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开发区打造东部双创高地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0-13 点击:次
11日,2017“创响中国”杭州站活动,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创小镇正式开启。这是双创领域名副其实的国家级活动!
创新创业是杭州这座城市的价值导向,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生活方式的新形态。当前,杭州正围绕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创新创业中心目标,深入实施“创新创业新天堂”行动计划,不断厚植创新活力之城的坚固基石。
下沙,作为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承担起了“创响中国”杭州站活动的重任,更是向全国展示了其打造双创高地的活力和信心!
双创系列活动好戏连台
在国家、省、市相关部门领导,省内各地双创基地代表的注视下,下沙向大家展示了其创新开放、活力四射的一面。
看,大创小镇内,新加坡(杭州)科技园、杭州市高科技孵化园区高楼耸立,入驻企业蒸蒸日上;灰白相间的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研究院已启动运营;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的国际创博中心正在动工建设,将打造成小镇“客厅”。
看,中科院理化所落地项目中科极光的新一代激光大屏幕电视,现场展示精彩亮丽的画面效果;高校教师创业项目捷诺飞3D生物打印技术,展示高科技的神奇一面;大学生创业项目麦扑文化的手绘地图,现场演示手机导游的便利之处……
开发区安排的双创系列活动更是好戏连台。从前期的2017年全国双创活动周浙江省分会场启动,到“创响中国·杭州站”活动,围绕双创主题展开的大大小小活动足有40多场,一直延续到年底。
从邀请政策法规、产业规划等方面的专家,宣讲和解读创新创业政策,对特色小镇、科技园等重点区块实施创新创业的政策指导、战略咨询、工作评估等服务的“政策行”;到围绕地方重点产业和企业需求,以浙江省产学研联盟为依托,发挥本地公共服务平台、研发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省级国际合作基地等优势,组织相关专家,深入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工厂一线,针对具体需求进行技术咨询、专利巡讲等科技服务的“科技行”;从组织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园区运营商,为开发区大创小镇、医药港小镇等区域的初创企业开展创业辅导、传授创业经验、讲解商业模式的“导师行”;到邀请省投融资协会、浙大创投、银杏谷、赛伯乐资本等投资机构及投资人,通过项目路演、投资对接、项目考察、工作座谈等方式,开展投融资对接服务的“投资行”;到邀请中央电视台、新华社、人民网、浙江卫视、浙江日报、杭州电视台、杭州日报等组成媒体团,走进下沙的国家级孵化基地、创业创新企业,采访双创代表人物,挖掘“双创”亮点,宣传创业创新典型的“宣传行”……开发区的双创系列活动涵盖政策指导、科技服务、创业辅导、资本对接等各方面。
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优化成链
十年前从下沙高教园的浙江工商大学毕业的裘宁敏由衷感叹:“下沙的创新创业环境配套越来越完善,氛围真是越来越浓厚!”而他也将下沙作为创业的起点,其所在的国家级向上创业平台,已累计孵化培育700多家创业企业,服务着5000多位创业者。
越来越多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携技术和项目回国创新创业,正是“创响中国”的重要力量和不竭动能。杭州海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单迦亮昨天说,海邦人才基金作为国内第一支以“成功老海归帮扶新海归创业”为主题的风险投资基金,非常乐意引导和推动这股重要的双创力量落地、生根、成长。
事实上,海邦基金投资的多个人才创业项目正在下沙这片热土茁壮成长,投资金额已超过1亿元。目前海邦与开发区已启动了生物医药基金二期的筹建工作。
现场展示的多个高层次人才项目优秀典型,正是下沙创新创业蓬勃发展的写照。致力于单克隆抗体药物研发、主攻癌症靶向治疗生物新药的赵永新团队,从事第二代半导体微波射频集成电路芯片大规模产业创新的汪耀祖团队,提供国际先进的衍射光学和微纳光学整体解决方案的田克汉团队……这些海归高层次人才纷至沓来,事业蒸蒸日上,正在下沙形成人才积聚效应。
区校合作打造双创教育实践基地
前不久刚入选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的大创小镇,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昨天,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在大创小镇正式揭牌。
大创小镇以新加坡(杭州)科技园和杭州市高科技孵化园区为核心,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已建成涵盖从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科技园到产业加速器的全过程平台,累计建成150余万平方米、30个科创园区。
小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产业,将建设集创新链、人才链、投资链、服务链等要素为支持的双创生态,目标是发展成为长三角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示范区、全国开发区产业转型的示范区、国际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汇聚地。
通过3~5年建设,小镇力争实现“个十百千万亿”的纲领目标。个:建立一套人才科技创新指数;十:打造国家级科创(人才创业)平台10个;百:新增投资100亿元;千:累计集聚高层次创业人才1000名;万:累计汇聚科技企业10000家;亿:实现交易规模(技工贸收入)500亿元。
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共同发展”的原则,浙江省教育厅和开发区管委会携手在大创小镇共建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这将充分发挥区校合作的优势,推进校内外联动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设,构建全链条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这里将打造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立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与资金对接交流的渠道和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开展高校教师创业项目展示推介、对接会等活动,推动高校教师创业项目的落地发展。推荐学生到大创小镇企业就业,开辟创业与实习绿色通道。选聘一批有创业经验的企业家、投资人、行业专家等作为创业导师进高校指导创业,选入创业导师库。定期举办高校相关专业青年教师创新创业教学训练营,举办高校创新创业赛事、创业学院院长论坛、创业教育学术会议和论坛等。共建创业基金平台,探索大学生创业基金运行机制。
力争为全国双创基地建设提供“下沙样本”
今年6月,杭州经开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名单。开发区目前建成创新载体体量174.3万方,国家级孵化器4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8家,创新园区32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01家,入驻企业3000余家,创业者10000余人。
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冯师斌昨天对此予以充分肯定:“双创基地培育了创新创业沃土,激活了创新创业潜能,形成了良好的科技创新生态,为杭州乃至全国提供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创业经验。”
据介绍,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实施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力争在以下方面为双创工作提供典型示范:一是建立区校合作的新模式。依托区内高校和高端科研院所创新资源集聚优势,全面深化与名校名所的战略合作,努力形成平台共建、人才共有、成果共享的新机制、新模式。二是探索产业升级的新路径。用好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国家级改革创新政策,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建设任务,努力实现创业创新与实体产业互动共荣。三是建立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的新方式。大力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有机融合,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努力构建从创新到创业再到产业的内生发展模式。四是构建承载双创的特色小镇新载体。进一步发挥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经验,加快建设杭州东部医药港小镇、大创小镇等重要创新平台,推动特色小镇成为盘活存量空间、承载创业创新的新载体,力争为全国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示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