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条件(解读+干货)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1-10 点击:

  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应达到以下条件:

  1.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为本县(市、区)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本省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主导产业集中度高、上下游连接紧密,产业间关联度强,原则上数量为1—2个,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主导产业符合“生产+加工+科技”的发展要求,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的格局已经形成,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已制定产业园专项规划,并经所在地县级或以上政府批准同意,明确了产业园发展布局和区域范围。产业园种养、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一二三产业板块已经形成,且相对集中、联系紧密。产业园专项规划与村镇建设、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生态宜居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形成园村一体、产村融合的格局。

  3.建设水平区域领先。产业园生产设施条件良好,高标准农田占比较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于本省平均水平,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高。现代要素集聚能力强,技术集成应用水平较高,职业农民和专业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吸引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健全。生产经营体系完善,规模经营显著,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园区建设主导力量。

  4.绿色发展成效突出。种养结合紧密,农业生产清洁,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一控两减三基本” 全面推行并取得实效。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绿色食品认证比重较高。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5.带动农民作用显著。产业园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推动发展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有保障。在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对接市场、抵御风险、拓展增收空间等方面,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原则上应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30%。

  6.政策支持措施有力。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统筹整合财政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用于产业园建设,并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措施,政策含金量高,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水、电、路、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

  7.组织管理健全完善。产业园运行管理机制有活力,方式有创新,有适应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和开发运行机制。政府引导有力,多企业、多主体建设产业园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形成了产业园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桥接,不仅可以实现土地流转,还可以提高我国先进农业科技水平,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现代化工程。

  八大举措

  1、要构建“多规合一”平台,科学合理编制“十四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需要集土地、财政、交通、旅游等众多规划于一体,但当前的我国农业农村、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规划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经常出现规划冗余、落地效果不佳等现象。

  一是要构建层次鲜明的规划体系,做好上位规划与本级规划的有效衔接,形成科学严谨的规划体系;二是要构建“多规合一”的组织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明确各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产业功能,形成定位清晰、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三是要科学制定园区内的土地规划,根据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对园区内的用地进行科学分类,衔接好各类规划用地的功能。

  2、发展生态高值粮食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导产业既要发挥经济带动作用,又要保障粮食安全,建议在粮食主产区设立以生态高值粮食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高值粮食产业是充分应用农业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新型粮食产业,兼具全新的技术体系及生产模式,以及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等特性。

  构建生态高值粮食产业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发展绿色粮食产业,实现粮食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二是要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新的粮食新品种,实现粮食产品的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三是要推动粮食产业的全智能化生产,构建粮食产业的精准化生产及智能化管理体系。

  3、引入“三种资本”,提升国家财政扶农资金撬动能力。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应充分发挥国家财政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引入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资投资农业,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

  一是要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园的PPP模式,园区通过给予特许经营权或政策扶持吸引三种资本的参与,并共同组建SPV项目公司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的项目建设;二是要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规模,为园区建设融资;三是要利用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机构或民间资本投入园区建设,鼓励园区在建设与管理体制方面充分创新;四是要引入三种资本,使农业产业向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4、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要以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为核心,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要构建集产、销、游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体系;二是要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提升初级农产品价值;三是要在园区内发展农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农村第三产业。

  5、完善联农、带农、惠农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利益。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姓农、务农、为农、兴农”为根本宗旨,要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惠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利益。

  一是要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等新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通过与农民建立股权型、分红型等合作机制,与农民共享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成果;二是要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在园区内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建立一批创业创新孵化中心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三是要全面推进产村融合,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生产在园、加工在村、收益在民”等产村相融、园村共建模式。

  6、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牌标准化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要迎合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需求,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牌标准化体系。

  一是要强化政策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内农业品牌的推广和营销;二是要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品牌名录,形成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品牌为基础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特色农产品体系;三是要提升农产品品牌内涵,结合地方文化风俗特色,为特色农产品品牌注入文化内涵,并借助大众媒体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四是要率先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建立更为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及责任追究制度,将产业园建成质量安全的“放心园”、“品牌园”。

  7、结合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实际,修订和完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考核及验收标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考核及验收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农业发展水平及生态类型实际,切忌搞“一刀切”。

  一是要充分开展实地调研,与农业有关部门沟通交流并咨询专业管理人员、农业技术专家等建议,对现有考核和验收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二是要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分成以大宗农产品生产为主的产业园和高效高值农业产业园,根据不同类型产业园及农产品的生产特点及价值,制定不同类型的考核及验收标准;三是要建立高效畅通的“下情上传”沟通机制,使各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能快速准确地传达到各有关部门,以便及时修正。

  8、建立现代农业园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对园区的跟踪监测及评价。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推进作用,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管理及考核机制。

  一是要成立园区管委会等管理机构,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及管理;二是要建设项目管理机制,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或民间资本参与到产业园区建设,尽可能地保障园区建设用地需求;三是要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的评估考核机制,完善“目标考核、动态管理”等评估管理机制,对创建合格的认定奖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创建资格;四是要严格规范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认定程序,提高认定标准,主要对主导产业发展水平领先、带动农民作用显著、绿色发展成效突出、技术装备水平先进的产业园进行认定;五是要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农业科技园区等农业园区的互动与融合。

  2024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将继续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即将开始,提前准备好申报材料;

  在区域布局上,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贫困县、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申请创建。新创建的国家产业园主导产业原则上不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批准创建的国家产业园主导产业相同。地域上不与农财两部批准建设的农业产业强镇重叠。产业园应布局在县以下。

  在资金支持上,中央财政通过奖补方式对批准创建的国家产业园 予以资金支持。资金分三次安排,第一次在批准创建时安排部分奖补资金,第 二次在通过中期评估后安排部分奖补资金,第三次在通过认定后安排剩余奖补 资金。对认定未通过的,不再安排奖补资金并收回结余资金。

 

  产业园已成为涉农项目建设成效好、资金使用效率高、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大的标杆。一是实行以奖代补,赋予地方资金使用自主权。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批准创建的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围绕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服务能力、联农带农增收等,统筹使用奖补资金,赋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二是实行先建后补,推动地方加强产业园创建。中央财政按照批准创建、中期评估、评价认定等环节,对每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分批下达奖补资金。这种奖补方式,有利于推动地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县级主体责任、调动建设积极性、提高产业园创建成效。三是实行部省奖补挂钩,对支持力度大的省份给予倾斜支持。为引导各省增加产业园建设投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创新管理机制,按照年度支持产业园建设的省级财政自有资金规模,分档确定纳入国家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的省级产业园申报指标。对批准创建且达到条件的,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条件(解读+干货)

2024-01-10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申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应达到以下条件:

  1.主导产业特色优势明显。主导产业为本县(市、区)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在本省区乃至全国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主导产业集中度高、上下游连接紧密,产业间关联度强,原则上数量为1—2个,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的比重达50%以上。主导产业符合“生产+加工+科技”的发展要求,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的全产业链开发的格局已经形成,实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规划布局科学合理。已制定产业园专项规划,并经所在地县级或以上政府批准同意,明确了产业园发展布局和区域范围。产业园种养、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一二三产业板块已经形成,且相对集中、联系紧密。产业园专项规划与村镇建设、土地利用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产业发展与村庄建设、生态宜居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形成园村一体、产村融合的格局。

  3.建设水平区域领先。产业园生产设施条件良好,高标准农田占比较高,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高于本省平均水平,生产经营信息化水平高。现代要素集聚能力强,技术集成应用水平较高,职业农民和专业人才队伍初步建立,吸引人才创新创业的机制健全。生产经营体系完善,规模经营显著,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园区建设主导力量。

  4.绿色发展成效突出。种养结合紧密,农业生产清洁,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一控两减三基本” 全面推行并取得实效。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质量可追溯,产品优质安全,绿色食品认证比重较高。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长效机制基本建立。

  5.带动农民作用显著。产业园积极创新联农带农激励机制,推动发展合作制、股份制、订单农业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有保障。在帮助小农户节本增效、对接市场、抵御风险、拓展增收空间等方面,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园区农民可支配收入原则上应高于当地平均水平的30%。

  6.政策支持措施有力。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统筹整合财政专项、基本建设投资等资金用于产业园建设,并在用地保障、财政扶持、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等方面有明确的政策措施,政策含金量高,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水、电、路、讯、网络等基础设施完备。

  7.组织管理健全完善。产业园运行管理机制有活力,方式有创新,有适应发展要求的管理机制和开发运行机制。政府引导有力,多企业、多主体建设产业园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形成了产业园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是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桥接,不仅可以实现土地流转,还可以提高我国先进农业科技水平,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提高农民自身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现代化工程。

  八大举措

  1、要构建“多规合一”平台,科学合理编制“十四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发展需要集土地、财政、交通、旅游等众多规划于一体,但当前的我国农业农村、国土资源、财政等部门规划间的联系并不紧密,经常出现规划冗余、落地效果不佳等现象。

  一是要构建层次鲜明的规划体系,做好上位规划与本级规划的有效衔接,形成科学严谨的规划体系;二是要构建“多规合一”的组织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农业多功能性,明确各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产业功能,形成定位清晰、分工明确、优势互补的产业格局;三是要科学制定园区内的土地规划,根据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对园区内的用地进行科学分类,衔接好各类规划用地的功能。

  2、发展生态高值粮食产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主导产业既要发挥经济带动作用,又要保障粮食安全,建议在粮食主产区设立以生态高值粮食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高值粮食产业是充分应用农业高新技术武装起来的新型粮食产业,兼具全新的技术体系及生产模式,以及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等特性。

  构建生态高值粮食产业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发展绿色粮食产业,实现粮食产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二是要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出新的粮食新品种,实现粮食产品的优质化、营养化、功能化;三是要推动粮食产业的全智能化生产,构建粮食产业的精准化生产及智能化管理体系。

  3、引入“三种资本”,提升国家财政扶农资金撬动能力。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应充分发挥国家财政撬动社会资本的作用,引入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外资投资农业,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强大驱动力。

  一是要探索现代农业产业园的PPP模式,园区通过给予特许经营权或政策扶持吸引三种资本的参与,并共同组建SPV项目公司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的项目建设;二是要扩大政府购买服务规模,为园区建设融资;三是要利用贷款贴息等方式,撬动更多金融机构或民间资本投入园区建设,鼓励园区在建设与管理体制方面充分创新;四是要引入三种资本,使农业产业向全产业链方向发展。

  4、围绕农业全产业链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要以构建农业全产业链为核心,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要构建集产、销、游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体系;二是要构建完善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体系,提升初级农产品价值;三是要在园区内发展农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业等农村第三产业。

  5、完善联农、带农、惠农的利益联结机制,保障农民利益。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姓农、务农、为农、兴农”为根本宗旨,要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惠农的利益联结机制,充分保障农民利益。

  一是要推广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等新的利益联结机制,企业通过与农民建立股权型、分红型等合作机制,与农民共享区域农业经济发展成果;二是要支持农民创新创业,在园区内以主导产业为依托建立一批创业创新孵化中心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吸引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三是要全面推进产村融合,通过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生产在园、加工在村、收益在民”等产村相融、园村共建模式。

  6、构建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牌标准化体系,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要迎合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需求,构建高质量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品牌标准化体系。

  一是要强化政策支持,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园区内农业品牌的推广和营销;二是要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园特色农产品品牌名录,形成以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等品牌为基础的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特色农产品体系;三是要提升农产品品牌内涵,结合地方文化风俗特色,为特色农产品品牌注入文化内涵,并借助大众媒体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四是要率先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建立更为严格的质量安全监管及责任追究制度,将产业园建成质量安全的“放心园”、“品牌园”。

  7、结合不同地区的农业发展实际,修订和完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考核及验收标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考核及验收需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各地农业发展水平及生态类型实际,切忌搞“一刀切”。

  一是要充分开展实地调研,与农业有关部门沟通交流并咨询专业管理人员、农业技术专家等建议,对现有考核和验收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二是要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分成以大宗农产品生产为主的产业园和高效高值农业产业园,根据不同类型产业园及农产品的生产特点及价值,制定不同类型的考核及验收标准;三是要建立高效畅通的“下情上传”沟通机制,使各地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能快速准确地传达到各有关部门,以便及时修正。

  8、建立现代农业园管理考核机制,加强对园区的跟踪监测及评价。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推进作用,创新组织管理方式,建立完善的管理及考核机制。

  一是要成立园区管委会等管理机构,统筹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及管理;二是要建设项目管理机制,鼓励政策性金融机构或民间资本参与到产业园区建设,尽可能地保障园区建设用地需求;三是要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的评估考核机制,完善“目标考核、动态管理”等评估管理机制,对创建合格的认定奖补、不合格的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取消创建资格;四是要严格规范现代农业产业园的认定程序,提高认定标准,主要对主导产业发展水平领先、带动农民作用显著、绿色发展成效突出、技术装备水平先进的产业园进行认定;五是要开展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农业科技园区等农业园区的互动与融合。

  2024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将继续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即将开始,提前准备好申报材料;

  在区域布局上,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贫困县、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申请创建。新创建的国家产业园主导产业原则上不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批准创建的国家产业园主导产业相同。地域上不与农财两部批准建设的农业产业强镇重叠。产业园应布局在县以下。

  在资金支持上,中央财政通过奖补方式对批准创建的国家产业园 予以资金支持。资金分三次安排,第一次在批准创建时安排部分奖补资金,第 二次在通过中期评估后安排部分奖补资金,第三次在通过认定后安排剩余奖补 资金。对认定未通过的,不再安排奖补资金并收回结余资金。

 

  产业园已成为涉农项目建设成效好、资金使用效率高、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大的标杆。一是实行以奖代补,赋予地方资金使用自主权。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对批准创建的产业园给予适当支持,引导各地结合实际,围绕促进主导产业升级、延伸产业链、提升产业服务能力、联农带农增收等,统筹使用奖补资金,赋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二是实行先建后补,推动地方加强产业园创建。中央财政按照批准创建、中期评估、评价认定等环节,对每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分批下达奖补资金。这种奖补方式,有利于推动地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县级主体责任、调动建设积极性、提高产业园创建成效。三是实行部省奖补挂钩,对支持力度大的省份给予倾斜支持。为引导各省增加产业园建设投入,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创新管理机制,按照年度支持产业园建设的省级财政自有资金规模,分档确定纳入国家产业园创建管理体系的省级产业园申报指标。对批准创建且达到条件的,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