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立创华能科技德江经开区试产开启德江创新发展新纪元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2-01 点击:次
2017年9月,总部在广东深圳的贵州立创华能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德江经开区,全新引领该县工业企业创新发展。
据公司总经理黄强介绍,公司在德江发展分两期进行,一期投资3亿元预计2018年底全面完成项目投资,正常生产期间年产值达5亿元,创税2500万元,解决就业400余人;二期计划投资7亿元预计2020年全面投资完成,正常年产值达10亿元,创税5000万元,解决就业1500余人。
该公司生产的产品主要有两个版块:第一版块电子类,具体为汽车尾箱智能开启系统、无线信号传输系统、数码配件。第二版块为新能源环保锂电池、UPS(不间断电源)组件、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和数码电池等。
2017年5月,通过招商引资,实地考察后,该公司决定到德江投资。经过近8个月的前期准备,于2018年1月24日,该公司在贵州德江经开区开始试产,截止目前,一期标准厂房和各条生产线基本建成。2018年春节后将正式批量生产。
现在手里都有来自国内和国外各种订单达2亿元人民币,黄总信心满满,随着无线设备、新能源动力设备广泛投入使用,以及移动、联通、天翼基站广泛使用,“市场前景好,销路不愁。”
据公司综合部负责人牙利玲总监介绍,公司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深圳总部派驻,基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从当地招聘,公司按照特区原有成熟的管理模式进行培训和推进,各项生产都很正常。同时加大各种培训和生产指导,在本地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
生产技术部总监刘旭介绍,一块小小的锂电池从搅伴、涂布、叠片、组装、注液、检测到封装等20余道工序,看似简单,特别是搅伴、涂布、注液这三个环节直接关系到电池的性能,来不得半点马虎,每道工序的技术含量都较高。
生产的锂电池的电压及保护版很苛刻的,但公司特别注重环保、节能。技术部负责人卢道武讲述了公司的生产理念,符合国家的低碳、环保要求。
卢道武总监同时与笔者分享了公司研发的汽车脚踢尾门技术,也就是无钥匙后备箱开启系统,实现了无需用手接触的智能后备箱开启,解决了手上有行李,空不出手开后备箱的麻烦,解放了双手。逐步将实现诸如电钻、电动工具携带储电设备,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便。
1月29日,正在流水线上负责插件作业的长堡镇村民杜小英十分兴奋地告诉笔者,曾经在广东打工就是做这样的活,现在很好,家乡也有这种活做。轻松、干净,收入也不错。
杜小英介绍,公司发布招工公告时,第一时间报名被录用,十分珍惜这份工作。
玉水街道团结社区居民严小芳正在专注贴充电设备外壳标签,速度很快,据介绍,一天可以贴3000余个。
负责充电设备检测检验的电子厂厂长詹德康介绍,开始试产,对每道工序把关都很关键。培训和示范操作十分必要。
据牙利玲总监介绍:试产期,公司每天2小时培训,6小时上班,实行8小时工作制,每月上班22天。按照本地政策,基本月薪1500左右,包含加班以及各种岗位津贴等,收入在2800元至4000元,公司为员工提供吃住,并办理社会保险。
该公司是德江县招商引资企业,项目总投资10亿元,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致力于新能源储能电池、动力电池和汽车周边产品研发制造服务。公司信守承诺、不断创新,认真严谨,团队协作,严要求、严标准,创一流质量、一流品牌。目前,在德江经开区2、3、4号标准厂房新能源电池生产线,一期进入试产阶段。目前,公司研发设计在深圳总部,随着德江公司的正常发展,研发中心也在德江定驻。公司此次在德江大力发展,必将全面带动德江全新的就业创业。
近年来,德江县围绕加快建成黔东北交通枢纽和区域性中心城市主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小康目标,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改革,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培育壮大新动能,把招商引资作为生命线和主抓手,以一站式受理、全程跟综服务的招商宗旨,吸引高新企业入驻,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持续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