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经验、挑战与建议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7-13 点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装备制造业基础良好,关联程度较高、互补性较强,具备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
 
  ▲经过多年发展,四川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动力设备、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能源环保等装备制造基地。比如,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业集群具有全球影响力,全国60%以上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50%的大型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都是“德阳制造”,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省第一,2021年首次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成都航空装备、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居全国一流;眉山是全国最大传动件、小型压缩机和木工机床生产基地;资阳是全国最大的出口内燃机车、新能源机车和调车机车研制基地。2018年,四川将装备制造业纳入全省5个重点发展的万亿级现代支柱产业,2020年四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7327.8亿元。
 
  ▲重庆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长安、建设、川仪、重汽、嘉陵等装备制造企业经历和见证了“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如今,重庆已形成风电装备、轨道交通、数控机床、机器人等多个“整机+配套+系统集成”特色装备制造行业,其中江津区的齿轮箱、减速器、内燃机等装备产品行业领先,永川区是全国最大的中高端皮卡生产基地。2020年,全市1094户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01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出口交货值111亿元,同比增长15.8%。按照《重庆市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配套供给优、支撑体系全、有较强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制造强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全市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8%,超过工业产值增速。
 
  ▲2020年以来,川渝两省市聚焦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发电设备、节能环保等领域,打造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空港工业园区、重庆江津工业园区、四川隆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宜宾三江新区等多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比如,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工信部授予的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挂牌园区,被四川省商务厅认定为“综合实力名列四川省开发区第一位”,是德阳打造“重装之都”的核心产业载体。
 
  02
 
  内生挑战与产业链“建圈”建议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装备制造布局主要集中在市场竞争激烈、利润较低的行业,而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占比相对不高。部分高端装备制造的关键共性技术、先进工艺、核心装备、基础原材料、零部件等受制于发达国家、技术领先企业,导致高端数控机床、高端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及检测设备、电子生产成套设备、激光生产成套设备等具备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布局条件的高端装备制造发展滞后。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施方案》提出,将装备制造业打造为继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业之后的第三个世界级万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提出川渝共同构建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的九大任务:一是共建“两核一带”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两核”为成都德阳地区、重庆中心城区,“一带”为G93成渝环线高速产业协作发展示范带,布局发展能源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二是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三是共同打造世界级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高地;四是共同培育轨道交通装备协同发展体系;五是共同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突破发展;六是共同突破具有地域特色的专用装备;七是共同夯实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基础;八是共同提升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水平;九是共同构建多层次开放式产业协同体系。
 
  ▲进一步看,发挥“双核引领”“周边区域联动”作用,积极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做强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的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素资源禀赋、市场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基础、总体比较优势,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装备、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数控机床等领域培育国际竞争力,通过提质、引强、补链、建链、强链、延链、建圈等协同发展,形成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配套在区域的都市圈装备制造业分工体系和空间布局,以构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来破解“核心产业技术和创新能力不足、配套产业不够完善、龙头企业较少、产业协同布局不完善”等各自为战、产业碎片化等问题,形成竞争合力。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的经验、挑战与建议

2022-07-13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装备制造业基础良好,关联程度较高、互补性较强,具备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基础条件。
 
  ▲经过多年发展,四川已成为全国重要的动力设备、航空装备、轨道交通、能源环保等装备制造基地。比如,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业集群具有全球影响力,全国60%以上的核电产品、40%的水电机组、30%以上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50%的大型轧钢设备和大型电站铸锻件、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都是“德阳制造”,制造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全省第一,2021年首次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成都航空装备、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高端装备研发制造居全国一流;眉山是全国最大传动件、小型压缩机和木工机床生产基地;资阳是全国最大的出口内燃机车、新能源机车和调车机车研制基地。2018年,四川将装备制造业纳入全省5个重点发展的万亿级现代支柱产业,2020年四川装备制造业产值达7327.8亿元。
 
  ▲重庆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悠久,长安、建设、川仪、重汽、嘉陵等装备制造企业经历和见证了“中国制造”的发展历程。如今,重庆已形成风电装备、轨道交通、数控机床、机器人等多个“整机+配套+系统集成”特色装备制造行业,其中江津区的齿轮箱、减速器、内燃机等装备产品行业领先,永川区是全国最大的中高端皮卡生产基地。2020年,全市1094户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01亿元,首次突破2000亿元,同比增长6%,实现出口交货值111亿元,同比增长15.8%。按照《重庆市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到2025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初步形成产业规模大、核心竞争力强、配套供给优、支撑体系全、有较强影响力的现代产业体系,成为制造强市建设的重要支撑,全市装备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3000亿元,年均增速超过8%,超过工业产值增速。
 
  ▲2020年以来,川渝两省市聚焦智能装备、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发电设备、节能环保等领域,打造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庆空港工业园区、重庆江津工业园区、四川隆昌经济技术开发区、四川宜宾三江新区等多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比如,德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工信部授予的全国首批“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装备制造业)示范基地”、联合国“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挂牌园区,被四川省商务厅认定为“综合实力名列四川省开发区第一位”,是德阳打造“重装之都”的核心产业载体。
 
  02
 
  内生挑战与产业链“建圈”建议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装备制造布局主要集中在市场竞争激烈、利润较低的行业,而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占比相对不高。部分高端装备制造的关键共性技术、先进工艺、核心装备、基础原材料、零部件等受制于发达国家、技术领先企业,导致高端数控机床、高端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及检测设备、电子生产成套设备、激光生产成套设备等具备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布局条件的高端装备制造发展滞后。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施方案》提出,将装备制造业打造为继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业之后的第三个世界级万亿产业集群。《实施方案》提出川渝共同构建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的九大任务:一是共建“两核一带”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两核”为成都德阳地区、重庆中心城区,“一带”为G93成渝环线高速产业协作发展示范带,布局发展能源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二是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三是共同打造世界级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高地;四是共同培育轨道交通装备协同发展体系;五是共同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突破发展;六是共同突破具有地域特色的专用装备;七是共同夯实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基础;八是共同提升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水平;九是共同构建多层次开放式产业协同体系。
 
  ▲进一步看,发挥“双核引领”“周边区域联动”作用,积极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做强重庆都市圈和成都都市圈的创新要素集聚能力,结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要素资源禀赋、市场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基础、总体比较优势,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轨道交通、能源装备、工业机器人、仪器仪表、数控机床等领域培育国际竞争力,通过提质、引强、补链、建链、强链、延链、建圈等协同发展,形成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配套在区域的都市圈装备制造业分工体系和空间布局,以构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来破解“核心产业技术和创新能力不足、配套产业不够完善、龙头企业较少、产业协同布局不完善”等各自为战、产业碎片化等问题,形成竞争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