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广州:将制定海洋强市三年行动方案、将编制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8-08 点击:

  将制定海洋强市三年行动方案、将编制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争取粤港澳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年底在南沙挂牌……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回复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邓毛颖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增强广州核心引擎作用,推动我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时,透露了广州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答复,除了上述举措外,广州还将重点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和现代化海洋牧场等保障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的海洋全产业链,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并争取南沙先行启动区内更多涉海产业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
 
  广州港南沙港区
 
  发挥广州海洋科技资源优势
 
  聚焦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深海资源开发利用
 
  “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今年年初的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中,邓毛颖在提案中建议,快速提升广州海洋科技核心竞争优势;加快南沙集聚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强化省域沿海城市全产业链合作。
 
  近日,广州市政府会对该提案进行了详细答复。
 
  答复称,广州作为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逐步增大。在统筹建设世界海洋创新发展之都的路上,一系列海洋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巨大进展:与中科院、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共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列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南海岛礁建设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两轮试采,获党中央、国务院联合表彰。
 
  作为南方海洋科学人才高地,广州也依托海洋科教资源优势,吸引大量专业人才和高端机构集聚。据统计,广州市目前拥有海洋领域的两院院士7位、涉海高校18所、省部级以上海洋领域实验室32个、涉海科研机构58家。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并开设海洋相关学科,引入广州南沙地大滨海研究院、中船大湾区创新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推动广州交通大学创建,让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答复透露,下一步,广州市将加大支持力度,制定海洋强市三年行动方案,编制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聚焦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深海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与国家相关单位共建国家深海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冷泉生态系统等大科学装置,不断提升海洋基础科学研究优势。同时,鼓励高校设立海洋相关学科,支持企业和高等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发挥广州海洋产业创新联盟作用,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广州海洋科技核心竞争优势。
 
  南沙海关关员在登临检查前核实船舶信息
 
  加快海洋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质升级
 
  争取在可燃冰开采、深海渔业装备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涉海的先进制造业,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邓毛颖在提案中建议,发挥广州海洋制造业优势,牵引广东省海洋产业焕发新动能。
 
  对此,答复明确,广州将进一步发挥产业体系完备优势,加快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支撑广东省实体经济发展。
 
  广州作为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聚集了广船国际、黄埔文冲、英辉南方等20余家船舶制造企业。近年来,广州积极落实《广东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印发实施《广州市现代高端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海工装备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工程,推动船舶大型化、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发展,加快船舶制造企业不断向高端化、高附加值船型迈进。
 
  下一步,广州将鼓励造船龙头企业申报全省海工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遴选,争取在可燃冰开采、深海渔业装备、LNG装备、高压临氢急冷炼化装备、深远海风电运维装备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际竞争力。
 
  广州海洋实验室研制探测系统“海蜇号”
 
  打造南沙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争取更多涉海产业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南沙是广州唯一出海口,也是广州发展海洋经济的重中之重。邓毛颖建议,将南沙打造成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成为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空间载体。
 
  广州市政府在答复中明确,将积极打造南沙成为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广州就高起点谋划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南沙区核心地位。同时,将海洋发展相关内容纳入广州市和南沙区“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规划。
 
  在海洋产业功能区布局研究中,广州突出南沙海洋核心区功能,以明珠科学园为核心区,加快建设南沙科学城,重点发展海洋科学,建设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技术重要策源地。将现代科技海洋产业链列入“十四五”时期南沙区重点打造的产业链。此外,广州还将深海勘测、海洋能源开发等8大海洋领域27个小项纳入南沙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扶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
 
  下一步,广州市将充分发挥南沙湾、龙穴岛北部海洋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优势,重点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和现代化海洋牧场等保障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的海洋全产业链,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现代科技海洋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争取南沙先行启动区内更多涉海产业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吸引有关企业落户南沙。
 
  位于南沙的科技企业介绍AI技术在海关业方面的应用
 
  广州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打造环珠江口海洋产业合作和科技创新走廊
 
  “在2022年国际权威‘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排名中,广州位列第22名,是我省唯一一个上榜城市。作为省会城市,广州有责任、更有义务勇挑重担,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邓毛颖建议,深度强化省域沿海城市全产业链合作,支撑海洋经济带创新走廊协同发展。
 
  广州市政府在答复中称,广州不断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打造环珠江口海洋产业合作和科技创新走廊。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研发设计的波浪能与养殖集成平台“澎湖号”在珠海示范应用,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体系进一步发展。加入广东滨海(海岛)旅游联盟,开发广州南沙到珠海桂山岛、外伶仃岛旅游航线,在南沙举办第十五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推进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落地。广州加强海上丝绸之路保护,联合澳门等城市,牵头组建海丝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广州港与深圳港等珠三角港口开展合作,开通广州南沙、新塘、滘心至深圳港的水上客运航线,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水上公共交通网络。同时,广州还推动南沙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等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联动协同发展,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下一步,广州将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向海发展,在南沙、黄埔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与港澳在航运、科技等领域深化合作,强化与东莞、中山、珠海等珠江东西两岸联动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等海洋产业,共建海洋科技创新走廊。
 
  位于南沙区珠江街前锋社区的“数字渔场·桑基鱼塘”
 
  提升国际航运枢纽能级
 
  争取粤港澳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年底挂牌
 
  广州市政府还在答复中介绍,广州正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支撑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加强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州市大力推进南沙港区码头、仓储、航道等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南沙港四期投入使用,建成国际一流的集装箱、粮食、汽车码头集群,巩固国内最大的内贸集装箱港地位。
 
  统计显示,2022年,广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86万标箱;共开通集装箱航线260条,其中外贸班轮航线154条,通达世界主要港口。2022年广州港开通海铁联运班列36条,全年海铁联运量完成25.2万标箱,同比增长61%。
 
  在航运服务业方面,广州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业务。落户广州航运交易所,推动交易所建设航运交易中心、大数据中心、资讯中心和经济运行监测中心,逐步建成华南地区最大船舶资产交易服务平台。成立广州航运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启用全国首个线上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累积实现风险保障金额约300亿元。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实现国际航行船舶、航行港澳小型船舶进出境通关全流程办理。
 
  下一步,广州将争取粤港澳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年底在南沙挂牌,借助香港在国际航运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港澳元素加入海洋产业链合作。加快南沙港区五期、国际通用码头等工程前期工作,做大做强海铁联运、多式联运业务。强化广州港枢纽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建设“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港航大物流体系。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广州:将制定海洋强市三年行动方案、将编制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23-08-0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将制定海洋强市三年行动方案、将编制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争取粤港澳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年底在南沙挂牌……
 
  近日,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回复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邓毛颖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增强广州核心引擎作用,推动我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案》时,透露了广州推动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答复,除了上述举措外,广州还将重点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和现代化海洋牧场等保障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的海洋全产业链,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并争取南沙先行启动区内更多涉海产业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
 
  广州港南沙港区
 
  发挥广州海洋科技资源优势
 
  聚焦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深海资源开发利用
 
  “面向海洋则兴,放弃海洋则衰”!今年年初的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中,邓毛颖在提案中建议,快速提升广州海洋科技核心竞争优势;加快南沙集聚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强化省域沿海城市全产业链合作。
 
  近日,广州市政府会对该提案进行了详细答复。
 
  答复称,广州作为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的影响力和示范作用逐步增大。在统筹建设世界海洋创新发展之都的路上,一系列海洋领域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巨大进展:与中科院、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共建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列入国家“十四五”专项规划,南海岛礁建设和海域天然气水合物两轮试采,获党中央、国务院联合表彰。
 
  作为南方海洋科学人才高地,广州也依托海洋科教资源优势,吸引大量专业人才和高端机构集聚。据统计,广州市目前拥有海洋领域的两院院士7位、涉海高校18所、省部级以上海洋领域实验室32个、涉海科研机构58家。设立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并开设海洋相关学科,引入广州南沙地大滨海研究院、中船大湾区创新研究院等科研机构,推动广州交通大学创建,让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答复透露,下一步,广州市将加大支持力度,制定海洋强市三年行动方案,编制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聚焦天然气水合物产业化、深海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与国家相关单位共建国家深海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平台,加快建设冷泉生态系统等大科学装置,不断提升海洋基础科学研究优势。同时,鼓励高校设立海洋相关学科,支持企业和高等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发挥广州海洋产业创新联盟作用,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升广州海洋科技核心竞争优势。
 
  南沙海关关员在登临检查前核实船舶信息
 
  加快海洋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质升级
 
  争取在可燃冰开采、深海渔业装备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
 
  涉海的先进制造业,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邓毛颖在提案中建议,发挥广州海洋制造业优势,牵引广东省海洋产业焕发新动能。
 
  对此,答复明确,广州将进一步发挥产业体系完备优势,加快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提质升级,支撑广东省实体经济发展。
 
  广州作为中国三大造船基地之一,聚集了广船国际、黄埔文冲、英辉南方等20余家船舶制造企业。近年来,广州积极落实《广东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等政策文件,印发实施《广州市现代高端装备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将海工装备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工程,推动船舶大型化、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发展,加快船舶制造企业不断向高端化、高附加值船型迈进。
 
  下一步,广州将鼓励造船龙头企业申报全省海工装备产业链“链主”企业遴选,争取在可燃冰开采、深海渔业装备、LNG装备、高压临氢急冷炼化装备、深远海风电运维装备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全面提升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国际竞争力。
 
  广州海洋实验室研制探测系统“海蜇号”
 
  打造南沙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争取更多涉海产业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南沙是广州唯一出海口,也是广州发展海洋经济的重中之重。邓毛颖建议,将南沙打造成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成为落实海洋强国战略空间载体。
 
  广州市政府在答复中明确,将积极打造南沙成为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在《广州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广州就高起点谋划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突出南沙区核心地位。同时,将海洋发展相关内容纳入广州市和南沙区“十四五”规划、科技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相关规划。
 
  在海洋产业功能区布局研究中,广州突出南沙海洋核心区功能,以明珠科学园为核心区,加快建设南沙科学城,重点发展海洋科学,建设全球海洋科学与工程技术重要策源地。将现代科技海洋产业链列入“十四五”时期南沙区重点打造的产业链。此外,广州还将深海勘测、海洋能源开发等8大海洋领域27个小项纳入南沙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扶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推动海洋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
 
  下一步,广州市将充分发挥南沙湾、龙穴岛北部海洋大科学装置、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集聚优势,重点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和现代化海洋牧场等保障国家能源和粮食安全的海洋全产业链,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应用。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现代科技海洋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争取南沙先行启动区内更多涉海产业享受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吸引有关企业落户南沙。
 
  位于南沙的科技企业介绍AI技术在海关业方面的应用
 
  广州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
 
  打造环珠江口海洋产业合作和科技创新走廊
 
  “在2022年国际权威‘全球领先的海事之都’排名中,广州位列第22名,是我省唯一一个上榜城市。作为省会城市,广州有责任、更有义务勇挑重担,推进区域协同发展。”邓毛颖建议,深度强化省域沿海城市全产业链合作,支撑海洋经济带创新走廊协同发展。
 
  广州市政府在答复中称,广州不断发挥大湾区核心引擎功能,打造环珠江口海洋产业合作和科技创新走廊。中科院广州能源所研发设计的波浪能与养殖集成平台“澎湖号”在珠海示范应用,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体系进一步发展。加入广东滨海(海岛)旅游联盟,开发广州南沙到珠海桂山岛、外伶仃岛旅游航线,在南沙举办第十五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大会,推进粤港澳游艇自由行政策落地。广州加强海上丝绸之路保护,联合澳门等城市,牵头组建海丝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广州港与深圳港等珠三角港口开展合作,开通广州南沙、新塘、滘心至深圳港的水上客运航线,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水上公共交通网络。同时,广州还推动南沙科学城与深圳光明科学城、东莞松山湖科学城等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联动协同发展,打造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下一步,广州将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向海发展,在南沙、黄埔优化海洋产业布局,与港澳在航运、科技等领域深化合作,强化与东莞、中山、珠海等珠江东西两岸联动发展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等海洋产业,共建海洋科技创新走廊。
 
  位于南沙区珠江街前锋社区的“数字渔场·桑基鱼塘”
 
  提升国际航运枢纽能级
 
  争取粤港澳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年底挂牌
 
  广州市政府还在答复中介绍,广州正推进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支撑全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加强航运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广州市大力推进南沙港区码头、仓储、航道等港航基础设施建设,大湾区首个全自动化码头南沙港四期投入使用,建成国际一流的集装箱、粮食、汽车码头集群,巩固国内最大的内贸集装箱港地位。
 
  统计显示,2022年,广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486万标箱;共开通集装箱航线260条,其中外贸班轮航线154条,通达世界主要港口。2022年广州港开通海铁联运班列36条,全年海铁联运量完成25.2万标箱,同比增长61%。
 
  在航运服务业方面,广州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业务。落户广州航运交易所,推动交易所建设航运交易中心、大数据中心、资讯中心和经济运行监测中心,逐步建成华南地区最大船舶资产交易服务平台。成立广州航运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启用全国首个线上航运保险要素交易平台,累积实现风险保障金额约300亿元。加快建设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实现国际航行船舶、航行港澳小型船舶进出境通关全流程办理。
 
  下一步,广州将争取粤港澳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年底在南沙挂牌,借助香港在国际航运的影响力,吸引更多港澳元素加入海洋产业链合作。加快南沙港区五期、国际通用码头等工程前期工作,做大做强海铁联运、多式联运业务。强化广州港枢纽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持续建设“通道+枢纽+网络”的现代港航大物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