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开发区推进城市发展新探索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0-26 点击:次
合肥经开区按照精品城市的标准,不断夯实城市承载力,让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的功能更完善,布局更合理,环境更优美,让城市“面子”的魅力,变成吸纳更高级资源、生产要素的“里子”,把城市活力,演变成发展的生产力、民心凝聚力和区域竞争力。五年来,合肥经开区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家门口有了更多好学校,有了更多的好医疗,社区居家养老体系更加成熟完善,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从82.8到269:南北两区比翼齐飞
为了更好地发展临空经济,2013年新桥机场所在地高刘镇交由合肥经开区托管,从此该区形成了“南北两区”两翼齐飞的新格局,区域版图从过去的82.8平方公里扩展至269平方公里。
由此,合肥经开区实施南北区联动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多态融合,推动城乡统筹,实现平衡、包容、可持续发展。南区优化空间布局,完善供水、供电、污水处理、燃气、供热、通讯、铁路专用线等基础设施,提升城市承载力。建设精品道路、精品街区,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加快翡翠湖、南艳湖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形成两湖交相辉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宜商宜业宜居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同时,致力于重塑明珠广场城市地标形象,营造海派、现代、国际化的风格。
北区打造绿水蜿蜒、田园环抱、森林环绕、碧湖点缀的田园生态型空港新城。东部保护水源,休养生息,展现生态美景;西部依托中国(安徽)休闲农业博览园,打造特色小镇、田园乡村;中部发展高端产业,建设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
目前,合肥空港经济示范区核心区城市设计规划面积约12.5平方公里,合肥经开区依托新桥国际机场、中德(合肥)智慧产业园等资源,决心塑造全省产业智脑、中德智造协同创新核心和宜居国际小镇,打造成国际空港城的新标杆、展示合肥国际化都市区形象的新窗口。
破解“难点”“痛点”:城市管理精细化、长效化
为彻底祛除城市粗放型管理“通病”,合肥经开区自我加压,以自我革新的决心和勇气,探索建立一套城市建设管理的长效常态化机制,实行建管同步,引进第三方督查,促进城市环境和人的素质“双提升”。特别是创新实施“四级网格管理”、责任牌公示,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对列入重点整治的重难点项目,建立区级巡查岗、管理督查岗、检查巡处岗和作业岗,并引入“第三方”机构督查打分,倒逼工作任务落实。
在推进管理长效化的同时,经开区进一步明确城市建设管理“为了谁”,解决突出问题“依靠谁”,树立问题导向,针对城市管理中的长久性和反复性问题,综合整治、精准施策,促进了城市管理的精细化。
为解决流动摊点这一“痛点”,经开区创新实施公司制管理,在划定摊点群管理公司经营区域的同时,将摊点群周边辐射区域作为管理公司的代管区域,实行社会化管理,在代管区域内的流摊、出店经营、占道经营等现象均由管理公司进行日常管理。
针对回迁小区管理“难点”,经开区推行“居委会+物业+X”管理模式,在居委会设立物业服务中心,由居委会主任担任物业服务中心负责人,对小区物业实行双重管理,打通了物业管理“两张皮”的壁垒。同时让居民自己参与到物业管理中来,在每个单元选出一名单元长,每栋楼选出一名楼栋长,负责收集居民建议,协助物业服务中心沟通协调物业管理工作,约定居民的应尽义务。
内提外引:让更多名校落地开花
胡传霞是安徽庐江人,之前一家三口都在外地打工,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后,一家人果断选择在合肥经开区买房安了家,其看中的正是该区优质的教育资源。“听说这里的小学都是名校所办,教学质量也很不错,就想把孩子送到这里来,我们也很放心。”胡传霞说。
合肥经开区积极打造“开放化”的教育办学模式,通过“内部提升,外部引优”,实行“名校办学、专家治校”,全区现已建有2所市级素质教育示范学校,4所区级特色小学。五年来,先后引入合肥市南门小学、合肥市六安路小学、合肥市第45中学、合肥市第46中学、合肥168中学、华东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幼专、上海建平教育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办学并与合肥市多所名校合作办学,极大提升了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十三五”规划中,合肥经开区从战略高度,全面布局学校建设,让开发区教育事业全面驶入快车道。最近,该区又有三所联合办学的中小学校投入使用,均是按照“名校办学、专家治校”的办学方略,以本部的管理模式实施运营,“让孩子在家门口能上好学校!”
“百姓之家”:让群众幸福感更饱满
在合肥经开区临湖社区,一座1万余平方米的“百姓之家”正在加紧建设。与以往的社区服务中心不同,它共有五层,分为八大功能区,可以提供综合性服务,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去年以来,合肥经开区在每个社区都规划建设1万平方米的社区“百姓之家”,目前已有三处在建,不久后就将投入使用。“百姓之家”内不仅包含便民类、行政服务类、教育培训类、公共活动类等功能,图书阅览室、文体活动中心、大型文艺演出场所等一应俱全。
居民出门500米就可逛公园,14个菜市场用3年时间改造提升购物环境,空港医院加快建设,高刘农博园规划建设提速……今年,合肥经开区还制定并公布“大建设十大民生工程推进计划”,共计220个具体项目,年内计划完成投资74.92亿元。
此外,该区还加快推进汇林园、康利园解困房,锦绣蔡岗、复建点建设进度,开展老旧小区整治,启动了老旧小区三年整治计划。
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南艳湖公园全民健身中心、水文化博物馆项目前期规划设计和建设进度加速推进。随着一个个项目的建成,一幅城市“升级版”的画卷正在时代的华章中展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