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做好“六提”文章 打造“四区一城” | 江宁高新区:擎画新蓝图 赋能新征程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10-28 点击:

近年来,在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跑道上,这里一批重大成果喷薄而出——中国第一个原创抗艾新药在这里诞生;中国CAR-T领域第一家成功上市企业在这里成长;国内生命科学产业新高地 “江宁药谷”在这里启动建设;江宁区第一只独角兽、首家科创板挂牌企业在这里诞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广,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以全球化视野谋划,江宁高新区这片热土动能勃发。

当前,市党代会的举行,让江宁高新区进一步厘清目标定位,致力创新实干,着力做好“六提”文章,聚力打造校地融合发展典范区、生命科学产业引领区、科技产业创新活力区、新兴经济培育集聚区,建成国际化生态型科技品质新城等“四区一城”,全面提升在全市的显示度、贡献度和在全省高新区的竞争力、影响力。

市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上做示范。

拥有丰富科教资源的江宁高新区,已在深化校地合作、政产学研融合发展上先试先行,赋能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江宁大学城里拥有12家高校,师生人数20余万,近年来,“创新”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高校与园区之间的大门。江宁高新区将校地融合推向深入,产业结构也顺势转型升级

回首一路走来的“脚印”,园区与南京工程学院、金陵科技学院等携手,打造了一系列校地合作平台,特别是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建“江宁药谷”、与南京医科大学共建逸夫医院,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园区为学校和企业“穿针引线”,推进“宁聚行动”、高校学生见习就业,全面对接属地高校相关专业院系,加强与企业的岗位匹配,涌现出一批南京交院“舍弗勒”班、正大天晴药大优质人才就业基地等校企合作范例。

高校、产业、研究院打开大门“拥抱”,发生“化学反应”,为江宁高新区突出生命科学,做强智能(高端)装备,壮大绿色汽车,加速新兴经济,培育未来产业,厚积产业家底。

以省级生命科技小镇为核心,园区汇集了恒瑞、正大天晴、奥赛康、前沿生物、传奇生物等一批领军企业,围绕新药创制、基因工程、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集聚200家企业,成为南京生物医药产业“一谷一镇三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生物医药园区前20强;高端智造产业以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智能化自动化装备为主导,集聚了南高齿、舍弗勒、上汽大通等优秀企业;园区引进、培育双软认定企业75家,涉软企业87家,多伦科技、软通动力、小视科技、易科腾分别在智能驾考、软件服务外包、人工智能、量子加密领域占据国内重要地位。

“十四五”是江宁高新区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江宁高新区将顺应发展趋势,亮出“十四五”目标:聚力打造“四区一城”。

实行“赛马制”“点题式”合作,做足校友经济文章,用好江宁大学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核心资源,促进园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校和企业开展专业领域培育合作,促进产学研全面融合,着力构建以高新园区、大学城区、众创社区、国际人才街区“四区联动”形成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创新成果孵化圈层。

用好用足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的科教创新和技术优势,加快培育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超前布局基因技术;在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国际人才引进,以及上市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数量等指标上争先进位。

充分依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宁核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等重要机遇,大力推进一批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的举措;围绕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加大与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的合作,建成引领产业创新、集聚企业、孵化项目的“重大引擎”,打造“种子(科小)→高企→瞪羚、独角兽→上市企业”梯队发展的“科创森林”;加快引进战略性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等海内外“高精尖缺”人才。

聚焦前沿领域和未来赛道,发挥好大学城高校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布局人工智能、脑科学等产业,加快形成产业转型的中坚力量和先发优势。

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高标准编制江宁高新区城市规划,全力打造以“方山-秦淮河湿地”为核心的中央生态活力区。二是全面做强城市功能,重点推动江宁体育中心、竹山路、天元东路、方山片区等区域提档升级,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公园城市”。三是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持续推进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设施体系建设。四是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以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抓好城市建设管理。

南京首批租赁社区试点项目—瑾家珑熹台

以“六提”文章为路径

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围绕“四区一城”目标定位,江宁高新区确定以“六提”文章为奋斗路径,为全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引领长三角的智能制造基地、美丽中国样板区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贡献高新力量。

在项目招引上转换思路

扭转传统“摊大饼”式招商引资模式,加大对科技含量高、税收产出高的项目招引力度,打造“立起来”“高起来”的高新区,做好“提级”文章。

在科技创新上抓实重点

加快将江宁药谷打造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建成引领产业创新、集聚企业、孵化项目的“重大引擎”,做好“提效”文章。

在要素制约上主攻突破

加快一期工业园2300亩低效用地再开发,全力推进东拓区启动拆迁、征地、拉框、修路、配建等,做好“提速”文章。

在城市更新上加大力度

抓紧制订五年发展规划、三年行动方案,梳理确定城市更新、品质提升的区域、节点、投资、时序,塑造展示园区新城形象,做好“提档”文章。

在存量挖潜上赋能助推

推动园区老企业扩能扩张,做到“老树发新枝“起跳再腾飞”,育强新增长极,做好“提升”文章。

在营商环境上开放包容

加快谋划建设“智慧园区”,营造一个近悦远来的创业氛围,努力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做好“提质”文章。

 江宁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六提”为抓手,园区将聚焦产业定位,突出生命科学产业、做强智能装备产业、壮大绿色汽车产业,加速新兴经济、培育未来产业;聚焦招大引强,招引产业链、龙头领军型项目,高技术高产出项目,打造“立起来”“高起来”的高新区;聚焦总部和楼宇经济,用足用好社会载体资源,通过严控业态和政策激励,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区、税收亿元楼,打造总部集聚区,形成税收增量。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做好“六提”文章 打造“四区一城” | 江宁高新区:擎画新蓝图 赋能新征程

2021-10-2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近年来,在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跑道上,这里一批重大成果喷薄而出——中国第一个原创抗艾新药在这里诞生;中国CAR-T领域第一家成功上市企业在这里成长;国内生命科学产业新高地 “江宁药谷”在这里启动建设;江宁区第一只独角兽、首家科创板挂牌企业在这里诞生……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广,站在世界的舞台上,以全球化视野谋划,江宁高新区这片热土动能勃发。

当前,市党代会的举行,让江宁高新区进一步厘清目标定位,致力创新实干,着力做好“六提”文章,聚力打造校地融合发展典范区、生命科学产业引领区、科技产业创新活力区、新兴经济培育集聚区,建成国际化生态型科技品质新城等“四区一城”,全面提升在全市的显示度、贡献度和在全省高新区的竞争力、影响力。

市党代会报告提出,今后五年,要在创新驱动、产业转型上做示范。

拥有丰富科教资源的江宁高新区,已在深化校地合作、政产学研融合发展上先试先行,赋能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江宁大学城里拥有12家高校,师生人数20余万,近年来,“创新”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高校与园区之间的大门。江宁高新区将校地融合推向深入,产业结构也顺势转型升级

回首一路走来的“脚印”,园区与南京工程学院、金陵科技学院等携手,打造了一系列校地合作平台,特别是与中国药科大学共建“江宁药谷”、与南京医科大学共建逸夫医院,为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园区为学校和企业“穿针引线”,推进“宁聚行动”、高校学生见习就业,全面对接属地高校相关专业院系,加强与企业的岗位匹配,涌现出一批南京交院“舍弗勒”班、正大天晴药大优质人才就业基地等校企合作范例。

高校、产业、研究院打开大门“拥抱”,发生“化学反应”,为江宁高新区突出生命科学,做强智能(高端)装备,壮大绿色汽车,加速新兴经济,培育未来产业,厚积产业家底。

以省级生命科技小镇为核心,园区汇集了恒瑞、正大天晴、奥赛康、前沿生物、传奇生物等一批领军企业,围绕新药创制、基因工程、高端医疗器械等细分领域集聚200家企业,成为南京生物医药产业“一谷一镇三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综合实力位列全国生物医药园区前20强;高端智造产业以汽车及零部件、新能源装备、智能化自动化装备为主导,集聚了南高齿、舍弗勒、上汽大通等优秀企业;园区引进、培育双软认定企业75家,涉软企业87家,多伦科技、软通动力、小视科技、易科腾分别在智能驾考、软件服务外包、人工智能、量子加密领域占据国内重要地位。

“十四五”是江宁高新区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江宁高新区将顺应发展趋势,亮出“十四五”目标:聚力打造“四区一城”。

实行“赛马制”“点题式”合作,做足校友经济文章,用好江宁大学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等创新核心资源,促进园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校和企业开展专业领域培育合作,促进产学研全面融合,着力构建以高新园区、大学城区、众创社区、国际人才街区“四区联动”形成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创新成果孵化圈层。

用好用足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的科教创新和技术优势,加快培育生物医药及新型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超前布局基因技术;在高端创新平台建设、国际人才引进,以及上市企业、独角兽、瞪羚企业数量等指标上争先进位。

充分依托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江宁核心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建设等重要机遇,大力推进一批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的举措;围绕产业创新、成果转化,加大与高校院所、龙头企业的合作,建成引领产业创新、集聚企业、孵化项目的“重大引擎”,打造“种子(科小)→高企→瞪羚、独角兽→上市企业”梯队发展的“科创森林”;加快引进战略性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等海内外“高精尖缺”人才。

聚焦前沿领域和未来赛道,发挥好大学城高校优势,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布局人工智能、脑科学等产业,加快形成产业转型的中坚力量和先发优势。

一是优化国土空间布局,高标准编制江宁高新区城市规划,全力打造以“方山-秦淮河湿地”为核心的中央生态活力区。二是全面做强城市功能,重点推动江宁体育中心、竹山路、天元东路、方山片区等区域提档升级,打造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的“公园城市”。三是完善城市公共服务配套,持续推进教育、医疗、住房保障等民生设施体系建设。四是提升城市宜居品质,以工匠精神和绣花功夫抓好城市建设管理。

南京首批租赁社区试点项目—瑾家珑熹台

以“六提”文章为路径

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

围绕“四区一城”目标定位,江宁高新区确定以“六提”文章为奋斗路径,为全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引领长三角的智能制造基地、美丽中国样板区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全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示范区贡献高新力量。

在项目招引上转换思路

扭转传统“摊大饼”式招商引资模式,加大对科技含量高、税收产出高的项目招引力度,打造“立起来”“高起来”的高新区,做好“提级”文章。

在科技创新上抓实重点

加快将江宁药谷打造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医药创新中心,建成引领产业创新、集聚企业、孵化项目的“重大引擎”,做好“提效”文章。

在要素制约上主攻突破

加快一期工业园2300亩低效用地再开发,全力推进东拓区启动拆迁、征地、拉框、修路、配建等,做好“提速”文章。

在城市更新上加大力度

抓紧制订五年发展规划、三年行动方案,梳理确定城市更新、品质提升的区域、节点、投资、时序,塑造展示园区新城形象,做好“提档”文章。

在存量挖潜上赋能助推

推动园区老企业扩能扩张,做到“老树发新枝“起跳再腾飞”,育强新增长极,做好“提升”文章。

在营商环境上开放包容

加快谋划建设“智慧园区”,营造一个近悦远来的创业氛围,努力培育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做好“提质”文章。

 江宁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以“六提”为抓手,园区将聚焦产业定位,突出生命科学产业、做强智能装备产业、壮大绿色汽车产业,加速新兴经济、培育未来产业;聚焦招大引强,招引产业链、龙头领军型项目,高技术高产出项目,打造“立起来”“高起来”的高新区;聚焦总部和楼宇经济,用足用好社会载体资源,通过严控业态和政策激励,打造一批特色产业区、税收亿元楼,打造总部集聚区,形成税收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