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纲要出炉:创新放在具体任务第一位

来源:中国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3-15 点击:

3月13日, 新华社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规划首次未设GDP增速目标,新增了数字经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等新经济指标,新增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国家安全类指标等。围绕上述目标,纲要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扩大内需、碳达峰、乡村振兴、都市圈与城市群、住房问题、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商签自贸区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规划与实施计划。

坚持创新位列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在目标设置上,纲要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把创新放在了具体任务的第一位,并明确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纲要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焦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同时,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

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制造强国聚焦实体经济

纲要把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打造“制造强国”放到了更重要的地位。在具体要求上,中国将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中国将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纺织等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

中国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 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

纲要提出,要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提升生态系统 碳汇能力。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据了解,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近日介绍,中国将统筹谋划“十四五”目标任务,提出与新的达峰目标相衔接的、有力度的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并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实。生态环境部正在研究制订《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并有望推动将达峰行动有关工作纳入中央环保督察。

这也意味着,中国需要在能源消费结构上作出巨大调整。李高指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特别是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合理控制煤炭发展规模,加大散煤治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扼制一些地方行业上马相关项目的冲动,以更大力度推动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纲要还提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 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推进以电代煤。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纲要上述内容利好相关板块标的,比如 阳光电源、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南网能源、太阳能等。

 

主页 > 专题研究 > 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 > 规划动态 >

“十四五”规划纲要出炉:创新放在具体任务第一位

2021-03-15 来源:中国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3月13日, 新华社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 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规划首次未设GDP增速目标,新增了数字经核心产业增加值占 GDP的比重等新经济指标,新增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能源综合生产能力等国家安全类指标等。围绕上述目标,纲要在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扩大内需、碳达峰、乡村振兴、都市圈与城市群、住房问题、人口老龄化、延迟退休、商签自贸区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战略规划与实施计划。

坚持创新位列五大发展理念之首

在目标设置上,纲要提出的2035年远景目标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迈上新的大台阶,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重大突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值得注意的是,纲要把创新放在了具体任务的第一位,并明确要求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纲要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制定科技强国行动纲要,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聚焦量子信息、光子与微纳电子、网络通信、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现代能源系统等重大创新领域组建一批国家实验室。同时,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

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新发突发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医药和医疗设备、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和基础材料、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

制造强国聚焦实体经济

纲要把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打造“制造强国”放到了更重要的地位。在具体要求上,中国将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

立足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巩固提升高铁、电力装备、新能源、船舶等领域全产业链竞争力,从符合未来产业变革方向的整机产品入手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中国将培育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集成电路、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产业创新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原材料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扩大轻工、纺织等优质产品供给,加快化工、造纸等重点行业企业改造升级。

中国将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装备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应用,增强要素保障能力,培育壮大产业发展新动能。

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 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

纲要提出,要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加大甲烷、氢氟碳化物、全氟化碳等其他温室气体控制力度。提升生态系统 碳汇能力。锚定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据了解,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司长李高近日介绍,中国将统筹谋划“十四五”目标任务,提出与新的达峰目标相衔接的、有力度的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目标,并分解到地方加以落实。生态环境部正在研究制订《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并有望推动将达峰行动有关工作纳入中央环保督察。

这也意味着,中国需要在能源消费结构上作出巨大调整。李高指出,中国将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特别是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合理控制煤炭发展规模,加大散煤治理力度,采取有效措施扼制一些地方行业上马相关项目的冲动,以更大力度推动非化石能源,特别是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纲要还提出,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加快发展东中部 分布式能源,有序发展海上风电,加快西南水电基地建设,安全稳妥推动沿海核电建设,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合理控制煤电建设规模和发展节奏,推进以电代煤。对此,有市场分析人士指出,纲要上述内容利好相关板块标的,比如 阳光电源、隆基股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南网能源、太阳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