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融资体制体系改革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1-21 点击:

  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区域投融资服务体系已成为区域竞争力尤其是开发区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一年来,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出击,勇于改革,积极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为开发区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推动了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政府融资平台转型
  
  让平台活起来
  
  “公司之所以能成功转型,并做大做强,得益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政策的准确把握。”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发展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发展公司曾经作为政府融资平台,主要代表政府举债,已渐渐难以跟上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去年以来,开发区拿出先行先试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政府融资平台转型,探索市场化发展模式。开发区立足实际,将这一平台转换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国有公司,除政府之前投入的资金和已多年形成的资产外,开发区所有标房园区全部转入投资公司,使投资公司优良经营性资产得到成倍增加。
  
  强有力的改革推动下,投资发展公司积极进行市场运作,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开辟发展新天地。公司立足长远发展,先后参与投资了天阳供热项目、立达双创孵化园项目、中钢研蓝宝石项目、进口果品批发市场项目等。同时,与农业银行开发区支行首度合作,使用公司闲置自有资金对区内企业开展委托贷款业务,截至10月底,已累计向区内7家企业发放委托贷款41笔2.47亿元,实现利息收入约1000万元。市场化运作,在推动公司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增强了开发区区域发展动力,有效缓解了区内企业发展的资金压力。
  
  拓宽城建投融资渠道
  
  让城市靓起来
  
  先后获得银行机构各类授信14.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6亿元;成功与上实融资租赁达成战略合作30亿元;与东兴证券公司合作,成功获批4.1亿元企业债券,近日即将发行……这是开发区投资发展公司一年来取得的融资成效。
  
  城市要发展,要提升品位,必须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结合实际,开发区跳出坐等、坐要、坐靠模式,拓宽投融资服务思路,开辟出城建融资新天地。
  
  一年来,开发区投资发展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先后建设了开发区路网及区间道路、中山路铁路立交桥、中水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厂二期、中心公园等快速提升开发区形象的重大项目。投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宽,既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又让广大市民受益,投资公司也有了很大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
  
  让企业转起来
  
  “没想到那么短时间就拿到了贷款,让公司能准时投产。”谈及漯河开小差食品有限公司投产前夕的情景,公司负责人闵权鹿感慨万千。
  
  闵权鹿讲,当时公司投产在即,急需的设备款却迟迟未到位。开发区金融办了解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一家家跑银行、谈对接,半个月的时间帮他们成功申请到了1000万元贷款。
  
  变“看发展”为“促发展”,在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的同时,如何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更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是开发区一年来孜孜不倦的探索。
  
  加强融资担保机构建设,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对立达融资担保公司(以下简称立达公司)这一国有融资担保公司,增加资本金注入至1.5亿元,扩大其担保规模;支持立达公司由接受传统的不动产反担保扩大范围到接受企业的机器设备、股权、应收账款等;对区内企业降低收费标准,仅收取1.5%的担保费和1%的保证金。一年来,立达公司先后为区内29家企业提供担保34次,帮助解决银行融资2.44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积极创新银企对接模式,实现银企精准合作。变一年一次集中对接为一年数次适时对接,变不分企业层次、类别集中对接为分企业层次、类别对接,变银行集中对接为单个银行专门对接,变企业集中对接为单个企业专项对接。同时,将对接时间节点前移,变企业投产后对接为项目招引时对接。通过银企双方共同努力,形成银企对接常态化,实现精准对接、精准服务,有效提高了银行服务水平和效率。截至2017年10月底,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区内企业投放信贷资金达60.7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达37.7亿元。
  
  开发区还积极探索引导私募基金业发展,成立我市首家私募基金管理企业——河南隐阳汇金股权投资中心。中心作为发起人将发起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同时担任该等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负责该等基金运营管理,在合理制约下的充分市场化运作下,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推动开发区企业培育与招商引资快速发展。
  
  深入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融资……无微不至的服务,不仅帮小微企业突破资金瓶颈,还将它们带入加速发展的春天。在开发区,众多小微企业享受到投融资服务“红利”,步入发展快车道。
  
  助推企业搏击资本市场
  
  让企业强起来
  
  “在我们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区金融办主动担负起企业股改问题总协调的职责,一次次上门为我们解疑释惑,在宣传相关政策、对接中介机构、完善相关资料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强有力的支持和‘保姆式’服务。”回忆起漯河华瑞永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新四板”的经历,公司负责人王向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企业上市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和困难。为扶持辖区优质企业尽快走向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开发区开辟绿色通道,以“保姆式”服务陪伴企业走过上市之前的每一步。今年10月,华瑞永磁在“新四板”成功挂牌,并获得中原科创基金500万元注资,实现了开发区企业在“新四板”挂牌和风险投资机构入股双突破。
  
  实体为本,资本为翼。目前我市仅有2家上市公司,近20年来无新增。开发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率先于2016年11月出台了《支持企业加快资本市场融资奖励办法》,规定在市级奖励基础上,对在境内主板、境外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分别奖励1000万元、8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对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交易板(简称“新四板”)挂牌的企业分别给予60万元、30万元奖励。同时,对于上市挂牌企业再融资、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按融资额0.5%奖励,综合奖励扶持力度在全国绝无仅有。对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板挂牌的企业奖励10万元,组织企业家进行相关学习培训,转变企业家经营思维、发展理念,培育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通过加强目标引导、政策扶持、健全机制等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区内企业挂牌上市的积极性。今年3月底,区内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板集中挂牌9家,累计达到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到5家,以上均占到全市挂牌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同时,双建管桩公司已与推荐机构签订IPO协议,正式进军主板市场;平平食品、利通橡胶、汇龙液压等企业均在按上市公司的标准进行规范,拟适时签订IPO协议;另有数家企业正积极准备在“新四板”挂牌。
  
  改革是时代潮流,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开发区在投融资体制体系改革、探索与发展的路上永远不会停歇,必将迈出更加坚实、稳健的步伐!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融资体制体系改革

2017-11-21 来源:未知 点击:

  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区域投融资服务体系已成为区域竞争力尤其是开发区综合竞争力的主要标志之一。一年来,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出击,勇于改革,积极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城市建设和企业发展,为开发区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推动了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
  
  加快政府融资平台转型
  
  让平台活起来
  
  “公司之所以能成功转型,并做大做强,得益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对政策的准确把握。”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发展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
  
  据了解,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发展公司曾经作为政府融资平台,主要代表政府举债,已渐渐难以跟上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去年以来,开发区拿出先行先试的决心和勇气,加快政府融资平台转型,探索市场化发展模式。开发区立足实际,将这一平台转换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国有公司,除政府之前投入的资金和已多年形成的资产外,开发区所有标房园区全部转入投资公司,使投资公司优良经营性资产得到成倍增加。
  
  强有力的改革推动下,投资发展公司积极进行市场运作,不断提升盈利能力,开辟发展新天地。公司立足长远发展,先后参与投资了天阳供热项目、立达双创孵化园项目、中钢研蓝宝石项目、进口果品批发市场项目等。同时,与农业银行开发区支行首度合作,使用公司闲置自有资金对区内企业开展委托贷款业务,截至10月底,已累计向区内7家企业发放委托贷款41笔2.47亿元,实现利息收入约1000万元。市场化运作,在推动公司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增强了开发区区域发展动力,有效缓解了区内企业发展的资金压力。
  
  拓宽城建投融资渠道
  
  让城市靓起来
  
  先后获得银行机构各类授信14.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1.6亿元;成功与上实融资租赁达成战略合作30亿元;与东兴证券公司合作,成功获批4.1亿元企业债券,近日即将发行……这是开发区投资发展公司一年来取得的融资成效。
  
  城市要发展,要提升品位,必须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结合实际,开发区跳出坐等、坐要、坐靠模式,拓宽投融资服务思路,开辟出城建融资新天地。
  
  一年来,开发区投资发展公司作为投资主体,先后建设了开发区路网及区间道路、中山路铁路立交桥、中水循环利用、污水处理厂二期、中心公园等快速提升开发区形象的重大项目。投融资渠道的不断拓宽,既保证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又让广大市民受益,投资公司也有了很大发展,可谓一举多得。
  
  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
  
  让企业转起来
  
  “没想到那么短时间就拿到了贷款,让公司能准时投产。”谈及漯河开小差食品有限公司投产前夕的情景,公司负责人闵权鹿感慨万千。
  
  闵权鹿讲,当时公司投产在即,急需的设备款却迟迟未到位。开发区金融办了解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一家家跑银行、谈对接,半个月的时间帮他们成功申请到了1000万元贷款。
  
  变“看发展”为“促发展”,在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的同时,如何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融资服务体系,更好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是开发区一年来孜孜不倦的探索。
  
  加强融资担保机构建设,缓解企业融资压力。对立达融资担保公司(以下简称立达公司)这一国有融资担保公司,增加资本金注入至1.5亿元,扩大其担保规模;支持立达公司由接受传统的不动产反担保扩大范围到接受企业的机器设备、股权、应收账款等;对区内企业降低收费标准,仅收取1.5%的担保费和1%的保证金。一年来,立达公司先后为区内29家企业提供担保34次,帮助解决银行融资2.44亿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积极创新银企对接模式,实现银企精准合作。变一年一次集中对接为一年数次适时对接,变不分企业层次、类别集中对接为分企业层次、类别对接,变银行集中对接为单个银行专门对接,变企业集中对接为单个企业专项对接。同时,将对接时间节点前移,变企业投产后对接为项目招引时对接。通过银企双方共同努力,形成银企对接常态化,实现精准对接、精准服务,有效提高了银行服务水平和效率。截至2017年10月底,各银行类金融机构对区内企业投放信贷资金达60.7亿元,其中中小微企业达37.7亿元。
  
  开发区还积极探索引导私募基金业发展,成立我市首家私募基金管理企业——河南隐阳汇金股权投资中心。中心作为发起人将发起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等,同时担任该等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负责该等基金运营管理,在合理制约下的充分市场化运作下,整合社会资源,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推动开发区企业培育与招商引资快速发展。
  
  深入企业服务,帮助企业融资……无微不至的服务,不仅帮小微企业突破资金瓶颈,还将它们带入加速发展的春天。在开发区,众多小微企业享受到投融资服务“红利”,步入发展快车道。
  
  助推企业搏击资本市场
  
  让企业强起来
  
  “在我们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中,区金融办主动担负起企业股改问题总协调的职责,一次次上门为我们解疑释惑,在宣传相关政策、对接中介机构、完善相关资料等方面,给予了我们强有力的支持和‘保姆式’服务。”回忆起漯河华瑞永磁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挂牌“新四板”的经历,公司负责人王向云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企业上市一般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麻烦和困难。为扶持辖区优质企业尽快走向资本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开发区开辟绿色通道,以“保姆式”服务陪伴企业走过上市之前的每一步。今年10月,华瑞永磁在“新四板”成功挂牌,并获得中原科创基金500万元注资,实现了开发区企业在“新四板”挂牌和风险投资机构入股双突破。
  
  实体为本,资本为翼。目前我市仅有2家上市公司,近20年来无新增。开发区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阵地,率先于2016年11月出台了《支持企业加快资本市场融资奖励办法》,规定在市级奖励基础上,对在境内主板、境外主板、中小企业板、创业板上市的企业,分别奖励1000万元、8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对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新三板”)、中原股权交易中心交易板(简称“新四板”)挂牌的企业分别给予60万元、30万元奖励。同时,对于上市挂牌企业再融资、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按融资额0.5%奖励,综合奖励扶持力度在全国绝无仅有。对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板挂牌的企业奖励10万元,组织企业家进行相关学习培训,转变企业家经营思维、发展理念,培育上市挂牌企业后备资源。通过加强目标引导、政策扶持、健全机制等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区内企业挂牌上市的积极性。今年3月底,区内企业在中原股权交易中心展示板集中挂牌9家,累计达到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达到5家,以上均占到全市挂牌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同时,双建管桩公司已与推荐机构签订IPO协议,正式进军主板市场;平平食品、利通橡胶、汇龙液压等企业均在按上市公司的标准进行规范,拟适时签订IPO协议;另有数家企业正积极准备在“新四板”挂牌。
  
  改革是时代潮流,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开发区在投融资体制体系改革、探索与发展的路上永远不会停歇,必将迈出更加坚实、稳健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