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临空港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的区域新作为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2-19 点击:次
今年初,市委提出要求,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要在培育新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动能、扩大有效投资、建设美丽乡村等方面做好“四个示范”。
临空港经开区和全市一样都面临着紧迫的竞争局面,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拼搏赶超”必须成为2017年各项工作的主题词。
蓝图已经绘就,行动只待争先。一年来,临空港人振奋精神,聚焦主线,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狠抓既定目标落实,以时不我待的拼搏精神,实现赶超发展新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国家级开发区正崛起于武汉西部,一片宜居宜业的临空新城正施展抱负开创新的伟业。
区域经济发展求稳求实,既调优存量提升发展质态,更做大增量为长远发展积聚势能。临空港在加快传统产业技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供给侧管理方面,都下足了功夫。到11月底,区内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06.3亿元,同比增长22.6%;工业投资预计完成313.4亿元,同比增长13.3%;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预计完成506亿元,同比增长72%;实际利用外资预计完成5.05亿美元,同比增长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预计完成93.57亿元,同比增长12%。
面对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竞争局面,又快又好无疑是发展的必然要求。临空港迅速确立差异化优势,大力发展和培育智能制造、网络信息、芯片、显示屏、新能源等前沿新兴产业,强力推进相关企业的集聚建设。国家网络人才培养与创新基地已签约注册项目38个,重点跟踪项目50余个,投资协议总额达2600亿元。同时在现代金融、物流、服务型制造业等高端产业方面,加速布局,完善产业链。引进快,落地快,开工快,投产快,不少企业都把原本放在别处的后续项目改投到这里。城区软硬环境继续提档升级,高标准严要求做好交通、商贸服务、基础设施、文化娱乐等城市综合功能的配套建设。
转变思路、创新引领,是临空港实践区域作为的又一个努力方向。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战略部署,临空港以企业为依托、以产业化为重点,促使人才链与科技、成果、产品、企业、产业深度融合,与各类创新要素紧密结合。全球首台常温常压氢能汽车就是在这里诞生,由院士领衔的团队致力于汽车电动化的研发和转产,撬动了武汉千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裂变。截至去年底,全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106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五年前翻两番;今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临空港经开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完成250.1亿元,同比增长10.6%,后劲十足。
宝剑锋从磨砺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从来都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靠实干做出来的。临空港人在绝佳的历史机遇面前,迎难而上,以责无旁贷、久久为功的态度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不负“拼搏赶超”的寄托与厚望。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也必将为追寻梦想的奋斗历程感到自豪和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