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临沂经开区:产业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来源:未知 日期:2019-05-27 点击:

  立足优势,强化品牌引领;培育新型农民,加强人才支撑;以项目建设为驱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探索品牌化优质农业之路上,以产业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注册国家地理标志
  
  小甜瓜闯出乡村致富“大名堂”
  
  “博洋9号批发5元钱一斤;普通脆瓜2元一斤……”50多岁的瓜农解守步,一边忙着包装刚摘下来的甜瓜,一边接着“慕名而来”的手机电话,介绍着今年的瓜市行情。
  
  初夏时节的5月,解守步家15个大棚里瓜果飘香。解守步是梅家埠街道解家湖村人,该村历来有种植甜瓜的传统。在开发区乡村振兴政策的引导下,掌握一定种植甜瓜技术的解守步和部分村民,一起承包了邻近的小庄子村近300亩土地,建起了种植基地。他们成立种植合作社,从北京、上海等地引进了新品种,建起了新型大棚,改进了甜瓜辣椒套种技术,让梅家埠的甜瓜种植形成了规模。
  
  自2018年起,开发区开始实施区域公用品牌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以梅家埠街道甜瓜和葡萄品牌为引领,通过政府引导,协会指导,社会新型经营主体协作,将“产自临沂”这一全市的区域公用品牌与项目区的“梅家埠甜瓜”“醋庄葡萄”“南贺园”等区域公用品牌融合发展,形成品牌合力,探索“市-区-街”三级区域公用品牌联动发展机制。
  
  “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甜瓜协会为主体,申请了‘梅家埠甜瓜’商标,创立了‘梅家埠甜瓜’国家地理标志。”开发区农林水务局陈凯华介绍说:“以解守步等新型农民为代表的梅家埠甜瓜品牌实现了将品牌效应与基地品牌建设的有效结合,探索了一条做好品牌,做强基地、联动市场、提质增效,促进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土专家”夯实乡村发展“硬实力”
  
  “通过专家老师们的讲解,感觉自己不仅学到了很多种植知识,也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年近五旬的武可堂是梅家埠白墩村人,种了20多年的瓜,对于开发区农林水务局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连连称赞。
  
  “这个棚里基本都是裂纹瓜,得过一段时间才能上市。这一片栽种的是‘8424’西瓜,一方面给自己吃,另一方面尝试一下有机种植技术。”在现场武可堂打开了一个西瓜,品尝了一下嘴里喃喃道:“还是没有想像中的甜,看来有机种植技术还要进一步试验研究”。
  
  武可堂通过流转承包了60多亩地,种植了20多个大棚,在区农林水务局和街道农业办的帮助下,引进了美国、北京、上海等国外国内10余个甜瓜栽培品种。“甜瓜种植要不断更新换代,不仅要从国内国外引进各种品牌,还要让懂技术人来种,这样才能掌握种瓜的话语权。”梅家埠街道农业办主任、高级农艺师李明华介绍说,通过提升甜瓜种植的专业化水平,获得消费者的信赖,才能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开发区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育乡土人才。实施头雁、鸿雁、归雁、雁阵“四雁”工程,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甄选100名开发区本地农民,培育成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产业融合发展
  
  小项目奏响乡村发展“大合唱”
  
  阳光和煦,微风习习;池水清澈,荷花待放。走在友谊田园项目弯弯曲曲的木桥上,让人仿佛来到了梅雨时节的江南水乡。“下个星期开始放养小龙虾,端午节前后将举行开园仪式。”第一书记郭思文正盘算项目发展计划。
  
  友谊田园项目所在的梅家埠街道西滩子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并负债累累。开发区选派的第一书记工作组入驻后,第一书记郭思文和副书记徐亮,从增加村集体收入、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为切入点,成立荷韵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搭建村民依法流转土地平台,与外来工商资本合作,以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大学的专家团队为科技支撑,发展浅水藕套养小龙虾农业标准化示范园项目。采用“堰上果、堰坡菜、田中藕、水中虾”的立体种养殖模式,打造集莲藕种植、套养小龙虾、蔬菜水果采摘、垂钓于一体的小型田园综合体。
  
  “项目预计今年7月可竣工运营,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个左右。”在郭思文的规划中,友谊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和西滩子村的未来无限光明。
  
  “要着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加快建设田园综合体、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新业态,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将加快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休闲旅游样板区,以产业的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临沂经开区:产业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2019-05-27 来源:未知 点击:

  立足优势,强化品牌引领;培育新型农民,加强人才支撑;以项目建设为驱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近年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探索品牌化优质农业之路上,以产业化发展为乡村振兴“强筋壮骨”。
  
  注册国家地理标志
  
  小甜瓜闯出乡村致富“大名堂”
  
  “博洋9号批发5元钱一斤;普通脆瓜2元一斤……”50多岁的瓜农解守步,一边忙着包装刚摘下来的甜瓜,一边接着“慕名而来”的手机电话,介绍着今年的瓜市行情。
  
  初夏时节的5月,解守步家15个大棚里瓜果飘香。解守步是梅家埠街道解家湖村人,该村历来有种植甜瓜的传统。在开发区乡村振兴政策的引导下,掌握一定种植甜瓜技术的解守步和部分村民,一起承包了邻近的小庄子村近300亩土地,建起了种植基地。他们成立种植合作社,从北京、上海等地引进了新品种,建起了新型大棚,改进了甜瓜辣椒套种技术,让梅家埠的甜瓜种植形成了规模。
  
  自2018年起,开发区开始实施区域公用品牌融合发展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主要以梅家埠街道甜瓜和葡萄品牌为引领,通过政府引导,协会指导,社会新型经营主体协作,将“产自临沂”这一全市的区域公用品牌与项目区的“梅家埠甜瓜”“醋庄葡萄”“南贺园”等区域公用品牌融合发展,形成品牌合力,探索“市-区-街”三级区域公用品牌联动发展机制。
  
  “以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甜瓜协会为主体,申请了‘梅家埠甜瓜’商标,创立了‘梅家埠甜瓜’国家地理标志。”开发区农林水务局陈凯华介绍说:“以解守步等新型农民为代表的梅家埠甜瓜品牌实现了将品牌效应与基地品牌建设的有效结合,探索了一条做好品牌,做强基地、联动市场、提质增效,促进产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之路”。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土专家”夯实乡村发展“硬实力”
  
  “通过专家老师们的讲解,感觉自己不仅学到了很多种植知识,也开拓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年近五旬的武可堂是梅家埠白墩村人,种了20多年的瓜,对于开发区农林水务局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连连称赞。
  
  “这个棚里基本都是裂纹瓜,得过一段时间才能上市。这一片栽种的是‘8424’西瓜,一方面给自己吃,另一方面尝试一下有机种植技术。”在现场武可堂打开了一个西瓜,品尝了一下嘴里喃喃道:“还是没有想像中的甜,看来有机种植技术还要进一步试验研究”。
  
  武可堂通过流转承包了60多亩地,种植了20多个大棚,在区农林水务局和街道农业办的帮助下,引进了美国、北京、上海等国外国内10余个甜瓜栽培品种。“甜瓜种植要不断更新换代,不仅要从国内国外引进各种品牌,还要让懂技术人来种,这样才能掌握种瓜的话语权。”梅家埠街道农业办主任、高级农艺师李明华介绍说,通过提升甜瓜种植的专业化水平,获得消费者的信赖,才能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开发区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教育,培育乡土人才。实施头雁、鸿雁、归雁、雁阵“四雁”工程,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甄选100名开发区本地农民,培育成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
  
  产业融合发展
  
  小项目奏响乡村发展“大合唱”
  
  阳光和煦,微风习习;池水清澈,荷花待放。走在友谊田园项目弯弯曲曲的木桥上,让人仿佛来到了梅雨时节的江南水乡。“下个星期开始放养小龙虾,端午节前后将举行开园仪式。”第一书记郭思文正盘算项目发展计划。
  
  友谊田园项目所在的梅家埠街道西滩子村,集体经济十分薄弱,并负债累累。开发区选派的第一书记工作组入驻后,第一书记郭思文和副书记徐亮,从增加村集体收入、促进村民增收致富为切入点,成立荷韵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搭建村民依法流转土地平台,与外来工商资本合作,以山东农业大学、临沂大学的专家团队为科技支撑,发展浅水藕套养小龙虾农业标准化示范园项目。采用“堰上果、堰坡菜、田中藕、水中虾”的立体种养殖模式,打造集莲藕种植、套养小龙虾、蔬菜水果采摘、垂钓于一体的小型田园综合体。
  
  “项目预计今年7月可竣工运营,年可为村集体增加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上,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20个左右。”在郭思文的规划中,友谊田园综合体的发展和西滩子村的未来无限光明。
  
  “要着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加快建设田园综合体、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业新业态,打造农业产业化‘升级版’,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今后将加快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和田园综合体建设,努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和休闲旅游样板区,以产业的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