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发布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7-17 点击:

  为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形成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3年7月14日至2023年8月14日。
 
  政策导向是:
 
  一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不断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跃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加快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转变。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二是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先进产能比例,有效扩大优质供给。依法依规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构建产业发展新引擎。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提高粮食、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三是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四是构建优势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
 
  第一类鼓励类
 
  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关键技术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有利于产业跨区域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有利于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服务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对改造后能效达到最新版《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中标杆水平的项目,参照鼓励类管理。
 
  鼓励类目录聚焦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关键领域,重点鼓励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事项;对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发挥、对国计民生影响不大、对行业发展作用有限、发展水平不再先进的事项,不再列入鼓励类。对鼓励类投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信贷支持。对鼓励类投资项目的其他优惠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一、农林牧渔业
 
  1.农田建设与保护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盐碱化改善渗排工程建设,旱作盐碱地改造和综合利用,土壤侵蚀防治,土、肥、水速测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2.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性耕作,新开耕地快速培肥,肥沃耕作层培育,耕地保养管理
 
  3.农业节水改造和精细化管理:更新改造不符合灌溉节水标准的灌区,旱作节水农业,水资源短缺和超载地区发展雨养农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以雨养和节水为导向的绿化模式
 
  4.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农产品及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农作物、林木、草、畜禽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
 
  5.农业良种技术攻关和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动植物(含野生)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生物育种,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包装、检验、鉴定技术和仓储、运输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猪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
 
  6.智慧农业及新型农业技术开发: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农业建设
 
  7.农林产品深加工:木、竹、草(包括秸秆、芦苇)人造板及其复合材料技术开发及应用,林产化工原料林基地建设,林产化学品深加工,木竹结构建筑和木(竹)质材料环保加工、循环节约利用、能源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竹藤、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及精深加工,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及三剩物深加工、产品开发及能源化
 
  8.农产品仓储运输: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
 
  9.粮食储备技术及装备:粮油干燥节能设备,农户绿色储粮生物技术,驱鼠技术,农户新型储粮仓(彩钢板组合仓、钢骨架矩形仓、钢网式干燥仓、热浸镀锌钢板仓等),安全绿色储粮技术及装备推广应用
 
  10.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大病虫害、外来入侵物种及动物疫病防治,动物疫病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及应用,野生动植物培植、驯养繁育基地及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农作物、林木害虫密度自动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11.农业气象服务:人工增(消)雨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气象卫星工程(卫星研制、生产及配套软件系统,地面接收处理设备,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和气象信息服务
 
  12.生态农业:生态种植业、生态畜牧业、生态草业的技术开发及应用
 
  13.绿色农业:全生物降解地膜、高强度易回收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修复,符合绿色低碳循环要求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肥料、农药、兽药等优质安全环保农业投入品及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开发,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监测技术开发和应用,有机废弃物无害化、价值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14.现代畜牧业及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农牧渔产品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垫料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远洋渔业、人工鱼礁、渔政渔港工程、绿色环保功能性渔具示范与应用,新能源渔船,淡水与海水健康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淡水与海水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海洋牧场
 
  15.林果业:国家储备林建设,特色经济林建设,碳汇林建设,植树种草工程,林草种苗工程,油茶、核桃、油橄榄、仁用杏、榛子、油棕等木本粮油基地建设,生物质能源林和用材林定向培育与产业化,森林资源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大径级用材林等)
 
  16.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珍稀濒危动植物药材培育,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林下种养殖技术开发及应用
 
  17.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等),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再生资综合利用、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热、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废弃菌棒利用、太阳能利用)
 
  18.农村旅游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
 
  19.农村数字化改造:数字乡村建设,“村数字+”农林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20.农村废弃物治理:面向资源化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厕所粪污、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与农田面源污染协同综合治理
 
  21.农村水系整治: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
 
  22.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
 
  23.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优质高产牧草人工种植与加工,自然保护地建设及生态示范工程,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天然林保护与修复,营造林工程(包括防护林建设、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
 
  24.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产,抗盐与耐旱植物培植
 
  25.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工程
 
  26.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服务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提供的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
 
  二、水利
 
  1.水资源利用和优化配置:跨流域调水工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
 
  2.节水供水工程:农村供水工程,灌区及配套设施建设、改造,高效输配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合同节水管理,节水改造工程,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城镇用水单位智慧节水系统开发与应用,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3.防洪提升工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城市积涝预警和防洪工程,水利工程用土工合成材料及新型材料开发制造,水利工程用高性能混凝土复合管道的开发与制造,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及山洪沟、泥石流沟和滑坡治理等),江河湖海堤防建设及河道治理工程,蓄滞洪区建设,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堤防隐患排查与修复,出海口门整治工程
 
  4.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系统及地下水保护与修复工程,水源地保护工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隔离防护、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修复及有关技术开发推广),水土保持工程(淤地坝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侵蚀沟治理)
 
  5.水利数字化建设: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系统开发,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及应用(大江大河中下游及重点防洪区、防洪保护区等特定地区洪涝灾害信息专题地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
 
  三、煤炭
 
  1.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管道输煤,大型煤炭储运中心、煤炭交易市场建设,储煤设施建设和环保改造
 
  2.智能化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矿井灾害(瓦斯、煤尘、矿井水、火、围岩、地温、冲击地压等)防治,井下救援技术及特种装备开发与应用,新型矿工避险自救器材开发与应用,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装备及煤矿机器人研发应用
 
  3.矿山生态修复:地面沉陷区治理,矿井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4.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煤炭共伴生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和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矿井采空区、建筑物下、铁路等基础设施下、水体下采用煤矸石等物质填充采煤技术开发与应用,煤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煤电一体化建设
 
  5.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煤炭清洁高效洗选和洁净型煤技术开发与应用,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方法、工艺开发与应用,实施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的大型煤矿项目(井工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露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年)
 
  四、电力
 
  1.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装备:±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变电,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输变电,分布式新能源并网、分布式智能电网(含微电网)技术推广应用,水力发电中低温水恢复措施工程、过鱼措施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乏风瓦斯发电技术及开发利用,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生物质热电联产
 
  2.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型水力发电及抽水蓄能电站、大型电站及大电网变电站集约化设计和自动化技术开发与应用,跨区电网互联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电网改造与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
 
  3.电力系统数字化升级:继电保护技术、电网运行安全监控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智慧能源系统,电力智能运维及智慧工地技术,关键电力应急装备技术,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4.电力系统调节:气源落实地区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电源建设
 
  5.电力消纳和存储: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储氢(氨)、蓄热等各类新型储能技术推广应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高效电能替代技术及设备,船舶充换电设施、港口船舶岸电设施建设和应用,跨季节储能技术
 
  6.火力发电低碳节能改造:燃煤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超低排放、重金属脱除等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开发与应用,输变电、配电节能、降损、环保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火力发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
 
  7.煤电技术及装备: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采用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保障电力安全的支撑性煤电项目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煤电项目;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洁净煤发电项目以及利用煤矸石、中煤、煤泥等低热值煤发电项目;背压(抽背)型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
 
  五、新能源
 
  1.风力发电技术与应用:15MW等级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开
 
  发与设备制造,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高原、山区风电场建设与设备生产制造,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设备及海底电缆制造,稀土永磁材料在风力发电机中应用
 
  2.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应用: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电解水制氢和二氧化碳催化合成绿色甲醇,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工程,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海洋能、地热能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可再生能源供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3.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与应用: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物燃油(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等非粮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生物质直燃、气化发电及热电联产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农林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储存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农林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气化设备、锅炉和炉具制造,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厨余垃圾、工业有机废弃物、有机污水污泥等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大型沼气和生物天然气生产成套设备,沼气发电机组、沼气净化设备、沼气管道供气、沼气提纯压缩液化制备生物天然气设备、装罐成套设备制造,秸秆热解气化相关设备制造
 
  4.氢能技术与应用:高效经济制氢、运氢及高密度储氢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加氢站及车用清洁替代燃料加注站,移动新能源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一代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与应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液态、固态和气态储氢,管道拖车运氢,管道输氢,加氢站,氢电耦合等氢能技术推广应用
 
  5.发电互补技术与应用:氢能、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发电互补技术开发及应用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发布

2023-07-17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为适应产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修订形成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近日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此次征求意见的时间为2023年7月14日至2023年8月14日。
 
  政策导向是:
 
  一是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持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不断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跃升。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加快推广应用智能制造新技术,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转变。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
 
  二是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提高先进产能比例,有效扩大优质供给。依法依规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大力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构建产业发展新引擎。扎实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提高粮食、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高效顺畅的流通体系。优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三是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加快补齐短板。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积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推进产业基础再造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四是构建优势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新路径。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法律服务等服务业,加快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健康、养老、托育、文化、旅游、体育、家政等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23年本,征求意见稿)
 
  第一类鼓励类
 
  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有利于关键技术创新,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有利于产业跨区域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有利于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有利于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和服务业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技术、装备和产品。对改造后能效达到最新版《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中标杆水平的项目,参照鼓励类管理。
 
  鼓励类目录聚焦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关键领域,重点鼓励市场机制难以有效发挥、需要政府发挥引导作用、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的事项;对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发挥、对国计民生影响不大、对行业发展作用有限、发展水平不再先进的事项,不再列入鼓励类。对鼓励类投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信贷支持。对鼓励类投资项目的其他优惠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一、农林牧渔业
 
  1.农田建设与保护工程: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农田盐碱化改善渗排工程建设,旱作盐碱地改造和综合利用,土壤侵蚀防治,土、肥、水速测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2.耕地质量建设:保护性耕作,新开耕地快速培肥,肥沃耕作层培育,耕地保养管理
 
  3.农业节水改造和精细化管理:更新改造不符合灌溉节水标准的灌区,旱作节水农业,水资源短缺和超载地区发展雨养农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推广以雨养和节水为导向的绿化模式
 
  4.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和种子库建设:农产品及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农作物、林木、草、畜禽和渔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建设,动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开发与应用
 
  5.农业良种技术攻关和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动植物(含野生)优良品种选育、繁育、保种和开发,生物育种,种子(种苗)生产、加工、包装、检验、鉴定技术和仓储、运输设备的开发与应用,猪牛羊胚胎(体内)及精液工厂化生产
 
  6.智慧农业及新型农业技术开发:蔬菜、瓜果、花卉设施栽培(含无土栽培)先进技术开发与应用,优质、高产、高效标准化栽培技术开发与应用,农业生物技术开发与应用,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和智慧农业建设
 
  7.农林产品深加工:木、竹、草(包括秸秆、芦苇)人造板及其复合材料技术开发及应用,林产化工原料林基地建设,林产化学品深加工,木竹结构建筑和木(竹)质材料环保加工、循环节约利用、能源化技术开发与应用,竹藤、花卉、苗木基地建设、产品开发及精深加工,次小薪材、沙生灌木及三剩物深加工、产品开发及能源化
 
  8.农产品仓储运输:农林牧渔产品储运、保鲜、加工与综合利用
 
  9.粮食储备技术及装备:粮油干燥节能设备,农户绿色储粮生物技术,驱鼠技术,农户新型储粮仓(彩钢板组合仓、钢骨架矩形仓、钢网式干燥仓、热浸镀锌钢板仓等),安全绿色储粮技术及装备推广应用
 
  10.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重大病虫害、外来入侵物种及动物疫病防治,动物疫病新型诊断试剂、疫苗及低毒低残留兽药(含兽用生物制品)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及应用,野生动植物培植、驯养繁育基地及疫源疫病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农作物、林木害虫密度自动监测技术开发与应用
 
  11.农业气象服务:人工增(消)雨防雹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技术、装备开发与应用,气象卫星工程(卫星研制、生产及配套软件系统,地面接收处理设备,卫星遥感应用技术)和气象信息服务
 
  12.生态农业:生态种植业、生态畜牧业、生态草业的技术开发及应用
 
  13.绿色农业:全生物降解地膜、高强度易回收地膜农田示范与应用,受污染耕地风险管控与修复,符合绿色低碳循环要求的饲料、饲料添加剂、肥料、农药、兽药等优质安全环保农业投入品及绿色食品生产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开发,农产品及其产地环境监测技术开发和应用,有机废弃物无害化、价值化处理及有机肥料产业化技术开发与应用
 
  14.现代畜牧业及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开发与应用,农牧渔产品绿色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畜禽粪污肥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垫料化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远洋渔业、人工鱼礁、渔政渔港工程、绿色环保功能性渔具示范与应用,新能源渔船,淡水与海水健康养殖及产品深加工,淡水与海水渔业资源增殖与保护,海洋牧场
 
  15.林果业:国家储备林建设,特色经济林建设,碳汇林建设,植树种草工程,林草种苗工程,油茶、核桃、油橄榄、仁用杏、榛子、油棕等木本粮油基地建设,生物质能源林和用材林定向培育与产业化,森林资源培育(速生丰产用材林、大径级用材林等)
 
  16.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生态种植、野生抚育和仿野生栽培,珍稀濒危动植物药材培育,天然橡胶及杜仲种植生产,林下种养殖技术开发及应用
 
  17.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秸秆肥料化利用、秸秆饲料化利用、秸秆能源化利用、秸秆基料化利用、秸秆原料化利用等),农村可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开发工程(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工程、“再生资综合利用、沼气发电、生物质能清洁供热、秸秆气化清洁能源利用工程、废弃菌棒利用、太阳能利用)
 
  18.农村旅游特色产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森林康养、自然教育和生态旅游
 
  19.农村数字化改造:数字乡村建设,“村数字+”农林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20.农村废弃物治理:面向资源化的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厕所粪污、畜禽粪便、农业废弃物与农田面源污染协同综合治理
 
  21.农村水系整治: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及面源污染防治
 
  22.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农业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开发与应用
 
  23.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草原、森林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天然草原植被恢复工程,优质高产牧草人工种植与加工,自然保护地建设及生态示范工程,内陆流域性大湖资源增殖保护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天然林保护与修复,营造林工程(包括防护林建设、退化林修复、森林抚育等)
 
  24.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荒漠化、石漠化防治及防沙治沙工程,固沙、保水、改土新材料生产,抗盐与耐旱植物培植
 
  25.生物多样性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工程
 
  26.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服务公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提供的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
 
  二、水利
 
  1.水资源利用和优化配置:跨流域调水工程,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工程
 
  2.节水供水工程:农村供水工程,灌区及配套设施建设、改造,高效输配水、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合同节水管理,节水改造工程,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推广应用,城镇用水单位智慧节水系统开发与应用,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3.防洪提升工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城市积涝预警和防洪工程,水利工程用土工合成材料及新型材料开发制造,水利工程用高性能混凝土复合管道的开发与制造,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区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及山洪沟、泥石流沟和滑坡治理等),江河湖海堤防建设及河道治理工程,蓄滞洪区建设,江河湖库清淤疏浚工程,堤防隐患排查与修复,出海口门整治工程
 
  4.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生态系统及地下水保护与修复工程,水源地保护工程(水源地保护区划分、隔离防护、水土保持、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修复及有关技术开发推广),水土保持工程(淤地坝工程、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侵蚀沟治理)
 
  5.水利数字化建设:水工程防灾联合调度系统开发,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及应用(大江大河中下游及重点防洪区、防洪保护区等特定地区洪涝灾害信息专题地图),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水土保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水文站网基础设施及水文水资源监测能力建设,数字孪生流域建设,数字孪生水利工程建设
 
  三、煤炭
 
  1.煤炭跨区域运输通道和集疏运体系:管道输煤,大型煤炭储运中心、煤炭交易市场建设,储煤设施建设和环保改造
 
  2.智能化和安全高效矿井建设:矿井灾害(瓦斯、煤尘、矿井水、火、围岩、地温、冲击地压等)防治,井下救援技术及特种装备开发与应用,新型矿工避险自救器材开发与应用,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装备及煤矿机器人研发应用
 
  3.矿山生态修复:地面沉陷区治理,矿井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4.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煤炭共伴生资源加工与综合利用,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和煤矿瓦斯抽采、利用,矿井采空区、建筑物下、铁路等基础设施下、水体下采用煤矸石等物质填充采煤技术开发与应用,煤田地质及地球物理勘探,煤电一体化建设
 
  5.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技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煤炭清洁高效洗选和洁净型煤技术开发与应用,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方法、工艺开发与应用,实施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的大型煤矿项目(井工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20万吨/年、露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400万吨/年)
 
  四、电力
 
  1.新型电力系统技术及装备:±800千伏及以上直流输变电,1000千伏及以上交流输变电,分布式新能源并网、分布式智能电网(含微电网)技术推广应用,水力发电中低温水恢复措施工程、过鱼措施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乏风瓦斯发电技术及开发利用,垃圾焚烧发电成套设备,生物质热电联产
 
  2.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型水力发电及抽水蓄能电站、大型电站及大电网变电站集约化设计和自动化技术开发与应用,跨区电网互联工程技术开发与应用,电网改造与建设,增量配电网建设
 
  3.电力系统数字化升级:继电保护技术、电网运行安全监控信息技术开发与应用,智慧能源系统,电力智能运维及智慧工地技术,关键电力应急装备技术,电力系统网络安全防护技术
 
  4.电力系统调节:气源落实地区天然气调峰发电项目,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电源建设
 
  5.电力消纳和存储:电化学、压缩空气、飞轮、储氢(氨)、蓄热等各类新型储能技术推广应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高效电能替代技术及设备,船舶充换电设施、港口船舶岸电设施建设和应用,跨季节储能技术
 
  6.火力发电低碳节能改造:燃煤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超低排放、重金属脱除等多污染物协同治理技术,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技术开发与应用,输变电、配电节能、降损、环保技术开发与推广应用,火力发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
 
  7.煤电技术及装备: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采用超超临界发电机组,保障电力安全的支撑性煤电项目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调节性煤电项目;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超(超)临界热电联产机组,循环流化床、增压流化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等洁净煤发电项目以及利用煤矸石、中煤、煤泥等低热值煤发电项目;背压(抽背)型热电联产、热电冷多联产;燃煤耦合生物质发电
 
  五、新能源
 
  1.风力发电技术与应用:15MW等级及以上海上风电机组技术开
 
  发与设备制造,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高原、山区风电场建设与设备生产制造,海上风电场建设与设备及海底电缆制造,稀土永磁材料在风力发电机中应用
 
  2.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应用:太阳能热发电集热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应用,逆变控制系统开发制造,电解水制氢和二氧化碳催化合成绿色甲醇,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组件设计与制造,高效太阳能热水器及热水工程,太阳能中高温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海洋能、地热能利用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可再生能源供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3.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与应用:生物质纤维素乙醇、生物燃油(柴油、汽油、航空煤油)等非粮生物质燃料生产技术开发与应用,生物质直燃、气化发电及热电联产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农林生物质资源收集、运输、储存技术开发与设备制造,农林生物质成型燃料加工设备、气化设备、锅炉和炉具制造,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厨余垃圾、工业有机废弃物、有机污水污泥等各类城乡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的大型沼气和生物天然气生产成套设备,沼气发电机组、沼气净化设备、沼气管道供气、沼气提纯压缩液化制备生物天然气设备、装罐成套设备制造,秸秆热解气化相关设备制造
 
  4.氢能技术与应用:高效经济制氢、运氢及高密度储氢技术开发应用及设备制造,加氢站及车用清洁替代燃料加注站,移动新能源技术开发及应用,新一代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与应用,可再生能源制氢,液态、固态和气态储氢,管道拖车运氢,管道输氢,加氢站,氢电耦合等氢能技术推广应用
 
  5.发电互补技术与应用:氢能、风电与光伏发电互补系统技术开发与应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发电互补技术开发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