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新型工业化: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11-17 点击:

  工业是综合国力的根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日前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要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环境条件变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关于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是发展经济学概念,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是其本质特征,但它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动态演进——
 
  ①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新型工业化道;
 
  ②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型工业化便有了新的内涵和特征——它是强调质量优先、重视自主创新、推进双循环和落实绿色低碳的工业化。
 
  一
 
  一、工业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成绩来之不易
 
  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起到了压舱石和稳定器关键性作用。
 
  从量来看——我国工业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产业韧性强,升级发展潜力巨大。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拥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实现高速增长,造船业三大指标持续全球领跑。截至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47.8万家,比2022年底增加2.6万家。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月同比增长4.5%,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从质来看——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今年我国突出抓了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10个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这十个行业,占GDP比重均在1%以上,合计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产值规模大、产业链带动性强,稳住这些行业对稳住工业经济大盘十分关键。据了解,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3%、装备制造业占比达到32.9%。
 
  从势来看——积极因素不断累积。目前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呈现向好态势,9月份六成以上工业行业保持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十个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数据都在说明,制造业企业的信心和预期都在逐步增强。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信息通信业不断做优做强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制造业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制造业必须筑牢,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就此,我们应牢牢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锚定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着力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5G基站达到318.9万个,占全球60%以上,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算力总规模全球排名第二,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广泛普及,工业互联网应用覆盖85%以上工业大类,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70家。全国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达到209家。绿色化方面,累计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03家,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固废处置利用率超过95%。培育196家绿色数据中心,5G基站的单站址能耗比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
 
  对于下一步如何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01
 
  夯实数字底座。继续适度超前建设5G、千兆光网、算力、移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扩大工业感知网络覆盖,打造海量物联接入能力。聚焦芯片、高端服务器、智能传感器、通用人工智能、工业控制系统等重点环节,增强源头技术供给。
 
  02
 
  强化应用牵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支持探索智能应用场景,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和园区试点示范,加快“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打造一批5G工厂和数字化转型企业标杆。
 
  03
 
  健全服务体系。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推动装备、软件、网络等成组连线创新突破,培育一批优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展智能制造专家行、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活动,促进工业园区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化应用。
 
  04
 
  营造良好生态。加快关键标准研制推广,建设数字化转型开源生态。推动工业大数据分类分级开发利用,支持重点行业建设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深化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发展壮大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
 
  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制定出台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数字化和绿色化、现代服务业和绿色制造、绿色消费需求和绿色产品供给等深度融合,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航空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壮大,努力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三、紧抓固本兴新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近年来,科技创新成了世界各国产业竞争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固本兴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前部署未来产业。对于如何才能将固本兴新政策落到实处,只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才能构筑我国的竞争优势。下一步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01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瞄准高端、智能、绿色等方向,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工程,落实税收优惠和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02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通信设备、锂电池等领域已形成规模和技术优势,要继续推进强链延链补链,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高水平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大力实施标准提档升级,树立中国制造优质高端形象。
 
  03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聚焦5G、先进计算、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消费电子、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激发涌现更多技术含量高、品牌影响大、国际竞争力强的中国制造名片。
 
  04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制定实施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瞄准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6G、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领域,加快技术、材料研发应用,统筹推进标准研制,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支持地方立足各自优势,在应用场景构建、人才引育、产融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高地。数字化浪潮是一种变革性力量,要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突出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关键底座,以智改数转为重要抓手,加快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05
 
  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链创新发展,优化国家高新区布局,加强管理服务,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形成更多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产业集群。支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协同创新,提升先进制造能力,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加快向世界级水平提升。
 
  此外,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还应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支持更多优势企业走出去,更大力度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做好项目服务保障,支持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收获更多发展成果。
 
  再从地方的视角来看,从党的二十大开始,新型工业化逐步成为各省市的重要纲领。
 
  另就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以来,已有江苏、江西、陕西、重庆、河南、陕西等多个省市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相关会议,研究分析当前工业发展形势,明确将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发展方向:
 
  01
 
  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新型工业化是强国之路,先进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事关全局、事关长远。
 
  江苏近期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强化产业集群思维,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抓好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要推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改造升级、更新迭代,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价值链高端迈进、技术工艺高峰攀登。新兴产业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积极扩投资、促创新、拓市场,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未来产业要瞄准科技最前沿,聚焦创新研发和场景应用,抢占新赛道、厚植新优势。
 
  浙江近日举办的推进新型工业化暨深入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规律,聚焦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物联、现代纺织与服装等4个兼具领先优势和规模效应的万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高端新材料、智能光伏、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4个兼具高成长性和辐射效应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更加精准、更大力度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重庆紧扣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深化细化“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一要提升产业聚集度,增强产业链韧性。坚持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持续补链强链、延链成群,加强区域协同、板块联动。二要强化产业创新,释放发展新动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技术创新平台载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三要培育优质企业,夯实工业底盘。加大本地企业培育,加强优质企业招引,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四要优化产业生态,提高发展质效。软硬结合强化产业配套,产城融合完善功能设施,要素聚合增强保障能力。
 
  河南分链实施重点细分领域专项攻坚,抓好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占先和产业基础能力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推动制造业链群规模能级跃升。
 
  陕西发挥本省特色优势,聚焦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优化结构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骨干企业为承载、以数字赋能为抓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扎实推进陕西省新型工业化建设,力争在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取得突破,全面提升陕西工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甘肃强调加快转型升级,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推动石化产业提质延链、有色产业提速增效、装备制造产业提档升级,实现老树发新枝,努力在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工业母机领域攻关等方面作出甘肃贡献;加速成长壮大,育出新兴产业新动能,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新材料基地。
 
  02
 
  全方位推进数字化转型
 
  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走深向实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各地锚定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动数字化转型向智能化升级迈进。
 
  江苏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更加注重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打造数实融合强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工业发展,引导人工智能企业与工业企业深度协作。全方位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布局网络、算力,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加快提升智改数转网联服务能力,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以数字技术为重要手段,加快工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让绿色低碳成为江苏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生态底色。
 
  浙江全面推进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着力构建“数字技术+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形态。
 
  河南将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结合河南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人工智能创新运用,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制造业链群智能化水平。
 
  甘肃加深融合发展,赋出数字技术新模式,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云南实施领航工程,推动数字经济、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工业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实施先导工程,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应用、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破冰抢滩占先。
 
  河北持续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数字产业,扎实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03
 
  大力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多地表示,将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坚持扩增量、提质量,更高水平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努力成长为单打冠军、配套专家。更有效率培育中小微企业,打通进阶式成长快车道。
 
  浙江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大力培育专精特新,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促进产供销一体融合,着力构建大中小+上下游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
 
  河南坚持抓大育小、梯度推进,育优做强链主企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实现链群企业共生共赢,以深化改革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链群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云南大抓经营主体,坚持外引内培,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深度融合的良好产业生态。
 
  推进新型工业化,前景美好,更需共同行动。实现新型工业化,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者,当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努力,把力量汇聚到一起共同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新型工业化: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

2023-11-17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工业是综合国力的根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技术创新的主战场。日前党中央召开了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要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环境条件变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关于新型工业化
 
  新型工业化是发展经济学概念,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生态化是其本质特征,但它并非一个全新的概念,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动态演进——
 
  ①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提出新型工业化道;
 
  ②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③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
 
  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那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型工业化便有了新的内涵和特征——它是强调质量优先、重视自主创新、推进双循环和落实绿色低碳的工业化。
 
  一
 
  一、工业经济形势整体向好成绩来之不易
 
  工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引擎,起到了压舱石和稳定器关键性作用。
 
  从量来看——我国工业体系全、品种多、规模大,产业韧性强,升级发展潜力巨大。2022年全部工业增加值突破40万亿元大关,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制造业规模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拥有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具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实现高速增长,造船业三大指标持续全球领跑。截至目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47.8万家,比2022年底增加2.6万家。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月同比增长4.5%,工业生产稳定增长。
 
  从质来看——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今年我国突出抓了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10个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这十个行业,占GDP比重均在1%以上,合计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七成左右,产值规模大、产业链带动性强,稳住这些行业对稳住工业经济大盘十分关键。据了解,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3%、装备制造业占比达到32.9%。
 
  从势来看——积极因素不断累积。目前工业经济主要指标呈现向好态势,9月份六成以上工业行业保持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十个工业大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均超全国平均水平。这些数据都在说明,制造业企业的信心和预期都在逐步增强。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信息通信业不断做优做强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发展制造业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制造业必须筑牢,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就此,我们应牢牢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锚定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着力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提高先进制造业水平,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坚实支撑。
 
  我国已经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5G基站达到318.9万个,占全球60%以上,实现市市通千兆、县县通5G、村村通宽带。算力总规模全球排名第二,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广泛普及,工业互联网应用覆盖85%以上工业大类,较大型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270家。全国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达到209家。绿色化方面,累计建设国家级绿色工厂3616家、绿色工业园区267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03家,绿色工业园区平均固废处置利用率超过95%。培育196家绿色数据中心,5G基站的单站址能耗比商用初期降低20%以上。
 
  对于下一步如何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要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01
 
  夯实数字底座。继续适度超前建设5G、千兆光网、算力、移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扩大工业感知网络覆盖,打造海量物联接入能力。聚焦芯片、高端服务器、智能传感器、通用人工智能、工业控制系统等重点环节,增强源头技术供给。
 
  02
 
  强化应用牵引。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支持探索智能应用场景,推进人工智能全方位、深层次赋能新型工业化。开展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和园区试点示范,加快“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打造一批5G工厂和数字化转型企业标杆。
 
  03
 
  健全服务体系。通过揭榜挂帅等方式,推动装备、软件、网络等成组连线创新突破,培育一批优质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开展智能制造专家行、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活动,促进工业园区和先进制造业集群数字化应用。
 
  04
 
  营造良好生态。加快关键标准研制推广,建设数字化转型开源生态。推动工业大数据分类分级开发利用,支持重点行业建设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深化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发展壮大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
 
  据了解,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制定出台加快制造业绿色化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数字化和绿色化、现代服务业和绿色制造、绿色消费需求和绿色产品供给等深度融合,支持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船舶、绿色航空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壮大,努力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三、紧抓固本兴新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
 
  近年来,科技创新成了世界各国产业竞争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固本兴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速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提前部署未来产业。对于如何才能将固本兴新政策落到实处,只有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才能构筑我国的竞争优势。下一步应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01
 
  改造升级传统产业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不能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要瞄准高端、智能、绿色等方向,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工程,落实税收优惠和专项再贷款政策,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02
 
  巩固提升优势产业
 
  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通信设备、锂电池等领域已形成规模和技术优势,要继续推进强链延链补链,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高水平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打造一批中试和应用验证平台,加速科技成果工程化和产业化。大力实施标准提档升级,树立中国制造优质高端形象。
 
  03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聚焦5G、先进计算、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新材料、消费电子、生物医药、高端医疗装备等领域,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激发涌现更多技术含量高、品牌影响大、国际竞争力强的中国制造名片。
 
  04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制定实施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瞄准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6G、量子信息、生物制造等领域,加快技术、材料研发应用,统筹推进标准研制,促进形成新质生产力。支持地方立足各自优势,在应用场景构建、人才引育、产融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培育一批未来产业高地。数字化浪潮是一种变革性力量,要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制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突出人工智能这个关键变量,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数字基础设施为关键底座,以智改数转为重要抓手,加快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05
 
  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围绕国家区域重大战略和重点产业链创新发展,优化国家高新区布局,加强管理服务,打造开放创新的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形成更多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产业集群。支持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强化协同创新,提升先进制造能力,壮大优质企业群体,加快向世界级水平提升。
 
  此外,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我们还应坚持开放发展理念,支持更多优势企业走出去,更大力度引导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做好项目服务保障,支持外资企业在华设立研发中心,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收获更多发展成果。
 
  再从地方的视角来看,从党的二十大开始,新型工业化逐步成为各省市的重要纲领。
 
  另就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以来,已有江苏、江西、陕西、重庆、河南、陕西等多个省市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相关会议,研究分析当前工业发展形势,明确将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主要呈现出以下三个发展方向:
 
  01
 
  积极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新型工业化是强国之路,先进制造业是强国之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事关全局、事关长远。
 
  江苏近期召开新型工业化推进会议指出,要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三大任务,聚焦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50条产业链,强化产业集群思维,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抓好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传统产业要推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改造升级、更新迭代,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价值链高端迈进、技术工艺高峰攀登。新兴产业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积极扩投资、促创新、拓市场,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未来产业要瞄准科技最前沿,聚焦创新研发和场景应用,抢占新赛道、厚植新优势。
 
  浙江近日举办的推进新型工业化暨深入推进“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大会指出,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规律,聚焦绿色石化、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智能物联、现代纺织与服装等4个兼具领先优势和规模效应的万亿级产业集群,集成电路、高端新材料、智能光伏、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等4个兼具高成长性和辐射效应的五千亿级产业集群,更加精准、更大力度推进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重庆紧扣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目标,深化细化“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加快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一要提升产业聚集度,增强产业链韧性。坚持走特色化、专业化道路,持续补链强链、延链成群,加强区域协同、板块联动。二要强化产业创新,释放发展新动能。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技术创新平台载体,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三要培育优质企业,夯实工业底盘。加大本地企业培育,加强优质企业招引,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四要优化产业生态,提高发展质效。软硬结合强化产业配套,产城融合完善功能设施,要素聚合增强保障能力。
 
  河南分链实施重点细分领域专项攻坚,抓好传统产业提质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抢滩占先和产业基础能力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推动制造业链群规模能级跃升。
 
  陕西发挥本省特色优势,聚焦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以优化结构为目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骨干企业为承载、以数字赋能为抓手、以绿色低碳为导向,扎实推进陕西省新型工业化建设,力争在重点方向、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取得突破,全面提升陕西工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甘肃强调加快转型升级,激发传统产业新活力,推动石化产业提质延链、有色产业提速增效、装备制造产业提档升级,实现老树发新枝,努力在初级产品供给保障、工业母机领域攻关等方面作出甘肃贡献;加速成长壮大,育出新兴产业新动能,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打造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和新材料基地。
 
  02
 
  全方位推进数字化转型
 
  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走深向实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各地锚定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动数字化转型向智能化升级迈进。
 
  江苏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三大行动,更加注重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打造数实融合强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工业发展,引导人工智能企业与工业企业深度协作。全方位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布局网络、算力,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加快提升智改数转网联服务能力,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以数字技术为重要手段,加快工业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让绿色低碳成为江苏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生态底色。
 
  浙江全面推进智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全面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着力构建“数字技术+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产业形态。
 
  河南将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契机,结合河南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推进人工智能创新运用,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制造业链群智能化水平。
 
  甘肃加深融合发展,赋出数字技术新模式,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促进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云南实施领航工程,推动数字经济、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工业创意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壮大;实施先导工程,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制造、卫星应用、氢能及储能等未来产业破冰抢滩占先。
 
  河北持续加快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积极发展数字产业,扎实推进工业绿色发展。
 
  03
 
  大力促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
 
  中小企业是中国经济的“毛细血管”,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力量。多地表示,将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江苏坚持扩增量、提质量,更高水平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引导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努力成长为单打冠军、配套专家。更有效率培育中小微企业,打通进阶式成长快车道。
 
  浙江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大力培育专精特新,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协同,促进产供销一体融合,着力构建大中小+上下游共生共荣的产业生态。
 
  河南坚持抓大育小、梯度推进,育优做强链主企业,大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实现链群企业共生共赢,以深化改革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推动制造业链群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云南大抓经营主体,坚持外引内培,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构建大中小企业相互依存、深度融合的良好产业生态。
 
  推进新型工业化,前景美好,更需共同行动。实现新型工业化,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者,当然也需要我们每个人付出努力,把力量汇聚到一起共同奋斗,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