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新兴产业集聚区 创新驱动主引擎——聚焦山西祁县经济开发区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3-06 点击:

  山西祁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9年,2006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为2016中国产业园区成长力百强园区和省科创新城产业合作园区。目前,园区扩区规划面积31.8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2户,职工约11000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2017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2.92亿元,同比增长5.9%;税收完成1.69亿元,同比增长35.03%;主营业收入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10.58%。单位面积累计投资强度4500万元/公顷。
  
  开发区秉承发展思路明确,主导产业突出,按照“整合、改制、扩区、调规”八字方针,整合现有园区,形成了新兴产业园、玻璃器皿工业园、食品工业园“一区三园”发展格局,确立以“玻璃器皿、食品加工特色消费品工业,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努力打造“体制开放、机制灵活、产业集聚、充满活力”的省级开发区。到2020年,建成玻璃器皿、食品加工、碳素新材料、文化旅游4大50亿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突破100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亿元。目前,以伊利乳业、北京红星等企业为主导,形成了全省食品工业知名品牌聚集区和隆起带;以泰国正大、北京大北农等企业为主导,形成了全省最大的饲料生产基地;以山西丹源碳素和山西天波制泵等企业为主导,形成了华北最大的碳素、水泵生产基地;以乔家大院、千朝谷等旅游品牌为主导,形成了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文旅产业集聚区;以国新能源、福诺欧含氟新材料、春光太阳能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日渐兴起。
  
  开发区具有区位优势独特,生产要素富集的特点。它位于山西腹地,紧邻中国十大集镇之一的东观镇,距离省城太原40公里、太原武宿国际机场35公里、太谷高铁站4公里、东观货运火车站3公里。榆祁高速乔家大院出口设于区内,大西高铁穿区而过。国道108线、208线和省道东夏线交汇于此,日均车流量达2.6万辆,全县各种运输货车近2.9万辆,货运能力达43.7万吨,给园区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流保障。园区已经完成“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配套,日供水能力达到7000立方米,年供气能力达7500万立方米,建有110千伏变电站、日处理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30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各一座。
  
  开发区不断在健全创新体系上下功夫,使创业环境更加优越。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小微企业创业园为基础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已入驻创新企业、创业项目43户。依托园区科技企业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市级研发中心4个。入区企业在享受国家、省、市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还享有土地出让金分期缴纳、土地价格优惠、专项资金奖励等多种优惠政策。目前,“企业投资项目先建后验”“一枚公章管审批”“五联合、一简化、三并联”等一批创新审批机制在开发区先行先试,企业可以享受“一站式”“不出区”的优质服务。
  
  发展离不开优美的环境,更离不开产城的有机融合。区内以新建的208旅游通道为中轴,国家5A级景区——乔家大院和山西省现代农业新地标——千朝谷自成一体,形成人文景观与生态景区融合的优美环境。以此为依托,园区正在加快建设与产业有机融合的新型园区。集行政办公、商务洽谈、科技研发、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开发区科技孵化中心已经完成初步选址和规划设计;开发区医院即将开工建设;已建成的紫荆假日酒店、乔家公寓酒店设施完备、高效便捷;一条沿208国道延伸的商业、商住和现代服务业功能带正在逐步形成。
  
  祁县经济开发区将以打造“政策开放‘高地’、集群发展‘洼地’、人才汇聚‘福地’、企业集聚‘宝地’、创新创业‘胜地’”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倾力打造成县域经济的“增长极”、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创新驱动的“主引擎”、绿色发展的“先行区”。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新兴产业集聚区 创新驱动主引擎——聚焦山西祁县经济开发区

2018-03-06 来源:未知 点击:

  山西祁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9年,2006年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为省级经济开发区,为2016中国产业园区成长力百强园区和省科创新城产业合作园区。目前,园区扩区规划面积31.81平方公里,入驻企业82户,职工约11000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户。2017年,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62.92亿元,同比增长5.9%;税收完成1.69亿元,同比增长35.03%;主营业收入完成70亿元,同比增长10.58%。单位面积累计投资强度4500万元/公顷。
  
  开发区秉承发展思路明确,主导产业突出,按照“整合、改制、扩区、调规”八字方针,整合现有园区,形成了新兴产业园、玻璃器皿工业园、食品工业园“一区三园”发展格局,确立以“玻璃器皿、食品加工特色消费品工业,新能源新材料,文化旅游”为主导产业;努力打造“体制开放、机制灵活、产业集聚、充满活力”的省级开发区。到2020年,建成玻璃器皿、食品加工、碳素新材料、文化旅游4大50亿产业集聚区,入驻企业突破100户,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亿元。目前,以伊利乳业、北京红星等企业为主导,形成了全省食品工业知名品牌聚集区和隆起带;以泰国正大、北京大北农等企业为主导,形成了全省最大的饲料生产基地;以山西丹源碳素和山西天波制泵等企业为主导,形成了华北最大的碳素、水泵生产基地;以乔家大院、千朝谷等旅游品牌为主导,形成了山西中部最具活力的文旅产业集聚区;以国新能源、福诺欧含氟新材料、春光太阳能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日渐兴起。
  
  开发区具有区位优势独特,生产要素富集的特点。它位于山西腹地,紧邻中国十大集镇之一的东观镇,距离省城太原40公里、太原武宿国际机场35公里、太谷高铁站4公里、东观货运火车站3公里。榆祁高速乔家大院出口设于区内,大西高铁穿区而过。国道108线、208线和省道东夏线交汇于此,日均车流量达2.6万辆,全县各种运输货车近2.9万辆,货运能力达43.7万吨,给园区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物流保障。园区已经完成“七通一平”等基础设施配套,日供水能力达到7000立方米,年供气能力达7500万立方米,建有110千伏变电站、日处理1.5万吨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300吨的生活垃圾处理厂各一座。
  
  开发区不断在健全创新体系上下功夫,使创业环境更加优越。以阿里巴巴电子商务产业园、中小微企业创业园为基础的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已初具规模,已入驻创新企业、创业项目43户。依托园区科技企业建成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3个,市级研发中心4个。入区企业在享受国家、省、市优惠政策的基础上,还享有土地出让金分期缴纳、土地价格优惠、专项资金奖励等多种优惠政策。目前,“企业投资项目先建后验”“一枚公章管审批”“五联合、一简化、三并联”等一批创新审批机制在开发区先行先试,企业可以享受“一站式”“不出区”的优质服务。
  
  发展离不开优美的环境,更离不开产城的有机融合。区内以新建的208旅游通道为中轴,国家5A级景区——乔家大院和山西省现代农业新地标——千朝谷自成一体,形成人文景观与生态景区融合的优美环境。以此为依托,园区正在加快建设与产业有机融合的新型园区。集行政办公、商务洽谈、科技研发、生活服务于一体的开发区科技孵化中心已经完成初步选址和规划设计;开发区医院即将开工建设;已建成的紫荆假日酒店、乔家公寓酒店设施完备、高效便捷;一条沿208国道延伸的商业、商住和现代服务业功能带正在逐步形成。
  
  祁县经济开发区将以打造“政策开放‘高地’、集群发展‘洼地’、人才汇聚‘福地’、企业集聚‘宝地’、创新创业‘胜地’”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倾力打造成县域经济的“增长极”、新兴产业的“集聚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创新驱动的“主引擎”、绿色发展的“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