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甘肃推动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2-14 点击:

  为系统谋划和整体推动我国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生物经济领域的首个顶层设计。《规划》提出,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动力,以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基础,以广泛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产业为特征。《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出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把“绿色饭碗”稳稳端在自己手中。甘肃应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制定地方性的生物农业发展扶持政策
 
  在深刻领会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精神的基础上,制定甘肃生物农业发展的地方性扶持政策。发挥甘肃生物农业资源优势,优化布局,形成甘肃区域内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生物农业产业格局。成立省生物农业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甘肃生物农业发展服务职能,将人才引进、项目落地、资金引进等目标纳入工作范围,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拓展融资渠道,建立促进生物农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利用小额贷款、统贷、转贷等方式,对优质的生物农业项目、生物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信贷支持。
 
  二、建设一批生物农业产业孵化基地
 
  以甘肃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庄园牧场股份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建设一批甘肃生物农业产业孵化基地,推进甘肃生物农业产业链不断向下和向上延伸。重视生物农业技术上下游的结合,建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提高生物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效率,加速具有商业发展前景的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对农业企业抓大放小、扶强淘弱,引导生物农业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和整合,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实力,提高生物种业、生物型生产资料、生物型食品加工业和生物能源产业的集中度,最终形成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为支撑的相对合理的企业布局。
 
  三、重视优良品种的保护和培育
 
  整合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的科研资源,建立省级种子重点研究实验室,加快实施生物农业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甘肃现有优良品种保护并持续培育,通过搜集整理优质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改良和更新核心种质资源、对名特优品种进行保种等手段,丰富优质种质资源品种和内容,促进种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集中资源开发具备高产、优质、安全、多抗特征的动植物新品种,发展壮大粮食、果蔬、畜禽、水产、林木等生物育种产业群,大力推进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扩繁和产业化。加快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和技术系统,积极开展优质种质资源的引进、分类、鉴定、保存、更新等环节的技术、标准制定,进一步强化种质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研究。着眼于保护和培育优良品种,根据畜禽良种选育需求,引入优质的肉猪、奶牛、肉鸭、蛋鸡等活体动物以及冻精、胚胎等育种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着力提升畜禽良种选育水平。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措施,是落实精准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更是提高生物农业竞争力的战略举措。通过培育大批新型职业农民,造就一支本领过硬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使他们熟练掌握生物农业生产经营本领,成为生物农业生产经营的行家里手。推进家庭小规模经营逐步向规模经营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物农业转变,不断提高我省生物农业生产效率,最终从根本上解决生物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后,加大对他们的支持力度,给予一定的创业启动资金补贴。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将新型职业农民的生物农业生产同规模化农业企业的现代经营结合在一起,让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的原材料经过规模化农业企业的深加工,增加生物农业产品的附加值,一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保证规模化农业企业的原料供给。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甘肃推动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2-12-14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为系统谋划和整体推动我国生物经济高质量发展,5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这是我国生物经济领域的首个顶层设计。《规划》提出,生物经济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发展进步为动力,以保护开发利用生物资源为基础,以广泛深度融合医药、健康、农业、林业、能源、环保、材料等产业为特征。《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提出顺应“解决温饱”转向“营养多元”的新趋势,发展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把“绿色饭碗”稳稳端在自己手中。甘肃应抢抓国家战略机遇,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推动生物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制定地方性的生物农业发展扶持政策
 
  在深刻领会国家《“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精神的基础上,制定甘肃生物农业发展的地方性扶持政策。发挥甘肃生物农业资源优势,优化布局,形成甘肃区域内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生物农业产业格局。成立省生物农业推进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甘肃生物农业发展服务职能,将人才引进、项目落地、资金引进等目标纳入工作范围,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和支持生物农业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拓展融资渠道,建立促进生物农业发展的投融资机制,以政府投入为引导,利用小额贷款、统贷、转贷等方式,对优质的生物农业项目、生物农业产业园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信贷支持。
 
  二、建设一批生物农业产业孵化基地
 
  以甘肃莫高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甘肃省敦煌种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兰州庄园牧场股份有限公司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核心,建设一批甘肃生物农业产业孵化基地,推进甘肃生物农业产业链不断向下和向上延伸。重视生物农业技术上下游的结合,建立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合作机制,提高生物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整体效率,加速具有商业发展前景的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对农业企业抓大放小、扶强淘弱,引导生物农业企业加快兼并重组和整合,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实力,提高生物种业、生物型生产资料、生物型食品加工业和生物能源产业的集中度,最终形成以大企业集团为核心、专业化中小企业为支撑的相对合理的企业布局。
 
  三、重视优良品种的保护和培育
 
  整合兰州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业科学院等教学科研单位的科研资源,建立省级种子重点研究实验室,加快实施生物农业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开展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甘肃现有优良品种保护并持续培育,通过搜集整理优质种质资源、建立种质资源数据库、引进国内外优良品种、改良和更新核心种质资源、对名特优品种进行保种等手段,丰富优质种质资源品种和内容,促进种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集中资源开发具备高产、优质、安全、多抗特征的动植物新品种,发展壮大粮食、果蔬、畜禽、水产、林木等生物育种产业群,大力推进动植物新品种选育、扩繁和产业化。加快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和技术系统,积极开展优质种质资源的引进、分类、鉴定、保存、更新等环节的技术、标准制定,进一步强化种质资源培育和开发利用研究。着眼于保护和培育优良品种,根据畜禽良种选育需求,引入优质的肉猪、奶牛、肉鸭、蛋鸡等活体动物以及冻精、胚胎等育种过程中使用的材料,着力提升畜禽良种选育水平。
 
  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措施,是落实精准乡村振兴的基础性工程,更是提高生物农业竞争力的战略举措。通过培育大批新型职业农民,造就一支本领过硬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使他们熟练掌握生物农业生产经营本领,成为生物农业生产经营的行家里手。推进家庭小规模经营逐步向规模经营转变,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物农业转变,不断提高我省生物农业生产效率,最终从根本上解决生物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合格后,加大对他们的支持力度,给予一定的创业启动资金补贴。更为重要的是,需要将新型职业农民的生物农业生产同规模化农业企业的现代经营结合在一起,让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的原材料经过规模化农业企业的深加工,增加生物农业产品的附加值,一方面增加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保证规模化农业企业的原料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