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开发区红古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1-02 点击:次
位于红古区平安镇的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早在2014年就被确定为第五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近年来,他们将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推动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结合红古园区实际,确立了“一个转变、两个降低、三项基本任务、两条产业链”的循环经济发展思路。
有色冶金循环经济产业链
报废汽车拆解加工中心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报废汽车被收购到产业园后,首先要对报废汽车的发动机等进行拆除,并将完好的大灯、方向盘、保险杠等可以再利用的零件作为二手配件进行销售,然后将报废汽车车壳放入整体破碎生产线进行破碎、加工和分类。对于拆解后产生的洁净钢作为钢材冶炼原料,废塑料则通过再加工生产线形成颗粒后制成塑料产品,废橡胶则通过废橡胶再加工生产线形成橡胶粉或颗粒,最终制作成胶管、胶板或用于高速公路的道路铺设。
“报废汽车车身破碎分选及废钢加工生产线”实现了现代化绿色环保拆解、破碎,对可再利用的汽车零配件进行分类加工、检测、回收利用,最大程度提高利用率。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处理11800辆(4.72万吨)报废车,形成产值21000万元,创造税收3400万元,实现利润5100万元。
园区以中铝兰州分公司为依托,相继引进了总投资38.28亿元的11个重大项目,已初步形成“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为主要内容的铝产业循环经济产业链,完全实现了“再造一个兰铝”的目标,同时,随着兰州兴盛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加工产业园的建设,可回收废旧铝资源实施再生铝项目,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预计到“十三五”末,经济区红古园区工业总产值可达到300亿元。
“城市矿产”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兰州兴盛源再生资源循环经济加工产业园的废纸加工车间,记者看到在一条自动化的流水生产线上,先将废旧纸张初加工为半成品,然后根据原料的分类再进行深加工,通过一道道生产线流程,制成各种类型崭新的产品包装箱,而废纸加工中产生的短纤维则被制作成了鸡蛋托。
为了达到“不排渣、不排气、不排废水”的“三不排”,废纸生产线采用了国内最先进的全封闭循环污水处理系统,园区内不设置排水口,真正做到了生产废水零排放。据介绍,对于废纸再循环中产生的废水则通过厌氧、生物菌和封闭设施等污水循环系统处理后制作成中水,进行再利用。废渣则通过车间制作成水煤浆,与废气一同进行收集燃烧,产生蒸汽,并再次利用到造纸车间,使进入厂区的所有废品均能物尽其用。
据兰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古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韩永孝介绍,按照“废进新出”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园区废纸(废黄板纸)再制造加工项目建成后,年收购、加工、处理废纸12万吨,年生产瓦楞纸10万吨以上。“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紧紧围绕“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目标,坚持“布局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资源集约”的原则,突出科学规划、产业延伸、项目带动、全面发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使得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