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智慧城市news >

王洪添:互联网+下的智慧政府建设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2-10 点击:

  12月4日,以 “互联网+”产业变革”为主题的“2015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计算机报社、中国电子报社、通信产业报社、赛迪顾问、中国工业评论等单位承办,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学术界、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各界权威人士共千余人汇聚一堂,以 “互联网+”为契机,共同探讨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动中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开启一个提质、增效、升级的产业经济创新发展新阶段。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浪潮软件CEO王洪添在大会上演讲。

  王洪添:互联网+下的智慧政府建设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今天带来的题目是“互联网+下的智慧政府建设”,因为我本人平时比较多的精力是在中国政府信息化方面。我看了今天与会人员的名单,今天来的很多人或多或少在参与中国信息化工作,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政府做了很多业务系统,比较有名的,像刚才前面航天信息於总讲的这些系统,主要的使用者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发展到现在,这个系统在社会整个运转运行当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座每个人又是一个社会的公民,大家想一想我们和政府沟通很多事情的时候,比如我们要去台湾旅游,我们要出国办护照等等,现在很多一些业务我们没法像网上购物一样,能够从网上办理。
  
  从政府的决策者,不管是一个城市的市长、书记或者一个部委的领导,他能否看到整个城市运转的情况,比如空气污染到底是什么原因,能不能实时掌握这些情况,现在有些是做不到的。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政府信息化的重点发生了一个变化。从原来我们做的系统面向工作人员,下一步面向政府的高层决策者,以及面向我们社会每个老百姓,社会公众来开展。
  
  目前的状态,我稍微总结了一下,政府的服务有些网上是查不到的,不像我们查火车票,多少车次,能查到。有些内容是看不懂,到网上搜了办事指南,普通人看不懂办事指南。另外一个就是多头管理,比如我前段时间想给老人办一个去台湾的旅游,他因为户口不在现在的所在地,他还要先去办一个暂住证,对于办理者来说,他这两个事情是不在一起的,先后有一些顺序,有一些要求,现在办公的地点也是分散的,没有一次性的提交,一次性的办理,而要一个一个去办理,要跑一些手续,另外办理过程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各个部门的公告,公告有很多内容是重叠的,没有很清晰地把它说清楚。另外就是发现问题,如何向政府部门反映?比如我们在大街上看到一辆车在冒黑烟,我们想拍个照,把这个事情反映给谁,我估计很多人是不知道的。我们看到一个工地有建筑的土是裸露的,我们想反映不知道向谁反映。我们社会公众想参与到社会管理,我们不知道怎么管理。
  
  总之,从政府来说,要想让老百姓像从网上买火车票、飞机票、网上购物一样方便,有几点,不管办什么事情,能够在网上看得很清楚,用我们的语言,而不是用政府的语言发布出来。第二问得清,我到一个城市注册了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我可以把整个办理的过程,我的经验写下来,分享给大家,到百度查不一定很权威,或者到政府部门可能查不清。要反馈及时,反馈全面,解决问题。看、问、查、办我归结为两大块,第一块是信息服务,第二块是办事服务,主要是在查和办这两个节点。
  
  比如很多地方发布了今年注册的企业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多少,这个事很简单,能统计出来。我们注册的企业它的生存状况是怎么样的,它带来了多少就业,有多少企业在健康发展,有多少企业生存比较艰难,有多少企业注册以后没有开张,现在这些数据是看不到的。另外整个产业发展是什么状况,比如北京今年污染和去年相比,哪些方面得到改善,哪些方面是恶化的,这些数据散落在各个地方,没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我刚才讲了买票的例子,我想把12306买火车票的变化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是最早时候的我们买的板票,那时候没有信息化系统,是每个火车站提前印刷好的一些小板票,你说我要买北京到南京的,他搞出一张纸,用胶水给你贴到板票后面。到了1996年的时候开始有信息化了,到每个站去买票的时候,说北京到南京的票,可以现场打印出来。我从北京到上海的火车,这个车从北京出发了之后,这个车有一千个座位,从北京出发的有多少个,天津出发的有多少个。到2011年全国联网,就很方便了。从原来纯纸质的票,到分站销售,集中核算,包括全国联网。虽然是铁路售票的一个变化,实际上也跟政府的信息化走过的轨迹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到了2011年的时候开始建全国统一的售票系统,到了今年,大家可以看到,上12306的时候,12306有很多的广告,它的系统建设的资金来源多元化了,不像以前简单的只是依靠国家来投资的方式。通过这个系统建设,也改变了很多社会的模式。大家以前购票,要么到铁路售票点要么到代售点,现在大多都从网上买票了,另外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IT建设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政府投资建,到现在开始有其他的资金来源。
  
  从宏观环境来看,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信息化建设进程。行业信息化的投资还会持续的增长,面向社会的信息消费还会加大投入。信息化建设有一些比较大的变化,从以应用为中心转变为以数据为中心。在下一个阶段,政府信息化很大的一个变化分三步,第一步叫业务上云,很多部委,包括很多城市,很多省份都在建自己的云中心,把这些数据集中起来。这是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要想把数据集中在一起,比如国庆节期间,我本人是在山东青岛,大家知道未来开小饭店的人,他未来可能不在青岛,在其他城市。我们只有把现有的所有业务数据集中在一起,我们叫业务上云,才有可能将来把他的一些行为完全控制起来。第二部分,数据整合,我们把全国食品加工的人员名单集中在一起,才有可能对原来不良记录在全国范围内记录下来。甚至不光是记录你的食品加工行为,在别的领域都可以受一些影响。第三步是应用创新,有了这些数据集中在一起,把相关的数据进行梳理,进行整合,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新的应用。这三个阶段,第一步要有一个云中心,第二步要把数据集中在一起,第三步数据新的互联网+的应用。
  
  政府下一步建设,原来说是以应用为中心,下一步主要是一个中心,两个主要平台。中心是数据中心,从部委来说,从行业来说,会建全国统一的一个数据中心,从一个地方来说,我们对标的一个城市或者省份,比如北京市的,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相关的数据,能够有一些融合、整合。两个平台,第一个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能够利用这些数据,为我们社会每个公众提供相应的这些服务,同时营造万众创新的生态环境。第二个是政府大数据支撑平台,提供业务应用所需服务支撑,提供管理决策所需服务支撑,提升政府科学管理水平。
  
  从数据这块分为两类数据,一类是整合组织数据,一类是融合互联网数据。比如一个城市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组织数据是政府的部门或者相关部门现有的一些数据,比如刚才讲小微企业它的生存状况,我们看看这个小微企业的纳税情况或者员工交的社保的情况,甚至这个企业交的水电费的情况,来判断一下这个企业的状况。另外是来自于互联网的数据,这个企业要生存,在互联网发布信息,比如我要有自己招聘的广告,是不是在持续的招聘,另外有没有自己的网站,它的网页是不是在更新的等等,总之,融合政府部门的组织数据和互联网的数据,来判断这个企业它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状态还是一个基本维持的状态还是它根本注册完没有开张等等。
  
  从组织数据来看,我们浪潮现在也帮助很多政府部门在整理各种各样的一些不同的数据。另外就是我们也在整理互联网上一些相关的数据,当然这些数据主要还是和政府相关的信息化推动和决策相关的一些数据。比如监测这些企业有没有开展活动,从政府内部来说,分三个阶段,一个是数据梳理,要把现有政府数据进行梳理。我们拿到这些数据,能够进行整理,把它开发给相关的应用,面向企事业包括个人提供相应的服务,还有数据治理。从政府内部来说,我从原来单个部门的多个数据,到现在聚合在一起,能够看一类的数据,面向社会搜集互联网的这些数据,能够为区域政府包括省市,包括行业主管部门决策来提供数据的依据。
  
  互联网+会给我们政府、企业、个人带来哪些变化呢?从政府来说,为政府提供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决策依据,从企业来说,在不同的区域,它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等这些情况,能够提供给这些小微企业。从个人来说,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不光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一个公民,更多能够参与到这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当中去,我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城市政府给我提供的相应服务,我在这个城市就有更多的归属感。我讲的内容就这些,谢谢大家!


相关文章推荐:

主页 > 新闻中心 > 智慧城市news >

王洪添:互联网+下的智慧政府建设

2015-12-10 来源:未知 点击:

  12月4日,以 “互联网+”产业变革”为主题的“2015中国信息产业经济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计算机报社、中国电子报社、通信产业报社、赛迪顾问、中国工业评论等单位承办,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学术界、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各界权威人士共千余人汇聚一堂,以 “互联网+”为契机,共同探讨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动中国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开启一个提质、增效、升级的产业经济创新发展新阶段。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兼浪潮软件CEO王洪添在大会上演讲。

  王洪添:互联网+下的智慧政府建设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好!我今天带来的题目是“互联网+下的智慧政府建设”,因为我本人平时比较多的精力是在中国政府信息化方面。我看了今天与会人员的名单,今天来的很多人或多或少在参与中国信息化工作,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政府做了很多业务系统,比较有名的,像刚才前面航天信息於总讲的这些系统,主要的使用者是政府的工作人员。发展到现在,这个系统在社会整个运转运行当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我们在座每个人又是一个社会的公民,大家想一想我们和政府沟通很多事情的时候,比如我们要去台湾旅游,我们要出国办护照等等,现在很多一些业务我们没法像网上购物一样,能够从网上办理。
  
  从政府的决策者,不管是一个城市的市长、书记或者一个部委的领导,他能否看到整个城市运转的情况,比如空气污染到底是什么原因,能不能实时掌握这些情况,现在有些是做不到的。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政府信息化的重点发生了一个变化。从原来我们做的系统面向工作人员,下一步面向政府的高层决策者,以及面向我们社会每个老百姓,社会公众来开展。
  
  目前的状态,我稍微总结了一下,政府的服务有些网上是查不到的,不像我们查火车票,多少车次,能查到。有些内容是看不懂,到网上搜了办事指南,普通人看不懂办事指南。另外一个就是多头管理,比如我前段时间想给老人办一个去台湾的旅游,他因为户口不在现在的所在地,他还要先去办一个暂住证,对于办理者来说,他这两个事情是不在一起的,先后有一些顺序,有一些要求,现在办公的地点也是分散的,没有一次性的提交,一次性的办理,而要一个一个去办理,要跑一些手续,另外办理过程中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各个部门的公告,公告有很多内容是重叠的,没有很清晰地把它说清楚。另外就是发现问题,如何向政府部门反映?比如我们在大街上看到一辆车在冒黑烟,我们想拍个照,把这个事情反映给谁,我估计很多人是不知道的。我们看到一个工地有建筑的土是裸露的,我们想反映不知道向谁反映。我们社会公众想参与到社会管理,我们不知道怎么管理。
  
  总之,从政府来说,要想让老百姓像从网上买火车票、飞机票、网上购物一样方便,有几点,不管办什么事情,能够在网上看得很清楚,用我们的语言,而不是用政府的语言发布出来。第二问得清,我到一个城市注册了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我可以把整个办理的过程,我的经验写下来,分享给大家,到百度查不一定很权威,或者到政府部门可能查不清。要反馈及时,反馈全面,解决问题。看、问、查、办我归结为两大块,第一块是信息服务,第二块是办事服务,主要是在查和办这两个节点。
  
  比如很多地方发布了今年注册的企业比去年同期增长了多少,这个事很简单,能统计出来。我们注册的企业它的生存状况是怎么样的,它带来了多少就业,有多少企业在健康发展,有多少企业生存比较艰难,有多少企业注册以后没有开张,现在这些数据是看不到的。另外整个产业发展是什么状况,比如北京今年污染和去年相比,哪些方面得到改善,哪些方面是恶化的,这些数据散落在各个地方,没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撑。
  
  我刚才讲了买票的例子,我想把12306买火车票的变化给大家讲一下,这个是最早时候的我们买的板票,那时候没有信息化系统,是每个火车站提前印刷好的一些小板票,你说我要买北京到南京的,他搞出一张纸,用胶水给你贴到板票后面。到了1996年的时候开始有信息化了,到每个站去买票的时候,说北京到南京的票,可以现场打印出来。我从北京到上海的火车,这个车从北京出发了之后,这个车有一千个座位,从北京出发的有多少个,天津出发的有多少个。到2011年全国联网,就很方便了。从原来纯纸质的票,到分站销售,集中核算,包括全国联网。虽然是铁路售票的一个变化,实际上也跟政府的信息化走过的轨迹有很多类似的地方。
  
  到了2011年的时候开始建全国统一的售票系统,到了今年,大家可以看到,上12306的时候,12306有很多的广告,它的系统建设的资金来源多元化了,不像以前简单的只是依靠国家来投资的方式。通过这个系统建设,也改变了很多社会的模式。大家以前购票,要么到铁路售票点要么到代售点,现在大多都从网上买票了,另外改变了我们的出行方式。IT建设模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的政府投资建,到现在开始有其他的资金来源。
  
  从宏观环境来看,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信息化建设进程。行业信息化的投资还会持续的增长,面向社会的信息消费还会加大投入。信息化建设有一些比较大的变化,从以应用为中心转变为以数据为中心。在下一个阶段,政府信息化很大的一个变化分三步,第一步叫业务上云,很多部委,包括很多城市,很多省份都在建自己的云中心,把这些数据集中起来。这是下一步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步,要想把数据集中在一起,比如国庆节期间,我本人是在山东青岛,大家知道未来开小饭店的人,他未来可能不在青岛,在其他城市。我们只有把现有的所有业务数据集中在一起,我们叫业务上云,才有可能将来把他的一些行为完全控制起来。第二部分,数据整合,我们把全国食品加工的人员名单集中在一起,才有可能对原来不良记录在全国范围内记录下来。甚至不光是记录你的食品加工行为,在别的领域都可以受一些影响。第三步是应用创新,有了这些数据集中在一起,把相关的数据进行梳理,进行整合,我们可以创造一些新的应用。这三个阶段,第一步要有一个云中心,第二步要把数据集中在一起,第三步数据新的互联网+的应用。
  
  政府下一步建设,原来说是以应用为中心,下一步主要是一个中心,两个主要平台。中心是数据中心,从部委来说,从行业来说,会建全国统一的一个数据中心,从一个地方来说,我们对标的一个城市或者省份,比如北京市的,一个企业的,各个部门相关的数据,能够有一些融合、整合。两个平台,第一个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能够利用这些数据,为我们社会每个公众提供相应的这些服务,同时营造万众创新的生态环境。第二个是政府大数据支撑平台,提供业务应用所需服务支撑,提供管理决策所需服务支撑,提升政府科学管理水平。
  
  从数据这块分为两类数据,一类是整合组织数据,一类是融合互联网数据。比如一个城市小微企业的生存状况,组织数据是政府的部门或者相关部门现有的一些数据,比如刚才讲小微企业它的生存状况,我们看看这个小微企业的纳税情况或者员工交的社保的情况,甚至这个企业交的水电费的情况,来判断一下这个企业的状况。另外是来自于互联网的数据,这个企业要生存,在互联网发布信息,比如我要有自己招聘的广告,是不是在持续的招聘,另外有没有自己的网站,它的网页是不是在更新的等等,总之,融合政府部门的组织数据和互联网的数据,来判断这个企业它是一个健康发展的状态还是一个基本维持的状态还是它根本注册完没有开张等等。
  
  从组织数据来看,我们浪潮现在也帮助很多政府部门在整理各种各样的一些不同的数据。另外就是我们也在整理互联网上一些相关的数据,当然这些数据主要还是和政府相关的信息化推动和决策相关的一些数据。比如监测这些企业有没有开展活动,从政府内部来说,分三个阶段,一个是数据梳理,要把现有政府数据进行梳理。我们拿到这些数据,能够进行整理,把它开发给相关的应用,面向企事业包括个人提供相应的服务,还有数据治理。从政府内部来说,我从原来单个部门的多个数据,到现在聚合在一起,能够看一类的数据,面向社会搜集互联网的这些数据,能够为区域政府包括省市,包括行业主管部门决策来提供数据的依据。
  
  互联网+会给我们政府、企业、个人带来哪些变化呢?从政府来说,为政府提供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决策依据,从企业来说,在不同的区域,它的现状、未来的发展趋势等等这些情况,能够提供给这些小微企业。从个人来说,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不光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一个公民,更多能够参与到这个城市的建设和管理当中去,我能够获取到更多的城市政府给我提供的相应服务,我在这个城市就有更多的归属感。我讲的内容就这些,谢谢大家!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