出食品安全,推进“质量农业”。逐步建立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并在园区内建设分析化验实验室,主要检测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菌落数量、营养物质含量等,对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严格处理。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的优势,通过对园区农户实行“统一提供品种、农资、种养技术、病虫防疫,统一收购销售”的服务,实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
  
  为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沧州市先后发布了《关于沧州市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优惠政策、奖励办法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不仅如此,各级政府还加大财政支持。近3年来,市财政累计拿出63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农户增收、实施三产融合,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各县(市、区)政府也协调各部门将涉农项目优先向现代农业园区投放,目前已累计投放9亿元资金。同时,积极引导园区管委会与乡镇政府、村委会进行有效对接,鼓励农户通过转包、出租等各种方式将土地向园区内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推动农业规模经营。
  
  为提升各园区综合竞争力,沧州市还多次举办现代农业园区培训班,邀请了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围绕“园区规划”“园区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前来授课,加强政策指导、传播前沿理念。
  
  如今,各现代农业园区多元主体经营,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的发展格局日益完善,资本、土地、人才、科技、信息等现代要素在园区内相继聚集。沧州市将按照“生产要素集聚、科技装备先进、管理体制科学、经营机制完善、带动效应明显”的总要求,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带动高端设施农业发展为重点,凝聚合力、破解制约、提升水平,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


 

主页 > 专题研究 >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 > 振兴动态 >

沧州150个现代农业园区助力乡村振兴

2019-04-08 来源:未知 点击:

  从2015年起,河间市流转4.3万亩土地,建起兴丰农场、京南牡丹生态园、意馨生态观光园3家合作社,通过试种繁育和引进优良品种,上千种花卉在这里生根开花,吸引了大批游客,带火了当地的乡村旅游,每年慕名而来的京津游客多达10万人次。仅京南牡丹生态园,就有花卉数十万株,每年春季郁金香、樱花、牡丹、芍药次第开放,花期可持续至6月。“家里的土地流转到农场,每亩每年至少收入600元。再加上在餐厅当服务员,月收入至少2000元,比以前单纯种地收入提高了好多。”河间市石灰屯村村民韩树莲说,最近随着赏花季的到来,餐厅里每天挤得满满当当。
  
  河间市现代农业园区只是沧州市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一个缩影。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战略为主线,沧州市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科技、绿色、品牌、质量农业,不仅引领着沧州市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更成为全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有效带动了区域增产、农民增收。截至2018年底,沧州市共建设各级现代农业园区150个,其中省级园区16个,市级园区83个,规划面积在万亩以上的园区68个。2018年园区总产值达230亿元,同比增长35%。
  
  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沧州市大力推广新型技术,引导产业绿色发展,进行品牌化经营,提升产品质量安全,走出了一条绿色、开放、共赢的乡村振兴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路子。
  
  突出产业兴旺,推进“科技农业”。各园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瞄准新品种选育推广、新技术开发应用,引导经营主体提高产业科技含量,促使产业提档升级。任丘京南生态谷园区、孟村大成肉鸡园区分别与中国农科院、北京中农博后农业科学研究院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泊头亚丰现代农业园区等也分别建立产学研基地、大学生教学实习基地及高校工作站。
  
  突出生态环保,推进“绿色农业”。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各园区纷纷瞄准循环农业绿色发展。中捷园区大力发展现代乳业,逐步形成“畜—乳—饲—肥—田”五位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海兴园区以农场内“万亩森林公园”为基础,构建起集种植、养殖、加工于一体的循环农业模式。不仅如此,各园区还纷纷发展休闲农业,将农村“卖产品”与“卖风景”并重。泊头亚丰等园区将农作体验与休闲观光相结合,每年举办梨花节、牡丹节等游览活动。吴桥大运河园区借助杂技大世界的资源,开发了“上午看杂技,下午摘鲜果,晚上赏星星”的旅游模式。去年,省、市两级园区共吸引游客586万人,休闲旅游收入5.3亿元。为改善田野环境,切实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各园区还开展针对秸秆、农膜、畜禽污粪、农资包装废弃物及其他农业垃圾的“五大清理”行动。
  
  突出提质增效,推进“品牌农业”。广泛开展农产品认证,培育和创建农产品品牌,在此基础上,开拓优质产品销售渠道,助力特色产品出口创汇。目前,园区内有无公害认证41个,注册商标170多个,黄骅梭子蟹等6个产品成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3个商标被评为省著名商标。青县园区内种植的蔬菜60%供应北京,东光县荣业现代农业园区加工的辣根粉等产品出口日本、韩国,黄骅古河蔬菜现代农业园区生产的酱菜销往韩国、新加坡等地。与此同时,各园区还开展标准化种养设施建设,现已建成标准化农田94万亩,基本实现“地平整、土肥沃、旱能灌、涝能排、路相通、林成网”的农业生产格局。
  
  突出食品安全,推进“质量农业”。逐步建立了“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并在园区内建设分析化验实验室,主要检测农产品农(兽)药残留、菌落数量、营养物质含量等,对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严格处理。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的优势,通过对园区农户实行“统一提供品种、农资、种养技术、病虫防疫,统一收购销售”的服务,实现农产品生产标准化。
  
  为促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沧州市先后发布了《关于沧州市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各县(市、区)也相继出台优惠政策、奖励办法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不仅如此,各级政府还加大财政支持。近3年来,市财政累计拿出63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发展农业产业、带动农户增收、实施三产融合,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各县(市、区)政府也协调各部门将涉农项目优先向现代农业园区投放,目前已累计投放9亿元资金。同时,积极引导园区管委会与乡镇政府、村委会进行有效对接,鼓励农户通过转包、出租等各种方式将土地向园区内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推动农业规模经营。
  
  为提升各园区综合竞争力,沧州市还多次举办现代农业园区培训班,邀请了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围绕“园区规划”“园区创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内容前来授课,加强政策指导、传播前沿理念。
  
  如今,各现代农业园区多元主体经营,社会力量参与、投资、建设、运营的发展格局日益完善,资本、土地、人才、科技、信息等现代要素在园区内相继聚集。沧州市将按照“生产要素集聚、科技装备先进、管理体制科学、经营机制完善、带动效应明显”的总要求,坚持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带动高端设施农业发展为重点,凝聚合力、破解制约、提升水平,进一步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