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今年力争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5-30 点击:次
作为成都产业建圈强链的一条重点产业链,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产业链今年将如何发力?近日,记者从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获悉,《2023年成都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产业建圈强链工作要点》(简称“工作要点”)已正式印发,这意味着成都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含车载智能控制系统)产业链迎来发展“路线图”。
该工作要点涵盖“工作目标”“重点工作”两个方面,其中,“重点工作”部分明确了17条细化举措。通过打出一套“组合拳”,成都的目标是力争2023年,全市大数据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
《工作要点》从五个方面
对重点工作进行了明确
01
在实施数据价值化攻坚行动方面
《工作要点》指出,要强化公共数据开放共享,以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为重点,研究制定数据资源分级分类相关规范标准。制定年度公共数据开放重点清单,年内新增开放数据不少于2000万条。完善公共数据集中授权运营机制,全年形成不低于50类数据服务产品。加强成都数据集团运营,促进数据要素有序高效流动。力争在智慧医疗、智慧交通等公共服务细分领域开放数据集2个以上。探索产业数据开放流通。推动成都市先进制造业和战路新兴产业重要数据目录的研究制定,开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数据采集标准化试点,力争在高端能源装备、智能终端、自动驾驶等产业细分领域开放数据集3个以上。
02
在实施算力资源化提升行动方面
推动数据中心绿色高质量发展。全面统计摸排全市数据中心情况,切实掌握底数。推进算力赋能产业发展。制定《成都市围绕超算智算加快算力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印发《算力券管理办法》,加快推进算力政策落地落实。
03
在实施产业能级提档行动方面
要编制2023年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业基金、领军人才库。培育“四链融合”链主企业,编制《成都市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链主企业“四链融合”需求清单》。培育人工智能“四上”企业,建立不少于100家企业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四上”企业库,构建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潜力企业成长梯队。大数据领域,力争年内挖掘1家链主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14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330家,上规企业超390家。人工智能领域,力争全年培育国家级人工智能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上市企业1家、上规企业10家、赋能上云企业20家。形成至少包含100家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上市、上榜”企业的重点招引名单。
04
在实施产业生态成势行动方面
强化产业人才引育。进一步壮大“成都市人工智能专家智囊团”规模,2023年新增5位院士、专家、企业家入团,引进大数据产业领军人才团队6支以上。加强金融服务。鼓励成都天使投资引导基金、重产基金、科创投基金等设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子基金。加大市级平台基金对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项目投资力度,力争重产基金、科创投基金、新经济天使基金等投资大数据与人工智能产业项目5个以上。构建产业协同创新体系。新增市级以上创新中心(分中心)3个以上,企业级创新中心5个以上。
05
在实施工作机制提质行动方面
深化“链长制”工作机制。完善“市领导+牵头市级部门+要素保障部门+区(市)县+产业园区(功能区)”的产业建圈强链工作推进机制,强化“链长”的总牵头、总协调、总调度作用,定期召开“链长工作会”“专班成员单位联席会”,积极对接争取国家部委和省级对口部门支持。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导向,建立差异化指标评价体系,结合产业竞争力和“链主企业、公共平台、中介机构、产业基金、领军人才”等生态要素聚集度,对产业承载地、专班成员单位推进产业情况进行定期跟踪、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