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余杭开发区:以“创新”内涵推动产业发展

来源:未知 日期:2017-08-10 点击:

  对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而言,当前正在实践的一个课题是: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构建“双创”生态体系,集中精力厚植创业创新土壤,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化。
  
  而就在近日,浙江省科技厅发布了最新的全省高新区评价“榜单”,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列全省综合排名“季军”。作为开发区创新创业的主平台,余杭高新区新斩获的荣誉,无疑将为开发区全面构筑创新驱动发展再添新优势。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让新动能挑起大梁,让旧动能焕发生机,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洪荒之力”持续发力。创新元素的“四两”之力,正拨动着开发区的“千斤”发展,“科技型开发区”的打造将指日可待。
  
  拓新:产业转型“吐故纳新”
  
  “在智慧产业、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比拼的是头脑和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如今的开发区,有大批“金凤凰”飞入,创新因子正不断植入、融合、渗透。
  
  高擎创新这一旗帜,开发区已集聚了众多行业引领者。老板电器创新研发的搭载ROKI智能系统新一代吸油烟机,连续两年稳居全球吸油烟机自有品牌市场份额第一;春风动力坚持20年自主创新发展模式,使其成为高端产品制造的标杆之一,即将迎来IPO上市;西子智能停车研发的“智能停车——泊车机器人”系统,打通了国内停车难这一“痛点”……褪去了传统制造业的粗犷,披上了智能、科技等产业的轻快,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正迎来创新发展的“吐故纳新”。
  
  一张能发电的纸,把生活变“聪明”
  
  8月15日,在开发区荷禹路上的两座能给手机充电,还自带wifi的“聪明”公交站要跟市民朋友见面啦!公交站以光伏发电供给所需能源,只要有阳光,车站就能自己发电,且不排放任何污染物,真正实现低碳节能、绿色环保。
  
  据了解,这两座智能光伏公交站是由尚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发的,其中的光伏发电功能就是用了尚越光电“金字招牌”产品——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
  
  “以前人们常常看到的太阳能电池多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主,重量大、不易携带,而且易损坏、应用场景单一。”尚越光电创始人任宇航说,而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就像一张纸,可以任意折叠,贴在物体表面,接收到太阳光后就可发电蓄电。
  
  别小瞧了这块薄膜,贴到私家车车顶,可以为家用电器提供源源不断的电源;贴到背包外面,既可以给手机充电,还能防盗和GPS卫星定位。还有高速公路、汽车、电子摄像头、城市景观照明、无人飞机的电源……在很多你没想到的地方,尚越光电的工程师们已经“点石成金”,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凭借这张“能发电的纸”,尚越光电一举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对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垄断,还取得了各类太阳能电池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近40项。
  
  造房子就像搭积木,建筑更“神奇”
  
  如今,建筑行业里兴起了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不需要大批的建筑工人,不用天天在工地监工,更不必为买建材“跑断腿”,造房子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六、七个工人就能搭出来。这就是被李克强总理大力推广的“智能装配式建筑”。
  
  擅长在产业领域先人一步的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早以“装配式建筑”为切入口,抢滩“新型建筑工业化”。余杭区首家利用装配式方式建造的民生配套项目——城西三幼,就是由开发区内企业华临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预制构件的。而华临绿建,也已是“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实力派”成员。
  
  “运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原本需要一年才能建造完工的房屋,现在只需要六个月就能完工。” 华临绿建董事长邹华说,装配式建筑不但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效率,还能有效降低能耗、扬尘、噪音、建筑垃圾,提升产品质量。
  
  目前,华临绿建在开发区投资了5亿元,在“装配式”基础上融入了“被动式”技术,目标是打造国内首家装配式绿色建筑、被动房及智慧建筑的创新型绿色建筑研发基地。邹华说:“开发区的创新创业热潮鼓舞了我,这片热土上正不断诞生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
  
  该基地位于开发区宁桥大道与兴国路交叉口,占地70余亩,综合运用了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高性能外保温系统、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等应用,其建筑节能高达90%以上。基地达产后,可实现年生产绿色预制构件约100万平方米,有效推动开发区建筑业的全面革新和可持续发展。
  
  用0.35纳米,变出多样的“工业魔术”
  
  如果说,旺盛生长的中小企业证明了产业的“厚度”,那么,仅0.35纳米的石墨烯,这个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如今正“丈量”着开发区这片创新创业之地的新“高度”。
  
  “我们创新研发了‘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的系列先进纳米碳材料,并以它为核心,做成了电池。”汪训国手中这个方形锂电池电芯,就是浙江极力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与顺丰等物流企业合作研发的石墨烯锂电池,用于物流配送的电动三轮车,安全性能高、寿命长、充电快。
  
  与以前使用的铅酸电池相比,石墨烯锂电池不仅重量从原来的100公斤减重到了15.8公斤,更重要的是客户无需充电,便可轻松换电池,利用夜间削峰填谷的谷电来充电。以一位快递小哥为例,用石墨烯锂电池代替铅酸电池,每个月电池损耗和电费支出可节省480元,换电池每天一次只需8元。
  
  作为极力动力的创始人兼技术研发人员,汪训国表示:石墨烯的用途不仅于此。他的最终目标是以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等先进纳米碳材料为核心,辐射各应用领域的材料产业集群,勾勒出开发区工业“新骨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汪训国打算在开发区建一个石墨烯产业基地。目前的计划是:前期引入可产业化的项目6个,在未来孵化20家以上石墨烯材料、气相纳米碳纤维、纳米碳管、先进石墨烯超级锂电池、纳米气相纳米碳纤维等相关产业的企业,并投资孵化石墨烯应用下游产品,打造先进碳材料产业链的总部经济。
  
  厚积:政府扶持“春风化雨”
  
  若把企业比作种子,那么在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政策扶持就是“阳光”,政府服务则是“水”。把政府和市场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润物细无声,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以构建“双创”生态为重点,开发区的做法是:让政策先行,服务紧跟,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软实力,打造更具活力的、更具包容性的创新环境。
  
  政策福利的“通幽曲径”已然明朗
  
  “2016年我们一共申报发明、实用新型专利58件,同比增长了480%。”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经东说,双林机械还获得了开发区专利申请补助、授权补助逾13万元。企业将政策红利用于鼓励研发技术人员,大大提高其研发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内生动力。
  
  针对现有的专利补贴申请周期较长等问题,开发区实施了一系列新的专利资助政策,将政策兑现时间提前至专利申请阶段。具体来说,不享受官费减免的专利每项最高可获得5000元申请补助,享受官费减免的专利每项最高也能获得2000元申请补助,专利申请代理指数累计达500分以上的,可获奖励10万元。
  
  目前,开发区已为60余家企业,逾400件专利兑现了专利申请政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
  
  此外,为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修订出台了《“助保贷”小微企业金融资金池管理办法》和《科技企业贷款风险池基金管理办法》。1至7月,开发区已有6家企业获“助保贷”、“风险池”扶持,扶持资金达1650万元。
  
  这位“店小二”的服务精准快速
  
  开发区的“店小二”服务,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发展、成长性企业的增速发展和初创型企业的跨越发展。
  
  今年以来,开发区成功认定区级研发中心53家,申报市级研发中心24家,顺利推动铁流离合器、西奥电梯、胡庆余堂等10家企业创建省级企业研究院,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60家,促进贝达药业、本松新材料等9家企业共10个项目竞选省重点研发计划,预计可新增研发费用达1.7亿元。
  
  以产品和技术创新为主线,开发区正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加快贝达梦工场、中以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建航天华东先进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浙江(余杭)分中心等一系列平台,持续加强创新发展活力。
  
  此外,积极响应省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发区搭建省内首创的“浙江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出入境集中监管服务平台”,设立省食药监局行政审批受理余杭分中心、省医疗器械检验院余杭分院和浙江省医疗器械审评中心余杭医疗器械审评服务中心,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审批事项“零距离”服务。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余杭开发区:以“创新”内涵推动产业发展

2017-08-10 来源:未知 点击:

  对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而言,当前正在实践的一个课题是: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构建“双创”生态体系,集中精力厚植创业创新土壤,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化。
  
  而就在近日,浙江省科技厅发布了最新的全省高新区评价“榜单”,余杭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列全省综合排名“季军”。作为开发区创新创业的主平台,余杭高新区新斩获的荣誉,无疑将为开发区全面构筑创新驱动发展再添新优势。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引领,以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为支撑,让新动能挑起大梁,让旧动能焕发生机,开发区创新发展的“洪荒之力”持续发力。创新元素的“四两”之力,正拨动着开发区的“千斤”发展,“科技型开发区”的打造将指日可待。
  
  拓新:产业转型“吐故纳新”
  
  “在智慧产业、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要比拼的是头脑和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说,如今的开发区,有大批“金凤凰”飞入,创新因子正不断植入、融合、渗透。
  
  高擎创新这一旗帜,开发区已集聚了众多行业引领者。老板电器创新研发的搭载ROKI智能系统新一代吸油烟机,连续两年稳居全球吸油烟机自有品牌市场份额第一;春风动力坚持20年自主创新发展模式,使其成为高端产品制造的标杆之一,即将迎来IPO上市;西子智能停车研发的“智能停车——泊车机器人”系统,打通了国内停车难这一“痛点”……褪去了传统制造业的粗犷,披上了智能、科技等产业的轻快,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正迎来创新发展的“吐故纳新”。
  
  一张能发电的纸,把生活变“聪明”
  
  8月15日,在开发区荷禹路上的两座能给手机充电,还自带wifi的“聪明”公交站要跟市民朋友见面啦!公交站以光伏发电供给所需能源,只要有阳光,车站就能自己发电,且不排放任何污染物,真正实现低碳节能、绿色环保。
  
  据了解,这两座智能光伏公交站是由尚越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设计研发的,其中的光伏发电功能就是用了尚越光电“金字招牌”产品——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
  
  “以前人们常常看到的太阳能电池多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为主,重量大、不易携带,而且易损坏、应用场景单一。”尚越光电创始人任宇航说,而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就像一张纸,可以任意折叠,贴在物体表面,接收到太阳光后就可发电蓄电。
  
  别小瞧了这块薄膜,贴到私家车车顶,可以为家用电器提供源源不断的电源;贴到背包外面,既可以给手机充电,还能防盗和GPS卫星定位。还有高速公路、汽车、电子摄像头、城市景观照明、无人飞机的电源……在很多你没想到的地方,尚越光电的工程师们已经“点石成金”,悄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凭借这张“能发电的纸”,尚越光电一举打破了欧美发达国家对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垄断,还取得了各类太阳能电池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近40项。
  
  造房子就像搭积木,建筑更“神奇”
  
  如今,建筑行业里兴起了一种全新的建筑模式:不需要大批的建筑工人,不用天天在工地监工,更不必为买建材“跑断腿”,造房子像搭乐高积木一样,六、七个工人就能搭出来。这就是被李克强总理大力推广的“智能装配式建筑”。
  
  擅长在产业领域先人一步的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早以“装配式建筑”为切入口,抢滩“新型建筑工业化”。余杭区首家利用装配式方式建造的民生配套项目——城西三幼,就是由开发区内企业华临绿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预制构件的。而华临绿建,也已是“装配式建筑”领域的“实力派”成员。
  
  “运用装配式建筑方式,原本需要一年才能建造完工的房屋,现在只需要六个月就能完工。” 华临绿建董事长邹华说,装配式建筑不但大幅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效率,还能有效降低能耗、扬尘、噪音、建筑垃圾,提升产品质量。
  
  目前,华临绿建在开发区投资了5亿元,在“装配式”基础上融入了“被动式”技术,目标是打造国内首家装配式绿色建筑、被动房及智慧建筑的创新型绿色建筑研发基地。邹华说:“开发区的创新创业热潮鼓舞了我,这片热土上正不断诞生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
  
  该基地位于开发区宁桥大道与兴国路交叉口,占地70余亩,综合运用了高效新风热回收系统、高性能外保温系统、智能化楼宇自控系统等应用,其建筑节能高达90%以上。基地达产后,可实现年生产绿色预制构件约100万平方米,有效推动开发区建筑业的全面革新和可持续发展。
  
  用0.35纳米,变出多样的“工业魔术”
  
  如果说,旺盛生长的中小企业证明了产业的“厚度”,那么,仅0.35纳米的石墨烯,这个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如今正“丈量”着开发区这片创新创业之地的新“高度”。
  
  “我们创新研发了‘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的系列先进纳米碳材料,并以它为核心,做成了电池。”汪训国手中这个方形锂电池电芯,就是浙江极力动力新能源有限公司与顺丰等物流企业合作研发的石墨烯锂电池,用于物流配送的电动三轮车,安全性能高、寿命长、充电快。
  
  与以前使用的铅酸电池相比,石墨烯锂电池不仅重量从原来的100公斤减重到了15.8公斤,更重要的是客户无需充电,便可轻松换电池,利用夜间削峰填谷的谷电来充电。以一位快递小哥为例,用石墨烯锂电池代替铅酸电池,每个月电池损耗和电费支出可节省480元,换电池每天一次只需8元。
  
  作为极力动力的创始人兼技术研发人员,汪训国表示:石墨烯的用途不仅于此。他的最终目标是以石墨烯、碳纳米管、碳纤维等先进纳米碳材料为核心,辐射各应用领域的材料产业集群,勾勒出开发区工业“新骨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汪训国打算在开发区建一个石墨烯产业基地。目前的计划是:前期引入可产业化的项目6个,在未来孵化20家以上石墨烯材料、气相纳米碳纤维、纳米碳管、先进石墨烯超级锂电池、纳米气相纳米碳纤维等相关产业的企业,并投资孵化石墨烯应用下游产品,打造先进碳材料产业链的总部经济。
  
  厚积:政府扶持“春风化雨”
  
  若把企业比作种子,那么在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政策扶持就是“阳光”,政府服务则是“水”。把政府和市场有效结合在一起,才能润物细无声,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以构建“双创”生态为重点,开发区的做法是:让政策先行,服务紧跟,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软实力,打造更具活力的、更具包容性的创新环境。
  
  政策福利的“通幽曲径”已然明朗
  
  “2016年我们一共申报发明、实用新型专利58件,同比增长了480%。”浙江双林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施经东说,双林机械还获得了开发区专利申请补助、授权补助逾13万元。企业将政策红利用于鼓励研发技术人员,大大提高其研发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创新内生动力。
  
  针对现有的专利补贴申请周期较长等问题,开发区实施了一系列新的专利资助政策,将政策兑现时间提前至专利申请阶段。具体来说,不享受官费减免的专利每项最高可获得5000元申请补助,享受官费减免的专利每项最高也能获得2000元申请补助,专利申请代理指数累计达500分以上的,可获奖励10万元。
  
  目前,开发区已为60余家企业,逾400件专利兑现了专利申请政策,进一步提升企业的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
  
  此外,为帮助企业缓解融资难题,余杭经济技术开发区修订出台了《“助保贷”小微企业金融资金池管理办法》和《科技企业贷款风险池基金管理办法》。1至7月,开发区已有6家企业获“助保贷”、“风险池”扶持,扶持资金达1650万元。
  
  这位“店小二”的服务精准快速
  
  开发区的“店小二”服务,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推动龙头骨干企业的引领发展、成长性企业的增速发展和初创型企业的跨越发展。
  
  今年以来,开发区成功认定区级研发中心53家,申报市级研发中心24家,顺利推动铁流离合器、西奥电梯、胡庆余堂等10家企业创建省级企业研究院,推荐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近60家,促进贝达药业、本松新材料等9家企业共10个项目竞选省重点研发计划,预计可新增研发费用达1.7亿元。
  
  以产品和技术创新为主线,开发区正积极融入G60科创走廊,完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科技创业孵化链条,加快贝达梦工场、中以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深化产学研合作,共建航天华东先进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浙江(余杭)分中心等一系列平台,持续加强创新发展活力。
  
  此外,积极响应省市“最多跑一次”改革,开发区搭建省内首创的“浙江生物医药特殊物品出入境集中监管服务平台”,设立省食药监局行政审批受理余杭分中心、省医疗器械检验院余杭分院和浙江省医疗器械审评中心余杭医疗器械审评服务中心,为生物医药企业提供审批事项“零距离”服务。