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构筑人才高地引领自主创新

来源:未知 日期:2017-04-10 点击: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决胜未来。肩负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重任的省会郑州,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千方百计推动人才的集聚、开发和使用,努力打造内陆人才集聚新高地,引领自主创新。

  1.筑巢引凤凤自来

  近年来,郑州昂首向国家中心城市大步迈进,感召四海英才在此建功立业。

  郑州已拥有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城市群、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多个国家级规划和平台,诸多国家战略叠加,政策红利和发展优势尽显。国际化现代化立体综合交通枢纽架构初现,城市综合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内陆地区开放高地加速形成,为各类领军人才创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为集聚国内国际人才资源提供了保障。

  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马懿指出,要站在加快郑州发展的全局高度,集中人力、财力和精力,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聚集郑州,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2015年7月,郑州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引进培育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的意见》等“1+7”政策体系,推出独具特色的“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即用5年左右时间投入40亿元,紧紧围绕郑州市的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引进1000名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100个创新创业团队、200名科技创业企业家、50名国内顶尖专家。该计划和配套政策一经推出,立即在海内外激起强烈反响。2016年度全市共受理申报人才(团队)268个,其中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2人,中国两院院士15人,美国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4人,国家“万人计划”专家4人,长江学者6人,高端人才引进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突破性进展。

  2.高端平台聚英才

  通过“智汇郑州·1125聚才计划”,首批101个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团队)落户。郑州联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李冀博士即是其中之一。他曾在美国爱立信通信公司担任高级系统工程师。如今,在郑州高新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他的团队已打破国外垄断,研发出适用于中国市场的商用无线超宽带定位产品。

  越是高端的人才,对创业平台和综合环境的要求就越高。郑州在建设一批高度专业化的载体平台和引智平台的同时,全面打造集政策、服务、平台、融资等优势于一体的创业环境。

  在郑州大学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记者被其强大的发展阵群所震撼:三维沉浸式多媒体技术研究所、第四代工业研究所、智慧物联网术研究所、机器人应用研究所、工程塑料研究所等14个研究所,依托郑州大学优势学科,实现核心技术成果产业化,孵化创新型企业,已遴选、入驻120多个具有产业化前景的科研团队。

  “我们要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团队,搭建一批高水平的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关键性、共性技术成果,孵化一批科技型产业,培养一批创新创业人才。”该研究院负责人说,这里集聚了数百名博士及海归人才,成为推动郑州发展的重要智力支撑平台。

  通过高端人才的聚集效应,郑州的创新创业人才密集区加速成长。郑州市市长程志明介绍,截至目前,政府主导建设的创新创业综合体建成面积已达527.6万平方米,入孵企业2156家,全市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达151家。各类研发中心2154家,其中国家级35家,省级604家;建立院士工作站77家。

  3.创新生态留人才

  以城市形象和政策优势吸引人才,以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留住人才。郑州市以人才为本,从工作、生活等多方面提供优质服务,为人才创造宽松和谐、心无旁骛的创业环境。

  围绕聚才留才,郑州市专门设立了“智汇郑州黄金十条”,在产业化扶持资金资助、资金金融支持、上市融资奖补、科技支持、用房支持、生活服务及其他支持政策等共10个方面出台34项具体激励政策。郑州不仅注重对人才创办企业初创期进行资金扶持,帮助企业“起好步”,同时注重对人才创办企业成长期的全面培育,助推企业“快步走”。

  郑州还注重对创新人才携带或实施的重大项目予以资助,对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才给予重奖。前不久,郑州高新区召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攻坚大会,拿出1亿元,重奖了100多个高成长企业和高层次人才(团队)。

  “建立人才高地,要营造一个包括创业环境、生活环境、孵化器、加速器、中试基地、众创空间等的小环境,着力提高科技人才创业、企业孵化的成活率、成功率。”郑州市副市长黄卿说。

  郑州,正成为海内外人才的集聚地、创业地。随着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加快建设,人才工作摆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相信不久的未来,郑州必将成为中部地区人才智力高度密集、体制机制突破创新、创新创业充满活力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必将展现汇聚天下英才、万马奔腾创新创业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