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系列述评|新指标里看未来

来源:中国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2-04 点击:

指标是衡量发展成效的一把标尺,也是解读发展思路的一把钥匙。人们耳熟能详的GDP,就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但在一座城市的发展图谱中,它也是诸多指标中的一项。

不久前,上海公布了“十四五”规划纲要。会“看门道”的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的指标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相比“十三五”,主要指标从25个减少为20个,但其中新增的指标竟多达9个,接近主要指标的一半。

这9个新增指标分别是: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金融市场交易总额、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提升、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常规污染物年均浓度、森林覆盖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细品这些变化,不难读懂背后的用心,尤其是其中的约束性指标,写满了对上海未来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增效降能和生态文明的期待。

变,是为了应变。“十四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关键时刻,世界并不太平:新冠疫情的阴霾始终笼罩,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世界经济重心、政治格局都在转移、重塑。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发展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上海想要“以不变应万变”是不可能的,唯有“以变应变”,才能在变中领先、变中升级、变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在上海考察时就曾指出:上海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等四大功能,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今年两会上,市委书记李强在参加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强化‘四大功能’,服务新发展格局”专题会议时也特别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做强功能是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些重大判断,回答了上海该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命题,也是上海继续当好排头兵和开路先锋的立身之道。

当今世界,衡量一座“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很重要的是看其功能,“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的变化,充分体现了这种导向。比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这一指标,替代了原来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虽只三个字的增加,意义完全不同。

所谓高价值发明专利,是指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战略性新兴领域、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维持年限超过10年、有许可他人实施收益或实现质押融资,或者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按照预期,到2025年,这一指标要达到30件左右。可以说,这是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重要基础。

又比如,“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这一指标替代了“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全国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出到“十四五”期末,金融市场交易总额预期达到2800万亿元。“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包括股票、债券、期货、货币、外汇、黄金等要素市场成交额,反映的是上海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更是体现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指标。

最为突出的,就是新增指标中提出的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数字化转型”单列一章,并新增“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主要指标,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这意味着上海必须推动要素重构,形成经济发展“新模式”,加快建成国际数字经济网络的重要枢纽……

指标之变,背后是发展路径之变,发展格局之变。一个个看似枯燥的数字,勾勒出的是上海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动人模样——那是一座卓越的全球城市,更是一座美好的人民城市。

主页 > 专题研究 > 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 > 规划动态 >

“十四五”规划系列述评|新指标里看未来

2021-02-04 来源:中国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指标是衡量发展成效的一把标尺,也是解读发展思路的一把钥匙。人们耳熟能详的GDP,就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但在一座城市的发展图谱中,它也是诸多指标中的一项。

不久前,上海公布了“十四五”规划纲要。会“看门道”的一下就会发现,其中的指标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相比“十三五”,主要指标从25个减少为20个,但其中新增的指标竟多达9个,接近主要指标的一半。

这9个新增指标分别是: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金融市场交易总额、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单位建设用地生产总值提升、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常规污染物年均浓度、森林覆盖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

细品这些变化,不难读懂背后的用心,尤其是其中的约束性指标,写满了对上海未来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数字化转型、增效降能和生态文明的期待。

变,是为了应变。“十四五”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也是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关键时刻,世界并不太平:新冠疫情的阴霾始终笼罩,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等逆全球化暗流涌动,世界经济重心、政治格局都在转移、重塑。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的发展阶段、发展理念、发展格局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上海想要“以不变应万变”是不可能的,唯有“以变应变”,才能在变中领先、变中升级、变中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此前在上海考察时就曾指出:上海要强化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开放枢纽门户等四大功能,努力成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今年两会上,市委书记李强在参加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强化‘四大功能’,服务新发展格局”专题会议时也特别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做强功能是上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这些重大判断,回答了上海该如何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命题,也是上海继续当好排头兵和开路先锋的立身之道。

当今世界,衡量一座“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很重要的是看其功能,“十四五”规划指标体系的变化,充分体现了这种导向。比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这一指标,替代了原来的“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虽只三个字的增加,意义完全不同。

所谓高价值发明专利,是指经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且在有效期内的战略性新兴领域、在海外有同族专利权、维持年限超过10年、有许可他人实施收益或实现质押融资,或者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中国专利奖的发明专利。按照预期,到2025年,这一指标要达到30件左右。可以说,这是上海强化科技创新策源功能的重要基础。

又比如,“金融市场交易总额”这一指标替代了“金融企业直接融资占全国社会融资规模比重”,提出到“十四五”期末,金融市场交易总额预期达到2800万亿元。“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包括股票、债券、期货、货币、外汇、黄金等要素市场成交额,反映的是上海金融市场的活跃程度,更是体现全球资源配置功能的重要指标。

最为突出的,就是新增指标中提出的数字经济。“十四五”规划纲要首次将“数字化转型”单列一章,并新增“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主要指标,提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60%。这意味着上海必须推动要素重构,形成经济发展“新模式”,加快建成国际数字经济网络的重要枢纽……

指标之变,背后是发展路径之变,发展格局之变。一个个看似枯燥的数字,勾勒出的是上海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动人模样——那是一座卓越的全球城市,更是一座美好的人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