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开发区 5.0版孵化器脱颖而出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1-05 点击:次
短短两年多时间里,秦皇岛北岛博智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孵化出上百家科技创新企业,产值突破30亿元,形成了“孵化+投资+市场”的5.0版孵化器模式。记者日前从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获悉,目前,开发区拥有经国家、省、市各级认定的孵化器3家及众创空间8家。
截至2017年10月,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6亿元,获得利润30亿元,同比增长11%、19%、32%,分别占全区总量的61%、65%、92%,科技创新成为全区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
5.0版孵化器脱颖而出
秦皇岛北岛博智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为国家级孵化器、全国十强孵化器之一。北岛博智创始人刘家瑞说:“孵化器发展到现在,不能只扮演‘二房东’这样简单的角色,应该把精力放在项目上,一切为项目服务。我们为实体经济提供生态,以不超过10%的比例投资参与项目运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既让企业放开手脚搞经营,又让孵化器在发展中壮大自己。”
同被业内称为5.0版孵化器的,还有2017年6月成立的太古孵化器。这是一家融合美国硅谷模式和当地特色的孵化器,其高效垂直的项目定位-市场中试-经济要素配置-投资-项目产业化-项目再定位……孵化加速方式备受创业者青睐,已入驻企业28家。首批入驻的北京声动未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负责人俞菲儿说,秦皇岛自然环境宜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很适合作家创作。而且,“太古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有了太古的庞大人脉资源,文化产品产业化没那么难了。”
截至目前,开发区总孵化面积达到24.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59家,在孵企业员工6558人,孵化器已成为助推开发区“三次创业”腾飞的加速器。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走进全球规模最大的铝车轮和铝制底盘零部件供应商——中信戴卡股份有限公司,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创新是企业生存的法宝”几个大字。“创新是戴卡的核心价值观,我们在每个阶段都有创新,仅工艺就从开始的十几种增加到了300多种。”试验中心副主任尹志高介绍,戴卡的CAE双轴分析系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自动化平台提高了效率和准确率,HPC高性能计算平台提高了计算速度……一项项创新让戴卡制造在全球保持着强劲的竞争力。而公司汇众人之智倾力打造的铝车轮六号线,是铝车轮行业的“未来工厂”。这条耗资10亿元的车轮生产线将在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整体技术水平领先同行业5—10年。
除了中信戴卡全球技术领先的轻量化铝合金轮毂,为国内航天飞船提供“护甲”的特种玻璃、利用高分卫星制作的遥感地图……秦皇岛开发区内令人惊艳的重大创新成果比比皆是。截至目前,全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65家(预计年底能够达到7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78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45家。
科企“联姻”成果显著
在全力打造创新主体的同时,开发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帮助企业引智引才。
目前,中科院基地已引进10家科研院所的16个项目,累计产值2.4亿元,成立两家院士工作站,聚集2个院士、14位研究员入驻,博士以上学历的高层次人才50余人,拥有知识产权145项。
惠斯安普是秦皇岛开发区内一家高科技医疗器械企业,公司刚成立时,虽然技术团队一次次技术攻关,但始终解决不了静电干扰的难题。后经区科协牵线搭桥,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尚合“把脉问诊”,才得以解决。尝到科企联姻甜头的惠斯安普,此后主动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981健康工程中心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研发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