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中欧(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园区被正式列入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培育名单

来源:中国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3-29 点击:

3月24日,位于青白江区欧洲产业城的中欧(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园区顺利通过现场评审,被正式列入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培育名单,系四川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申报体系建立以来全省首个创建的国际合作园区。

区位优势独特 发展基础坚实

“区位优势十分突出,这是你们独有的特点!”这是评审专家组在对中欧(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园区进行实地考察之后首先得出的结论。

据悉,园区位于欧洲产业城核心区,地处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腹地,紧邻成都国际铁路港、四川省自贸区(青白江片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占据得天独厚的外向型产业发展空间;交通上,沪蓉、成巴、成都二绕高速等穿境而过,更有四向国际战略大通道通达全球各地,区域路网发达;配套设施上,先后启动总长度37公里的25条道路、5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水电气和污水处理厂等9项公建配套建设。
目前,区域内欧城路、港城大道等31公里18条骨干道路建成通车,自来水加压站、邻里中心、东山公园等7项公建配套建成投用,46万平方米简欧风格标准化厂房交付使用,引入四川师范大学(青白江校区)、“一带一路”教育产业园、欧洲产业城三甲医院等优质医教资源,规划欧洲风情街、星级酒店等特色场景,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一座宜居宜业宜商的产业园区已初具雏形。

产业发展外向度高 国际合作基础好

中欧(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园区始终把项目招引促建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主导产业、突出重点区域、整合优势资源,全力推进招商引资。

目前,园区已成功集聚康佳高新智造、华鼎国联动力电池等总投资近880亿元的重大项目64个,其中外资外贸类项目26个,投资额达90亿美元,达产后将实现进出口额超300亿元,对欧项目3个(英国凯格瑞、俄罗斯比图百歌、德国恩德),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此外,园区挂牌成立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产业联盟,与中欧投资促进协会、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等涉欧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参与“亚蓉欧”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等国际化会议,推动了园区企业抱团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接待欧洲国家考察团数次,对外交流合作取得良好成效,为园区开拓欧洲新兴市场,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布局,助力四川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抢抓机遇 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平台

现场评审会上,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周万山对园区建设寄予厚望,他表示要高度重视建设中欧(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园区的重要意义,将园区打造成为助推四川加速融入新格局、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特别是促进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园区。

要突出区位优势和特点,政策叠加优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优势,将园区打造成为对欧合作示范窗口,助推产业能级再上一个新台阶。要谋划做好后半篇“文章”,拿到牌子、拿稳牌子、用好牌子,强化创新驱动新载体,推动开放合作新平台,书写高质量发展后半篇章。

“ ‘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制造强国’等多项国家战略的实施,为中欧(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园区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 青白江区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欧(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园区被正式列入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培育名单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一方面它将引导全省高质量外资向我区集聚,推动建立全球价值链创新高地,形成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智能制造产业示范效应;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企业开拓欧洲新兴市场,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布局,提供了对外合作的新窗口,助力四川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

下一步,青白江区国贸和物流局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协同青白江区欧管委制定完善培育发展方案,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加快载体建设、强化对欧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成具有欧洲特色的国别合作园区。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中欧(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园区被正式列入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培育名单

2021-03-29 来源:中国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3月24日,位于青白江区欧洲产业城的中欧(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园区顺利通过现场评审,被正式列入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培育名单,系四川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申报体系建立以来全省首个创建的国际合作园区。

区位优势独特 发展基础坚实

“区位优势十分突出,这是你们独有的特点!”这是评审专家组在对中欧(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园区进行实地考察之后首先得出的结论。

据悉,园区位于欧洲产业城核心区,地处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开发区腹地,紧邻成都国际铁路港、四川省自贸区(青白江片区)、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占据得天独厚的外向型产业发展空间;交通上,沪蓉、成巴、成都二绕高速等穿境而过,更有四向国际战略大通道通达全球各地,区域路网发达;配套设施上,先后启动总长度37公里的25条道路、5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水电气和污水处理厂等9项公建配套建设。
目前,区域内欧城路、港城大道等31公里18条骨干道路建成通车,自来水加压站、邻里中心、东山公园等7项公建配套建成投用,46万平方米简欧风格标准化厂房交付使用,引入四川师范大学(青白江校区)、“一带一路”教育产业园、欧洲产业城三甲医院等优质医教资源,规划欧洲风情街、星级酒店等特色场景,综合承载能力持续提升,一座宜居宜业宜商的产业园区已初具雏形。

产业发展外向度高 国际合作基础好

中欧(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园区始终把项目招引促建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抓手,聚焦主导产业、突出重点区域、整合优势资源,全力推进招商引资。

目前,园区已成功集聚康佳高新智造、华鼎国联动力电池等总投资近880亿元的重大项目64个,其中外资外贸类项目26个,投资额达90亿美元,达产后将实现进出口额超300亿元,对欧项目3个(英国凯格瑞、俄罗斯比图百歌、德国恩德),产业发展初具规模、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此外,园区挂牌成立全球战略合作伙伴产业联盟,与中欧投资促进协会、德国中小企业联合会等涉欧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参与“亚蓉欧”全球合作伙伴大会等国际化会议,推动了园区企业抱团参与国际合作交流,接待欧洲国家考察团数次,对外交流合作取得良好成效,为园区开拓欧洲新兴市场,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布局,助力四川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奠定了良好基础。

抢抓机遇 打造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合作平台

现场评审会上,四川省商务厅副厅长周万山对园区建设寄予厚望,他表示要高度重视建设中欧(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园区的重要意义,将园区打造成为助推四川加速融入新格局、实现更高水平的开放,特别是促进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杆园区。

要突出区位优势和特点,政策叠加优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优势,将园区打造成为对欧合作示范窗口,助推产业能级再上一个新台阶。要谋划做好后半篇“文章”,拿到牌子、拿稳牌子、用好牌子,强化创新驱动新载体,推动开放合作新平台,书写高质量发展后半篇章。

“ ‘一带一路’、 ‘长江经济带’、 ‘新一轮西部大开发’、 ‘制造强国’等多项国家战略的实施,为中欧(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园区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 青白江区国际贸易和现代物流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欧(成都)智能制造合作园区被正式列入全省国际(地区)合作园区培育名单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一方面它将引导全省高质量外资向我区集聚,推动建立全球价值链创新高地,形成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智能制造产业示范效应;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企业开拓欧洲新兴市场,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布局,提供了对外合作的新窗口,助力四川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新格局!”

下一步,青白江区国贸和物流局将以此为新的起点,协同青白江区欧管委制定完善培育发展方案,进一步完善规划设计、加快载体建设、强化对欧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建成具有欧洲特色的国别合作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