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要坚持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7-31 点击:

   农业科技园区规划作为释放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和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个新生事物,在资源聚集、技术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农业科技园区正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和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载体。

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要坚持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于201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园区位于渤海之滨和环渤海经济带中间地带,版图面积350平方公里。在盐碱地综合治理、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乡村振兴发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体制机制与政策创新等方面,承担着为全国当好排头、作出示范的重要使命。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坚持园区规划先行,为园区乡村振兴定标定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的振兴要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园区通过公开招标邀请美国、法国等7家规划设计团队共同参与编制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围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土地资源资本化运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等关键环节,对园区49个行政村振兴发展的目标、原则、路径等进行了整体策划设计,以新兴产业培育、科学技术推广、人才创新创业等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聚集孵化一批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高端要素资源。首先是搭建各具特色的科教创新平台。全力抓好中科院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等一批科教平台建设,围绕盐碱地绿色开发、种质资源创新等方面开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孵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其次是加快培育农业创新性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多用,制订出台了园区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和“雁归黄河”科技人才计划,共建国家自然联合基金,承担实施了一批国家和省重点专项,与中国科学院等42家科研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50个左右科学家团队长期驻区开展科研工作,成为各大高校院所的试验示范基地。三是建设园区“双创”示范基地。重点建设众创空间、成果孵化器、产业加速器等,提供政策指导、项目推介、产权交易、产业孵化等综合服务,成功培育了12家创新型企业。
 
   坚持产业融合,培育一批高端高质高效的新兴产业集群园区规划应重点围绕发展现代种业、农业生物产业、农业智能装备制造业、农业科技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五大产业,培育一批高端高质高效的新兴产业集群。以农业生物产业为例,重点培育一批生物基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和产业项目,建设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国际绿色生物制造基地。
 
   坚持绿色发展优先,打造和谐宜居生态环境。园区规划应优化人居环境,坚持保护性的开发园区,可持续利用资源,将生态理念贯穿于园区规划、建设、运营的全过程,规划建设50万平方米公共服务绿色社区,初步建成了集科研、商务、居住于一体的服务型功能设施。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此外,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化工产业集群,打造山东省绿色化工园区。
 
   突出“三农”现代化,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首先是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优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先后打造了爱尚农业精品花卉、瀚海海上休闲旅游等30余个特色产业品牌,有效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实力。其次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美化、净化、亮化、绿化、硬化”行动,园区49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旱厕改造和危房改造,实现燃气“村村通”。此外,加快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先后培训高技能型职业农民2000人次,支持300余名科技特派员和优秀乡土人才带技术、带项目驻村开展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要坚持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2018-07-31 来源:未知 点击:

   农业科技园区规划作为释放现代农业发展活力和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一个新生事物,在资源聚集、技术创新、产业融合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农村农民的现代化,根本要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农业科技园区正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创业和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平台,也是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载体。

农业科技园区规划要坚持科技创新产业融合
 
   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于201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园区位于渤海之滨和环渤海经济带中间地带,版图面积350平方公里。在盐碱地综合治理、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乡村振兴发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体制机制与政策创新等方面,承担着为全国当好排头、作出示范的重要使命。
 
   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坚持园区规划先行,为园区乡村振兴定标定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村的振兴要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园区通过公开招标邀请美国、法国等7家规划设计团队共同参与编制园区总体发展规划,围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土地资源资本化运营、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等关键环节,对园区49个行政村振兴发展的目标、原则、路径等进行了整体策划设计,以新兴产业培育、科学技术推广、人才创新创业等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聚集孵化一批支撑乡村振兴发展的高端要素资源。首先是搭建各具特色的科教创新平台。全力抓好中科院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研究院、山东农业大学教学科研基地等一批科教平台建设,围绕盐碱地绿色开发、种质资源创新等方面开展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成果孵化,为乡村振兴提供全方位科技支撑。其次是加快培育农业创新性人才。坚持不求所有、但求多用,制订出台了园区招才引智优惠政策和“雁归黄河”科技人才计划,共建国家自然联合基金,承担实施了一批国家和省重点专项,与中国科学院等42家科研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50个左右科学家团队长期驻区开展科研工作,成为各大高校院所的试验示范基地。三是建设园区“双创”示范基地。重点建设众创空间、成果孵化器、产业加速器等,提供政策指导、项目推介、产权交易、产业孵化等综合服务,成功培育了12家创新型企业。
 
   坚持产业融合,培育一批高端高质高效的新兴产业集群园区规划应重点围绕发展现代种业、农业生物产业、农业智能装备制造业、农业科技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五大产业,培育一批高端高质高效的新兴产业集群。以农业生物产业为例,重点培育一批生物基材料、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和产业项目,建设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国际绿色生物制造基地。
 
   坚持绿色发展优先,打造和谐宜居生态环境。园区规划应优化人居环境,坚持保护性的开发园区,可持续利用资源,将生态理念贯穿于园区规划、建设、运营的全过程,规划建设50万平方米公共服务绿色社区,初步建成了集科研、商务、居住于一体的服务型功能设施。同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农业绿色生产,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此外,引导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化工产业集群,打造山东省绿色化工园区。
 
   突出“三农”现代化,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径。首先是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优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先后打造了爱尚农业精品花卉、瀚海海上休闲旅游等30余个特色产业品牌,有效提升了农村经济发展实力。其次是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施乡村“美化、净化、亮化、绿化、硬化”行动,园区49个行政村全部完成旱厕改造和危房改造,实现燃气“村村通”。此外,加快培育现代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先后培训高技能型职业农民2000人次,支持300余名科技特派员和优秀乡土人才带技术、带项目驻村开展科技服务和创新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