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研究 >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 > 振兴动态 >

乡村振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做法

来源:未知 日期:2019-02-02 点击:

  乡村振兴通过引入各类社会资源给日渐萧条的乡村注入新动力,重新激活价值、信仰和认同,是建立在乡村、产业、居民融合基础上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维度的发展。乡村振兴实质上是文化的回归,是国人在物质生活逐渐丰盈后的田园生活梦想的实现。
  
  Part 1
  
  日本重振乡村,注重发自民心植根乡土
  
  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日本乡村建设经历了致力于缩小都市与乡村发展严重失衡、推进乡村环境整治、提升村民生活水准、营造乡村景观、恢复生态系统等长期的过程。
  
  近些年,让乡村重新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日本乡村建设新的内容。目前日本乡村建设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是各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夯实农业的基础,使农作物生产更有效率,农产品销售得到强化。如为保护耕地和促进生产,采取耕地集约化管理和共同管理;强化本地土特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加工;进行销售改革,如开设直销店,提倡本地土特产本地销,推广高速路服务区销售、会员制和邮购等。
  
  二是招揽区外人士来本地旅游、体验生活和定居。如整合本地自然环境、历史遗产、文化遗存、特色饮食和风土人情资源,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灵活开展旅游事业,引导初高中学生来乡村进行修学旅行、合宿,学习和体验农村、农业生活;开展小初中学生到山村和离岛学校“留学”活动;促请从乡村去都市和境外的本地老年退休人士回村养老,招请热爱农业的年轻人和具有农业技能的农业支援者来村定居。
  
  三是加强与医疗、福利、教育等非农事业的合作。在日本农村,“增强乡村活力”等于“增强地区活力”,因此农业与医疗、福利、青少年教育、人才培养的联系得到加强,与这些领域展开合作的、在“农”以外发挥作用的农业组织和企业在增加。如农户女性教育;面向青少年的饮食教育;面向年轻父母的烹饪学习;食材和膳食的送货上门;老年人护理服务;地方农协、渔协与消费合作社(生活协同组合)的合作等。
  
  四是引进和灵活运用先进农业科技。如蔬菜等工厂化生产,建立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管理和销售终端管理;引进机器人、无人机;灵活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等。
  
  五是有效利用和充分发挥女性的力量。近年日本农村出现了一个新词“农业女子”,与以往相比,在农村和农业领域活跃的女性增加了(农协等社员仍以男性为主)。如女性办企业和获得“农业士”等专业资格的都有增加;政府启动了“女子农业开发项目”“女性农业经营者培养事业”等。
  
  Part 2
  
  美国农场高效,农业保险与科技功劳大
  
  美国农业的高度发展与政府推行的覆盖面广泛的农业保险密不可分。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中,美国农作物保险行业的赔付率为95%。农业灾害损失具有面积广、数额巨大的特点,私营公司难以单独承担农业保险的巨大风险。美国农业保险产品主要由联邦政府农作物保险公司负责设计和管理,委托私人保险公司进行销售。
  
  截至2013年,美国农业保险项目涵盖的农作物品种已超过100种,参与各种农业保险的农业用地面积占全部农业用地面积的比率为89%。在保费方面,联邦政府对投保的农场主给予相当于保费50%~80%的补贴,使农场主只需支付很少的保费就能参加农业保险。
  
  200年前,美国90%的人口务农;现在,1.8%的美国人口务农。1940年,一个美国农民能养活19个人;2010年,一个美国农民能养活155个人。这表明,美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效率已经达到一个相对理想、稳定的水平。
  
  美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与科学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密不可分。
  
  美国大学的农学教授一直在给农户、牧民提供帮助。他们每年定期到农户、牧民中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供咨询,推广新的研究成果。联邦政府依据贡献大小、实际工作价值给大学农学院的农业研究项目拨款。
  
  同时,美国有许多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强,许多拥有博士学位。他们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方面给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方面的培训,教农民如何科学种田。例如,为保护农田和环境,美国对单位面积农田的化肥用量有严格的科学计算和规定,这是农民培训内容之一。
  
  另一方面,这些组织对农业生产质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既保证了美国农业生产安全、高效地进行,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美国农民的利益。
  
  Part 3
  
  德意农业发达,农协服务农民作用亮眼
  
  德国职业农民在德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高,却肩负着德国粮食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1948年以来,为保障德国农民权益、便利对外联络协调,德国农民协会(DBV)应运而生。
  
  在德国,职业农民的准入非常严格。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德国农民,要经过严格的实践劳动锻炼和理论学习过程。
  
  作为农民自己的最重要组织——德国农民协会是德国农业、林业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团体组织,是各地农民协会以及跨地区的农业和林业专业协会在联邦层面的代表。同时它还是欧盟农民协会成员,代表德国农民参与和欧洲邻国农业组织机构的协调。
  
  现阶段,全德近40万农民中,90%都是德国农民协会的注册会员。不同于德国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他们都是自愿加入,农民们通过各个地区性的农民协会注册入会。全德范围内,德国18个联邦州有超过300个德国农民协会的分支机构。
  
  二战后意大利农业发展迅速,农村日益现代化,目前农民的生活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基本没有差别。作为发达的欧洲农业大国,在意大利农业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农业企业协会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Part 4
  
  2018年我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逻辑是什么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政策的顶层设计,其内涵的宏观逻辑分别是解决“人”、“钱”和“地”的问题。
  
  第一,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率,释放农村冗余劳动力,从而进一步推进城镇化。
  
  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8.52%,与发达国家平均80%的水平相比,空间仍然很大,农业现代化带来的集约化和规模化能进一步释放农村冗余劳动力,按照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60%左右(《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目标测算,未来三年至少能够释放90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
  
  第二,精准扶贫,提高农民收入,进而继续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
  
  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1。根据农村小康社会的标准,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5000元(以2010年不变价),城乡收入比,最优达到小于等于2.6,目前离这一目标仍有差距。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硬约束,因此未来三年,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对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第三,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农村土地改革对经济的贡献体现在三条路径上:
  
  ①农村土地在确权的基础上进行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土地保障;
  
  ②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村民会有一定分红,也能部分解决农村建设资金问题;
  
  ③通过宅基地改革将农民的闲置住房变成发展乡村旅游、养老等产业的载体。
  
  “乡村振兴战略”怎么实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关键是解决好“人”、“财”、“地”的问题,所以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应主抓三个方面:农业现代化、农业供给侧和农村土地改革。农业现代化重点解决“人”的问题,农业供给侧改革主要针对当前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土地改革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土地保障。
  
  01 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通过研究美、日等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发现减少农业人口,提高生产集中度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阶段。
  
  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经营的主体仍以小农为主,用小农集中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阶段的政策入手点。
  
  我国小规模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比最高
  
  我国城市化率上升拉动农业集中化程度提高
  
  与传统小农户相对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我国未来形成新型农业体系的基础。
  
  其中,龙头企业的经营范围涵盖整个产业链,涉及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较高,效率也远高于其他三种经营主体。
  
  02 农业供给侧改革2.0版
  
  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大目标,从国外经验来看,不同国家各有侧重,而我国的改革目标同时涵盖这三方面。
  
  去库存方面,玉米打头阵,2016年取消了临储政策,2018年稻谷将成为库存消化的重点,稻谷收储在保留最低收购价的前提下,政策弹性和灵活性会增强。
  
  国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措施
  
  2018年支持农业的生产性服务和社会化服务将在“补短板”和“降成本”方面双管齐下,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将普通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2018年,国家将重点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乡村产业融合体,同时重点扶持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同时鼓励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机装备租赁等新业态发展。
  
  03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2018年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从承包关系和三项改革两个方面推进。根据十九大报告,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延长至2057年,2018年会加快完成确权颁证登记,增强农民对土地进行长期投资和对外流转的信心。三项改革试点已延长至2018年年底。
  
  此外,土地“三权分置”也是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举措,截至2016年年底,二轮承包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4.7亿亩,土地流转已初具规模,除了助推小农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也将为乡村旅游观光、养老度假、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发展提供了土地保障。


 

主页 > 专题研究 > 乡村振兴战略专题 > 振兴动态 >

乡村振兴: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做法

2019-02-02 来源:未知 点击:

  乡村振兴通过引入各类社会资源给日渐萧条的乡村注入新动力,重新激活价值、信仰和认同,是建立在乡村、产业、居民融合基础上的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多维度的发展。乡村振兴实质上是文化的回归,是国人在物质生活逐渐丰盈后的田园生活梦想的实现。
  
  Part 1
  
  日本重振乡村,注重发自民心植根乡土
  
  从20世纪60年代初起,日本乡村建设经历了致力于缩小都市与乡村发展严重失衡、推进乡村环境整治、提升村民生活水准、营造乡村景观、恢复生态系统等长期的过程。
  
  近些年,让乡村重新充满生机和活力,成为日本乡村建设新的内容。目前日本乡村建设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是各地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夯实农业的基础,使农作物生产更有效率,农产品销售得到强化。如为保护耕地和促进生产,采取耕地集约化管理和共同管理;强化本地土特产品的开发、生产和加工;进行销售改革,如开设直销店,提倡本地土特产本地销,推广高速路服务区销售、会员制和邮购等。
  
  二是招揽区外人士来本地旅游、体验生活和定居。如整合本地自然环境、历史遗产、文化遗存、特色饮食和风土人情资源,发展旅游业,吸引游客;灵活开展旅游事业,引导初高中学生来乡村进行修学旅行、合宿,学习和体验农村、农业生活;开展小初中学生到山村和离岛学校“留学”活动;促请从乡村去都市和境外的本地老年退休人士回村养老,招请热爱农业的年轻人和具有农业技能的农业支援者来村定居。
  
  三是加强与医疗、福利、教育等非农事业的合作。在日本农村,“增强乡村活力”等于“增强地区活力”,因此农业与医疗、福利、青少年教育、人才培养的联系得到加强,与这些领域展开合作的、在“农”以外发挥作用的农业组织和企业在增加。如农户女性教育;面向青少年的饮食教育;面向年轻父母的烹饪学习;食材和膳食的送货上门;老年人护理服务;地方农协、渔协与消费合作社(生活协同组合)的合作等。
  
  四是引进和灵活运用先进农业科技。如蔬菜等工厂化生产,建立基于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管理和销售终端管理;引进机器人、无人机;灵活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等。
  
  五是有效利用和充分发挥女性的力量。近年日本农村出现了一个新词“农业女子”,与以往相比,在农村和农业领域活跃的女性增加了(农协等社员仍以男性为主)。如女性办企业和获得“农业士”等专业资格的都有增加;政府启动了“女子农业开发项目”“女性农业经营者培养事业”等。
  
  Part 2
  
  美国农场高效,农业保险与科技功劳大
  
  美国农业的高度发展与政府推行的覆盖面广泛的农业保险密不可分。据统计,从1995年到2004年的10年中,美国农作物保险行业的赔付率为95%。农业灾害损失具有面积广、数额巨大的特点,私营公司难以单独承担农业保险的巨大风险。美国农业保险产品主要由联邦政府农作物保险公司负责设计和管理,委托私人保险公司进行销售。
  
  截至2013年,美国农业保险项目涵盖的农作物品种已超过100种,参与各种农业保险的农业用地面积占全部农业用地面积的比率为89%。在保费方面,联邦政府对投保的农场主给予相当于保费50%~80%的补贴,使农场主只需支付很少的保费就能参加农业保险。
  
  200年前,美国90%的人口务农;现在,1.8%的美国人口务农。1940年,一个美国农民能养活19个人;2010年,一个美国农民能养活155个人。这表明,美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生产效率已经达到一个相对理想、稳定的水平。
  
  美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提高,与科学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密不可分。
  
  美国大学的农学教授一直在给农户、牧民提供帮助。他们每年定期到农户、牧民中去,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提供咨询,推广新的研究成果。联邦政府依据贡献大小、实际工作价值给大学农学院的农业研究项目拨款。
  
  同时,美国有许多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强,许多拥有博士学位。他们的工作主要有两项,一方面给农民提供农业生产方面的培训,教农民如何科学种田。例如,为保护农田和环境,美国对单位面积农田的化肥用量有严格的科学计算和规定,这是农民培训内容之一。
  
  另一方面,这些组织对农业生产质量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既保证了美国农业生产安全、高效地进行,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美国农民的利益。
  
  Part 3
  
  德意农业发达,农协服务农民作用亮眼
  
  德国职业农民在德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高,却肩负着德国粮食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1948年以来,为保障德国农民权益、便利对外联络协调,德国农民协会(DBV)应运而生。
  
  在德国,职业农民的准入非常严格。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德国农民,要经过严格的实践劳动锻炼和理论学习过程。
  
  作为农民自己的最重要组织——德国农民协会是德国农业、林业和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团体组织,是各地农民协会以及跨地区的农业和林业专业协会在联邦层面的代表。同时它还是欧盟农民协会成员,代表德国农民参与和欧洲邻国农业组织机构的协调。
  
  现阶段,全德近40万农民中,90%都是德国农民协会的注册会员。不同于德国社会保险的强制性,他们都是自愿加入,农民们通过各个地区性的农民协会注册入会。全德范围内,德国18个联邦州有超过300个德国农民协会的分支机构。
  
  二战后意大利农业发展迅速,农村日益现代化,目前农民的生活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基本没有差别。作为发达的欧洲农业大国,在意大利农业发展中发挥巨大作用的农业企业协会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Part 4
  
  2018年我国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逻辑是什么
  
  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政策的顶层设计,其内涵的宏观逻辑分别是解决“人”、“钱”和“地”的问题。
  
  第一,实现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生产率,释放农村冗余劳动力,从而进一步推进城镇化。
  
  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8.52%,与发达国家平均80%的水平相比,空间仍然很大,农业现代化带来的集约化和规模化能进一步释放农村冗余劳动力,按照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60%左右(《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目标测算,未来三年至少能够释放900万左右的农村劳动力。
  
  第二,精准扶贫,提高农民收入,进而继续农村和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
  
  2017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3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2.71。根据农村小康社会的标准,到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25000元(以2010年不变价),城乡收入比,最优达到小于等于2.6,目前离这一目标仍有差距。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硬约束,因此未来三年,乡村振兴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对农村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第三,通过农村土地流转改革,释放改革红利。
  
  农村土地改革对经济的贡献体现在三条路径上:
  
  ①农村土地在确权的基础上进行流转为农业规模化经营提供土地保障;
  
  ②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村民会有一定分红,也能部分解决农村建设资金问题;
  
  ③通过宅基地改革将农民的闲置住房变成发展乡村旅游、养老等产业的载体。
  
  “乡村振兴战略”怎么实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关键是解决好“人”、“财”、“地”的问题,所以2018年“乡村振兴战略”应主抓三个方面:农业现代化、农业供给侧和农村土地改革。农业现代化重点解决“人”的问题,农业供给侧改革主要针对当前农产品生产和流通中面临的结构性问题,农村土地改革为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提供土地保障。
  
  01 农业现代化
  
  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解决“人”的问题,通过研究美、日等发达国家农业现代化进程,可以发现减少农业人口,提高生产集中度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阶段。
  
  目前,我国从事农业经营的主体仍以小农为主,用小农集中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是我国现阶段的政策入手点。
  
  我国小规模农户经营耕地面积占比最高
  
  我国城市化率上升拉动农业集中化程度提高
  
  与传统小农户相对应,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我国未来形成新型农业体系的基础。
  
  其中,龙头企业的经营范围涵盖整个产业链,涉及农产品的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等,组织化程度和专业化较高,效率也远高于其他三种经营主体。
  
  02 农业供给侧改革2.0版
  
  去库存、补短板、降成本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大目标,从国外经验来看,不同国家各有侧重,而我国的改革目标同时涵盖这三方面。
  
  去库存方面,玉米打头阵,2016年取消了临储政策,2018年稻谷将成为库存消化的重点,稻谷收储在保留最低收购价的前提下,政策弹性和灵活性会增强。
  
  国外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主要措施
  
  2018年支持农业的生产性服务和社会化服务将在“补短板”和“降成本”方面双管齐下,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将普通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2018年,国家将重点扶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重点打造乡村产业融合体,同时重点扶持与“互联网+”紧密结合的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同时鼓励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机装备租赁等新业态发展。
  
  03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2018年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将从承包关系和三项改革两个方面推进。根据十九大报告,农村土地承包期限延长至2057年,2018年会加快完成确权颁证登记,增强农民对土地进行长期投资和对外流转的信心。三项改革试点已延长至2018年年底。
  
  此外,土地“三权分置”也是农村土地改革的重要举措,截至2016年年底,二轮承包地经营权流转面积达到4.7亿亩,土地流转已初具规模,除了助推小农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也将为乡村旅游观光、养老度假、田园综合体等新业态发展提供了土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